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95000000004

第4章 姥爷的家院,是我浅浅的记忆

房庄南围门的门楼有两层,上层能容纳三四个人睡觉。门洞很宽敞,能并排通过两辆大车。门很重,一扇门要用两个劳力才能推动,大门开启或闭合时,就需四个壮劳力集体上阵。黄白色的门,是用桐油油出来的,不知油了多少遍。听大人说桐油把这木门浸透了,所以门不吸水,也不腐烂。每扇门上横排七个大铆钉,铆钉头有小碗口那么大。大门朝里开,门下没有门槛,但门外当中有一块青石砌成的门挡石。门挡石埋得很深,用胶泥浇注,很坚固。门的内面,有用长方木做成的两道门闩,还有两个很大很沉的铁门挂。每个门挂都带有一个一头尖的铁棍。一扇门上的门挂,挂到另一扇门上的门鼻,再把铁棍从挂扣外插进门鼻。这样,能挡住,不让门挂滑落下来。用槐木树干做成的大门腰杠很沉,开关门时,也需两个壮劳力才能抬得起,放得下。担住腰杠的腰杠眼,掘在两块大青石上,两块青石分别垒在门框两边的墙里,很结实。

有这么多牢靠家什,关上围门,任谁有多大力气,也别想打开。听大人说,有一年,十几个土匪合抱一根一搂粗的木棍撞了一夜的门,愣是没撞开,倒是门楼上的守门人,扔下装有石灰的砂壶,烧伤了几个土匪。门楼上也有枪,围墙的其他炮楼上也都有枪。

一进南围门,南北大街的西边,一家大门朝东,是四合瓦房。这家宅院的北边是一条东西巷。巷北,一个院落大门朝南。这个院落的西边,是一个不大的场。场北面有两户人家,也都大门朝南:东边是小反家;西边这家,四合瓦房,里面堂屋住着麻子大舅母。

小名叫大狗的放的那群羊,晚上就圈在麻子大舅母的家院里。大狗从小没娘,跟他姥姥长大,现在十六岁,天天拿着鞭子到山上去放羊。和我姥爷住一个小巷的小伟家的院子里,晚上也圈一群羊。这群羊,是冬麦他三叔放的。从我记事起,冬麦的三叔就放羊,夏天披着蓑衣,冬天翻穿着羊皮袄。除暴雨、大雪的天气,他俩几乎都在山上。放羊的和圈羊的不是一家人,那么,这两群羊算是谁家的呢?我弄不明白。

有一回,我见小伟他爹在自家羊圈里逮着一只大弯角绵羊剪毛,我还看见小伟他娘用纺车纺羊毛线。小伟他爹会打毛衣,并且春秋天时穿着白羊毛衣。有一年冬天,小伟也套过一件旧的羊毛衣,是他爹穿过的。所以,我猜想,小伟家院子里的羊肯定是小伟家的。

沿南围门里的南北街往北走,路东,庄东北角有个东西小巷。进小巷,路北有两个大门。再朝东走,遇一条南北小路,路东是独自一个大宅院,大门朝南,门南边是一片树林。林间,有三间门朝南的堂屋,堂屋内的北墙前放一张条几,条几前是八仙桌,条几和八仙桌上摆着坛坛罐罐。这些坛灌里装满了中草药。屋里住着一位四十岁年纪的中医,还有他老婆和一个孩子。听说他老婆是给小孩看病的好手,针、灸、挑这些医术她都会。

这位医生是稍门里的扬桂林从外地请来的亲戚,给他老婆看好了疑难症,庄上人就把他们一家留下,给他们盖了三间屋,又给他们凑粮、凑本钱开了药铺。从此庄上有了自己的药铺和医生。这样,庄里人看病,一般就不用出庄了。

他们一家和庄上人相处融洽。秋收后,庄里人有的给他家送地瓜,有的送胡萝卜,有的送大白菜。我还跟着姥爷给他们家送过一筐芋头。

沿南北街往北走,到村的中间,路西,是一个和南围门楼样子差不多的有大门的两层门楼,这叫稍门。门朝东。稍门北旁也有一座炮楼。

进稍门,路北,是老大房兆存的家。他家大门朝南,门前有三磴青石台阶。门槛很高,是用很厚很坚硬的木料做成的,是活的,可以拿下或安上。大门的门檐很宽大。大门两旁有石鼓,还有蹲着的大石狮,很威武的样子。门两边靠墙垒着两个青石台子。进去大门是过道,出过道往西拐是两间接待客人的南屋。出过道直往北走,走过穿堂,就是四合瓦房。

这家的西边,是老二房兆财家。这家大门比东边大门宽,但没台阶,门槛普通。进去大门是一片场地,中间靠北,南北方向垒着一个很长青石牲口槽。靠北墙有几间草屋,是用来放牲口料的和喂牲口的雇工住的地方。牲口槽南边,沿东西过道往西走进二门,又是个四合瓦房。

二门里的四合瓦房,院子很宽敞。北堂屋七间,前面檐廊等距离排开四根粗木廊柱。檐廊梁上放着躺倒的罐子,那是鹁鸽的窝。一到傍晚,鹁鸽从外边飞来,咕咕叫着,在屋顶上走来走去。主人撒高粱、穇子等谷物喂它们,它们就飞到地面吃食。太阳落下,它们就钻进罐里睡觉。

有一年春天,姥姥不知有什么事,领我到这家串门。这家女主人,我叫她二嫂,还跐着梯子从鹁鸪罐里摸出两只小鹁鸽送给我。人家说,她家每年摸鹁鸽雏子炒着吃;还说,这是财主家的一道好菜。

从老二房兆财家大门外往西走十几米,靠他家南院墙有三间矮草屋。这是外姓杨桂林家的住处。听姥姥说,他家从老辈就在房家做佣人。

稍门里的路南,有一个很高大的门楼,大门朝北,需上四五磴台阶才能进大门。院子很大,有三间北屋和三间南屋,屋都很高。这是老大房兆存家的南院,是他小老婆,也就是三巴的娘住过的地方。这南屋的后墙外,就是庄的东西大街。晚上人们从这里走过,能听到走路的回音咕咚咕咚地响,像是有人跟在后面,阴森森的,怪吓人。

关于稍门里的事,传说纷纭。有的讲,稍门里的人从前也不富裕。可有一个晚上五更时,他家妇女起来推磨,刷磨盘时,发现磨道上有一窝小白鸡,正朝她吱吱地叫。她抄起褂大襟把小鸡拾到兜里,送进屋,放进席笼子。推完磨又烙完煎饼,去喂这些小鸡时,一看,小鸡没有了,竟是满满一席笼子白花花的元宝。从此他们家就发了财,又买地又盖瓦屋。发了财,怕土匪抢劫,建起稍门。以后,人们就称他们这几家是稍门里头的。

还有人说,夜里常有一只小白兔从稍门底下钻出来,在大街上跑。如果有人逮它,它就又回过头去缩回稍门里。

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稍门里风水好,每到黑夜,就能看见一个白胖娃娃从稍门旁阳沟口钻出,但只能看得见却抓不到,这是财旺的运兆。

稍门里大院的南墙外,是庄的东西大街。沿街往西走,走到街中段,路南有一条南北小巷。若继续往西走,东西街的北边,并排着的,东户是小火家,西户是小三家。而沿这条南北小巷往南走,巷的东边是小伟家,大门朝西,顺这小巷再往南走到头,路西,有一家黑漆双扇大门,面朝南,这就是我姥爷的家院。家院的大门前有一块长方形青石门台。大门很厚很结实。门的内面也装有两道门闩和一条很坚实的铁门挂,另外,还有顶门杠。

大门外,是姥爷家的场。场南边,就是庄的南围墙。这段围墙有一座炮楼。炮楼上面一间小屋,屋里有一杆枪,还有装着石灰的砂壶头。围墙上有垛口。

走进姥爷家大门,是用碎薄石板铺成的直通堂屋的迎路。院子很大,北面是五间堂屋,其中东边一间另开一门,叫东堂屋;靠西墙有三间西屋,门朝东,其中北头一间是锅屋,单开一门,南头两间的西屋放农具,又开一门;五间南屋,其中东头两间是过道,靠近过道的西墙支一条碓和一个小拐磨,供这一片的邻居使用,南屋另外三间,门面朝场,开在院外,所以叫外屋,以前做糖房用,现在,四巴家逃荒回来,就住在这里。

院子的东南角,一架葡萄树上,每年夏天,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晶莹翠绿的葡萄,秋时变成紫色。

葡萄树北面,有一棵笨槐,每年的春末夏初结很多的槐树豆。初冬时,槐树豆落下,我就拾了,分给伙伴们用铁锤砸碎做“流星”玩。

姥姥用红、绿、黄等彩色布条给我做“流星”。彩色布条的一头剪成穗子,另一头用攥成圆球形状的槐豆面包紧、晾干,再用细绳或麻绳做成系,这就叫“流星”了。我们玩时,提溜着系绳,把“流星”球往天上扔。

我们的“流星”,细绳或麻绳上再分段系上不同颜色的布条,穗的颜色也各不相同,可好看了。

等伙伴们带着自己的“流星”,来到姥爷场上玩时,“流星”在天上飞来飞去。孩子们欢呼雀跃。

“嗷,上去了”。

“我的流星最高!”

“小东,你快看,我的流星飞的时间最长”。

我的“流星”小巧玲珑,穗子好看。我一扔,嗖地一声就上天了。我觉得,我的“流星”最好看。

一直玩到筋疲力尽,该回家了。伙伴们满头是汗,一边议论着刚才的游戏,一边继续牵着系绳,甩着“流星”,让“流星”在自己的头顶上嗖嗖地转着圈,心满意足地往家走。

槐树豆入药。冬天没事干时,姥爷用竹竿打下树上还没有落下的槐豆,上锅炒黄,收起来。庄上的人有长口疮、牙痛或者小肠上火的就来要了去熬水喝。有的很有效,喝了就好。

槐树北边一棵丛生的茶树。茶树北边紧挨着一棵石榴树。石榴树的北边,也就是东堂屋的门口,有一棵桃树。桃树上结的桃很大,到初冬时才熟,叫冻桃。

在西堂屋门的东旁,还有一棵与苦园枣子树合长在一起的石榴树。苦园枣子树大概有一掐粗,长得笔直挺拔。

冬天把落地的苦园枣子放进碗里用水泡着,用时,拿出来搓手、搓脸,预防皴裂。

锅屋门前靠南,还有一棵和脆枣子树长在一起的石榴树。

俗话说“人不在人眼下,树不在树底下”,而这三棵石榴树正相反,虽被大树遮挡,却都很旺盛。姥爷一般不削枝,任它们丛生。庄上的人有谁想要移栽一棵,春天时,姥爷就在石榴树根旁挖个坑,剪几枝粗壮挺直的枝条,露个头放进去,培土,浇水。过个夏天,它们扎下跟,来年春天就可以移栽了。

这三棵石榴树的样子和大小,都差不多。每年五月开花。人们说“石榴树不害羞,开花一直到老秋”。石榴花盛开的时候,映红了整个小院。

每到秋天,石榴树上就缀满了石榴。成熟的石榴鼔鼔的、圆圆的,薄薄的红脸皮,含羞的小嘴。籽儿越长越大,光想掀开薄皮向外看一看。最后,饱满的石榴顾不得害羞,咧开腮帮,露出籽儿,开怀大笑了。

这个季节,吃完早饭或午饭,姥姥拾掇完,就在过道里铺一张席,让我坐在席上。她就走到石榴树前,摘个笑得最开心的石榴,掰开,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籽儿,向我嘴里挤汁;葡萄熟了,姥姥又摘一串葡萄,洗洗,一粒一粒的剥去皮,放进我的嘴里。这些酸酸甜甜的味道,是家乡的温馨,是亲情的温暖。

锅屋前那棵脆枣树不高,但树头很大,把西半个院子遮住一大半。到了春天,满院子飘着枣花的清香。

姥姥在西堂屋门东边的那棵石榴树旁,盖了一个蜂窝,养了一窝蜂。枣树开花,一群一群的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

每年,这棵枣树都结很多枣。花谢了,小枣夹在叶子中间越长越大,压得树枝下坠,底层的枝子耷拉到树北边的石台上。大狸猫每天睡醒了觉歇晾,蹲坐在石台上等好事。麻雀飞来,落在枝上,大狸猫就瞪大眼睛,屏住气,前爪一扑,抓住一只小麻雀,再一口咬住。麻雀扑棱扑棱吱吱叫。到口的美食大狸猫可不能放过,它叼着麻雀跑到夹道里自顾自地吃起来。

下暴雨时,雨打下很多熟了的小枣,在院子里的水面上漂着一层。我戴上席荚,穿上姥爷的小蓑衣头,赤脚,拿一个小竹筐,到院子里去捞。捞满一小筐,端到院外,小伙伴们就争先恐后地挤到我跟前要枣吃。

过会儿,院子里漂着的那些小脆枣,从阳沟口顺着雨水流到大街上,伙伴们又赶紧去捞。吃完枣,又都脚澎手洒地打起水仗来。

在西屋门前,南北向并排着两棵双胞胎楸树。两棵楸树相隔两米多远,都长得蹿天高,一搂多粗,树干光滑,没有一点疤痕。春末时,它们开紫色喇叭花。

一年秋天,楸树花落,枝上挂满了小团葫芦。团葫芦冬天可以装蝈蝈。可后来的每年秋天,树上再没结过小团葫芦。

我问姥姥:“那年,楸树上结了那么多小团葫芦,可现在怎么就不结了呢?”

姥姥告诉我,团葫芦,是春天时在树根的土里埋下葫芦种,长出秧后爬到树上结的。团葫芦开白花,而楸树只开花,结不出葫芦。

西屋南门的南旁,靠墙有一个家禽窝。家禽窝上面铺一块薄石板。我和小伟、东巴、柳巴、小换四个小伙伴经常坐在石板上面玩游戏。有两棵楸树给我们打伞,夏天不热,一玩就是一上午。

禽窝分两大间,向东开两个门,南边是鸭窝,北边是鸡窝。

姥爷养的两只狸鸭,个头很大。早上我起床打开鸭门,鸭摇摆着走出窝,到堂屋门前,嘎嘎地叫着要食吃。

这时,姥姥会从堂屋里舀半瓢穇子,端到院子撒在地上。鸭子急忙低头,用小扁嘴拾地上的穇粒吃。趁空,我去鸭窝掏鸭蛋。窝又大又深,我的胳膊够不着,姥爷就用高粱秸给我扎了一个小耙。我把小耙续进鸭窝,搂出鸭蛋,捧在手里,放进堂屋东里间的小缸里。

这时,鸭子吃完食,等着下河。姥爷扛起锄头或铁锨,撅着筐头,赶着鸭子出门。我就拿半截高粱秸,跟着鸭子,嘴里不时地喊着“鸭,鸭,下河啦!”

出了庄,鸭子东张西望,下了路想到草棵里吃青草或者找只小虫吃,我就用高粱秸赶。它们俩屁股摇摆得更厉害,紧跑几步回到路上。

到河岸,看见水面上有早来的或是昨晚根本就没有回家的伙伴,两个鸭子展开翅膀,扑棱棱、呱呱叫地飞进河里。一见面,它们又是点头问好,又是亲嘴,又是搂抱。行完礼数,冷静一会,有的鸭子一头扎进深水捞鱼吃,有的在家里已经吃饱,就趴在水面上懒洋洋地漫游。

鸭子性格不一,有的吃完早食下河,晚上回家后,再吃顿食,进窝睡觉,夜间下蛋;有的,晚上不归,白天把蛋丢进河岸草棵或芦苇棵里。姥爷家里这两只鸭子除收完麦后歇十来天不下蛋外,其余一年四季每天夜间都在窝里各下一个蛋。

我每天拾了鸭蛋攒着,清明前,姥姥腌一小缸。姥姥很会腌鸭蛋,腌得不咸不淡,扒开蛋白,蛋黄淌油。

因我经常发低烧,不敢吃鸡蛋,姥姥早上烙煎饼时,就到鸭蛋缸里捞个鸭蛋,用几层草纸包好,放水里泡泡,再放进鏊子底的火灰烬里焖烧一会。纸煳了,鸭蛋也就熟了。姥姥撕一块煎饼,把鸭蛋剥去皮后匀到煎饼里,卷好递给我。我咬一口,满口喷香!

姥姥常说,农忙时,外庄做短工的劳力都想到咱家干活,说是来找咸鸭蛋吃。姥姥腌的咸菜也好吃,和梨一样,吃起来脆生生的。

姥姥还养了二十多只鸡。禽屋的另一半就是鸡窝。早上,我打开鸡窝门,鸡就争先恐后地往外挤,然后跑到堂屋门前等食吃。

姥姥把瓢里的穇子撒在院子里。二十多只鸡中有只老公鸡。老公鸡不自私,它跑前跑后地叼着穇粒去给母鸡送,还不时地展开翅膀,斜着身子,跑到母鸡面前穷显摆。等老母鸡吃饱,地上剩下的穇粒稀稀疏疏,老公鸡这才低头从地上叼几粒,就又急乎乎地领着这群母鸡去大门外玩。

一出大门,鸡就撒起欢来。有的呱呱地叫着飞起来,连飞带滑一翅就能飞到场南边;有的撅着屁股耸着肩膀低头向前跑。等消停下来,它们或低头溜着墙根找虫吃,或刨柴火垛看看能有什么新发现,或跑到场边松土堆里打“抱窝”。

老公鸡还是忙得很,东刨刨,西抓抓,忽然刨出一只豆角虫,叼着,咯咯叫着送给一只老母鸡。老母鸡毫不客气地接过来,吞进了肚子。老公鸡又去刨,好长时间,又刨出一只大蚜虫,它又高高兴兴地送给另一只老母鸡。

吃饱了,先有母鸡不声不响地溜回家,进西屋或锅屋下蛋去了。其他的鸡也或早或晚陆陆续续往回赶。这时,下蛋的窝拥挤起来,有时,竟争得不可开交。

一会儿,下完蛋,报喜的母鸡多起来。满院子,“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不停。老公鸡也会跑来伸脖扬脸地跟着叫两声。

这时,姥姥送来一瓢高粱粒做“米糖”,给它们养“月子”。

门外守夜的老黄狗,劳累一夜,刚蜷起身子想睡个舒坦觉,却被这嘈杂声惊醒,忽地蹲坐起来,伸脖仰头,“汪!汪!汪”地乱吠一阵。它想镇住这些乱叫的鸡。可是,谁又怕呢!不但没镇住,牲口栏里的老牛又“哞——哞——”地喊起来。牛声一起,驴也不甘落后,也仰头高呼。这真比三月三的庙会还热闹呢!

而随随便便把自己的蛋丢在大门外的母鸡,没脸撒娇报喜,肚子饿了,蹑手蹑脚地溜进大门,低头默声吃地上剩下的高粱粒。

因为姥姥家大门里面两间过道里,靠西旁支一盘小拐磨和一个石臼碓,所以,家门口平时很热闹。早晨,来排队的妇女很多。她们有说有笑,嘻嘻哈哈,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下,很快就把活干完了。她们就用盆端着砸碎的谷面或者磨好的豆沫,各自回家去做饭。不一会儿,各家烟囱,升起袅袅炊烟。

吃完晚饭,东头的,西头的,比我大一点或者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伴们来到姥爷家的场里玩游戏。姥爷家的场和庄西头的那个场不一样。西头的场,西边低洼,长了很多柳树,晚上黑洞洞的,很吓人;而姥爷家的场,周围有院墙,树都靠墙根长,柴火垛都垛在场南边,没有黑窟窿,再说,姥爷天天打扫得又很干净。所以,大孩小孩都愿到这里来玩。

稍大点的男孩,玩打瓦游戏。三四个人凑在一起,找一块薄石板立在地上当靶子,在大约离靶四五步远的地方,与靶平行划一道杠,再几人轮流着,手拿另一块薄石板,在杠外投掷砸靶。若打准靶,靶应声倒下,再立起来,后面的人继续投。谁没打着,算输,罚下。一轮过后,靶往后移,人离靶更远。这样逐渐淘汰,总能剩下一个最后胜利的。

大一点的女孩玩“跳方”。而我们小一些的女孩玩“跳闸”游戏。

我和小伟、小木、小反四人一伙。先由小木和小反支闸。她俩在地上对坐,各自伸开一只腿,脚对着脚,形成一个档杆。我跳过“档杆”,接着小伟也跳过。小木和小反再各自攥上一个拳头放在自己的脚尖上,我们俩又跳过。她们俩再摞上自己的另一个拳头,我们还是跳过。她们再把拳头改成巴掌往上抻着,增加高度。等我俩跳不过去,再和她俩倒换过来。

天黑了,星星出来,有些孩子回家了。没回家的又开始重新组伙玩游戏。有的,八九个人围着柴火垛坐成一圈玩“揣马莲”;有的,几个人排成一行,坐在场边,仰望星星,玩“指星裹脚”。

而我们十来个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以碌碡为家。松巴守家,小云被蒙眼,我和小伟、小木、柳巴等去藏。有的藏到垛根,有的藏在树后,还有的藏在墙角里。松巴喊“都藏好了吗?”大家齐声回答“藏好了!”松巴就把遮挡小云眼睛的手敞开。

小云到处找人。松巴就喊“快收家,快收家,趁着老猫没在家!”藏的人躲开小云,飞跑到碌碡前用手去拍松巴的手,大家还得高喊“回家,回家!二百八!”

小云东一头西一头地胡乱抓人,但总也抓不到,急得直跺脚。最后,一个也没逮着。

这样,还得蒙住小云的眼睛。这次,小云长了心眼儿,趁松巴刚松手,她就转身躲到松巴的背后蹲下。当松巴喊回家,小伙伴们飞快往回跑时,第一个跑过去的小昌,就被小云一把抱住了。

小云喊:“逮着了,逮着了,我逮着小昌了!”

小昌就老老实实地坐在松巴怀里让松巴蒙眼。

这样玩几次,大家都跑得满头大汗,站在场里喘粗气。于是,伙伴们都懒洋洋地各自回家了。

每逢雨后,我和小伟、四巴就每人挖一块泥,在姥爷家大门口的门台上玩“摔泥娃娃”的游戏。先把泥揉揉,再捏成小团碗的样子。这泥碗就算是泥娃娃了。我们三人都把泥碗放到手心上拖起来,举过头顶,胳膊向外晃两晃,喊一声“东北风,西北风,我的娃娃顺风砰”,再由小伟喊“一,二,摔!”,我们就把高举泥娃娃的手翻过,碗口向下,借势将泥娃娃猛地扣摔在地上。“砰!砰!砰!”三个泥娃娃遍地开花。

用听完响声的泥团,各人再捏成个小拐磨,带回家,晒干,好以后玩过家家时用。

姥姥家大门口周围的地面用青石铺成。大门旁在青石地面上,又用青砖垒成铺着石板的台子。

过年时,就更热闹了。庄西头的小青年都到姥爷家大门旁玩“滚钱摇”或“摔钱镚”的游戏。玩“滚钱摇”的时候,在大门旁的地面上,垫一块平整的石头,再用一块木板或薄石板倾斜地担在石头上,然后再搬一块大石头,放在它后边。

滚钱摇的人站在大石头上,沿木板或薄石板往下滚铜钱,看谁滚得远。滚得最远的铜钱的主人,拿这个铜钱砸滚得近的铜钱。砸着就赢了,没砸着,就由剩下的这些铜钱里最远的那个的主人,再去砸其他的铜钱。以此类推,被砸着的铜钱就被砸的人收去。

这些钱都是过年时,大人给孩子们的压岁钱。

滚钱摇的,有小火、小群、小朋和小班。他们挨着号滚。

第一个滚钱的是小火。他一步迈上石头,左手抓着抄起的大褂襟,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夹着铜板,举到肩膀前翻转一下,列开架式,嘴巴扭动,静一静心,一下子就把铜板顺推了下去。铜板从倾斜的木板滚到地上,又从地上滚出去老远。接着小群他们也把铜钱滚了出去。滚得最远的是小火的铜板,第二远的是小朋。

看得出来,小火心情紧张,好像恐怕到嘴的肥肉再丢了似的。他拾起铜板,站在他的铜板落地处,使劲往前探着身子,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抬起胳膊,闭上一只眼,照量来照量去,直到觉得有把握了,才把铜板向小朋的铜板砸去。

其他三人在一边站着,都很紧张。小朋用手捂住胸口,好像压着不让心跳出来似的。

铜板一出手,结果“咯嘣”一声砸在小朋的铜板上。小朋只好不情愿地被淘汰出局。其他两人也只有干巴巴等着小火继续砸他们的铜钱。

小火又去砸小群的铜板,这回就没那么紧张了。他拾起自己的铜板,简单地照量一下,铜板出手,结果没有砸着。小群和小班同时不由自主地“嗷”的一声。

接着小群拿铜钱砸小班的铜板,没砸到。小群和小班不输也不赢。

摔钱镚的,用的也是压岁钱。他们用食指和中指夹着铜板,向墙壁上掷,铜板蹦出去老远。谁铜板蹦得最远,谁就回过头来用铜板砸其余的铜板。若砸不到,就由扔得第二远的砸,以此类推。

姥爷家的场的东半个,是一伙十一二岁的小孩“打腊梅”的地方。一根拃把长的小木棒,被削成两头尖当中粗的小棍棍,这就叫“腊梅”。把“腊梅”放在地上,然后手握一根短木棍或短木板,去敲它一头的尖,“腊梅”蹦起来,打“腊梅”的人手握短木棍或短木板在空中使劲把“腊梅”往远处打去。看谁打得远,分出输赢。他们玩得热火朝天,争得脸红脖子粗。

场中间的小伙伴玩“打方腊”游戏。“打方腊”也叫玩“转转牛”。玩这游戏的人多,足有二十来号人。满场的人晃动着,满场的鞭子声响成一片。转转牛顶面上贴着彩色的纸,转起来色彩飞舞。

大点的小伙伴抽的是大转转牛。他们拿的鞭杆粗,鞭上的布条也宽,甩起来,声音浑厚。大转转牛转得稳,一鞭下去,能转一大会儿,人站在跟前边看边等,比谁的转得时间长;转转牛要打晃了,赶紧再抽上一鞭子,转转牛就又精神十足地转起来。

我们小一班的,打小一点的转转牛。姥爷用小木棍头给我做了好多转转牛,都装在小木盒里。它们大小不一,顶面贴彩纸,底端尖上都镶着铁砂。

我拿出一个小转转牛,再拿着姥爷用窄布条和枝条干做成的鞭子。我先把鞭子放在地上,用鞭子上的布条缠好转转牛,拿起鞭杆一发,转转牛跑出去老远,摔倒了。我又赶快跑回家拿一个大点的,再试着用鞭子上的布条发起。这回,转转牛转起来,而且转得还很带劲。我一甩鞭子,“啪”的一声。鞭声清脆,转转牛飞旋起来。

不过,我的转转牛转的时间不长,我得不停地甩鞭子,稍慢,转转牛就摇晃着倒下了。没办法,谁叫我小,手里没劲,甩不了大鞭子呢。我只有“啪”“啪”不停地抽,累得我胳膊酸痛。

场边站着端小团筐卖芝麻大糖的人;还有卖山楂糖葫芦的,扛着木棍,木棍上绑着麦秸,麦秸上插着糖葫芦。玩游戏的伙伴们,有不少人停下来,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芝麻大糖或糖葫芦吃。

我不买。家里有做的花子糖,又甜又脆,比芝麻大糖好吃多了。我想吃的时候就回家去拿,而且,多拿几块给小伙伴们分着吃。

我家也有姥爷做的山楂糖葫芦。姥爷把竹竿劈成竹条条,再削成竹签。竹签上串上几个山楂,放在做花子糖的糖锅里,翻几番,拿出来,一支糖葫芦就做好了。把做好的山楂糖葫芦插在用高粱穗苗扎成的把子上,再把把子的一端放在小黑坛里,让把子站起来。我想吃时,就去抽一支。

不过姥姥说,糖葫芦不能做多了。放的时间长,糖老了,吃着黏牙;再说时间一长,落上灰尘,吃进肚子里也不干净。所以,做得不多,只让我一个人吃,不像花子糖那样可以分给别人。

姥姥给我的压岁钱,有小明钱,有铜板,还有小银圆。姥姥说,家里什么吃的都有,不用买,叫我把钱攒起来,等我长大好买花布做花衣裳穿。姥姥给的压岁钱,我都放进我的小花箱里,搁在床底下。

不管卖糖葫芦的怎么喊“糖葫芦!嘻甜嘻甜的糖葫芦!”,还是卖芝麻大糖的喊“芝麻大糖!又香又甜的芝麻大糖嗷!”,我都不馋。

这几个卖小吃的,都是外庄人,他们的年龄和场上大一点的小孩不差上下。他们也很想玩,但舍不得丢掉这时间,还想着在这场边多卖几分钱呢。他们穿得破破烂烂,有的棉袄上露出了黑乎乎的棉花。有一个卖糖葫芦的,穿一条破单裤,冻得嘴唇发青,怀里抱着棍子,两手护着肩膀,身子直打战。他们一边看,一边不停地叫卖,眼巴巴等着玩游戏的小孩快来买。

过个年,姥爷家的场上比赶大集还热闹。

同类推荐
  • 老宅凶案频发背后:猫眼

    老宅凶案频发背后:猫眼

    童年和雨儿是一对情侣,他们决定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小城,搬往童家的上海老宅。房子黑暗阴沉,已空置多年,每扇门上都反装着猫眼,显得陈腐而诡异。雨儿在梦中得到一串猫眼项链,醒来后发现项链正在手中。此间凶案频发,死者均为年轻独居女子,凶手极其冷血残忍,作案手法竟与六十六年前的连环命案完全相同……案件逐渐直指童家老宅,以及那串神秘的猫眼项链。
  • 丫头你怎么又睡着了呢

    丫头你怎么又睡着了呢

    他用这些文字来记录他和“丫头”的爱情与婚姻,不是想标榜甜蜜,只想通过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个细节来展现用心经营爱情所得到的幸福。一开始,他只是要写给“丫头”看的,希望“丫头”能一生枕着他的这些话语入眠,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他感念幸福、觉知生活的源泉。
  • 只是丢了手机而已

    只是丢了手机而已

    手机丢了会引发多少麻烦事,你真的能想象出来吗?美女稻叶麻美发现男友的手机丢了,捡到手机的人约她在一家咖啡馆里见面,联系不上男友的麻美决定先去取手机。同时,警方在神奈川县的一处深山里发现多具身份不明的女性尸体,死者全都有一头黑色长直发。麻美稍微迟到了一会儿,她脚步匆忙地踏进咖啡馆,漂亮的黑色长直发随风飞扬……
  • 成人礼

    成人礼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国内首部从经济、金融视角解密晚清覆灭的财经小说晚清三十年之沉浮博弈,呈现最鲜活最具说服力的改革镜鉴教科书告诉我们,那一段历史是满洲八旗的腐朽无能,辛亥革命的辉煌,北洋政府的操蛋。晚清历史,只有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只有慈禧、李鸿章、康有为、袁世凯?企业兼并、股市崩盘、地产泡沫、内幕交易、银行挤兑、跨国黑幕,这一切早就曾上演!或许,这些过往若未尘封遗忘,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不会发生。
热门推荐
  • 呆萌少女爱上霸道校草

    呆萌少女爱上霸道校草

    一位没钱没势没权的女生,喜欢上了一个高颜值的校草,可校草“从来没有”关注过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校草认识了女生,他们最后的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 荒唐

    荒唐

    三年后,直到他的前女友归来,谈颖终于意识到这段没有爱情的关系总算走到了尽头。她想和沈良臣分手,却发现连分手这么简单的事情,忽然也变得难上加难……
  • 位面主角之争

    位面主角之争

    宇宙之中位面多如牛毛!各个位面角色穿越一起,形成乱世之争
  • 都市之位面商人

    都市之位面商人

    新人新书!路途不易,还望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捧起!科技文明和魔法文明的碰撞;古老虚无缥缈的传说;日渐没落的古武;层出不穷的妖魔;鱼龙混杂的校园。一切的一切,且看主角如何应对。
  • 爱从眼角溢出

    爱从眼角溢出

    六岁时,他不经意间遇到了她,她就成了他世界里唯一的一道光他喜欢跟在她的身后,当她的骑士当她寸步不离的影子,七岁时,她突然间她失踪,他就一直在原地等她后来他们再次遇见,她忘了过去,也忘了他十七岁,他去找她,成了她的青春————————————————————————后来的某一天,黎瑾安终于想起了小时候喜欢跟在自己屁股后面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她笑着对安书墨说:“原来,你这么早就喜欢我了啊。”安书墨也笑着,眼里有光:是啊,这么早就喜欢了。喜欢到我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必须有你。————————————————————————安书墨:你是我的预谋已久,也是我的从一而终。黎瑾安:你是我回忆里吹过的一阵风,看似不经意,却最温柔。
  • 志名秀传

    志名秀传

    一群活泼可爱青春洋溢的初中少年少女,学习生活中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论鱼在煤油里养胜过水中养?
  • 我愿你如风

    我愿你如风

    [略污,小清新慎入]江如风初入网球部隔天晚上就被学长给“翻了牌子”什么什么?不经意间拿到的网球拍里面竟有一个美娇娘?什么什么?那网球握着的柄还是某人的生殖某器官?内心干净如泉水的萌学长碰到了黄河一般的智障学弟,更可怕的是他俩交流时还必须得让江如风握着那个啥……“如风,击球!”在网球拍中的顾愿意一本正经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指导着正在比赛的江如风。[注解:击球——在向前挥拍时,手腕要固定以保持拍面稳定,但是握拍要放松,在击球的一瞬间再猛力握紧。]顾愿意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还有待会儿握住的时候别太紧,我疼!”【恶女不色系列文,另:《我念你如歌》[听说如风有个妹妹叫如歌]】
  • BOSS追上瘾:重生萌妻劫个娃

    BOSS追上瘾:重生萌妻劫个娃

    慕青魂穿成香消玉殒的富家千金白青青,不明身份的她带着一娃努力奋斗发家致富,顺手捡了个傻美男当保镖,没想到遇到了娃的亲爹找上门,想抢娃?没门!保镖,给我上!什么?保镖也要抢娃?还要抢本小姐?保镖怎么会变成总裁了呢?额?发生了什么事?
  • 麒麟玉:穿越千年

    麒麟玉:穿越千年

    悲催的某综合体莫飞同学,因为外出旅游归来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她都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国家,茫然地看着大街小巷,莫飞第一次知道原来她悲催的命运才刚刚开始,也展开了人生的无数次的PK!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起源之路

    起源之路

    做为猎人的儿子,步凡继承了猎人的一切优秀技能——布局、陷阱、狡猾、感知以及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永不言败的心!当步凡和一千多人被血色祭坛带到一个由宇宙百族创建的试炼场时,一直默默无闻的步凡觉醒了他一直压抑在现实世界的天赋,他捕猎庞大恐怖的魔兽做食物,布下阴谋诡计虐杀百族,带着同学和朋友小心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