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姑让少年回去干活,少年于是走进了染坊。几个染布工人在门口张望,少年和他们说了几句话,他们都用手掌拍拍他的肩膀。蛇姑从袖筒中取出手帕让我擦掉鼻血,告诉我如果举高双手,就可以收到止血的效果。我照办之后,她指给我去车站的路线,叫我就这样举着双手赶紧离开。“如果你不赶紧走,一会儿就有麻烦。”
她所言不虚,马上就有两个男人跟上了我们。
他们都有血红的拳头,凌乱的头发,深陷的黑暗的眼睛,躯体包裹在蓝布衣裤里与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别回头看。”蛇姑说,“他们不会要你的钱,但可能把你杀了,再顺手掏走你身上的东西。”
他们像是太阳滚烫的使者,令我感到周围的空气更加闷热,衣服从最里面湿起。我说我有点透不过气。突然那两个人紧走几步,拉近了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想跑又不敢跑,拿眼望着蛇姑。蛇姑把戒指取下,戴在我手上。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蛇姑也不说。但我想,她这样做,一定有她的打算。她大概是想表示她不会离我太远吧,因为她的戒指现在在我手上。
那两个人又加快了脚步,有一个人直接将手伸进我上衣的口袋,用挑衅的力度在空空的布袋里摸索。“你想干什么?”我打掉他的手。他于是跑到了我前面,倒退着走路,面对面地看着我。
另一个人还是跟在我们后面。“你转过身去,别让后面那个人碰我的衣服,前面我来管。你只管不要让那个人碰我的衣服。”我转过身去,拉着蛇姑的手,碰到她的中指由于长年佩戒箍出来的凹痕。我拉着她的手,并因此感到安定。
后面的人有一双巨大的眼睛,当他完全睁开,你能清楚地看到他瞳孔里自己的面孔。他血红的手不时地拂过来,偏要碰蛇姑的衣服,脸上挂着肥大的笑容。我每次都将他打下,直到他拿出一把裁布用的钢制短刀。
“蛇姑,他有刀。”
“别管他有没有刀。”蛇姑依然抓着我的右手。那个人血红的手拿着刀晃来晃去,我每次去打,他就用刀对准我的掌心,我只得缩回。几次之后,他一边用刀阻止我的左手,一边快速用另一只手碰蛇姑的肩膀。碰完之后,他保持笑脸跳到路边一家中药铺柜台边,弯下腰,双手撑住膝盖,抬头的时候眼睛睁得更大。
“我叫你干什么?我叫你别让他碰我衣服!”因为我连这也做不到,蛇姑甩开了我的手,怒不可遏。我不知所措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愚蠢地想到道歉。但很快我自己打消了这个愚蠢的想法。我重新抓住蛇姑吊在空中的手,蛇姑则撩起了她的上衣,把手插进腰带,抽出一把铁青色的手枪。她对我笑笑,然后扣动扳机,枪口对准半空中露出粉红牙床微笑的嘴巴。我看到枪口冒出一小缕蓝烟,街道上满堆着杂物,男人的手像是刚刚才被喷涌而出的血液染红。蛇姑捏了一下我的戒指,把枪递给我,告诉我开枪的要领,让我补上一枪。她要我瞄准那只捂住嘴巴的手,可我打上了额头。
中药铺前迅速围了一大堆苍蝇和人,熟悉尸血腥臭的苍蝇敲打在围观者的小腿和鞋子上。蛇姑拨开人群,拉着我,在苍蝇飞舞的大街上疯狂地跑动。我看到了什么,它们在迅速后退,我的身体受到了隐秘力量的推动,脚步飞快,有时比蛇姑还要飞快,跑过了无数的店铺、壮观的森林,跑过了车站,冒着黑烟的四轮卡车、跑过了烟囱,集贸市场、躺在竹椅上像一只白蛆一样白的肥胖男人,跑过了旅店,跑过了车祸,跑过了妓女挥舞的手臂……最后我们来到码头。柴油机驱动轮船准时离开,太阳高悬在候船的队伍前方,当我们同时回头张望的时候,两个人将手铐锁在我们的手腕上。她的鳞片同时染上了汗水和金属的气味。他们用力踢向我们的膝弯,令我们跪倒在地,又将我们的头踩在地上,令我们保持朝拜的姿势不能动弹。我疼得发出叫声。他们拉下我手上的戒指和枪,用两根手指捏着,笑着,露出牙齿,说:“看来你成年了嘛。私藏枪支,开枪杀人,你死定了。”他问我蛇姑是什么人,我告诉他,我是外地人,她是本地的一个妓女,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跟着我跑这么远。
是谁想干掉李傻傻。
西毒何殇。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都是贼。
——卡尔维诺。
2000年,我认识李傻傻,2000年很快就过去了。后来我写过一篇关于李傻傻的文字,里面记录了我初识他时的感觉。“在夜里,我遇见李傻傻,就像遇见一只雪地里的兔子,轻灵、无助。”三年的记忆总是不可靠的,于是我就原封不动地搬运《我的李傻傻》这篇文字里面的一些东西给你们看。“当风穿越旧的楼层,我看见李傻傻长发飘飘穿越面前的人群,走进那所张学良旧居感触颇深。这些总让我无法从记忆里逃避出来,一直意想一些感伤的情景,譬如情人分手。”我已经忘记了当初写下这些文字的情景,但只要努力一下,似乎还是可以从“尖椒炒玫瑰”一般的大学记忆里摘录一些片段出来,补充江湖上关于李傻傻的传说。
片段一:《山鬼》的胎死。
之所以我一再地在很多文章里提及《山鬼》,是因为它焊接了我们之间一种外人难以感知的关系。我们所上的学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文科学校,与这个学校有关系的文人有很多,譬如贾平凹、雷抒雁就是学校所有活动必定要提及的,最近连一个叫李寻欢的网络写手也偶尔被提及,但是这个被称为“作家摇篮”学校的文学院却绝少有人知道鬼子这么个人。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不奇怪的事情,因为在一次大三的当代文学考试中,有不少人竟然写出了余华原名苏童的笑话,原因是老师在讲先锋小说代表的时候,重点讲了余华,捎带提到了苏童,抄笔记的家伙在余华后面的括弧里写了个苏童,考试之前很多人复印了他的笔记背,最后就成了:余华原名苏童。而我们的李傻傻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上他的大学,也许他想杀开一条别样的血路,于是决定为文学院办一份刊物,暂定名,山鬼,取《离骚》山中女神之意。
李傻傻在做完他最擅长的工作——写策划——之后,就面临了他最不擅长的工作:申请。但似乎很顺利,领导给了李傻傻很大的鼓励,他们高度赞扬了李傻傻这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精神,表示支持同学实现他们的想法。没有人知道这个平时懒惰的家伙有多勤奋,约稿、写稿、宣传、做广告板占据了李傻傻之流的全部生活,几乎就要成了。当所有的工作进行到实质性阶段,需要经费的时候,李傻傻乐呵呵跑去和领导要钱,他相信对于文化事业,领导肯定是毫不犹豫立马付现金的。我们当时认为,这本书印出来,一定是《今天》、《他们》级的,这个大学就又向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跨出了一大步。李傻傻当时和领导具体怎么说的我不知道,我正在另一个地方为入党转正申请字数少挨批呢。但据傻傻后来转述,领导的大意是这样的:你们要办刊物是好事啊,但是为什么要用《山鬼》这么阴森恐怖的名字呢,用个《希望》啊,《大学青年》啊多好,再说了,最近“法×功”闹的正凶,你们年轻,很容易就被坏人利用了……同学,不要这么任性,学校为你们好,你们不是想办刊物吗?咱院的院报正需要人做,要做就当个编章吧……
李傻傻没有带回一分钱,却带回一大叠用来学习的八开小报。他说和领导彻底闹翻了,领导说要胡闹你们自己胡闹去,不能在学校打广告,不能以学校的名义,也不会给一分钱。之后所有的广告都被学生会撕了,如此等等不在话下。李傻傻进大学的第一个想法就这样被无情地干掉了。
片段二:《小人物》的夭折。
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这样一份刊物,它宽一米五,长两米,花花绿绿,图文并茂,专门做“小人物”的专刊。它诞生在西安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某所大学,策划何殇、乌拉拉,主编李傻傻。
2001年冬天,正是中国民刊茂盛之时,李傻傻在被子里一边抽烟一边慢腾腾地说:“咱也弄个民刊来玩”。这句话在一个星期后得到何殇和乌拉拉的赞成,几个人窝在一起想着怎样才能出一个既能娱乐大众又能被更多的人看见,最主要是不用花钱的东西。后来有人说了,手抄最便宜,这个意见被采用了,内容呢,这时又有人说了,官方的刊物人家都登载大事情大人物,咱就搞个小事情小人物吧,很快就被采用了。最后确定为用广告板形式,每期介绍一个小人物,文采用论坛的形式,图就用好玩的照片,周刊。
李傻傻和我们分头行动,等晚上回来的时候,他带回来一块很大的木板,我们把白纸贴在上面,略微设计了一下,就开始做了,第一期做的是他们宿舍的苏东亮,题目为:“苏东亮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放在了宿舍区通往食堂的路上,据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仅中午两个小时,阅读《小人物》的人次在2000以上,死水一般的校园里来了点微澜,面对如此成绩,李傻傻同志的虚荣心一下暴涨,站在成果旁边,一连抽了三根烟不走。
第二周做的是一个女生,那女生,漂亮啊。题目“罗媛媛——所有人的情人”,由傻傻亲自掌笔撰写蝇头小楷,顺便说一句,这个从来没有练过毛笔的家伙写了一手不错的毛笔字,我说的是“仿毛体”。这期出来之后依旧是如此受人关注,有人甚至打电话来想出钱做自己的专刊。但就是第二期出事了,学生处领导发现如此低级趣味的东西出现在21世纪文明的校园里很不雅观,下令让学生会查此物的“俑者”,学生会唯一的作用就是撕广告,我们的周刊很快被他们叼走了,幸好我们玩了个“无间道”,把上面的照片搞回来了。其间和学生会、校卫队的争执等等也不在话下。李傻傻进大学的第一份民刊就这样被干掉了。
片段三:爱情的极限。
“当有一个女人进入生活,李傻傻的血液开始凝结,上挑的嘴角,眯眯的双眼,下巴上弯曲的蓝色蚯蚓,还有下雪一般的长发,好像很快乐,好像很快乐。”我再一次引用《我的李傻傻》里面的文字,是因为我想说他的爱情。
2000年,在我们这些迟钝者尚没有适应这个崭新环境时,李傻傻就以他惊人的魅力迅速开始了一段爱情,道具是钢笔和嗓音。钢笔的意思不是用钢笔写字,而是借,由借到送,很有规律性。而嗓音,是最不要脸的一种行为,直到后来,我依然认为,李傻傻能够勾引若干女人,主要凭借的就是这个先天优势。嗓音是个抽象的东西,不好描述,外地的兄弟姐妹们在短时间内恐怕是很难听到了。李傻傻在西安读书四年,他的嗓音在西安传播了四年,西安人民有福了。当时他长发飘飘,手牵一个女人在大雪纷飞的清晨上自习,简直成了千古佳话。我为什么对这件事情记得如此清楚,原因是他开始的爱情结束了我们的“水煮肉片生涯”,什么是“水煮肉片生涯”,我不说。反正这段爱情迅速升温,也许就是迅速,所以很快就到了一个极限。后来,我无意听到的传说是,李傻傻对他爱的女人说,我们的爱情已经到最高峰了,我不愿意看见它的下坠,所以,我们分手吧。大意是这样的,究竟传说是否符合事实,我没有考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证实的,我们的情圣李傻傻在女人迷惘的注视下,用他依旧迷人的声音吟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诗句。就这样,他把自己大学的第一份爱情在冰雪漫天中干掉了。
我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这个八卦问题,是因为他的这段爱情带动了我的爱情,之后,他的爱情结束了,而我的爱情却一直延续,至今。
片段四:诗歌的传说。
2001年,我重新拿起中断一年的诗歌写作,与我之前的青春期创作彻底断裂。这时候的李傻傻写了若干诗,我们之间经常说一下“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只一泡尿工夫/黄河已经流远”之类的东西。偶尔上网进了一个叫“诗江湖”的地方,上面有一些人竟然名叫韩东、杨黎、于坚这么些熟悉的名字。开始以为上面只有这些大腕可以发言,也就很恭敬地看他们的诗歌和言论,后来进了橡皮、扬子鳄、或者这些地方,主要是看网刊。当时,我不知道对李傻傻的震撼有多大,但对于我不亚于第一次与女孩接吻。几天之后,李傻傻发现不需要任何资格竟然能发言,高兴坏了。拉着我去一个叫天易的网吧演示给我看。当天晚上,李傻傻写出了他的《西行瞎记》:“玄奘在那高高高高的土墙下撒了一泡尿”,当月选在《江湖月刊》。我记得沈浩波在“编章手记”里赞扬了一个叫鳖四的新人,他肯定不知道这个鳖四就是发《西行瞎记》时改名的李傻傻。不过无论是换什么名字,总是要被人关注。而李傻傻的写作从此开始,而且渐入佳境。后来,李傻傻偶尔涉猎的散文给他带来的荣誉却高于他天才的诗歌,这也许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散文的市场远远大于诗歌。我还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李傻傻都埋头进入散文创作,诗歌新作品越来越少,甚至到停止了诗歌创作。他会不会干掉自己的诗歌,专业写散文,我不得而知,创作是个人的自由。
在至今的诗歌旅程中,我们经历了“山鬼江湖”、“唐老鸭”、“五角星诗社”、“解放”这些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一段五味的故事,代表了一场喧哗与骚动。与此同时,我们结识了大量朋友,之间的亲密与摩擦都已模糊,而那种鲜活的氛围与浓郁的情谊,却在西安这个古老的城市中轻松地继续,至今。
片段五:写作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