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因此,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实施这一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一、两个大局,一个大政策
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和先富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诸多原因,各省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发达,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同时使东西部平衡发展,达到同等富裕程度,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先富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邓小平依据这个客观现实,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构想,即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时期,东部地区也要支持中西部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么,发展到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才能大力支持西部,推行西部大开发呢?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的判断。他指出,时间不能太早,太早了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缴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邓小平1978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在以后多次阐发了这个思想,指出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
实践证明,邓小平这个构想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正是遵循邓小平的两个大局、一个大政策的战略部署,在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二步,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到1000美元的小康水平,也正是在20世纪末,在条件成熟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任务。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朱镕基同志在全国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的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任务的提出,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指明了方向,振奋了人心,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而奋勇前进。
以“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是造福当代、泽及后代的创举,它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其内容是极其广泛、极其繁多的。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概括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发展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五个方面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内容,应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完成。有的经济学家更关注扶贫工作,认为我国贫困人口中有一半在西部。以人为本,如果这些人口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何来西部大开发?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生态建设更重要,因为西部在这方面欠账较多,对全国影响巨大,要使经济发展起来,消除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应该先有计划地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加强沙漠化治理等,否则经济发展不起来,贫困问题也无法解决。这些主张也是有道理的。但我们认为,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路线。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路线来统帅,就事论事、百废俱兴地去开发建设,可能陷于盲目操作、事倍功半,甚至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有过不少轰轰烈烈的大举措: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大办人民公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大干快上,结果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更不用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给全国人民带来的一场浩劫了。所以,邓小平说,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国家遭到很大的灾难,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在错误的“左”的思想路线影响下,我们差不多耽误了20年,造成我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大的改善,其恶果是极为严重的。在西部大开发大举推行的今天,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绝不是多余的。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党的思想路线,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主席继承发扬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要求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两个论述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判断标准,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遵循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就要在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方面下工夫,大力发展先进的科技产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力争迅速发展,后来居上;就要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加强各项改革事业,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就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和腐败现象作斗争。这将使我们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发展。
二、以思想大解放促进西部大开发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不行。什么叫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第一,解放思想,革新观念,革除旧的陈腐的观念,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才能以新的精神面貌去创造伟大业绩。实践也证明,哪里思想更解放、观念更先进,哪里就发展得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得力于其思想的解放,得力于其适应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确立。东西部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从深层次看,更是思想观念的差距。西部大开发,要想迅速取得成效,迎头赶上,首先就要来个思想大解放,变革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
我国西部处于西南、西北广大地区,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即陕、甘、宁、云、贵、川、新、青、藏、渝10个省、区、市。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因素,这些地区一般都是经济较落后,文化水平较低,传统习惯影响较深,思想意识较为封闭。就以得天独厚的四川盆地来说,虽也号称“天府之国”,自然条件较丰饶,但也有所谓封闭的盆地意识。这些地区长期以来小农经济造就的那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求进取、小富即安的观念,仍然积重难返。从农耕文化沿袭而来的封闭、狭隘、保守、粗放等思想意识,必然会禁锢人们的头脑,束缚人们的手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长期的小农经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活动是不熟悉、不习惯的。一些西部地区更是远离市场,很少和外地有什么经济交往,商品交换、信息交流极为有限。我们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要求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开阔眼界,实行对内、对外开放,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寻求商机,提高效率,增强效益。因此,打破闭塞守旧的保守心态,确立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
第二,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西部跨越式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时机,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国际、国内形势都有利于加快发展。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有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支援,正是奋起直追、加速前进的时候。万事俱备,就看我们敢不敢解放思想,以超常的速度,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当然,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应该说,过去20年来,西部地区不是没有发展,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东部比西部发展的速度更快。如果我们面对大好时机仍然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那就会丧失时机,反而会拉大西部和东部的差距。
第三,要克服狭隘的、短视的地方主义思想。历史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从来不会成功的。中国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保守的地方主义也是原因之一。有的地方规定,本地只准销售本地产品,不准外地产品在本地销售。有的地方为吸引投资,规定给投资商以垄断本地市场的特权。这些地方主义的表现都反映了地方割据、分割市场的思想观念。它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不仅破坏了国内统一市场,吓退了外来投资者,更会造成本地产品在片面的保护之下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而质量得不到提高,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摒弃以行政干预为特点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确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思想,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
第四,冲破“姓公”、“姓私”的思想牢笼,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西部比东部落后的原因之一,是西部民营经济比重小且水平低。西部国有经济成分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高,但其经济布局的失衡程度比全国严重。基础设施薄弱,国有经济趋同化多,重复建设多,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这和把国有看作方向,一贯重视国有而忽视民营的观念是分不开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在于国有经济的多少,如果效益不好,国企改革不到位,国企再多也不会带来发展,反而会因负债累累、资不抵债等给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局面。因此,建立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观念,着力扶持民营经济,思想上不加歧视,政治上平等对待,政策上一视同仁,让民营经济也有一个大发展。
第五,建立实事求是观念,力戒一哄而上,虚报浮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思想路线的精髓,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牢记这个思想路线。当前,在党中央号召下,在新闻媒介的宣传下,全国兴起了“西部热”的思潮。这对推动西部大开发的事业是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须防止忘掉历史教训,急于求成,一哄而上,不顾实际条件,盲目大干快上,甚至为了片面的求速度、赶浪潮,不顾质量,不求实效;互相攀比,急于出政绩,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这会造成有名无实,表面上经济上去了,实际得不偿失,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恶果。邓小平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稳步协调地发展。西部大开发,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力争快些,也要扎扎实实,从实际出发,在讲求实效、讲求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