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被抓住了把柄,俗话说“抓贼抓脏,抓奸抓双”,这次找到“赃物”,不用审问自然是李海所为。自己的娘老子,怎么也会疼爱自己的儿子的,打折一条腿自然是不会的,但是一身的红手印那是不可避免的了,老妈虎威之下一切都是枉然。
老妈这么发狠的打起来,不仅仅是因为李海买了一堆玩具,关键是她老人家最是看不惯乱花钱的行为的,并且那是十几元的钞票啊,那是全家人半月的生活费啊,另外,就是让老妈想到了看到手枪、刀剑时的惊吓,作为补偿,那巴掌打在李海身上就像瓢泼大雨一样,又急又密,还有,就是李海这小子,总是调皮捣蛋,“三天不大上房揭瓦”是对他最形象的描述,这些年每天打他几顿都是家常便饭,所以抗击打能力逐渐增强,就和“美国白蛾”的抗药性一样,一旦打轻了,就像给他挠痒痒,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老妈这次是动了“杀心”,不管铁砂掌还是降龙十八掌,一起往李海身上招呼开来······
打了一会儿,老妈打得双手生疼,全身无力,看着全身通红的儿子,自责起来,老天啊!这是我上辈子造的什么孽啊!生出这么个混小子来,往死里打都不怕,当然也不能说不怕,但他“健忘”啊,,一番拳打脚踢之后,最多半天时间就被他全部忘记了,该怎么捣乱就怎么捣乱,该怎么淘气怎么淘气去了······
所以,老妈总是想,打一段也就只能是淘气的一个结果而已,却不起什么作用,那打他一顿到底有啥用呢?想想唯一的用处就是“解气”,奥!就是为了“解气”,以后也要打下去。李海自然不知道老妈的心灵里变化,所以还是一如既往的“挨打”着······
李海小时侯的记忆中,好吃的佳肴其实根本没有现在孩子脑海中的肯德基、汉堡包、烧鸡或是烤鱼,因为这些连他的梦中都没有进入,究其根本就是当时的条件这些东西他连见都没有见过,当然他老爹、老妈也没有见过。
对李海小时侯最有诱惑力的要说是油条、火烧、包子、豆腐脑了,因为乡镇的大集上这是最常见的美食。
豆腐脑其实最简单了,时至今天也是利润率很高的美食,因为其主要成分和豆浆差不多,而豆浆的九成组成部分都是水,所以豆腐脑也不过是一种看似固体的勾兑饮料而已。其实现在来看,当年的豆腐脑和今天的豆腐脑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豆腐脑其实和现在差不多,但那汤料和现在相差极远了,那时候汤料主要是食盐和酱油勾兑而成,黑乎乎的咸的要命,那时候的豆腐脑可以算是咸菜的一种,是要就着它吃下三两个馒头的,如果不咸,馒头怎么下咽?要说最宝贵的要数那勺麻汁酱和几滴的辣椒油,李海总是缠着卖豆腐脑的老张头让他多给一点,但老张头总说吃多了小心“油”了肠子,一会拉稀蹿茅房。
李海最喜欢的是是将豆腐脑多的滑爽、细嫩,只要轻轻一吸就安分的跑入口腔,不用咀嚼就可以轻松下肚,那份“爽嫩”的感觉只有舌头和喉头可以感受,身体的其他部位简直是暴殄天物,但舌头和喉头毕竟就那么短短的一小段,自然不能体会更多的爽快,当时的李海是多么渴望可以有两碗,奥!不!是三碗或四碗豆腐脑啊!
而说道豆腐脑则不能不说它的最好搭档,那就是油条和火烧。油条最好是刚出锅的那种,一捺长的一根食指粗的面条,被人抻了几抻扔进了油锅,油花翻滚,“面条”迅速变粗,在油锅中翻滚着,仿佛是游泳健将,一会而仰泳,一会儿蝶泳,姿态也是那样的好看。不一会儿,就被两根长长的筷子夹住扔到了旁边的竹篓之中,外皮半明半亮、焦黄酥脆,内里细嫩软糯,要在嘴里,嘎嘣嘣能流出满口的清油。而如果将油田掰成一段段的按到豆腐脑中潜泳,那也是一种极致的吃法,但要现泡现吃,时间一长油条全部吸满了汤水,没有酥脆,就是一碗浆糊一样难以下咽了。刚刚泡到豆腐脑中的油条,自身的酥脆、软糯还有嚼劲,混合着豆腐脑的豆香,麻汁、辣椒油的浓香,喝上一口,众香集合,滋味只可意会·····
而大人们,更喜欢火烧配着豆腐脑一起食用,“火烧”可能是山东当地的称呼,好像其他地方应该叫“馅饼”,但山东除了有肚子里含着馅料的馅饼,还有一种纯面食的类似于馅饼的东西,因为它没有馅,所以再叫”馅饼“似乎不太妥当,我只好亲切的称呼它”火烧“了。
火烧的主要原料就是白面,要说一点馅料没有呢也不太严谨,其实他的做法和油饼相似,就是将软软的白面擀成薄饼,然后抹上芝麻酱、油酥、盐、五香面,然后再卷起来做成剂子,然后按压成饼,再放到铁鏊子上去烙,据说用柴火烤的的要比后世的烤箱烤的要好吃数倍,各位读者想要知道到底要好上多少,那就请到当地去品尝之后,自己做决定吧,鄙人不好妄自置评。火烧烙好之后也是趁热食用,外皮脆脆的,一口下去满嘴掉渣,里面白面软软的,很有嚼劲,散发着五香面的香气,吃口火烧,然后吃口豆腐脑,也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奥!既然变身了美食节目,那就继续说下包子吧,这儿咱不说普通的大蒸包,单说说李海特别喜欢的“水煎包”,其实不能说是水煎包,而要说是“油煎包”,因为在将包子坯放入锅之前是要刷油的,等出锅前也是要刷油的,所以叫“油煎包”更为妥当,但当地人为了包子有一个酥脆可口的硬壳,还放入了一定的淀粉水,所以也可以勉强叫做“水煎包”了。似乎那个时代带点“油”星的都是美食一样,水煎包出锅后一面金黄的硬壳的如同元宝,一面嫩白如同一只松软的小白兔子,颤巍巍的站在那里,里面的馅料如果是韭菜猪肉的那三里地外都能闻到香味了······
李海的姑姑在乡公社对面有家理发店,正好李海的学校也离的不远,正是因为又有政府单位,又有教育单位,自然成了繁华地段,这个好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样,后世的房地产市场火热正式对这个判断的绝佳诠释。
不过当时的繁华地段的房价并不高,因为老百姓大都自给自足,过着老子心目中“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商品交换非常匮乏。就算是在这样集中了政府、学校、银行的的繁华地段,也不过只有一两家理发店,三两家小吃摊,一个小饭店,一个百货超市,一个供销社的农资市场。其实干这些活计的人也不是全部以此为生,他们大多是好要经营地里的庄稼,其实可以算是半农半商,这和二三十年的农村截然相反,任谁都不会想到那时候田里的收入只是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收入而已。
姑姑的理发店成了李海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因为这里可以得到不少的零花钱,姑姑装钱的匣子对李海来讲永远不会上锁,想买什么东西了,只要老妈不给钱,就可以到姑姑那去磨叽一阵,就算姑姑不同意,他也会飞快的伸出小手掏出几毛钱麻利的跑掉······
在姑姑理发店里鬼混,除了有零花钱,还能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吃到好吃的,这天中午就是这样。
“小海啊!今天中午想吃什么啊?就在这吃吧,别回家了!”
李海本来就没打算回家,迫不及待的和啄木鸟一样赶紧点头“嗯!嗯!”
“你最喜欢是豆腐脑了,要不咱们吃火烧、豆腐脑吧?”
“行啊!行啊!”
“那你就去东边老张头家去买吧,自己去匣子里拿钱,就买上三碗豆腐脑,四个火烧吧,一会儿下班也会来吃的·····”
“好嘞!好嘞!”李海一边说着,一边拔腿跑了出门。
到了老张头的火烧铺,看见他正在给别人一勺一勺的舀着豆腐脑,那光光的脑袋上都是汗,显的新剃掉脑壳油光铮亮,李海知道这是姑姑的手艺,因为在这条大街上姑姑的手艺是出名的好,其实严格的讲这条街上就姑姑这么一家理发店,另外一家基本上是三天开门五天关张的,所以姑姑的手艺不出名都难。但这时候李海又腹诽起姑姑的手艺来,姑姑也真是的,给老张头把头剃掉这么光溜溜的,苍蝇落上去都得劈叉,存不住一点汗,万一舀豆腐脑的时候一低头,汗水全部灌进豆腐脑缸里那可怎么办?
李海一边动着脑筋,一边手也没闲着,跟老张头说了一声,拿起一个酥脆的火烧就吃了起来,那火烧刚刚出锅,做是好吃的时候,但也最烫,烫的李海左右开工,左手拿上两秒就抛给右手,右手拿上一秒又抛了回来,但是嘴最不能闲着,趁着抛到空中的刹那间赶紧叼上一口,舌尖随烫,但遮盖不住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