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论环境与教育
解题
墨子(约前490-约前403),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薄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中心思想。墨子很重视教育,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以“染丝”为例,论证了教育和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墨子以“染丝论”来反对“命定论”,体现了相对积极的教育理念。
选文
子[143]墨子言[144]见染丝[145]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146],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147]许由、伯阳[148],禹染于皋陶、伯益[149],汤染于伊尹、仲虺[150],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151],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152]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153],殷纣染于崇侯、恶来[154],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155],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156]。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157]。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158],晋文染于舅犯、高偃[159],楚庄染于孙叔、沈尹[160],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161],越句践染于范蠡[162]、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163],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164],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165],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166],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167],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168]。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169]。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170]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171],创作比周[172],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173],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出处】(清)孙诒让著,孙以楷点校:《墨子间诂》卷一《所染第三》,北京,中华书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