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是长篇小说架构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写《卤阳湖》动笔之前,我走了群众路线,进行了调研。我把《跋》的内容打印出来,分发给我在上海绿洲中环中心15楼办公的几个同事,问他们意见,是写神话体裁,还是写非神话体裁,权衡利弊。财务负责人王老师说,张总啊,还是写神话吧,写现实体裁出版审查会比较麻烦,或有敏感度或影射嫌疑啥的。投融资周总跟我共事十多年了,是个不读书的人,但几千字的《跋》他看了,他说,既然搞文学创作,就要有高度,不能仅仅定位为宣传4A级景区的旅游知名度。当然还有其他同事的各种建议。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都给出了建议。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财务负责人王老师还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乔家大院》的例子。据说当年最初摄制组想拍摄的是另一个大院,比乔家大院更有实力。但当时另一个大院相关主管方面可能说提出给摄制组要费用啥的,而乔家大院则是开放姿态,欢迎免费拍摄。后来的结果就是,《乔家大院》传播出去了,旅游人员络绎不绝,地方GDP收入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明显,以至于后来另一个大院的人员在车站树立牌子跟游客说,我们比乔家大院牛多哩,大家去看看!但游客说,对不起,没听过,还是先去乔家大院看。
文学创作的立意高度,决定了作品的层次。全国范围内的四大名著《三国》、《西游》、《水浒》、《红楼》,如果再仔细进行识别研究,从人性的高度标准去评判的话,则差异还是显著的。《水浒》和《三国》重点描写的是人性的应用,某种意义上,是实证层面的部分描述,写的是人性“是什么”的实证;《西游》虽从人性“应当是什么”的视角进行描写,但不直接,采用的是寓言和神话的模式,原则上,如果一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作品多采用寓言和神话流传的话,起码说明该时代从历史视野看不是处在强盛上升期,中国历史上强盛时期,唐诗宋词元剧,极少掩饰,只有明清以来,经济下滑,保守落后,才多寓言神话,除了《西游》,还有《聊斋》,均是实证。但令人佩服的是,《红楼》也是清代创作,该作品直击人心,虽然也是从事实描写出发,但站在人性“应当是什么”的规范高度,描写人性的真实,歌颂人性,歌颂生命,这个立意,是了不起的。从哲学上说,任何生命的延长线都是死亡,人类奋斗的终极目的有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就是在过程中的追求,就是理想,就是从当下出发的中国梦。这会给当下的人们以清晰的目标和奋进的激励,这本身就是价值。
因此从体裁上,我决定采用直接描写的方式,从直击人心的视角展开。至于情节设计方面,矛盾冲突,发展线索等技巧和技术层面的考究,也非常重要,但这些都是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完成,因此可顺其自然。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是一个中国梦不断实现的时代,更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树立自信、诚信、公信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时代,从全局看,虽然有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甚至某些个别点还有回头浪花,但时代之河流奔腾向前的大趋势,是主流,是主要矛盾,各种产业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焕发,都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潮流中闪耀着生机,放射着人性总璀璨的光芒。
这就是动笔之前的总框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