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起码曹休是这么认为的。当时的曹休正做着扬州司马大都督,周鲂愿降,特别是向他归降,他把这看成是自己的魅力和号召力。
建威将军贾逵却不这么看。贾逵以为,天上掉下来的不都是馅饼,也有可能是铁饼。关键是不能以身试饼。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于是一场辩论赛就在魏国朝堂上举行。司马懿的观点是,人世间机会就是陷阱,陷阱就是机会。不要怕,也不要躲。哪怕是铁饼砸在身上也不一定会死,关键看砸在什么部位。
如果用手去接不用脑袋去接就没事。总而言之,接比不接要好。
不错过每一个机会,却错过每一个陷阱。人生的精彩就全在里面了。
贾逵听了司马懿的高论狂吐不已。拜托,老大,都是人,不是神。谁知道下一步踩上的是不是臭狗屎?
再说铁饼他长眼睛吗?一定砸你手不砸你脑袋?不要太天真好不啦,司马懿老爷爷!
曹睿抱头无语,几乎在龙床上睡着了。
唉,人世间最没道理好讲的就是那些所谓的道理了。每一个道理都有正反面。正面振振有词,反面也振振有词。所以,做辩手其实不痛苦,痛苦的是裁判。他怎样才能在众多的道理当中找出哪个是真理、哪个是歪理呢?
曹睿便真理、歪理一锅端。他命令司马懿、贾逵率军同去扬州,帮助曹休分辨一下到底是遇到了馅饼还是铁饼。至于打不打东吴,如何打,你们看着办,别烦我。
曹休却不需要他们的帮助。
因为他姓曹,司马懿、贾逵不姓曹。曹休以为,姓氏可以看出血统的高贵与否,以及智商的高低。
现在魏国坐天下的毕竟是咱老曹家。
便踢开他人,单独找周鲂问话了。
曹休: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周鲂:什么真的假的?
曹休:一颗心。
周鲂: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曹休:不要文绉绉,我语文不好。
周鲂:我是真投降,不是假投降。
曹休:是吗?可有人说你是假的。
周鲂:这是什么?
曹休:头发。
周鲂:我把它割了。
曹休:何必呢?怪可惜的。
周鲂:为了表达我的真心。
曹休:割发就能说明这一点吗?
周鲂:不能吗?
曹休:能吗?
周鲂:不能吗?
曹休:能吗?哎,探讨一下而已,你真割啊!得,我信你了……
周鲂一把头发震撼了曹休的心。
因为在古时,割父母所遗之发,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里面事关孝道、忠心和做人的准则问题。
但贾逵却不相信周鲂的割发秀。大奸若忠,大诈若直。贾逵以为,越是表演过火的人,心里越空虚。周鲂拔剑割发掷地,他想证明什么,又想掩饰什么?这里面大有问题啊……
当年要离断臂,刺杀庆忌。用心之深、之狠,与周鲂割发如出一辙。贾逵苦口婆心地规劝曹休。
只是毫无用处。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准备一条道走到黑时,他眼里是看不到光亮的,哪怕光明就在他眼前。结果当然是可以想见的。
曹休上当了。无数的魏兵在周鲂的引导下钻进了陆逊扎好的“布袋”阵里,有去无回。
一个关于轻信、傲慢与悔恨的故事在人间又生动地演绎了一遍。曹休这才知道,姓氏也许可以看出血统的高贵与否,却未必能看出智商的高低。
他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但是,非常遗憾的一点,他再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了。
因为他死了。
最好的进攻
这是蜀汉建兴六年秋九月,魏国都督曹休因为被东吴陆逊大破于石亭,心里惶恐不安,回到洛阳后不久就死了。
死因是气忧成病,背部发疽而死。
可以说是气死的。
司马懿默不做声地看着这一切,心里感慨万千。
当然,他也可以像贾逵规劝曹休一样,事先给曹休打打预防针,以阻止事态朝不可收拾的方向发展。但是有用吗?当一个人捂住耳朵,不愿意倾听他人声音的时候,跟他说得再多只能说明一件事。
你蠢。
对牛弹琴一样的蠢。
所以这样的时候,要么是将对方的手拿开,让他听见声音;要么不置一词,不做无用功。司马懿选择了后者。
因为他认为曹休不可救药,除了死亡能拯救他以外。
曹休死后,司马懿韬光养晦,不再言战,也不再请战。便有同僚笑他是胆小鬼。司马懿意味深长地笑笑,依然不再言战,也不再请战。
只是在心里,他悄悄瞄准了一个对手——诸葛亮。
司马懿以为,他真正的对手一直是诸葛亮。这是个能与他心灵直接对话的人。他们的智慧差不多是可以平等交锋的。诸葛亮虽然也一直在韬光养晦,但复出已是指日可待。
因为魏国新败,傻瓜也知道,蜀国的机会来了。诸葛亮不可能不蠢蠢欲动。
诸葛亮没有蠢蠢欲动,陆逊却蠢蠢欲动了。他向孙权建议说,现如今曹休大败,魏国已是惊弓之鸟。如果我们此时联络西蜀,两面夹击魏国,魏国将很快死翘翘。
孙权不知道魏国能不能很快地死翘翘,但他明白一点,夹击魏国,夹比不夹要好。
这既可以显出东吴的威风,也能在西蜀面前摆一摆老大的架子。
机会难得。
机会难得啊。
很快,吴蜀联盟就形成了。诸葛亮受命起三十万精兵,命令魏延总督前部先锋,直奔陈仓道口而来。
但是陈仓是郝昭的陈仓。郝昭这个人不会进攻,只会防守。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一生只守不攻,最后却也能硕果累累。
秘诀就在于没有破绽。每一次防守都滴水不漏,令对手捡不到半点便宜。
所以最好的进攻其实就是最严密的防守。付出的代价最小,得到的收获最大。
诸葛亮无计可施。
毫无疑问,他是懊恼的。倒不是郝昭的智商有多高,关键是这个人不贪,不贸然出击。
不贪的人不容易上钩,也就不给他人以机会。
所以诸葛亮无可奈何。
姜维以为,要另辟蹊径。
撞了南墙不回头不对,回头也不对,最好的办法是转头寻找。
寻找一个可以穿越的方向。
他找到了。
曹真。
野心勃勃的曹真。
立功心切的曹真。
在上一次战役中,他是惨败而回,功劳只属于司马懿一人。这一次,他要咸鱼翻身。
所以,面对姜维派来的密使,他如获至宝。
的确是有一件非常珍贵的宝贝。
一封信。密使交给他一封信,姜维亲笔写的密信。信是这样写的:
“罪将姜维百拜,书呈大都督曹麾下:维念世食魏禄,忝守边城;叨窃厚恩,无门补报。昨日误遭诸葛亮之计,陷身于巅崖之中。思念旧国,何日忘之!今幸蜀兵西出,诸葛亮甚不相疑。赖都督亲提大兵而来:如遇敌人,可以诈败;维当在后,以举火为号,先烧蜀人粮草,却以大兵翻身掩之,则诸葛亮可擒也。非敢立功报国,实欲自赎前罪。倘蒙照察,速赐来命。”
这样的信当然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信与不信,只在一念间。
曹真选择了相信。
事实上,并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姜维反水的诚意,只是曹真自己说服了自己——万一姜维信中所说之事是真的,我就立头功了。
毫无疑问,这样的头功是曹真极其需要的。他需要一个机会把司马懿比下去。哪怕机会的背后是陷阱。
曹真心动了。在贪念之下,配合姜维的行动计划,让他将自己的队伍带进蜀军的伏击圈。
不错,火的确烧起来了。蜀兵背后火起,喊声不绝。但他们烧的不是蜀人粮草,而是魏兵的身家性命。在这场事先策划好的真真假假的伏击战中,曹真发现自己成了一场阴谋的被利用者,而他手下大将费耀则代替他成了牺牲品。
与此同时,诸葛亮连夜带领大部队直出祁山,占领了战略制高点。
他们终于绕过陈仓,有所作为。
诸葛亮有所作为,孙权也要有所作为。
他当皇帝了。
在韬光养晦很多年后,孙权终于想通一个道理,世上事名正则言顺。别人当皇帝自己不当皇帝,很多事就不好办。比如外交关系怎么建立。人家是堂堂正正的国家,一上来就是大使级外交关系,自己东吴地区,臣服魏国,最多搞个办事处,再不独立,弄不好就成它的殖民地了。
便独立。
在黄武八年的夏四月丙寅日,孙权于武昌南郊筑坛称帝。改年号为黄龙元年。不仅自己当皇帝,还追任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让老爷子在九泉之下也过一把皇帝瘾。
当然当皇帝不仅仅是为了过瘾,最主要的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抢天下、坐天下。
张昭建议,联蜀抗魏的国策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当然抗魏成功了,到底是与蜀国平分天下还是顺势把它给干了,独占天下,再说。
孙权却仿佛从中看到了美好前景,觉得天下这个东西到底还是诱人的蛋糕,群占乐不如独占乐。现在,先暂时利用一下蜀国吧。
于是派使者入川,正式向蜀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暨联合抗魏的建议。
没想到蜀国的智囊们一个个都持反对意见。
理由是孙权称帝了。
这真是个说不出口的反对理由。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称帝的自由,人人也都有反对他人称帝的自由。重要的是心理平衡。
你平衡了,世界也就和谐了;你心理不平衡,世界就充满仇恨、哀怨与不服。就像蜀国高官们此时的心情,觉得孙权的狼子野心到底暴露了——联合抗魏,你着急称帝干吗,是不是要我们蜀国替你火中取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