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1900000028

第28章 怒江在咆哮 (1)

作为远征军的两大分支,中国驻印军有的时候,滇西远征军也就有了,不过与驻印军不一样的是,滇西远征军在组建之初,双方就有约定,即这支军队须完全由中国军官指挥,美国人只负责训练和提供武器。

如果没有第一次远征,蒋介石不可能想到这一点,现在想到了,也只能限制在云南,而且军官还得由史迪威本人来遴选。没办法,人家手里握着要你命的援华物资分配权呢。

史迪威眼力不错,他看中的滇西远征军首任司令长官是陈诚。

老乔倒不是为了投蒋介石所好,陈诚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可以说都是他喜欢并认可的,即使拿美国标准来衡量,也绝对称得上是个优秀的指挥官。

不过,这下可够陈诚忙的了,有一段时间,他既要顾远征军一摊,六战区那一摊又丢不掉,真个是团团乱转,甚至到鄂西会战,还得飞回恩施去指挥作战,就差没有分身之术了。

和很多长年征战的军官类似,陈诚也有着严重的胃病,如此一折腾,这位十项全能的铁人就真给累垮了,只得请假去重庆郊外休养。

远征军司令长官的位置又空了下来,要说国内能征惯战的将领也很多,可关键是人家史迪威得认可才行,你能让杜聿明、罗卓英去吗?

为了找到合适人选,军政部长何应钦把一本军官名册都翻烂了,终于翻到了一个人的名字。

东山再起

因为中条山之战,昔日虎将卫立煌跌入了谷底,撤职加革除上将衔的处分,也就比坐牢、枪毙好那么一点。

撤职之后,改调军委会西安行营主任。

卫立煌为人非常倔犟,属于“五虎上将”里面最爱说怪话、发牢骚的,有时跟蒋介石都不对付,但事到如今,他也无话可说,短期内就办完移交手续,去西安就职了。

所谓行营主任,是一个标准的闲职,没什么权,去了以后,卫立煌也不愿意一本正经地坐办公室,而是把事务推给幕僚,自己则带着一家子在西安城里闲逛。

每天都是这么打发光阴,卫立煌自此绝口不言军事,就连原先部属求见,他也一概婉言谢绝。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在外人看来,卫立煌是真的想退隐不干了,要不然怎会如此悠闲和清静?

只有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这只虎才会偶尔露出真容。

他经常翻阅报纸,看完之后就长吁短叹,拍案不平。

将军的价值在战场,若久而“髀里肉生”,空长一身肥肉,连战马都骑不了,岂不悲哉?

不言,其实满心都是言,但总不能自己哭着喊着说“廉颇未老,一顿还能吃上一大碗”之类的话吧。

在西安闲逛一个月后,卫立煌再也熬不住,索性离开西安去了成都。

表面上是彻底退隐,其实却隐含着强烈不满:这么一个闲职,你们不觉得大材小用?

这叫以退为进,然而起初却只能退不能进,一连憋屈两年,到了用人之时,统帅部才想到以前还有过这么一只虎。

在第一次远征军的出国名单里,罗卓英的位置原先就是安排给卫立煌的。

心里那个激动,可卫立煌还是忍住了。

机会再好,该拿架子还得拿,不然就会让人看扁,认为你被贬如此,怎么上面一声招呼,你就急不可耐要出山了。

要让人看重,就得学会“拿”,这是中国传统官场的经验之谈。

接到征调令后,卫立煌答复:“我以前去中条山视察时,乘马受惊,把我从上面颠了下来,因此震坏脑子,所以无法赴任。”

等到陈诚病倒,何应钦又想起了卫立煌,名单报给史迪威,老乔点了头。

这时,史迪威和蒋介石私下里已经势同水火,谁跟蒋介石热落,谁就不讨史迪威喜欢。卫立煌因中条山之败遭贬,与蒋介石的关系,已不像其他几虎那样近,他自然没有理由表示反对。

美国佬能点头,就一切OK,可是因为前面那个例子,一个军政部长已经请不动卫立煌了,非得元首去请不可。

1944年春天,蒋介石派专机到成都相邀。

这回要是再“拿”就过了,官场沉浮这么多年,对尺寸所在,卫立煌还是掂量得清楚的。

重庆一行,蒋介石亲自接见,卫立煌正式就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并得以恢复上将衔。

“脑震荡”问题不存在了,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战场上挽回自己的声名。

将军荣辱在战场,卫立煌(右二)要靠第

二次远征来翻身

退隐的那些日子,卫立煌不言军事,某种程度上却是已痛得说不出话来了。

那一仗打得实在丢脸,算得上是抗战中期最窝囊的一仗,以至不提中条山便罢,一提就是一个惨字。

在告别洛阳时,卫立煌特意让司机返回,绕着住处兜了一个大圈子才离开。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今后还有没有可能再回到原来的地方。

虽然说是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现实生活中的军人,往往是打了一次败仗就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就像刘峙,号称“常胜将军”,老“五虎”里面属于最牛的,可是因为在保定会战中摔了跟斗,竟然被人奚落成了“常败将军”。

卫立煌是幸运的,因为还有机会重来。

这次绝不能再输。

陈诚在任时,把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设在楚雄,此地离昆明有三百里路远,当时主要是陈诚顾虑军风军纪废弛已久,在无法有效改善官兵待遇的情况下实施的“苦肉计”——要穷穷一块儿,大家都没话说。

卫立煌把长官部迁到了保山,这回却不是要做样子,而是为了真刀实枪地开练。

保山已接近滇缅边境,离怒江前线不远,便于观察敌情,用兵筹谋。

当年中条山之败,败就在败在麻痹大意上,若是当时能靠前一点指挥,则决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先得去看看怒江。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曾谈到他为了出师南征,曾“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其中的泸水,据说就是怒江。

怒江源于青藏高原,其河面不宽,旱季水流也不是很急,但是到雨季就像变了个脸,波涛汹涌,真个是犹如天神怒吼一般。

这是一道很难轻易逾越的天然屏障,对西岸的日军是这样,对东岸的远征军也是如此。

1944年4月,卫立煌带着幕僚经过多次察看,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渡江地点,滇西远征军也初步完成了装备和训练。

此时,中国驻印军已在缅北发起第二次旱季攻势,孟拱河谷杀声震天,处于亢奋中的史迪威一再催促,要求滇西远征军按照计划渡过怒江,与驻印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就在这节骨眼上,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昆明和重庆大受震动。

蒋介石给卫立煌发来加急电,要他回师楚雄,以保昆明。

捏着两位老大的电报,卫立煌反复思量,觉得按哪一头的意思办都不好。

回师楚雄,就意味着出师计划要泡汤了,可自己出来这一趟算怎么回事,没有战功,到头来罩头上的帽子还是一个“中条山”,今后又有何前程可言?

若只听史迪威的话,不顾一切渡江作战,到时昆明若有差池,自己一样要吃不了兜着走。史迪威固然不好惹,那蒋介石却也不是好侍候的老板,一个抗命失地之罪就可以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给这两个牛人扛活不容易啊,卫立煌最后决定走“中庸之道”:先抽一部分兵力到贵阳,等局势稍一缓和,再相机发起渡江战役。

最弱军

1944年5月,眼看进入雨季,到了怒江要大发脾气的时候,卫立煌感到不能再等了,必须像诸葛丞相那样“五月渡泸”。

在怒江岸边已集结五个军,但在渡河前,有个军长突然问工兵部队:“渡江之后,假如站不住脚,能不能再把我们接回来?”

这话一听,心就一沉。

未渡就想到要回来,跟仗还没打,先找退路一样,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这无疑是一件再糟糕不过的事。

当时国内的中国军队,只有第七十四军这样的超一流部队可以跟日军硬碰硬,大多数别说攻,能勉强守一守就可以给打高分了,以至天长日久,大家都养成了习惯,即打仗之前一定要往后看一看,找好退路再说。

第五十六师团的疯狂曾给首期出征的远征军造成

致命威胁

更别提盘踞怒江对岸的,还是日军第五十六师团。

在第一次远征中,有两个师团暴得大名,它们同出于北九州,一个是从正面击退远征军的“菊兵团”第十八师团,另外一个就是快速猛插,抄了远征军后路的第五十六师团。

经过那一战,来自于久留米的第五十六师团在南洋日军中声誉显赫,号称“龙兵团”,而且自侵占怒江以西地区后,这个师团就一直留驻滇西,再未换防,他们天天在那里挖工事,其阵地之固可想而知。

当所有看得见的情况都一五一十摆在面前,担忧和恐惧就会像野草一样四处蔓延。

卫立煌到云南后,对每个军都走访了一遍,跟师长以上军官一一谈话,他知道这种未战先怯的心理不光是一支部队有,而是大家都有,不光是军官有,士兵也有。

在这里,卫立煌看到了第五十三军。

第五十三军原属东北军系列,从前的老军长是万福麟,也就是保定会战时第一个开溜的部队。

第五十三军曾接受过卫立煌的指挥,那时还称得上是东北军系统中编制最大的一个军,虽有保定之败,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有四个师六万人,为一般部队望尘莫及。

可当他们再次出现在卫立煌面前时,却已是凄凄惶惶,可怜兮兮。

原因,当然还得首先从自己身上找。

第五十三军人多,武器相对也好,可是战斗力弱,每次作战都和保定会战中一样,没抵抗几下就要败退,以至战区组织大小战役时,没有谁敢把它放在重要位置,都怕东北军一掉链子,害自己步刘峙的后尘。

别说当初的卫立煌,就算鼎盛时期的薛岳也不敢放胆使用第五十三军。两次长沙会战,第五十三军都参加过,可基本上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作用还不及杨森的川军。

这是个恶性循环,你越怕打仗就越打不好仗,越打不好仗,上级就越不重视你,表彰、补给之类的好事统统与你无缘。

第五十三军是从湖南走到云南的,这时万福麟已升迁,由副军长周福成接任军长,人马也从四个师缩到两个师,六万成了三万。

部队在一起,能够攀比的就是战斗力和以往的战绩。在滇西远征军里,第五十三军是毫无争议的“最弱军”,谁也不待见。

不过,卫立煌并没有因第五十三军垫底就将之忽略,相反还很重视,在军营里一待就是五天。

检查武器,发现步兵连每连只有四门迫击炮,而按美械装备的统一标准,应为六门,卫立煌便让军长周福成把另外两门也拿出来。

周福成不是没拿,而是集团军没发。

滇西远征军分为两大集团军,第五十三军隶属第二十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嫌“最弱军”战力不济,觉得给全也是浪费,便自作主张扣下两门

同类推荐
  • 往圣杀胡令

    往圣杀胡令

    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闵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后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 天下为弈

    天下为弈

    天下事从来两难,因为事情往往被仁德善爱所束缚。倘若不问其情其理,只问利大利小,万事岂不简单许多?
  • 武圣是怎样炼成的

    武圣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大学生穿越到东汉末年,附身成谁不好,偏偏成了武圣关二爷。我一介大学生,让我温酒斩华雄,万军刺颜良,我做不到啊。很多穿越者想改变历史,但穿越到有些人身上,你会发现连沿着历史的轨迹行走都是如此艰难。内心只是一介凡人的关羽,在这乱世中,见识过了宦官的阴险,奸臣的狠毒,但也看到了一批为了汉室复兴舍生忘死的士人。他跟着皇甫嵩一起在战场上平叛,亲眼见证了董卓乱政后的暴行,不知不觉间,他褪去了稚嫩,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汉人”,并决定为了大汉的国运而平定天下。回过神来,这个世界的关羽,已经走上了一条只属于自己的武圣之路。“无论皇帝昏庸还是有为,官场清廉还是浑浊,这个朝廷中,一定有一些人,他们为了国家的强盛而锐意进取,为了百姓的安康而不顾个人得失,为了天下人的安定而鞠躬尽瘁。如果说什么是大汉的话,那不是天子,也不是朝廷,而是这些人心中的理想,那也正是自高帝建国以来,这个国家传承下来的大汉精神。”(本文除人设部分借鉴演义以外,故事发展以正史为主,但本文通篇不会有XXX是演义吹出来的正史不行之类的言论,我也不希望各位带着这种看法来看本书,和谐讨论,谢谢)
  • 立黄天

    立黄天

    来到三国,不想在滚滚长江中沉沦,却只为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活得精彩;本想在浮沉中安身立命,却掌旗黄巾太平军;为生民请命,为天下太平;不忍兄弟刀兵相向,却屡受情谊打击;面对草原荒漠大唱征服;三国鼎立,却不愿相互征伐;和平不易,只望天下太平。一样的三国,不同的人生,理想乌托邦,岸在何处!
  • 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足以让华夏大地的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受到无比的骄傲和由衷的自豪。本书只是记录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中的点点滴滴,不过,凡著名故事各有体现:战场、商场、官场、名利场均有涉及;奇事、奇情、奇计。奇谋无不包容。看过此书,人们不仅会对中国历史的变迁有所了解,而且亦能对其中的是非成败有所认识。既可供读者研究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开启智慧增长才干,亦可供读者随意浏览,平添乐趣。《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一书,记载了众多中国历史上有趣的故事。读本书可以使我们记住历史,并从悠久的历史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吐槽之神

    吐槽之神

    这是一部专注恶搞和爆笑的小说,有一个个爆笑故事组成的大故事!你见过智商180的小红帽吗?,风骚的李白,不一样的总统,史上最善良的魔王………
  • 开天录

    开天录

    生存,很容易。生活,很艰难。我族,要的不是卑下的生存,而是昂首、高傲的生活。我族,誓不为奴!
  • 难缠邪王追妃记

    难缠邪王追妃记

    她是命中孤煞的绝世特工,她是母亡爹厌的废材嫡女。当一颗镇国宝珠融入她的身体,当时空的黑洞开始转动。特工的废材人生彻底展开。太子?滚粗!王爷?恶心!白莲花?直接杀了!卧槽,你谁!什么?邪王?不认识,滚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阴阳通宝

    阴阳通宝

    魏阳弄丢了家里的乾隆通宝,却捡回了一枚阴阳通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 我煜成仙

    我煜成仙

    天界第二美‘男’凤三太子凤煜天,被迫重生成了个其貌不扬、根骨不佳的人界小可怜,身边还多了个自诩上古神器、实则异常聒噪的小铃铛!?斗极品、解万法、修神魂、入仙门,且看她如何一步步,将这一手烂牌重新打好……
  • 人生点点滴滴

    人生点点滴滴

    你总是在抱怨生活对你太残忍,可你是否想过是你先放弃了努力,那这些磨难不是我们该承受的吗?也许有人要反驳那凭什么有些人天生那么幸运,你只是看到了表象你又是否想过他们付出的努力。那来看看它吧!
  • 迷方

    迷方

    “为“文”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如果算情书,也是个超短的情书。后来在QQ空间日志中完全改了这首原诗,题目为《爱情与事业的完美结合》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与她同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那年盛夏有你陪伴

    那年盛夏有你陪伴

    滴~滴~“哦,又是花千骨电视剧部落的推送啊,不过她们好像在招人哎!不管了,加进去看看!”从此,缘分就这样展开了…
  • 我想坦白

    我想坦白

    两个嫌疑人被关进不同的房间,谁都抵赖,那么无罪释放,如果一人坦白,受到的罪就比另一人轻,两人都招供的话,那么后果不言而喻,囚徒困境的故事耳熟能详,可将要素反转,又是个不同的道理。
  • 七秒钟人生

    七秒钟人生

    他与她因为七秒钟的眼神交流,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婚姻,又因七秒钟的记忆,结束了七年的婚姻……,他的一生与七结缘,最后的七秒她留给他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