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会想到田丰会走到这般田地,田丰自己知道,他坚持了某些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坚持一些东西注定是要付出代价的,除非不再坚持,选择左右逢源。
沮授预见了田丰的命运。只是这样的预见是一种悲伤的预见:沮授也不打算选择左右逢源。他散尽家财,与袁绍踏上出征的不归路。
沮授有一个感觉,此次出征,袁绍如果胜利,其实也是他和田丰的胜利,因为这样的胜利势必雄辩地证明,袁绍的智商高出常人许多倍。袁绍会在自己高智商的自我陶醉中,大度地宽赦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们,如沮授、田丰人等;但是一旦失败,事实上也是这些人的失败,因为袁绍会恼羞成怒。作为恼羞成怒的一个副产品,就是沮授、田丰人等的人头落地。
战争开始了。
袁绍派大将颜良做先锋,进攻白马。沮授劝他说,颜良这个人性急,虽然骁勇,却是不可独任。袁绍白他一眼,道:吾之上将,怎么是你这样的人可以预料的?
沮授被击倒。
不过,客观地说,颜良还真不是吃素的。在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将精兵十万排成阵势。
曹操骇然。
更要命的是颜良不仅排兵布阵很有一套,杀起人来也是手起刀落。
两个人身首异处了,原吕布部下猛将宋宪和魏续。
他们不仅死的姿势很难看,而且死的速度非常快。和颜良战不了三个回合就死了。
似乎死得毫无价值。
但是对关羽来说,他们的死还是有价值的。因为衬托了他的盖世武功。
在宋宪和魏续死后不久,颜良死在了关羽的青龙刀下,甚至用不了一个回合。关羽手起刀落,就像切西瓜一样,将一场战争戛然而止了。
曹操看得心情复杂。
原本,他是不给关羽立功机会的。可宋宪和魏续前赴后继地死去让关羽浮出了水面。当然,程昱对他说的一番话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程昱说,刘备现在若在,肯定投袁绍去了。假使我们让关羽破袁绍之兵,袁绍必定怀疑刘备而杀了他。刘备既死,关羽又能到哪里去呢?只能留在丞相身边了。
曹操被说服了。这听上去是一个丝丝入扣的逻辑关系,每一根逻辑链条都有利于曹操,曹操决定放手一搏。
很多时候,曹操的人生都在放手一搏中有所得。这一次似乎也不例外。
不但劲敌颜良死了,袁绍也生气了。生刘备的气。
袁绍这才恍然大悟,觉得刘备当时大义凛然所说的“曹操欺君之贼,明公若不讨之,恐失大义于天下”原来是那样的居心叵测。
一切都是为了和关羽里应外合,干掉他的爱将颜良。
袁绍决定,血债血还,让刘备一命偿一命。
不再见不走
最关键的时刻,刘备救了自己的性命。
不是靠武器,而是靠舌头。
在刘备看来,比武器更锋利的东西其实是舌头。多少人在舌头下送了性命,又有多少人在舌头下起死回生?
刘备愿意做后者。
他流着泪对袁绍说,我和关羽自徐州失散,至今生死不知,怎么可能内外勾结起来对付袁公你呢?再说天下同貌之人不少,难道赤面长须之人都是关羽?这……这也太离谱了吧?
袁绍这么一听,也觉得自己证据不足,只得暂且存疑,派了大将文丑渡黄河,继续挑战曹军。
但是文丑很快也死了,死在关羽刀下。
这一回袁绍之所以确认是关羽,是因为他和刘备都清晰地看见,杀文丑的那个人身后有一杆旗,旗上写着“汉寿亭侯关云长”七字。
刘备悲喜交集。
喜的是终于找到关羽了,悲的是自己的性命很快就会失去。因为袁绍这回是真的生气了。袁绍认为,刘备这小子骗了他,所以他大骂:“大耳贼焉敢如此!”
刘备没有办法,只得再次求助于眼泪和舌头。
基本上,他的眼泪在此时只是道具罢了,重要的是舌头。
舌头一定要搞搞新意思,吐出的话语必须绝对一定而且百分百要震住袁绍,否则他就不叫刘备,只能叫刘备的尸体。
刘备是这样说的,明公啊,你容我申一言再死:曹操向来怀恨我刘备,现知我在明公处,怕我助公,所以故意让关羽诛杀二将,以惹公怒。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借刀杀人之计。明公千万不要上当啊。
袁绍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上当。起码到现在为止,袁绍还不能肯定这是曹操的计谋,听上去更像是刘备的计谋。
他犹豫不决。
有的时候,犹豫不决昭示了事情变化的新方向。刘备在死之外,看到了一线生机。他趁热打铁,继续给袁绍进言。刘备建议,现在不妨派一心腹之人持密信去见关羽,让他知道刘备的消息,这样他肯定会来辅佐明公,共诛曹操,以报颜良、文丑之仇……
袁绍不犹豫了。因为这样的建议让他心动。
袁绍喜欢这种实用型的建议。另外,从验证学的角度上说,关羽能不能弃曹投袁是检验刘备忠诚度的唯一标准。他立即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让刘备修下书札,派人秘密送去。
关羽得信后立即起了归意。因为刘备的信写得那叫一个直指人心:“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关羽发誓千万里要追随着刘备,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关羽封金挂印,只等与曹操说再见。
曹操却不给他再见的机会。因为曹操知道,有些人不再见是不会走的。
他要关羽欠他一个告别。
关羽果然走不了了,他被自己的人生信条拦在了许都。关羽的人生信条是,人生天地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他要做到来时明白,去时也明白。关羽数次登门找曹操,曹操都避而不见。关羽困在许都,困在他的人生信条里,欲出城而不得。
那些传奇
但关羽到底还是走了。
他给曹操留了一张便条,告诉他人生很多时候相聚是为了再见,就像他和他。这是为了告别的聚会,但自己似乎没有遗憾。
斩颜良诛文丑是关羽对曹操的报恩,所以关羽走得心安理得。
曹操不心安理得。关羽的出走让他心情复杂:这个人,到底还是留不住。
将军蔡阳建议追上去杀了他,程昱也说,关羽不辞而别,很不给丞相面子,再说他此行投奔刘备而去,今后必定会报效袁绍,这是与虎添翼之举啊……
但曹操还是不敢。
曹操沉吟半晌,说了这样一句话:“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没有人知道曹操如此这般的夸奖是不是出于真心,曹操自己知道,但是一般人,曹操不告诉他答案。
曹操接下来做了这样一个举动:追上关羽,大张旗鼓地为他送行,以使其欠他一个人情。
这是一个性命攸关的人情。很多年后,在华容道,生死悬于一线的曹操终于明白这个人情的巨大价值。但此时,他只有一个朦朦胧胧的认识:在这个世界上,人情是债。
是债就要还。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关羽领了这个人情。
在这个乱世的半道上。
两个马上的男人各怀心思演一场貌似与恩情有关的离别戏,表情真挚,内心空洞,没有多少艺术感染力。
曹操开始念台词了:“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吾深敬之。”
关羽没有作出反应。
曹操锦袍相赠,关羽用青龙刀尖挑披于身上。曹操又念道:“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锦袍一领,略表寸心。”
关羽抱拳一谢,无言离去。
曹操远望良久,无言而返。
关羽开始奔跑,由此跑出了三国历史一个著名的片段——千里走单骑。他护送着两位嫂嫂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找刘备。
千里走单骑走的是信念和责任,也走出了关羽的凛凛威风。
有一个人死了,韩福。
韩福是洛阳太守,也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官僚主义者。他拦住了关羽的去路。理由是这个姓关的没有给他看出城护照。
从程序上说,出城护照应该由曹操发给他,可曹操只给了关羽一件锦袍,没有给他那玩意儿。是忘了还是有意不给,关羽不知道。
事实上也没有知道的必要了。因为韩福打过来了。韩福将关羽视作流窜犯,准备将他就地正法。
关羽手起刀落,先韩福一步将他咔嚓了。
第二个被咔嚓的人是汜水关的守将卞喜。
卞喜比韩福聪明,知道搞暗杀。但卞喜的悲哀是他不知道这样一个人间哲理:搞暗杀者绝没有好下场。
卞喜事先在汜水关前镇国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诱关羽到寺里,准备击盏为号,大家伙儿一起冲出来乱刀砍翻关羽。
却被关羽给砍了,因为事机不密,关羽看到了壁衣中有刀斧手,于是苍天冥冥当中救了关羽一把。
当然苍天出手救了一次肯定还会出手救第二次。荥阳太守王植准备火烧关羽,令人四面围住馆驿,约于三更放火。但是吉人自有天相,关羽还是被人救了,救他的这个人是王植的从事胡班。原因仅仅是关羽长得帅。史书上说关羽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见了,失声叹曰:“真天人也!”
当然这样的原因是不可靠的。世界上长得帅的人多了去了,胡班为什么独救关羽一人?所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关羽心好。他千里送信,替胡班老爸把信交到他儿子手里,胡班这才良心发现,浪子回头金不换,毅然决然地从火坑里救出关羽。关羽安然无恙出得荥阳,还从容不迫地将太守王植给一刀两断了,从而完成了他千里走单骑过程中的另一个传奇。
最后的传奇发生在黄河渡口。
这一次的传奇与水有关。
关羽过不去了,需要船只。
秦琪没有给他船只,而是给他大刀。秦琪是夏侯惇部将,据守黄河渡口关隘,一向目中无人。这一回,他的眼中就没有关羽。
当然他不是不知道关羽的厉害,但秦琪这个人办事古板,关羽拿不出出关护照,他只有大刀伺候。
关羽干脆利落,和头几次一样,让他面前的挡路者停止了呼吸。
秦琪死了。由此关羽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圆满完成了过五关斩六将的人生传奇,渡过黄河,直奔他的大哥刘备而去。
但是关羽并不知道,此时的刘备已悄然离开袁绍,逃到了汝南。河北袁绍正恼羞成怒,要捉拿关羽解气。颜良、文丑之死在袁绍看来是奇耻大辱,他不可能就此忍气吞声。关羽此番自投罗网,正合了袁绍的心思。
袁绍开始磨刀霍霍,为一场即将进行的杀戮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