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1190~1357),字裕之,因曾在遗山读书,自号遗山山人。金代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他的祖先出自北魏拓跋氏,属鲜卑族。他七岁能作诗,20岁学业完成,贯通经史百家,名震京师。兴定五年(1221)中进士。曾任内乡(今河南内乡)县令,正大年间,为南阳(今河南南阳)县令。天兴初年升任尚书省掾,为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朝灭亡,不再做官。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精通文学的各种体裁。诗词内容多感事伤时,反对柔靡雕饰,主张清新自然的文风。他的著作留传下来的有《遗山集》。他编纂的《中州集》为研究金代诗歌的主要资料,他还曾致力于史料的搜集整理,辑成《壬辰杂编》,曾为后人修《金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元好问七岁能作诗。年十四从陵川人郝晋卿学习,不从事专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博通各家经籍传注,经过六年完成学业。下太行山,过黄河,前往京师,写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官员赵秉文见到,以为近代还没有这样的佳作。从此他的才学名气震动了京师。
兴定五年(1221)成进士,任河南内乡县令。正大年间,为河南南阳县令。天兴(1232~1234)初年,提拔为尚书省掾,不久,授左司都事,转为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朝灭亡,不再做官。
好问创作文学很有法度精通文学的各种体裁。他的诗富于变化却没有雕琢,精心修饰文字但不为华丽。五言诗高雅有古风,又蕴含着深刻的内容。七言乐府不用古乐府题目,却能独出新意。所作歌谣意气慷慨,带有幽州、并州地区悲壮豪放的气概。他的词也别具一格,自成新的声调,以写人间恩怨为内容的还有数百篇。战乱之后,老一代的文学家全都去世,好问遂蔚然成为一代文坛宗匠。各地请求代为撰写碑板铭志的全都到他家去。他所撰写的文章诗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視》一卷、《诗文自警》十卷。
好问晚年更以从事著作为己任,因为金源氏据有天下,国家的典章法度较完备,几乎赶上了汉、唐盛世的水平,现在国亡,应该写它的历史,这是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当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府张万户家收藏,好问于是对张说,自己愿意据此撰述国史,后来因被乐夔阻止而没有进行。好问说:不可使一代的史迹泯灭不传。严于是在家修筑一个亭子,在亭子里面进行著述,因而题名“野史”。凡是金源君臣所遗留的前言往行,无论是文字的、口头的,全都加以采集摭取。有了收获总是以片纸小字记录下来,最后收集到一百多万字。传留于今的有《牛州集》及《壬辰杂编》若干卷。他68岁时去世。后来纂修《金史》,大多根据他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