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不论是南朝还是北朝,由于皇室无能,皇位被权臣夺走的事屡见不鲜。杨坚是北周的大贵族,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周静帝即位的时候才8岁,大权由杨坚掌握。杨坚很会为人处事,公元581年,他以“禅让”为手段,把小皇帝“请下台”,自己坐了江山,建立隋朝。正当隋文帝忙着巩固政权的时候,突然传来了突厥沙钵略可汗入侵的警报。
突厥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其首领称为“可汗”。突厥最早出现于史书的年代是公元542年,此后不久,一直到8世纪,称霸于北方草原上。对于突厥族源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突厥的祖先是十六国末期居住于今宁夏南部一带的“平凉杂胡”,更多的说法认为突厥是铁勒人中的一支。突厥主要活动于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唐努山、萨彦岭一带,后来迁徙至现在的天山东麓。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一个强大的突厥汗国已经建立,有军队数十万,其野心也逐渐扩张。这时中原正值南北分裂时期,北方又分裂为周、齐两个王国,连年混战不已。突厥则利用周齐之间的矛盾,有时联齐伐周,有时又助周伐齐。两国都惧怕突厥,对其极力讨好,北周采取和亲政策,北齐送去缯绢锦帛。突厥他钵可汗得意地对部众说:“但使我在南两儿(指北周、北齐)孝顺,何忧无物邪。”是啊,要妻子就送公主,要物就给绸缎,确实不用担心闹饥荒。这不,在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他钵可汗又逼请和亲,北周只好将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册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他为妻。
隋初,他钵可汗死了,其侄沙钵略继承汗位,千金公主又按照突厥继婚制习俗嫁给沙钵略。隋文帝除了正常的外交往来,不再送礼给突厥,沙钵略非常不满。千金公主对隋朝取代北周也怀恨在心,经常怂恿沙钵略为自己娘家报仇。这正迎合了沙钵略的扩张野心,于是他打着替周复仇的旗号,率40万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隋朝沿边一线守将皆战败。当时宁夏地区正处于防御突厥的最前沿,沙钵略兵分两路,从木峡(今宁夏固原西南)、石门(今宁夏固原西北)二道纵兵南下。一时间“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全,都)尽”,整个西北地区都受到骚扰,严重地威胁着刚刚建立起来的隋朝政权。
面对突厥发动的全面战争,隋文帝异常震怒,遂下诏讨伐。他以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勣、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为元帅,出兵迎击沙钵略大军。其中在宁夏战场上,隋大将韩僧寿率军于鸡头山(即今泾源县境内之六盘山)大破突厥。杨洸统兵出原州道,与突厥相遇,大败突厥。隋文帝在下诏讨伐突厥的同时,采纳了大臣长孙晟“远交近攻”的计谋,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分裂突厥内部的活动。因为沙钵略虽然当了突厥国可汗,但继承并不合法,不为其他势力集团所承认。表面上看,突厥对外虽称统一,但实际上内部已分裂成若干股势力,行动时各行其是。
在“远交近攻”策略初见成效后,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以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兵分八路进攻东突厥,首先击溃沙钵略部。又命河间王杨弘率大将赵仲卿、庞晃等,领兵出灵州道,在贺兰山斩杀突厥兵千余人。尚书、左仆射高颎引兵出宁州道(今甘肃宁县),内使监虞庆则领兵出原州道,分路袭击突厥。在隋朝各路大军的进攻下,走投无路的沙钵略只好向隋致书请和。开皇五年(585年),沙钵略又受到西突厥和契丹的两面围攻,势力大衰的沙钵略遂求救于隋,向隋文帝奉表称臣,千金公主也表示愿意作隋文帝的干女儿。隋文帝允许沙钵略率部众从大漠南移居白道川(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并派晋王杨广率兵增援,补充衣食,又赐以车服鼓吹。同时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并赐姓杨。隋朝又在沿边地区设立互市(古代对异族贸易之称),以便以物易物。至此,西北边境暂时得到安宁。突厥沙钵略受到隋军打击后移居白道川,但突厥各部对隋朝边境的威胁依然存在。当时,整个宁夏地区都是隋政府重点防御突厥的地区,原州和灵州更是设防重镇。由于两地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所以经常有朝廷大员在此驻守。
在隋朝立国3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有众多王公大臣和名将担任过原、灵二州的总管,据史志载,他们是:隋文帝杨坚的异母弟、雍州牧、卫王杨爽;柱国将军、河间郡公元褒;大将军贺若谊;上柱国崔弘度;上柱国孤独楷;比阳县公、右卫将军庞晃;左卫将军、右卫大将军元胄;上柱国王世积;蔡阳县公、左武侯大将军姚辩;大将军、太仆卿、兵部尚书段文振等。另外,晋王杨广(即隋炀帝)、越国公杨素也不时领兵驻此。可以说,隋朝著名的大将大都在宁夏抗击过突厥。
为遏制突厥人南下,隋政府采用了修筑长城这一古老的防御方式。开皇五年(585年),朝廷命司农少卿、安固县公崔仲方发丁3万,在朔方(在今陕西横山县)、灵武一线修筑长城。这条长城,东至黄河,西至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南到勃出岭,绵延150余公里。第二年又命崔仲方发丁15万人,在朔方以东的险要处修筑城池数十座,以防突厥入侵。隋朝对于突厥的侵扰,除去防御外,也常采用主动迎击的战术。总之,隋朝将士在宁夏防御突厥入侵的战事,始终未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