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梁漱溟应毛泽东、周恩来之邀,自重庆经武汉到达北京。其时毛泽东、周恩来正在莫斯科。3月10日,毛主席和周总理访苏归国时,梁漱溟也到火车站迎接。他被统战部安排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队伍中的头一个。所以毛泽东一下火车就发现了梁。便大声打起招呼:
“梁先生,你也到了北京,我们又见面了!你身体可好?家眷都来了吗?改日来我家做客,长谈,再来一个通宵也成!”梁漱溟虽然是个大学问家,应酬的话却不怎么会说,只是笑着,赶紧握手。11日公宴,梁漱溟应邀出席。席间,毛泽东走到梁的坐席,见梁吃素,又不饮酒,便笑着说:“梁先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并当场约梁漱溟于次日去中南海颐年堂自己居处做客,梁漱溟当即应允。
12日下午,毛泽东派出的汽车将梁漱溟接进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早已在院中迎候。
入座后,毛泽东问梁漱溟对国事有何意见。梁漱溟随口答道:
“如今中共得了天下,上下一片欢腾。但得天下易而治天下难,这也可算中国的古训吧。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的中国,要长治久安,不容易啊。”
要说1953年以前,毛泽东对梁漱溟却是尊敬有加的,凡事都愿听听这位知名思想家的意见。有空的时候,便约他来长谈。为了使梁漱溟能安心生活、写作,毛泽东把梁一家安排到颐和园居住。
他们的交谈一般都在晚上,但1952年8月7日的谈话,却在下午1时开始,谈话内容也有所变化。当时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学习苏联“老大哥”,梁漱溟最感兴趣的就是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他向毛泽东提出去苏联做这方面的学术研究。
但毛泽东不赞成:“这不合适。要么你去游历一番,参观参观;要么,派你去进修这门学问。你的情况这两种都不是。人家会发问:中国的什么单位派这么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去搞什么研究?人家不好理解。”毛泽东还是坚持他原先的设想:“像你这种情况,我看应该在国内各地继续参观访问,做社会调查。你愿意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喜欢调查什么就调查什么。我可以通知各地负责同志,要他们给你提供一切照料和方便。”
梁漱溟说可以考虑。
1953年9月,接连开了两个会,前后有10天时间。先是政协常委扩大会议,后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8日,政协副主席周恩来做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梁漱溟在小组讨论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午,召开大会,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梁漱溟所在小组由章伯钧汇报,其中包括梁漱溟的发言。第二天的会议应是由个人作大会发言。汇报会结束后,周恩来对梁漱溟说:“梁先生,明天的大会你也说一说,好不好?”
梁一口答应:“好。”
第二天,大会发言踊跃,梁漱溟便写条子给周恩来,说会议应尽量让外地来的人多发言,在北京的人说话机会多,而且今天大会就要结束,他的发言改为书面发言即可。周恩来答复说:为让大家能充分发表意见,会期要延长一天,你明天可以在大会上发言。
9月11日午后大会上,梁漱溟即席发言。这次发言与前面讲的不太一样,讲得既长又有条理,看来梁漱溟做了认真思索。他讲的重点是农民或乡村问题。毛泽东在发言中谈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对梁漱溟的意见没有点名,但坐在下面的梁漱溟却听出是冲他而来。他不禁有些吃惊,他很感委屈,便在下面开始给毛泽东写信。信的大意是说,听了主席的一番话,明白实为我昨日的讲话而发。但我不能领受主席的批评,我不仅不反对总路线,而且是拥护总路线的。主席在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是不妥当的。不仅我本人受屈,而且会波及他人,谁还敢对领导党贡献肺腑之言呢?希望主席给我机会当面复述一遍这原来的发言而后指教。
13日上午,梁漱溟将信当面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约他当晚谈话。是晚,在怀仁堂京剧晚会之前约20分钟,梁漱溟见到了毛泽东。他当即要求解除对他的误会。但毛泽东则坚持认为他是反对总路线之人,只是不得自明或不承认而已。二人言语频频冲突,结果不欢而散。最后,梁漱溟仍不肯作罢,他要求有机会复述自己的观点,让公众评议。
9月16日,梁漱溟终于有机会在大会上陈述前两天的发言内容,当天并无不良反应。但梁漱溟在发言中标榜自己是“有骨气的人”,而港台一些新闻机构也以此大为蛊惑,再加上梁漱溟以为民请命的身份自居,重提那令人颇不顺耳的“九天九地”之说,这些,不能不引起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反感,以后的会议发展到大家语言针锋相对,言辞激烈。
会后,一场批判梁漱溟的风潮迅速刮了起来,而且调子越来越高。毛泽东以一篇《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作为此事的总结。尽管毛泽东与梁漱溟多年的交情一风吹散,但毛泽东明确表示:梁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
后来梁漱溟向毛泽东写信,请求长假,闭门思过。毛泽东没有直接回信。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派人告诉梁,今后需出席会议和活动,通知照发,参不参加自便。自此以后,几十年中他再没有公开露面。也许正因为如此,“右派”的帽子也没有戴在他头上。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抄了他的家,将他祖辈保存的字画书稿长袍马褂之类在院中付之一炬。即使搬进低暗潮湿的小南房,夜深人静之时,他重新写起被红卫兵扔进火堆中的书稿《儒佛异同论》。
红卫兵命令梁漱溟自动减低工资,并找到政协财务科,将他的工资减到几十元生活费。梁漱溟食素,花费有限,并不觉拮据。可第二月,却又全数发了几百元,还补发了上个月被扣的。梁漱溟问为何不扣了,回答说,是上级的通知。直到1970年,梁漱溟才得知,是周恩来的关照,对梁漱溟、杜聿明等人,不应扣发工资。
梁漱溟也许不知道,在梁漱溟与毛泽东争论最激烈的3天里,会议空气如同爆炸一般,无人敢为缓解。怎么办?周恩来想出一个想使梁平静下来的人,于是他先给上海打电话,找到沈尹默先生,再托他赶赴杭州邀马一浮先生到北京,规劝梁漱溟勉为自我检讨,以缓和气氛,化解僵局。尽管效果不多,可周恩来毕竟尽了心。所以,晚年之时,当梁漱溟再来回忆这段往事时,便冷静多了:“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什么。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寂寞……”
他在回答美国学者艾恺先生提问的“你觉得最伟大的中国人是谁?”时,梁漱溟充满感情地说:我觉得也不是太过去,也不是现在,恐怕还是毛泽东。毛泽东实在了不起,恐怕历史上都少有,是世界性的伟大人物。他创造了共产党,没有毛泽东就不能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个百分之百的事实……周恩来是从前叫做完人——完全的人。不过很巧,他是天生的第二把手,天生的给毛泽东做助手的人。论人是最好了。(详见梁漱溟自述:《忆往谈旧录》)
梁漱溟逝世于1988年,享年95岁。告别仪式那天,细雨霏霏,转而大雨滂沱,人说此为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