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的幸福
查一路
美国NBA西部决赛第四场,“胡人”对“掘金”,虽然总分2:2平,但科比因一人砍下34分,而大放光彩。光彩之后,不愁财富和声誉摩肩接踵。然而,科比认为自己的幸福不在于此。
他谈到儿时父亲教给他的幸福秘诀。十岁时科比开始练球,父亲就告诉他不要让压力和人们的期望,破坏了自己从篮球中体会到的乐趣。他说:“父亲让我在比赛中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想做什么动作就大胆地去做。篮球是一种艺术,打球是一种寻找幸福的过程。”
科比把打球的过程当作寻找幸福的过程。体会到了原本的乐趣。我想,科比即便没有成为巨星,没有如今如此之多的美元和鲜花,但当他手摸篮球时,心中也会预想到打篮球的过程给予自己的快乐。这种快乐滤去了功利色彩,是一种单纯的打篮球的快乐,单纯的快乐叫原汁原味,是很难抹去的。
我曾经有机会跟一位烹饪大师探讨厨艺。我笑问我跟他的区别,他说,我们要烧出的是食物原本的味道,也借助的鸡精和佐料;而你们喧宾夺主,什么菜的味道都差不多,都是鸡精和佐料的味道。
食物原本的味道,才是至上的追求,鸡精和佐料只是附加的成分。烹饪和打球一样,烧出食物原本的味道,相当于打球过程中球给人带来的纯粹的乐趣。而“鸡精和佐料”有类于球赛之后赢得的“美元和鲜花”,千篇一律,次数多了,再美好也乏味。
不久前,辅导儿子作文,告诉他如何写才能讨巧,如何写才能得高分,作文得高分又意味着什么。儿子突然甩门而出。我有点委屈。想不到儿子这么控诉:你每次辅导作文前都要借题发挥,又是爸爸很失败只能寄希望于你啦,又是妈妈单位看大门的儿子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啦,搞得我一考语文就“三惊”,进考场一惊看到作文题一惊交卷的时候又一惊,经常惊得一身冷汗。你这样搞得我很痛苦嘛。
我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左思右想,也是,我给予他的,无非是“鸡精和佐料”“美元与鲜花”,而不是“科比的幸福”,背离了事物本身的乐趣。
现在,事物原本的状态和意味,离我们越来越远,体味不到事物本身带来的原汁原味,做每件事都会有隔靴搔痒之感。即便很成功,也会感到,科比幸福,我们只是貌似幸福。
盘中之物
查一路
盘中之物,无论你对它微笑,还是对它苦恼,一天你必须三次面对,丰饶或者单调,这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见证。
经济拮据了,肉丝切得更细,装菜盛汤的碟与盆也换成更小的。坐在餐桌边,看一粒粒饭粒,禁不住要吟一首《悯农》诗。富足的生活中,《悯农》诗拯救不了一粒米,而窘困,让你离开了《悯农》诗,也知道如何去悯农。
好生活,餐桌边的时光,是令人迷恋的。写过《厨房里的哲学家》的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说,与其他场合相比,餐桌旁的时光最有趣。
读小学时,父亲让我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他为了考我读得是否细致,出了道题。问,地主波鲁德金的汤里的胡萝卜切成了什么形状。我答不上来,父亲说,切成了菱形或梯形。翻书一看,果然是。
当时对这狗日的地主心怀怨恨,因为他的古怪吃法,让我在父亲面前丢了面子。后来恨其腐朽的生活方式,因为当时大多数农奴的汤里,放不起盐。现在想起,能宽容待之,因为富足的生活必然精细,精细,可能是有趣的一项内容。舍此,仿佛有愧于他们的财富和人生。
近来读书,又读到一佐证。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写了本《有关品味》的书,书中,他把吃昂贵的鱼子酱喻为“满嘴黑珍珠”。
其中有一段表白:鱼子酱,你日子过得好时可以吃,日子过得坏时也可以吃;你凯旋时是一种犒赏,大难临头时是一种慰藉。在你赚到第一个一百万的那一天,品起鱼子酱来一定美味之极,而在破产前夕享此美味,则是最后展示不服输的姿态,滋味也许更胜一筹呢。
真是“以食为天”的主张,为一吃,可以拼却一生成败与肝胆。然而,正真的鱼子酱定义起来,又是那么的精细与严格:只有鲟鱼的鱼卵才有资格做鱼子酱;加工需要十多道工序,且只能在15分钟完成,超过15分钟,鱼卵就不新鲜而无法完成。而运输的过程则要求鱼卵颗颗完整,无一破损。
一颗完整的鱼卵进入口中,已历险情种种,千难万难,仿佛去险象环生的千年洞穴探宝而归。
可是,我更愿意相信,真正的盘中智慧在寻常的餐桌上。上海作家程小莹在《温情细节》里,提到他祖父教他吃饭的一个细节,祖父告诉他,在动筷前,用筷子先在汤里蘸一蘸,先用汤水湿润筷子,就不会粘饭了。
艰辛的生活,也让人们掌握了应对艰辛之法。诚如杰罗姆所说:“无论我们是用镀金的高脚酒杯畅饮,还是用粗陶瓷杯牛饮,生活的滋味都大同小异。”曾经在一户困难家庭吃饭。惊讶于一棵白菜有三种吃饭,一碟葱绿的白菜叶,菜杆与辣椒丝炒成了红白相间的菜丝,菜心做成了散发浓香的泡菜。素菜米饭,味蕾大绽。
饥饿感,是最好的佐料,盘中无论是何物,吃嘛嘛香。
盘中之物,亦会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带儿子去探望住在另一个城市的母亲,母亲不怎么跟我说话,只在厨房里忙活。盘子换成了大的,菜肴都越出了盘子的边界,母亲靠在厨房的门框,无言地看着我们吃。
我听见了盘中之物在说话:好吃你就多吃点!
旅途中的“玉”
查一路
几年前的长假,我老婆去外地玩,带回来一块玉。她跟我说,这是块“鸡血玉”,可名贵了。我的印象中,鸡血玉里有缕缕血丝,可这块玉没有。
老婆说,拿到太阳底下晒,鸡血就现形了。我傻呵呵地捧着玉,在午后的阳光下晒了两个小时,眼睛晒出了血丝,玉却没显出鸡血。回家我老婆说,叫你晒你还真晒啊,鸡血玉里就有鸡血?按你的逻辑,那“和氏璧”还有个“和氏”蹲在“璧”里面?
这人口才是一流的,不过,她眼里的自信也慢慢地开始退潮。我基本上可以断定,这是块石头。但是,它仍然享受着玉的待遇,被珍藏在箱底。
长假旅游归来,老婆都会带回各种玉的挂件。和田玉、伊犁玉、美酒玉、信宜玉、岫岩玉、山东玉、玉川玉、密玉、印度玉、泰国玉、缅甸玉,一时汇集在我家的箱底,开“玉文化博览会”。
每一次买玉,都有充分的理由。
一次,老婆说,导游小姐说了,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有“玉石之国”的美称,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在《尚书》、《山海经》、《禹贡》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就以玉分赐给部族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象征。这么有文化的东西,别人都买了,咱不买,不显得咱没文化嘛?
另一次,又说,玉石中含有硒、锌、铜、钴、锰等许多微量元素,佩戴在身上,与人体长期接触,这些有益元素逐步会被人体吸收,使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得到补充,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另外,玉石还具有稳定情绪、增强人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功效。人家都拿玉来健身了,咱也不傻!
从那些旅游归来的人群中打听了一下,纪念品买得最多的就是玉。私下思量,我找到了原因,旅途中的玉,体积小,携带方便,真假难辨,价格随意性大,商家和导游捡了大便宜,游客捡了“沾大便宜”的假象。
五一前夕,对即将出行的老婆,我恳求道,咱没什么文化,就不研究玉文化了,也不靠玉来健身,没什么买,就买桶方便面还可以回来泡着吃。
归来的老婆,进家门就说,查同志,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很动人。而且还是一个励志故事。一个女孩出生在小山村,从小没了父母双亲,她披星戴月地劳作,含辛茹苦地把两个弟弟养大成人。如今两个弟弟在读大学,为了凑够学费,女孩后来就……
“女孩后来就当了导游!”我说。老婆很惊奇:“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还知道,后来女孩领你们去买玉……”老婆眼里闪动着泪花:“是啊,面对此情此景,我怎能吝惜口袋里的几个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