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02900000003

第3章 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1.桑园变迁

当一个人在自己的梦境中行走,黑暗、神秘、未知,也许就在此时,记忆把你带到一个移动的迷宫前,你摔落时掉到了一棵大树下,对,就是一棵大树。

一棵大桑葚树。小时候,我家前面的院子里有这么一棵大桑葚树,它占了前院三分之一的面积,儿时显得巨大的院子和巨大的桑葚树。每当天气渐渐热起来,春衣代替冬衣不久,田里的麦子还一个劲地拔节和灌浆,桑葚却一颗颗地长大了,慢慢地熟了,刚一变白色,我就会爬上树去摘桑葚,有时看到高处开始有熟得发红的桑葚,心里就怪自己长得不高够不着。大桑葚树都长那样,在一人多高的地方,粗大的树干开始分叉,四处伸展它大小不一的枝丫,有时蹲在最低点的粗树杈上,会在那里想点东西,比如,我为什么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与别人不同吗?

当然站在高一点的树枝上能看到邻家的院子。每当站在高处四下张望,姥姥就喊我下来,说我太调皮了,让我不要爬那么高。

有时看到蚂蚁顺着树向上爬,我会捉住它们中的一只,跟它说说话。今年夏季某天,有朋友说起在原来的陈庄修建的生态农业园,那里有几百棵树龄三四年的桑葚树。他说自己老家的村子紧邻陈庄,小时候也曾看到桑葚树下有众多蚂蚁,我说,应该是桑葚的甜味引来的蚂蚁聚集。于是想起小时候跟那些爬树讨生活的蚂蚁说话的情景,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时光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现在我在农业园里看到这些古老的桑葚树,它们一棵棵在田野里生长着,我跟这里的员工说,你们怎么会不敬畏它们呢?你们才活了多少岁,而它们已经见证过几百年的时光了。

巨大的院子和巨大的桑葚树。所以在这棵桑葚树上,小时候的自己感到很渺小,而树在我的面前好像一座巨大的移动迷宫。它每天都在变化生长,长出不同的叶子,我听到它的根在地下生长的声音,它们相互之间叽叽喳喳地说着话,我一边使劲听,一边在长大。小鸟跟我抢夺桑葚,它们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清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最东边的是苦楝树,秋天它的果实让人苦恼不已,尽管如此,还有鸟儿会去啄食。

相对于前院的“移动迷宫”,后院是“丛林探险”。我家后院有很多的灌木,还有菟丝子等各种藤蔓植物缠绕其中。每一次进入后院都是一次探险,秋天到冬天长了红色的可能叫冬珊瑚的果子,小小的浆果,有些甜腥的味道,偶尔摘几颗吃掉。在那些树与树之间的多年落叶和散落的树枝中,好像有爬过去的蛇类动物,一阵阵寒意之后就很快跑出来喘口气。小时候的后院也同样神秘、未知,还充满了恐惧。杜鹃也称作布谷鸟,在后院里不停地叫着,冬天里树杈上猫头鹰的叫声更是瘆人。不过只要待在屋子里就感觉很安全,所有的恐惧感都是暂时的。后院里也有开花的草类植物,不时会看到小花儿开放着。小时候的一切神秘猜测反而像是想象中画家笔下开满花朵的园子,所以,我很喜欢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觉自己找到了与文学大师同样的感受。

不知何时,我家前院的桑葚树没有了,仿佛一夜之间我见不到它了。

大概因为要各种修建,不得不把占了太大空间的大桑葚树迁走。我常常在梦里见到它。我更小的时候淘气,被大人训斥之后哭着哭着就在大树下睡着了,夏天的阳光灼热,因了它而让我得到庇护。我也想念那些蚂蚁,不知它们到哪里去讨生活了。

于是,还是顽童的我不改喜欢吃桑葚的习惯,桑葚熟的时节,我和几个伙伴一起去别人家偷盗。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两家,一家在村子的最东边,他家大桑葚树在院子的东南角,有部分枝条伸到院墙外,院墙外是麦地,我们经常去那里摘食。还有一家在村子的最东北角,情况与第一家相似,那棵大桑葚树在院子的西北方向,部分树枝伸到院墙外,墙外是庄稼地,我们就在院墙外偷桑葚吃,毕竟年少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大摇大摆翻进院子里偷。不过有一次确定那家人都到田里劳作院子里是无人之境后,我和几个伙伴真的翻进院子里。我第一步却是蹲到粗粗的树杈上去了,在那里我想起自己家的那棵大桑葚树,那时不用偷偷摸摸可以光明正大地随心所欲地吃桑葚,还能悠闲地躺在树杈上想事情。唉,这日子没有了,很多东西在拥有时并不觉得珍贵,这种想法在那时就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

那天和朋友去了农业园,在园子里我们这群人都变作了小孩子,我也像小时候带着伙伴们闯进别人院子里一样。不过,这次不是偷吃人家的桑葚而是被邀请去的,走到最后一棵桑葚树时,我坐到树杈上拍了一张照片,看这时光流逝,少年变成了中年,而桑葚树却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它们一直都在那里——只要你不来,我们就等着。扶着大树想象它们等待的时光,我们等待的时光,哦,我喜欢一个词——沧海桑田。在以农业为主的人类的行迁活动中种上桑树的大地就是我们的田园,对这片大地和田园最好的记录者应该也是桑树。我常常想象几百年前的情景,陈庄的人们在夕阳将落时,会在自己的庄稼地的旁边,或者走几步到黄河的堤岸上,看着滔滔滚滚的黄河,看着夕阳在河水里形成的金黄色的迷人光线,闪闪烁烁的,他们向东而坐,背靠自己的家园——这片桑树园。我的老家和陈庄一样都在古黄河流经的路线上,所以,我的老家与陈庄有相似的桑葚园。这里有历史的轨迹,也有历史的渊源,源远流长之下,我在这里也能感受故乡的味道、故乡的样貌,那种亲切与熟稔油然而生。

还有一个词是桑梓,《诗经·小雅·小弁》里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田园最大的记忆就是在家的周围种上桑树和梓树,所以桑梓也代表着游子们对故园的怀念。又因为桑葚树和梓树有着相同的特点,它们都可以活几百上千年,它们的根系会长出小的桑葚树和梓树,意味着繁衍不息和繁荣昌盛,所以《诗经》所说就是要人们对家乡的桑梓恭敬,如同怀念你的父母一样的感情。

朋友说小时候在瓜园种瓜看瓜时,经常跑到陈庄的桑葚树下看蚂蚁打架。桑葚树下有两种蚂蚁,一种是体形较大的黄蚂蚁,一种是常见的黑蚂蚁。为了争夺地盘争夺食物,两种蚂蚁经常打架,有时一打就是好几天,最后就像人类的战场一样,到处是战争的惨状,尸横遍野,那些体形大的黄蚂蚁因为数量少,最终被黑蚂蚁打败了。对桑葚园的记忆在很多人那里有着不同的场景和情景,这些都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了。

我有时觉得自己正是那群蚂蚁之中的一只,甚至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对于蚂蚁来说,那棵大树无边无际,大树之外更大的是什么,蚂蚁也不知道,它们也不追究,而我们也不知这个世界是不是一座移动的迷宫。是一棵高大的树木?这棵树在怎么生长怎么变幻?我们这群蚂蚁的未来在哪里?看不到,因为太遥远了。但我们也是一群勤奋的蚂蚁,只要有希望就向上攀登,永远不知疲惫……

2.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是说,桑树的叶子那么茂盛,在它下面布满了浓浓的树荫。若是捋下那些叶子,叶尽枝疏,就如同在底层的民众,有着不绝的忧虑和悲伤。

这是《诗经·大雅·桑柔》里的诗句。“捋采其刘”算是一种掠夺吧。有一个时期盛行“大树进城”,因为那棵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于几百年的树,从乡村的泥土里被挖掘出来,运抵城市,让城市里的人们可以坐享这棵古老的树带来的一切便利经验,甚至虚构出一个故事和一个城市的历史,但它毁掉的是那个乡村里世代生活的人们的情感。还好,不久这种现象少了,没有了。相对而起的是各大学的园艺专业,园林绿化的兴起,还有应势而起在乡村的土地上种植的各种苗木生意。当一颗饱满的树种被种下去,这片田地被科学地计算出每粒种子长出树苗后它们之间的行距、株距等。当一棵棵小树成长起来,它们会在多大的空间享受同样的阳光雨露也都被计算得当。等到三年或五年之后它们会被买家移栽到各处去,然后又有一棵棵的小树会被种植上。

当一个生意人,你就得计算成本和利润,钱赚得越多越好。这些苗木在他们眼里全是金光闪闪的钱,没有其他,他们没有想到树木的灵魂所遭遇的。在我工作的办公大楼,前面已经绿化了,只有大楼后还有空白。进驻后的冬天,我亲眼见工人们把一棵棵大树从苗圃或其他地方弄来,它们被草帘子、塑料布等包裹得严严实实,并挂上“吊瓶”。我只在意我看到的事实,并没有去查到底是什么科学方法。猜测应该是那些树一买来就签定了成活率,所以,卖主把所有的技术告诉移栽的人。现在我才明白并不是植树节去植树树更易成活,在现代技术下,估计人们也考量到了树木的感觉,也或者有人科学地认定树木是有灵魂和感觉的。首先,大树来时有一个巨大的树根,根部带着土壤,他们要让树木相信,它还在原来已经有了深厚感情的土地上,旁边依然是它小时候一起成长的伙伴。人们给它保暖是告诉它,它还在原来的泥土里;给它挂上营养液是告诉它,虽然冬天了,光合作用少了,但还是有阳光,枝条还在坚持吸收养分,它被齐齐砍掉的头部的疼痛只是错觉,一切还在。于是坚持过了一个冬季,当春天的阳光照耀下来,它被除掉所有的装备。是啊,它不得不承认,身边还有一两个小伙伴,虽然少了,但它强壮的根部向下延伸,强壮的树干在树顶处不得不冒出粗壮的树芽来,因为它要生存。

因为忙,好些天没有注意那些树木,当我再次走到它身边,我看到了“奇迹”——那些原本粗壮的树芽变成粗壮的枝条,枝头有大片的叶子伸展着,在风中在阳光下,叶子互相拍打欢笑,迎接着就要到来的夏天。一棵、两棵,它们都在阳光下欢笑着。在夏天有雨的日子,我看到雨水拍打着它们,它们摇晃着身躯,叶片在雨声里响着旋律。哦,我放心了,我想,生命应该这样吧,只要能够生存,就欢笑着度过,迎接所有的阳光、风声和雨滴。

其实,我也在想,在我家的那棵大桑树被砍掉之前,如果能移栽到某个地方就好了,或者就是现在的陈庄,融入这里的古树群,它也就不会有孤单和死亡了。

其实,当我们这些出身乡村的学生考入大学进入城市工作,被“移植”到城市里,我们也要经历风吹雨打,雷鸣电闪,但我们也同样像那棵被移栽过来的树一样,在合适的时候展开自己的枝叶和翅膀,在阳光里舞蹈和飞翔。也许跟你从小成长的伙伴没有被“移植”过来,你也要把他们“移植”到心中,时时跟他们讲讲心里话,骂骂娘,或喝醉,或高歌,让他们陪伴着你。

我记得我老家最后面的一条街道,小时候无论何时它都是光溜溜的泥土地,我们整天奔跑在这条路上。而现在,这条路竟然长着齐腰深的青草,中间有仅能踩下两只脚的地带算是“路中路”了。白天都少有人迹,更不用说晚上了,再没有月亮高照的晚上孩子们都跑出来捉迷藏的场景了。

3.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诗经·小雅·弁》,讲的是兄弟亲戚相互宴饮的故事。“茑与女萝,施于松上”,女萝,是指攀附在大树上的菟丝子,而“茑”是指一种桑寄生,就是寄生于桑葚树的攀附植物。

先回头说说桑葚吧。小时候我在桑葚成熟的季节在村子里到处找桑葚吃。有时院子里桑葚树上没了,母亲就去集市上买些回来。但洗好,可以一把一把地吃时,却觉得没有自己从树上采下来的好吃。

十多年以前,我在家自酿红酒,一年比一年精到。第三年,我看到从桑园里带来的一大筐桑葚,它营养成分不少,吃多了上火。我就想同样是水果,把它也做成酒多好。第一年的桑葚酒失败了,酿成了醋,结果那一年我家里做菜用的醋全部是桑葚醋,我很难明白是怎么失败的。第二年我又试验做桑葚酒,我琢磨着葡萄本身就是天生酿酒的水果,而桑葚缺乏葡萄的酸味和涩度,也没有天然的发酵菌。所以,我在做桑葚酒时将四十斤桑葚加入十斤葡萄,桑葚熟的季节,只有长在大棚里的葡萄熟了,而且非常贵,但无论如何我总算酿成功了桑葚酒,而且酒精度数接近15度,有一瓶放了三年都没坏掉。

后来我又想到了不加入葡萄也能做成桑葚酒的办法,这也算是秘方之一吧。

去年我用黑葚莓(野生紫桑葚树嫁接莓树而结的黑红色桑葚)做酒,比白桑葚酒好喝,补肝益肾,而且女性最为适宜,因为它能养气血,通气血。

那一年的书画艺术节,台湾书画大家李奇茂先生和夫人来到了高唐,也喝到了我的葚莓酒,他们非常喜欢,但李奇茂夫人说了一样东西让我很好奇,她说如果我再酿桑葚酒时可加入桑寄生,其营养价值会翻倍。他们走后我才开始查找桑寄生,并且回忆自己小时候在村子里找桑葚吃时,在那些或大或小的桑葚树上有没有这种植物,结果是没有。在陈庄的生态农业园里他们也找遍了那些古老的桑葚树,也没有发现桑寄生。

但我上网查到了桑寄生,说它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被称作药品中的“上品”。当然更直接的是说广西梧州的桑寄生最好。《广西通志》载:“五岭以南,绝冰雪,最宜植桑树。树上多寄生,即《山海经》所谓寓木也,而桑寄生以火药名独著,梧之长洲饶有之。”《梧浔杂佩》记:“桑寄生酒出梧州,色白,味颇清洌。”

看来用桑寄生真能酿酒,我心里一阵激动。而且据记载,桑寄生高二三尺,叶互生或对生,叶圆微尖,叶面青绿,有光泽,背面有茸毛。夏秋在叶间开紫红小花,种子卵圆形。种子极小,成熟后味甜,肉质黏稠,常连种子粘在鸟嘴上,小鸟在树上擦嘴时,种子粘落树干;更多的鸟儿啄吃了果实,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落在树干上,便生根发芽,根系深入寄主茎内,夺取水分养料,自营光合作用,过着半寄生生活。据说,用桑寄生配制出的酒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是养生益寿的好产品。

看来只有能绝冰霜的地方才能长出这种桑寄生啊。我都想到广西梧州去买这种桑寄生了。这时,我却在唐慎微《证类本草》里查到了另一种说法。

《证类本草》对发展药物学和收集民间单验方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开创了药物学方剂对照之先河。后世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书为基础。就连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撰写也以此书为基础和蓝本。而唐慎微在《证类本草》里是怎么记载桑寄生的呢?他讲了一个故事。“今处处有之。从官南北,实处处难得。岂岁岁窠斫摘践之,苦而不能生邪?抑方宜不同也?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但生此一物也。又有于柔滑细枝上生者,如何得子落枝节间?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当日惟取桑上者,实假其气耳。又云:今医家鲜用,此极误矣。今医家非不用也,第以难得真桑上者。尝得真桑寄生,下咽必验如神。向承乏吴山,有求药于诸邑者,乃通令人搜摘,卒不可得,遂以实告,甚不药。盖不敢以伪药罔人。邻邑有人,伪以他木寄生送之,服之逾月而死,哀哉!”

他在这个故事里说,大家都以为现在各处都能找到桑寄生,又说小鸟吃桑寄生的种子擦落树枝间而长出,那它应当是感气而生,那么它就会如同麦上生麦,谷上生谷一样,长成同一种植物才好,又怎么成另一种东西呢?所以说,这种桑寄生只可神遇而不可强求,因为它是感造化产生的神物。有个求药的人到诸邑各处,让人为他搜集,最后也没有得到,人家就以实相告,说不能用假的桑寄生欺他。但是邻县的某个人说有桑寄生,还送给他吃,结果吃了不到一个月人就死了。

我想我更相信唐慎微在《证类本草》里的说法。我觉得越是古代人,对浩瀚的大自然的研究越透彻,越是对茫茫苍苍的大自然敬畏,比如叫作“茑”的桑寄生,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神奇之物,并非人人可以求而得之。从《诗经》到《证类本草》再到《本草纲目》,一路捋下来,这种很诗意地被叫作“茑”的植物确实有,但它通神气,难到人间。而桑寄生到底有多么美妙精华,我们还是不要去强求了。

对桑寄生进行这种深入了解,也不能说白白地激动了一阵子吧,最起码知道它只是神遇之物,也明白不知哪棵桑树上就藏着珍品,无意之中它就被我采摘下来与桑葚一起做成桑葚酒,不知什么时候这酒就忽然变得神奇了。

《诗经·小雅·弁》,写兄弟亲戚宴饮,说兄弟就如同茑与女萝一样相互攀附,一荣俱荣。而《诗经》中这首诗的最后一段却有些凄凉:“有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它说现在兄弟们相聚欢宴实在难得,因为未来的日子如何很难预料,我们还能这样见面多少呢?不如就像现在这样开怀畅饮吧!

只要有美酒就有朋友,就有无数爱酒的人相聚欢饮。我想,还是让“茑”存在于《诗经》之中吧,这样我们还可以遥想一下古代人兄弟姊妹亲戚宴饮的场景,那时的他们可有喝桑葚酒?

4.黄鸟黄鸟,无集于桑

无论是茑与女萝,还是《诗经》中的兄弟亲戚相互宴饮,应该说那首诗的时代与环境还好,宴饮也好,丝竹之声相伴,兄弟相亲相爱,都是安定生活的代表。

《诗经·小雅·黄鸟》则不是这样了。它写的是背井离乡寻找所谓美好生活的一群人,他们离开家乡本为寻找一片乐土,一个人间天堂,却发现依然是孤苦无依。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黄鸟啊黄鸟,你不要集聚在桑树的枝叶上,也不要啄吃我的黄粱米,一起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不能跟他们讲诚意,所以我常常思念自己的家乡,想回去与我的兄弟们一起生活。

这首诗产生于周宣王末年,其时民不聊生,战乱频仍,家人之间相互离散,相应之下,所谓礼乐之类的东西更是崩坍。夫妇之间不能相亲,兄弟之间不能相固。

据《史记》载,周宣王有过昙花一现的辉煌,但其晚年所做的错事也直接导致了周朝的覆灭。其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他无辜地杀害大臣杜伯。杜伯说起来也是个不小的人物,是尧之子丹朱的后裔,在周宣王时有自己的封地。关于他如何被周宣王杀害,大家津津乐道于《太平广记》里的记载。周宣王有个宠妃叫女鸠,她看上了英俊的杜伯,想方设法勾引他。杜伯不为所动,女鸠恼羞成怒,在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不顾左儒的屡次劝谏,先将杜伯囚禁于焦(今河南陕县南),又派薛甫和司空锜将其杀害。

“女鸠”这个名字,就如同妲己和褒姒一样。其实“鸠”字在古代大多指斑鸠一类的鸟,我们却想到的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女鸠”也正好是周王朝覆灭的始作俑者之一——大家已经习惯将祸国殃民归咎于一个女人。

后来关于周宣王的死更是诡异,说是周宣王游猎圃田时,杜伯的冤魂乘白马白车,由司空锜护左,大臣祝护右。杜伯戴着红帽子从道边奔驰而来,执红弓搭红箭,一箭射中宣王心脏,周宣王脊梁折断后倒伏在箭囊上而死。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周宣王还是忌惮鬼神之说,加上杀害忠臣的心理压力,他夜夜会在梦里见到杜伯。杜伯的身影样貌不断地浮现眼前,那么真切,以致醒来也会心悸流汗不止,时间长了,就得了心脏病吧。所谓杜伯的冤魂只不过是他的幻觉而已。但是,在古代的记载当中人们最喜欢的还是这种奇幻玄妙之说。古代的那些战争,苦了老百姓,可他们不会从地狱中逃出找到天堂一样的乐园,只能是从一个地狱到另一个地狱。所以说《黄鸟》这首民谣在咏叹民间希望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那些无力争取幸福生活的小民的无奈。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关于黄鸟是聚集在桑树还是其他的树上不重要,人们要吟咏的是那种要还国与兄弟相聚的心情,还有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黄鸟入画是很美的,辅以树枝,枝上桃花或者杏花的花蕾还未开,鸟儿就开始欢呼春天的到来。这种空灵而美妙的小鸟,眼睛明亮,身姿优美,歌声委婉动听,又易于驯养。

有一天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被一群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吵醒,我想它们大概是我最常见的麻雀吧,如果真有只美丽的黄雀把我叫醒,也不枉我一大早拉开窗帘。而在我还处于蒙眬状态时,我仿佛看到老家的那棵大桑葚树,看到几只黄雀聚集在树枝上,它们歌唱得美妙动听,又仿佛带着遥远的书卷气,穿越《诗经》的时空聚到那里,分明在诉说着什么……

5.彼其之子,美如英

《诗经》中言及桑树的诗句极多,农耕衍生出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最为质朴的文化范畴——农桑文化。而诗歌中的农桑,更是有着千姿百态的变化。比如《诗经·鄘风·桑中》,写的是男女欢爱的场景。“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那采摘女萝的男子在哪里?就在卫国沬邑乡。他思念之人又是谁?是美丽动人的孟姜。她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沬是周朝卫国都城朝歌,在现在的河南淇县,那里是《封神榜》故事的演绎地。作为周朝最大的诸侯国,卫国当年非常繁华,民谣之中的“卫风”,多产生于此地。

女萝或附于其他灌木类植物之中,或附于各种树木上,在秋天开出白色的小花,但它缠绕的样子也如同人们形容爱情一样,可以说极尽“缠绵悱恻”吧。所以《桑中》既出现了女萝又出现了桑树。当时,那位采桑的男子,经常思念一位叫孟姜的贵族女子,他们在桑林中、在祭祀的庙会上约会,又在淇水旁告别。我想,这是真实的男女相约相爱的情形,以歌颂爱情为主。否则就是男主人公对一位贵族美貌女子的妄想。他多么希望这样一位高贵而难得的美丽女子与他两情相悦。在上古时代,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象征性联系,所以青春期的男子会产生很多的遐想。

而《诗经·魏风·汾沮洳》载:“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那汾水河流旁,来此采桑心欢畅。瞧我那位意中人,貌若鲜花朝我放。貌若鲜花朝我放,公行哪能比得上。

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位怀春的女性,她看到在汾水河畔采桑的男子那么美,就如同鲜花在向着她开放一样,于是,她说即使那些王孙贵族,又有哪一个能比得过他?

这样看来,《桑中》描写的的确不是某位男子的妄想,在《诗经》产生的年代,男女相爱,感情抒发炽热,语言表达温柔淳朴,相爱活动大胆热烈,特别是女方比男方更为主动、直率,毫无芥蒂与顾忌。同时,以原始性爱为基础的自由恋爱,是极为普遍的。就如同这首诗中的女子,她那么大胆地赞颂自己的心上人,还用复沓的句子:美如英,美如英!简直是在说:如此优秀而美貌的男子,“叫我如何不爱他!”陆游有一首诗写道:“渔翁江上佩笭箵,一卷新传范蠡经。郁郁林间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云边筑舍分南北,陌上逢人半醉醒。莫恨西村归路远,行前点点有飞萤。”

乡村四月间桑葚由白转红,正是成熟的季节,人们在林间吃完桑葚,就会在水田里种上水稻。

其实,在我的家乡,人们在桑葚成熟的季节,正忙于给麦子浇灌浆水。如果在这时喝下新酿的桑葚酒确实会有醉意,但是在乡间小路上行走,萤火虫已经慢慢多了起来,它们会照亮你回家的路。如果你是位“美如英”的男子,在那个年代,会有美丽的女子为你打起灯笼,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就这样在且醉且行的路途中,我们却遇上了另一位女子,她与一位叫氓的男子相爱并结婚,最后却不得不因他的冷漠与变心而回到自己的家乡。《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你们可知道桑树的叶子未落时,枝叶繁茂,色泽滋润,小斑鸠啊小斑鸠,你藏在树叶间偷吃我的桑葚。可是当那个男人不再欣赏你时,你痴迷男人不可脱身,而男子却可以轻易地离开,不再顾及夫妻间的情分。

我们遇见的这位女子,她从悲叹自己的男人轻易离弃自己到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并想改变它,不想成为男人的附庸,“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浩浩荡荡的淇水,见证了她毅然返归家乡的情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已不可挽回,那么咱们就诀别吧。这女子真的是好胆魄!不由得让人佩服她的决断!

《诗经》中的女子爱时爱得荡气回肠,不爱时义无反顾地离开。爱恨如此鲜明,多情而又多慧!此时再到桑葚林中徜徉,听着喜鹊和斑鸠,还有其他小鸟在这里此起彼伏地歌唱,在桑葚花的香味里,在成熟的桑葚的味道里,穿越千年,遥想着那汾水与淇水河畔的情景。而在家乡马颊河边,我相信在那里行走的女子会带着千古的风声和笑意,带着温暖的情怀与喜悦,相聚在桑葚花开放的日子里。

我想,桑葚酒的香味也一定会让你如醉如痴,而千年亘古的岁月与沧桑正在你蒙眬的醉意中展开。今天,在冬天的寒冷中我看到夕阳那么大那么美地挂在桑树林中,真想如儿时一般在河滩边点燃起一堆篝火,火中埋上花生与地瓜,再把偷来的美酒喝上,过家家一样就过起了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这也是万千人心目中充满希望的安宁生活吧。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三十七首诗

    三十七首诗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诗选集。创作年代在1983年到1993年间。诗集精选了1983~1986,1987~1988,1989~1993三个阶段的作品共37首。诗作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创作历程,并潜涵着时代的投影。
  • 花之语

    花之语

    在生命的长河中,人是时空隧道里最孤独的行者。幸好这世上还有花的清香与花的芬芳。花说,无论你觉悟得到还是觉悟不到,我都是你灵魂的倾听与倾诉者。《花之语》通过春夏秋冬四个特定的时空,通过对人生、社会、生活正能量的思考与感悟,让人慬得:人的灵魂需要得到三重和谐。一是人与自然,二是人与他人,三是人与自我的内心。所谓富即一生无憾,贵即被人需要。祝愿你我都是精神富贵之人!品读细思,净化个体心灵,激发向善向上的力量!
  • 李致文存:我的书信

    李致文存:我的书信

    本书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 卡里尔·邱吉尔女性主义戏剧研究

    卡里尔·邱吉尔女性主义戏剧研究

    本书从性别视角,运用福柯、巴特勒、德里达、布尔迪厄与斯皮瓦克理论中有关性别的核心概念,分析当代英国著名女剧作家卡里尔·邱吉尔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主义戏剧《醋汤姆》、《九重天》、《优异女子》与《沼泽地》等对“她者”的再现,揭示邱吉尔的性别与阶级政治,阐述其对女性主义运动的辩证态度及其后现代女性主义哲学思想。
热门推荐
  • 宫中情缘之她倾城

    宫中情缘之她倾城

    她,叶倾城,叶家嫡女,人如其名,倾国倾城。他,慕容辰,天玄国皇帝,天之骄子,冷血无情,唯独对她动了情……他俩是天注定的缘分,他们注定此生纠缠,不死不休……
  • 位面之欲魔系统

    位面之欲魔系统

    我是凌驾于三千位面的欲魔:黑羽。好吧,我就是一个开后宫的人,偶然会虐虐猪脚的人,额呵呵.....新手上路,见谅啊,
  • 魅生:幻旅卷

    魅生:幻旅卷

    一行四人,奔向苍莽北荒路,寻获一样样千载难求的异宝,留下一段段溢彩流光的易容故事。看紫颜那双对天改命之手继续覆雨翻云——万千声色,百般变化,十分手段,只此一人。
  • 绝世炼丹师

    绝世炼丹师

    陈潇自幼无父无母,在师门丹门长大,他是一名炼丹师,主要是以炼丹为主,攻击武器也是丹药。炼丹师,有很十二个等级:分别是最低级的一级炼丹师,最高级的是十二级炼丹师。每一个炼丹师的真气修为,功法修炼不一样,炼制的丹药也不一样。分别有金木水火土五个属性的丹药,但是在这古往今来,在这片大路上的炼丹师们最多只能有两个属性的丹药修炼。像丹皇一样的顶级炼丹师也最多只有两个属性的丹药修炼,但是主角能不能兼通五种属性的丹药炼制呢?
  • 临别赠言

    临别赠言

    唐璐以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无非就是从头来过,哪怕只有自己。但生活却接二连三给她重击,直到将她击垮。
  • 仲秋度

    仲秋度

    那年秋,他与她相遇,他本是寡淡的性子,可为了她,三求贵妃赐婚,不惜所谓前程大计。纵使贵贱之论将其阻隔,他还是执意迎娶了她。可有些事,他再如何争取也难以撼动,她还是离开了......去往那深不见底的黑暗中。
  • 擎天之子

    擎天之子

    刺啦~~突然间,这黑暗中竟蔓延出一道裂痕,旋即裂痕立马包裹了混沌,轰隆!!!!又一声惊天动地的声响,只见那混沌突然爆开,旋即弥漫了整个世界,化作风烟消云散,盘古终于看到了一片光明的世界。‘这世界…真美啊…”盘古发出一道感叹后,却顿时因为过度消耗而全身无力,一头栽进无尽的深渊之中。。。“曾经的废柴少年,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巅峰?神秘的药狐,究竟何等来历?盘古转世的万古之谜,终于是拨开层层迷雾…混沌再次返回,世界再次陷入黑暗,究竟谁能阻挡?一切的一切,且看吞天新作【擎天之子】!
  • 无忧公主

    无忧公主

    本书是新派武侠小说家萧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优秀作品,流传一时。对武侠爱好者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书中文字流畅,故事情节能够吸引读者,同时文字中还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
  • 睡出好心情

    睡出好心情

    本书内容包括:睡眠的要义;睡眠的理论;睡眠的启动、过程与身心变化;睡眠剥夺;睡眠与学习的关系;睡眠与性生活;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的心理机制;睡眠障碍;失眠与失眠症的处理等。
  • 芽向日

    芽向日

    末日突如其来,血腥中透着无情与杀戮,渺小的我如何挣的开一片天地,如何在末日生存,我如一颗嫩芽,追求着我向往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