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刘备随曹操攻破吕布后回到许昌。
献帝设朝,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帝。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汉献帝为拉拢刘备,认叔封侯,小说从此证实了刘备的皇族身份,也为刘备在今后的诸侯相争中奠定了代表汉代正统(或继承人)的人脉基础。仔细分析,刘备的皇叔身份尚有疑问。
按上述宗族世谱,刘备为汉景帝的第十八世孙。经查汉代皇帝世系图表,以王莽篡国为界,可分为前后汉(或西东汉)。刘邦为开国皇帝。汉景帝为刘邦之孙,为汉第三代皇帝,其确生子中山靖王刘胜,但为第九子,而非小说中所写的第七子。汉代中经王莽篡国,刘邦的第九世孙刘秀复汉,为后(或东)汉之始,历史排汉第十代皇帝,后传至第十七代汉献帝终。则汉献帝应为刘邦的第十六世孙,也可推算为汉景帝的第十四世孙。所以,汉献帝应比刘备的辈分高很多。
再查阅《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中提到: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由此可知,汉献帝根本没有认刘备为皇叔之说,否则,这么荣耀的名誉怎么会在刘备的传记中无记载呢!小说明显有误,不仅将中山靖王刘胜由第九子改为第七子,还将汉献帝与刘备的辈分弄混。作者怎么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作者未仔细查阅宗族世谱,只是简单按年龄排辈分。书中第一回讲述中平元年(184年)桃园结义时刘备为二十八岁,而第四回提到汉献帝九岁登基时为中平六年,则按小说推算刘备应比汉献帝年龄大二十五岁;二是出于拥刘贬曹的创作需要,小说以刘备为正统,其身份也需要特殊设计。因此,恰好刘备比汉献帝年长二十五岁,作者也就不注重细节,将错就错给刘备以皇叔的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