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策略的使用者,时刻都面临着不同的行动选择,时刻都在计算着应当采取何种行动。这种选择不仅体现在选择上哪所大学、学哪门专业、从事何种工作等这样的大事上,而且体现在买菜、穿衣服这样的小事上。然而,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策略的使用者,但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一辈子却默默无闻?其答案就在于,你是蹩脚的策略使用者还是优秀的策略使用者。优秀的策略使用者,他们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博弈思维,把博弈思维贯穿于各种竞争性的活动之中,从而在人生的各个方面取得成功;而蹩脚的策略使用者缺乏博弈思维,他们的策略选择往往是不合理的,这导致了他们在人生中常常失意。当然,我们这里不是在宣扬某种价值观。事实上,成功与否与幸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默默无闻的人可能幸福一辈子,而功成名就的人可能是不幸福的。我们在此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你希望成功,那么你就要运用博弈思维,成为优秀的策略家。
文1:大标题: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
文2:具有博弈思维的人目标明确,并且懂得如果运用策略,击中目标。
文3:缺乏博弈思维的人,失败之后,容易怨天由人、自暴自弃。
文4:博弈思维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一致。
文5:积极的态度
文6:行之有效的策略
文7:博弈思维
By01007
(13-14)720
理性!理性!还是理性!
如果有人一定要像剥洋葱一样地剥开博弈思维,看看施展各种博弈技巧的核心是什么,那么他将会看到两个字——理性。
我们的任何结果均是决策和行动的产物,要想得到想要的行动结果,就要依靠理性思维。冲动是魔鬼,冲动更是博弈思维的大敌。
博弈论的基本假设:理性人
博弈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博弈的参与者和行动者是理性的人。其中的理性是指参与者努力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于这个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阐释。
其一,理性的人一定是自利的。
所谓自利,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和倾向,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自利和社会学中的自私不是一回事,在博弈论中,自利是一个中性词。博弈论假设参与者都是纯粹理性的,他们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比如,商家一般以销售利润为自己确立目标,他们的理性选择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实现企业利润的最优化。
其二,“理性”和“道德”不是一回事。
理性的选择只是最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一定最合乎道德,理性和道德有时会发生冲突,但理性的人也不一定是不道德的。
其三,“理性”和“自由”不一定一致。
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小孩子厌倦学习,但父母却认为只有好好学习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展开博弈,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行动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案,孩子也会根据父母的行动寻找对策。这时,父母和孩子都是理性的,也都是不自由的,因为,父母的自由意愿是让孩子幸福快乐,但理性让他们宁愿让孩子放弃暂时的轻松快乐;孩子的自由意愿是玩耍,但由于知道父母会惩罚他们的玩耍行为,所以理性地选择了并不喜欢的学习。这就是理性和自由的悖论。
当然,有时候理性的选择和自由的选择也有可能达成一致,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你的目标不够明确,头脑不够冷静,思路不够清楚,你就与理性人还有一段距离了。
文1:大标题:理性人的定义
文2:综述:理性人;指参与者努力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文3:特色1:在博弈论中,自利是一个中性词。博弈论假设参与者都是纯粹理性的,他们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文4:特色2:理性的选择只是最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一定最合乎道德。
文5:特色3:当然,在现实中,理性的选择和自由的选择也有可能达成一致,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By01008(网络图片)
By01009 卡通CD0690077
By01010新广告人DISC-014 BK068
(15--16)731
博弈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专门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群的理性决策行为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就是博弈论(Game Theory)。它是由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和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在上世纪中期创立的。它是从研究各种扑克游戏中的各个要素,如虚张声势、使用骗术、猜测对方意图以及一切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的手法开始创立博弈论的。它希望找到某种数学结构揭示林林总总的博弈背后的规律,并意识到这些规律完全可以用于人生竞争的各个方面。
博弈论问世不久就得到了学术界的热情肯定,当时有人预言:“我们的子孙将把这看做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该书的作者成功创建了一门新的真正科学——经济科学,而且它无疑是正确的。”目前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进化生物学、军事战略问题以及当代的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和其他许多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一样,都是从复杂现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对这些元素构成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因此它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数学”。
尽管博弈论以数学为基础(而且本身也是数学的分支学科),但它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即使你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也读不懂其中复杂、烦琐的论证过程,你也会有所收获。它的模型案例就如同寓言故事,可以用某种生动、直观的方式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而且这种揭示过程往往是不乏乐趣的。
与其说博弈论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性人”都希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个目的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制度和他人的制约,因此人们必须作出选择(也就是“策略”);而人们策略的相互作用(这正是博弈研究的课题)又可能导致更多的、更高层次(群体、国家乃至人类)的问题的选择。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不会找到最佳答案,但是思考这些问题,无疑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决策能力。
文1:大标题: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
文2: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宣告了博弈论的诞生。
文3:纳什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文4: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善的学科。
文5:博弈的发展如同一条小河
By01011(外画图)
By01011(1)
By01011(2)
(17-18)713
博弈思维是你与人“斗心眼儿”的利器
对于大多数读者,尤其是对经济学、数学不太懂的读者而言,学习博弈论的好处在于,它教会你一种“策略化思维”,教你如何与人“斗心眼”,帮助你应对各种人生难题。
公元前203年,已是楚汉相争的第三个年头,此时两军正在广武对峙。当时项羽粮少,欲求速胜,于是隔着广武涧冲着刘邦喊:“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为吾两人矣。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勿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也就是说,天下战乱纷扰了这么多年,都是因为我们两个的缘故。现在,我们“单挑”以决胜负,以免让天下无辜的百姓跟着我们而受苦。面对项羽的挑战,刘邦是如何应答的呢?“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意思是说我跟你比的是策略,而不是跟你比谁的武功更高,力气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