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追求自我成功的同时,他们自身的某些优秀美德也在逐渐丧失:亲情、友情、爱情、同情,以及梦想和激情……总是身不由己地被忽视了。但我们明白,我们的未来在孩子心中,我们怎样迷失,也不能把对未来的期望迷失,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培养我们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未来荆棘丛生的人生路上能健康快乐。
爱心
福克斯说得好,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和温情,你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快乐而最有影响力的人,所有的困难与不幸在爱与温情面前一如冰雪遭遇阳光。
感恩
所有得到的并非理所应当,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一切;遇到所有的磨难我们仍要感恩,感激它促使我们成长;心存感激,才会有芬芳人生。
好奇心
它带给我们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它让我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对未来充满期待。
激情
它是最伟大的力量,鼓励我们发掘生命潜能,以更快的节奏迈向人生的目标。激情是生命朝气的动力,是我们创造力的燃料,激情让我们做得更好、更成功。
毅力
它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困难、失败、诱惑时的态度,看看我们是倒下还是出击。毅力使我们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而最终成功。
弹性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诸多无法控制的事情,然而只要你的想法和行动能保持弹性,那人生就能永保成功。前人所谓“脆钢易折,韧丝难断”正是此理。
信心
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有了信心才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认错而接受失败。爱迪生说:“成功就是你有信心等到失败一万次后再来一次”。
快乐
它能使你充满自信,对人生满怀希望,给周围以感染;它也能消除恐惧、挫折、隔阂、沮丧等。
活力
充满活力的身心是带给你快乐和轻松解决问题的根本。
服务
基于帮助、给予的心理价值,使我们爱自己、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丰富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一个健全的身心,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小的一点心理障碍都会在孩子长大后引起无数次痛苦的回忆。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做父母的应该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健康心理要从小培养
幼儿心理健康是孩子长大后心理健康的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出现心理疾患多数是因抚养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父母必须特别重视改善孩子的心理卫生条件,促进其心理健康。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婴幼儿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供养关系,父母的相亲相爱,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父母健康和喜怒哀乐的关切,这是一种情感的“反馈”。所有这些构成父母与子女情感联系和交流的闭合系统十分有利于情感的升华,逐步培养孩子的同情感、责任感、道德感、荣誉感、幸福感和理智感,这就为婴幼儿日后良好性格的形成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愉快的情绪、健全的行为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身心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搞好幼儿心理卫生,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的心理品质与多子女常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由于“独”字的优势,他们的身体素质、智力发育比较好,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豪感;但也由于“独”字的特殊原因,尤其是父母过于溺爱,他们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强,而且比较自私、孤僻、懒散、生活自理能力低。为了确保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卫生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母爱要适度
幼儿的最大心理需要是母爱。充分发挥母爱的教育作用,对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母爱过度,变成娇宠溺爱,姑息纵容,则容易使孩子形成种种不健康心理,如依赖、撒娇、任性、固执、骄横、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等。母爱忽冷忽热,容易使孩子情绪不稳定。
教育要讲究方法
如果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过高、过严,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欲速不达,反而阻碍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发展。如果经常苛责、训斥、打骂和体罚。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或造成孩子说谎、反抗、逃学、吸烟、偷窃、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应打破家庭封闭的小环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增强集体感,防止他们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和孤独、羞怯感。西方国家常见的“孤儿院病”,使孩子的自我发展停滞不前,其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生活天地狭小,与社会接触太少有关。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数年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个儿童心理专家曾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孩子进行了调查,反馈的结果,始料未及。当问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绝大多数孩子对吃、玩、用的东西都不大在意,而普遍重视的竟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如:
父母不要吵架;
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大人说话不要失信;
爸爸妈妈要互相谦让,不要彼此责怪;
父母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小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家庭里要有适当的文娱活动,节假日要给孩子玩的时间;
爸爸妈妈言行不对的时候,要接受孩子的批评;
对孩子少发点脾气,多一点笑。
这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他们的精神生活、心灵需要比物质条件、经济生活的要求更强,他们希望有个充满亲密和谐、宽容民主、活泼幸福的家庭环境。他们讨厌气氛沉闷、感情淡漠、专横紧张、嘈杂烦躁的家庭环境。兴趣和愉快是人的最主要的两种积极情绪。家长们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益智,依其自然赋予的素质,发挥那金子般的灵气,是家庭优教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加深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以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森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习性、语言、动态及世界观的形成同其家长极为相似。他认为,父母用微笑和亲切的眼睛对待人生,能使孩子得到非常好的愉快教育。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心胸宽广,精神愉快,即便工作繁忙,也要抽空与孩子玩玩,说些妙趣横生的话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与陶冶。
培养孩子高级社会心理
科学世界观的培养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青少年处于世界观的萌芽阶段,家长应当对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育孩子懂得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道理,使其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天体的形成、生物的演化,使孩子知道在没有人类以前很久很久的时候地球就形成了,先是无生命的物体,后来出现有生命的物体,有机体从植物发展到动物,动物不断演化才出现了人类。人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凡是正确的观点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个人主观的胡编乱想。家长要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认真了解对象,弄清其中奥妙(规律),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千万不能搞虚假的东西,虚假既害人又害己。
教育孩子懂得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使其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家长应用张衡发明地动仪、祖冲之提出圆周率等事例说明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认识不是最终目的,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还要让孩子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不能死记硬背、不能固执己见,而应当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调整与补充自己的认识。
教育孩子学会全面看问题,使其初步建立辩证的思想观点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事物之间具有普遍联系,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如庄稼的生长同气候、肥力有关系。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都不可能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如一个人有生老病死,一件东西也有形成和消亡。家长在教育孩子观察社会问题时,用全面的观点看到事物与事物诸因素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到事物的变化。这对于孩子将来科学地认识社会和人生是极为重要的。
教育孩子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其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事物之间既有共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观察事物既要看到其联系,又要看到其区别,如我们吃的黄瓜、豆角、青菜、土豆都是蔬菜,都可以作为副食,但它们各自的营养成分和形状颜色又不一样。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遇到新问题应当认真分析,掌握其特点,然后再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待该事物的态度,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育孩子懂得抓主要矛盾的思想,正确对待社会生活
当前,我国出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前进中的问题多,矛盾复杂。抓主要矛盾,即在复杂多变的事物中,找出最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以解决主要问题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家长应帮助孩子认识社会中有光明面也有黑暗面;要看到社会发展中有前进也有曲折。指导孩子分清主流和支流,明辨是非,对的去学、去做;错了的不去学,不去做,不断培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促进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
进步人生观的培养
人生观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人生观受世界观的影响,但它又有自己的独立性,人生观同人们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同人们所有的文化、道德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又称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目前人类最进步最高尚的人生观,是指导当今时代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青少年时期,孩子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家长应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先进人生观的基础教育,其主要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掌握科学的人生哲理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懂得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做出贡献,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要使孩子懂得,每个人在社会大舞台中都担负着一定的角色,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所扮演的角色是有所不同的。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我们可能一身兼任几种社会角色。但是,无论担任哪一种角色,都应该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担任有利于社会的角色。
帮助孩子树立实事求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个人前途和国家前途、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学习、工作、理想、事业、友谊、爱情、荣辱、幸福和生死等人生课题。
教育孩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精神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生活和目标的想像、向往和追求。它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理想不是空想、幻想,正确的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经过艰苦奋斗最终可以实现的目标。家长可以从生活理想教育入手,引导孩子对衣、食、住、行、娱乐以及友谊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正确的追求和向往。
培养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定型化的独特个性特征,它是通过孩子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性格各人不同,孩子也是如此。有的孩子见了陌生人也不畏缩,能大方活泼地和叔叔、阿姨交谈,而有的孩子却是和对方见了多次面,仍吓得躲在妈妈身后,一语不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孩子受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取决于他自己,即他的性格。
性格不是天生的。它的发展和形成是由后天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以及个人的生活实践活动决定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由于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的行为从小就摹仿父母。如果父母是性急的,孩子也会性急;母亲是神经质的,孩子也会神经质。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一位谨小慎微的母亲,常常对自己孩子的许多行为加以限制,不准爬树,不许打秋千,那么,这位母亲所培育出的就会是缺乏勇气和冒险精神、软弱怯懦的孩子。
每个家庭与社会都有联系,社会的文化特征也会通过家庭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是通过父母进行的。因此,父母的教养和经验、性格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很大作用。即使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和意识,也会影响孩子。观察一下周围的孪生儿(双胞胎)就不难发现,如果将一对孪生儿中的一个当作哥哥,另一个看作弟弟,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具有哥哥的性格(谨慎、亲切、责任心强等);另一个具有弟弟的性格(活泼、社交性强、依赖性强等)。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打骂,闹家庭纠纷,为了一点小事就打骂孩子来发泄私愤,在这样恶劣环境影响下,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急躁、暴戾的性格,或者是自卑、畏缩的性格。还有的父母溺爱孩子,以生活享受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百依百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开始滋生优越感和自私自利的观念,养成任性、娇气、心胸狭隘、嫉妒心强的性格。
性格的判断
对现实的态度
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勤劳、正直、朴实、谦虚、有礼貌、守纪律、乐于助人等为良好的性格特征;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粗暴、懒惰、粗心、马虎、墨守成规、轻浮等为不良的性格特征。
对自身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
具有目的性、组织性、主动性、自制力、独立思考、果断沉着、勇敢顽强、有恒心、毅力、严谨等,为良好的性格特征;与之相反的盲目性、冲动性、散漫性、胆怯、懦弱、灰心、动摇等,是不良的性格特征。
情绪态度
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具有精神愉快、饱满、情绪稳定、心境好等表现;不良的性格特征是精神懊丧、情绪起伏变化大、多愁善感、经常不愉快等。
认识活动
具有观察精细、敏锐、富于想像、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思维具有严谨性,善于描绘事物等为良好的性格特征,观察肤浅、迟钝、独立性差、轻率、潦草等为不良的性格特征。
培养良好性格
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中要造成一种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互爱、亲密无间、有话就说、而且喜欢说、具有民主气氛的家庭环境。孩子与家庭中的成员,应该是平等相处,有建议权、发言权。
父母应是具有良好性格的典范
孩子爱摹仿,父母是榜样。作为父母应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并且有乐观开朗性格的人。
教育孩子要注意采取正面性
说理、开导,切忌打骂体罚,更应防止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在管教孩子之前,父母最好在统一认识后进行。同时,父母也应和幼儿园的老师配合教育,互相树立威信,互相尊重。
进行信念教育和训练
以有意义的格言、文艺作品或现代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作为教育材料,有目的地对人的言行、道德进行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恶,使道德观念逐渐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必须做一些有训练性质的实践活动,如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顽强性格,可以通过克服困难的活动来培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性格,可以通过劳动锻炼来培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教育内容
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性格。不怕孩子跌跤。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如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叠被等。
要在集体生活中成长。3岁后应送幼儿园,使其体验小朋友们相处的友情和快乐,培养爱集体、守纪律的良好品德,从而养成助人为乐、心胸豁达的性格。
培养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理解表扬和批评。因此,对孩子的指责应恰当,否则易伤其自尊心,产生自卑感。应帮助孩子具有约束自己情绪、行为的能力,不能对孩子的撒泼打滚处处迁就,当他大哭大闹时不予理睬,待他闹完后再进行说理教育,这样经过几次,孩子想到用这种方法已达到目的,也就不再闹了,渐渐地便能养成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觉性。即能清晰地认识意志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二是果断性,即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适时而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三是坚持性,即能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去完成意志行动;四是自制力,即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意志:
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使其具有强烈的上进心
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只有目的明确,才能自觉地坚持下去,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中顽强斗争,表现出超凡的意志力,从根本上说是他们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家长培养孩子的意志时必须注意使孩子从小树雄心、立大志,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奋斗,这往往是孩子形成坚定意志的起点。童玲很小就受到家长的立志教育,她上小学后又常听到父母讲述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胜的事迹,8岁时就确立了做一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的志向。此后,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花去两万多个小时练球,终于登上了第36届世乓赛女子单打冠军的领奖台。
提供榜样材料,使孩子从英雄模范事迹中受到启迪
英雄模范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士其不顾病痛的折磨,顽强地写科普读物。孩子们对英雄模范的意志行动往往感动不已,由衷地敬佩并自觉不自觉地在行动中仿效学习。家长要搜集这些材料,特别是要多用与孩子同龄的优秀少年儿童的事迹教育孩子,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努力。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边荣唐3岁就被狠心的爸爸抛弃,他刚上小学就要照顾患精神病的妈妈,独自支撑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把每月72元的生活费安排得恰到好处,而且功课门门优秀。他同现在许多被娇惯的独生子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在逆境中抗争进取的精神值得每个少年儿童学习。
建立一定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训练
为了使孩子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要求,家长应当通过建立作息制度、学习检查制度、生活卫生制度等将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并监督孩子严格执行。如果对孩子的行为放任自流,甚至对其不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对于不正确的行为给予庇护,就会助长孩子的固执、自私、骄横、粗暴等行为,妨碍良好意志的形成。必要时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训练,在孩子学习时要求他“独立思考、干净整齐、按时完成”;在晚上睡觉时要求他“一定要按时上床”,在体育比赛时要求他“作风严谨、有备而去、奋力拼搏”等。
通过克服困难的活动锻炼孩子,使其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我国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日本不少家长支持孩子到环境恶劣的“无人岛”去体验生活。这是因为艰苦的生活会迫使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去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壮大了胆量,增强了信心,提高了斗志,并且丢掉骄娇之气和懒惰等坏习惯。家长平时要注意创造机会,使孩子通过克服困难的实践提高意志力。
叶挺将军的儿子从小在妈妈身边,对大人的依赖性很强。叶挺将军认为将门应出虎子,有一次学校组织初中学生去野营,叶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特意到学校为9岁的儿子参加野营求情,后来儿子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到外面野营,学会了洗菜、架帐篷,独立处事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意志行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我们所说的意志行动是符合社会公德的行动,而非危害社会的鲁莽行为。少年儿童能否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当即立断而不过于轻率,在执行过程中能否坚持到底而不过于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主客观情况能否进行正确而周密的分析,对行动目的、途径、方法和结局有无明确的认识。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能什么事情都随大流。近年来社会中的一些消极现象相当严重,如办事托关系、一切向钱看,这对孩子们的心灵都有腐蚀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各种丑恶现象。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自尊心的强弱将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自尊心强的孩子活泼、兴趣广泛、有创造力、爱与人交往等。而自尊心弱的孩子,表现为情绪低沉,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不敢发脾气等。孩子的自尊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
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体成长。孩子从3岁起,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凡事都要自己做。这时父母不应限制代替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而应尊重幼儿的一切要求,让孩子从父母对他的态度中学到尊重他人。这是自尊心的基本条件。
家庭应民主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应做到能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并根据孩子的要求给他以帮助。孩子作为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他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不要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居高临下压制孩子的种种行为,对孩子喝斥、命令。从不关心孩子心中想的是什么,事事对孩子关心过剩,使孩子形成一种极其脆弱、虚荣、易受伤害的自尊心。
多以鼓励为主,发挥孩子自己的能力。在教育中,家长要告诉孩子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这样使孩子自己看重自己。家长不要随意挖苦讽刺孩子,让孩子自己看不起自己,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发挥他的才能并及时给予肯定。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曾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挫伤孩子自信心的态度和语言吗?下面向你提供一些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1)去除孩子对失败的恐惧。父母不要对孩子的“杰作”进行讽刺嘲笑。接纳与尊重是绝对必要的。
(2)让孩子勇敢地接受挑战,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
(3)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人,丰富幼儿的知识。这样孩子对未知社会就有一种熟悉感和认同感,培养他的自信心。
(4)鼓励孩子去想像。想像是成功之母,只有敢去想像,才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否则孩子将缩头缩尾,一事无成。
(5)教孩子学会等待。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孩子面对失败时,要教育孩子锲而不舍地努力,胜利就会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