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5
报道一年一度的香港马拉松是我们的例行任务。2007年的马拉松结果有点出人意料。所有冲过终点的男子运动员中,至少前十二名都是非洲选手,确切地说,肯尼亚选手囊括了男女冠亚季军。
当时给人的第一个想法是:这场马拉松是给肯尼亚人准备的,是肯尼亚人的马拉松秀。人家就是来香港拿奖金的,他们的马拉松夺冠就像中国人拿乒乓球冠军一样轻松自然,他们的出现使整个国际马拉松赛变得毫无悬念,这是肯尼亚人的骄傲。
后来知道,肯尼亚是马拉松之乡。同行的记者讲了一个传奇故事:一个有三个孩子的肯尼亚普通妇女,在没有任何教练帮助的情况下,在家乡山里练习了三个月的长跑,下山后就拿了个马拉松冠军,挣了一万多美金,相当于一个肯尼亚人三年的收入。正应了那句名言:上帝是公平的,他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补偿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
尽管如此,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很多香港参赛者并不在乎名次,而是以跑完全程为目标,并以此为骄傲。很多香港人最后是走着或被搀扶着跨过终点,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个残疾人摇着轮椅跑完了全程,冲过终点,围观者报以热烈的掌声。香港一共才六百九十万人,可据说当天的本地参赛者有三万多,其中六千多人赛后感到不适。姑且不论香港当时的天气有多炎热、赛道是否适合跑马拉松,单就港人的参与感和勇气,就值得敬佩。
有人说:“人生就像马拉松。”的确如此。其实冠军对普通人来说并不是追求的目标和必需的选择,它只是个象征意义,那位肯尼亚妇女练习跑步的时候也未必知道自己将要得冠军,她只是碰巧在身体素质上有优势,但更占上风的是她高亢不屈的意志。
人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不同的“马拉松”,只要认定目标,凭借勇气和耐力,只管往前跑,跑不动就走,走不动就爬,管他好看与否,只要出发,只管风雨兼程,朝着目标前进,决不回头,这就是马拉松精神。如果永远没有出发,就意味着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曾尝试辛苦,就意味着有可能永远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