徐雁
据说美国有个社会研究团队对“人生幸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是:梦想成真,尤其是实现了“童年梦”的人,其“幸福感”最强。大概这是因为在为“梦想”(也就是在学校励志教育中,常常会说起的所谓抱负、理想、信念等一系列精神追求)而奋斗的过程中,一个人所贯穿着的那种种瓜得瓜、心想事成的心理体验,尤其是经历了愈挫愈勇、先苦后甜的奋斗过程之后,所造就的那种自尊、自豪和自傲的状态,令人心灵充实、精神饱满,富有成就之感,因而人会感到幸福感盈腔满怀。而《致教师》,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为校园师生播撒“幸福种子”的好书。
目前,市场发行已逾20万册的《致教师》,说明至少已有20万个读者和团体读者为它点赞,为它投了赞许票,而这背后,不知它已在校园中为师生们播下了多少颗追求幸福的心灵种子!正如一位被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发现并被命名的“最美乡村教师”所说的那样,邂逅本书,“打开了我幸福的瓶盖,让我重拾丟失在教师里的点滴幸福,更让我知道在教室里如何孕育幸福……”
诚然,本书作者朱永新先生投入自己大部分的业余精力,用十六万个汉字,以书信体的方式,写出了一部态度真挚、激情洋溢而又富有理性的教育学著作。全书共有“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和“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四辑。有评论者推介说:“前三辑共收录朱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10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六篇年度致辞’”,“在这些因‘问’而来的言说里,充满着朱永新先生对一线教师生活、生命与生涯的深切关怀与美丽成全,同时也成全了他自己的幸福人生。”
去年秋,朱先生在一篇题为《书的生命由读者和作者共同赋予——写在〈致教师〉20万册纪念版发行之际》的文章中说:“书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些书,因为不断被阅读而青春永驻。书被翻阅得越破烂,它的生命力就越旺盛”,“书的生命是作者和读者共同赋予的……本书受欢迎的原因,也许正是它关注了一线教师当下最困惑的问题”。(见《心灵深处亮盏灯——〈致教师〉评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编印本)而《心灵深处亮盏灯——〈致教师〉评论集》,也是一部独特的“书之书”。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最美书评”,第二辑是“专家研读”,第三辑是“一线心声”,第四辑是“网友热议”,搜集和汇编了《致教师》的读者围绕着朱先生富有教育针对性的种种观点,尤其是言之有物的种种建议和看法。
综上所述,我觉得,贯穿在《致教师》字里行间的种种人文教育理念,既连中外教育的传统文脉,又接我国内地基础教育的地气,富有古今书香的人文内涵,无疑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华夏书香校园”建设的总纲领,而朱先生则无愧是一位“新教育实践”道路上的教师总教头。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