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袁天罡从卧室捧出一物,明从俨、李淳风见得,原是一柄三尺长剑。只见那剑鞘雪白,乃是一象牙剑鞘。剑鞘上镶嵌着数粒宝石,在烛光照映下,闪着暗光,只闻持剑的师父言道:
“此剑即是传说中的‘莫邪剑’,又名‘越王剑’,也称‘七星剑’,从俨你剑技一流,此剑非你莫属。近年老夫创出一套‘七星剑法’,趁你回山,近日内为师会将剑法授教于你。现暂不言剑,为师今有一天大之秘要告知,更有一天大重任要托付于你二人。”言说至此的袁天罡一脸严肃,先将剑置放于案上。
二人见师父之神情是从未有过的严肃,知是有极重要之事交待,从俨言道:
“既是极重之事,师父请言,我兄弟用心聆听!”
只闻落坐后的师父言道:
“为师本不姓‘袁’,而应为‘杨’姓!生父乃是大隋文皇帝杨坚。袁松夫妇乃我养父母,养育之恩自不能忘,故我之曾孙仍为袁姓,此为为师生世之秘!”
闻师父之言,二人惊怵,竟有些瞠目结舌!观一脸严肃的师父,定然所讲是实情,绝非老来糊涂或酒后胡言。惊怵的二人对望一眼,立时静声屏气,只闻师父续道:
“告知你二人身世,原因是有一涉及天下苍生之大事,要托付你明、李二姓。所托之事,涉及我华夏苍生、大汉后代,你二人今当立下重誓,确保永不泄密,仅世代单传,老夫方才告知。”
闻言后的明从俨、李淳风二人略一商议,立时跪地,一脸虔诚,单拳竖立言道:
“祖师爷在上,师尊在上!弟子明从俨!弟子李淳风!今面对皇天后土,立下重誓!今师尊所言之秘,绝不外泄!师尊所托之事,定当恪尽职守,绝不违背!如若有违,天打雷霹!后世子孙,若有违背,天地不容!”
立誓的二人一脸凝重且内心至诚,今立之誓,可谓重誓!不仅二人须信守诺言,连后世子孙也一并捎带。立誓后的明从俨、李淳风,躬立于师父面前,一脸虔诚,欲闻老人家言说详情。
同样是一脸凝重的袁天罡,在二人肩头各拍了一下,然后拉开书案抽屉,从中取出两幅牛皮图纸,各授与一幅言道:
“为师在百丈山中藏有一笔巨大财宝,此笔财宝倒底价值多少,老夫也说之不清。道它们为价值无限也行,说它们富可敌国也行,总之是不计其数。为师今将此财宝,托付你二人守护,此为宝窟开启之图,你明、李二家各执一半。开启之日,必是二图相合,方能开启。宝窟之秘,宝库开启之图,在你明、李二姓,只能世代单传。近日老夫会带你二人去藏宝之地,将财宝亲手交予。为师今已测得,数百年后,有红毛鬼犯我华夏,抢我财物、杀我大汉百姓,致使天下血流成河。那时道教已是教派林立,然道家人会成为驱逐红毛鬼的主力军。时自有降世明君引领百姓,驱逐鞑虏。此笔财富,到时由你明、李二姓后世子孙,交与当世明君,他会用此财宝,打造战船、兵器,购买军需、用于救助苍生。此笔财宝,本是生父赠我,然它们不应归我,而应归天下百姓所有。师徒一场,为师知你二姓后世有能力守护此批财宝,故要你二人立下重誓,为我大汉苍生,世代守护!”
闻得一脸凝重的师父道出如此天大之秘,且将这巨额财宝委与我兄弟守护,吃惊中的二人同时想到,原来江湖传言袁天罡富有并非谣传,老人家竟真的有一宝库。只听师父续道:
“如此重任,交与明、李二姓,你二人可有所胆怯?”
二人同声道:“师父所托,弟子绝无胆怯!我明、李两家,必当世代交好,为天下苍生共同守护好此笔财宝,交与后世明君!”
此时的袁天罡,方满脸堆笑,连声道好!随即坐于案前,也叫二人坐下,袁天罡用了半个多时辰,将自己身世,以及财宝来历娓娓告知了二人。
却说秘窟中财宝仅秋姝、袁天罡、忽必隆、忽必烈、四人知晓。秋姝于数年前仙逝,忽必隆兄弟也相继去世,如今这财宝仅有袁天罡一人知晓。刚接此笔财宝时,熟研生父、生祖父的袁天罡,即知生父将财宝交与自己,绝非是让自己拥有。
杨广继位,他之血缘一半为异族,独孤氏弄权,大隋天下,半数权力沦为异族,此绝非生父愿望。生父隐埋圣玉、财宝,让自己扶持后世明君之目的是再明显不过。生父之意,是要这天下完全回归大汉一统。圣玺已赠李世民,而此巨额财宝,我当用于何处?
时时在想着这批财宝去向的袁天罡,得美女山灵气后,结缘《天工系》。今年届八十的他,时常闭关,推测那后朝之事。当推演至数百年后,袁天罡大吃一惊!有一群红发厉鬼,引领着铁骑,杀入中原。他们见女人就抢,见男人就杀,竟致使天下血流成河,十室九空。这还了得!再度推演,哦!到时有一朱姓明君临界,救助苍生,驱逐鞑虏,非他莫属!当年生父所处的南、北朝,就有许多是异族统治。生祖父、生父他们敛聚此批财宝,就是要用于推翻异族,还我大汉江山,绝非想将财宝据为己有。作为一代帝王的生父,虽与我只见一面,然他却是时常关注着我。师从知前朝后世的天尊教主,老教主定对生父有所交代,生父定然知道,此笔财宝会至我手。第一次见财宝时,也许是血脉相通,冥冥之中,自己就已感觉到,生父将财宝交与,绝非是让我自己拥有。这哪是财宝?分明就是天之大任!思虑经年的袁天罡,在推演后世时,方一下明白,天尊老教主,定是结缘了《天工系》,早已测得后世,也测到了我袁天罡这后生晚辈。他是借生父之手,把这天大的责任交付于我。
明从俨、李淳风二人之命相,家族血缘,袁天罡早已测得清楚。此笔财物,交他二人,世代守护,到时自会送至明君手中。在袁天罡的预测中,此为‘定数’。
预测后事乃以‘定数’而论,无论是人初生下地,或一件事的开始,它就似一抛出物体。人之生、死,事之始、末,其间之过程以及结果,就是定数。知前朝后世的袁天罡,在他的推演中,几百年时间,就似弹指一挥间。他已测得,此笔财宝,生父是在老教主指点下取得。老教主在江湖上忽然消失几十年,是去了生父朝中隐居。这几十年中,他辅助大隋,要恢复汉室江山,还与生父在做未来的救助苍生之大事。否则,那传国玉玺到不了我手,也到不了大唐李世民手里。大唐的建立,实则是完全恢复了汉室。
袁天罡测得财宝去处,且测得两得意弟子会是世代守护人。在将藏宝图交与二人时,同时也对二人言说了自己身世,及财宝得来之秘,也将自己对天尊教主及生父之意的推测告诉了二弟子。他之和盘托出,是对两名弟子的充分信任。
做事严谨的袁天罡,将未来六百年蒙古族入侵之灾难测得,后将其所测隐于推背图第二十四象,告知后世,此为后话。
果如袁天罡所测,明、李二弟子恪守诺言,明、李子孙代代秘传,南宋末年,明氏后代任了道教旁系明教教主。元末时,朱元璋加入了明教,成为教中顶尖人物。其间只是李家出了一点变故,轮回后的李淳风念念不忘蟆颐山灵气,后转世为道家人‘张远宵’,回归蟆颐山,终于成仙。然当年袁天罡所托大事自然不能忘,张远宵后代也加入明教。此时,明、李两家后人聚在了一起。由‘刘伯温’从中作为,明、李二图合一,取出了财宝,供曾为乞丐的朱无璋置船购炮,扩充实力,终将鞑虏驱逐,恢复了汉室江山。朱元璋加入明教,得道教实力取得天下,感念之余,他将国号定为‘大明’,且子孙后代,人人信奉道教。此为后话,请看拙作《送子张仙》。
袁天罡用了一个多时辰,将宝窟来龙去脉言说,又将库中除却三件绝世之宝外,更有黄金、白银、珍珠、宝贝各有多少,一一告知两弟子。直听得明从俨、李淳风二人瞠目结舌。师父身世、宝藏太为传奇,看着手中半幅牛皮图,二人甚觉责任重大,心中再次暗自发誓,定要为天下苍生,守护好此笔财宝!
入山较早,曾常同师父下山救灾的明从俨,每次救灾时师父都叫他专司设立粥棚,有时长达几月。救助病者的同时,且救助了无尽的饥民、灾民。救灾时,耗钱粮颇多,故而袁天罡落得‘活神仙’、‘大善人’之美名,同时,外界也传言袁天罡富有。如今看来,老人家不仅富有,而是富可敌国。此时的明从俨,禁不住心中又是一番感叹!‘众多的财宝,师父未曾给后人半分,而是交给我师兄弟守护,它年用其救助苍生,此等品格是何等之高尚。我明从俨此生能得遇如此良师,实乃三生之幸!师父所托,从俨自当尽心’。闻师父言说后,明从俨,李淳风方知,袁天罡多年的仗义疏才,从未动过库银半分,也从未动过观中银两,用的全是自己家私。
此时的李淳风除却心中暗自发誓,守护好此笔财宝外,心中方豁然明白,自己多年的猜疑,在心中完全解开。回朝数年,几位丞相有意无意的关怀,已知他们与先生情同手足。今圣缘何对先生如此敬重,那传国玉玺乃世间圣物,谁个不想拥有?玉玺与宝藏相比,不知贵重多少倍,然大度的先生,以天下稳定,百姓安宁为己任,拱手将玉玺赠与今圣。今之天下,除却先生,恐无人能有如此大度。难怪圣上言说,袁天罡乃我大唐恩人,且言听计从。我等弟子入朝,人人得以重用,均是先生早已布下恩泽。值得崇敬的先生,你老不仅是高人,更是真真的国士!
喝茶后的袁天罡,见两弟子仍然表情凝重,知是二人仍处惊怵激动之中,逐笑言道:
“世间之事,除却‘缘份’,即为‘定数’,此笔财宝,它们归天下苍生,倘若我老袁将其留与儿孙,岂不养成懒惰,更招来祸事。忽必隆兄弟守护一生,从未动半分,二人辞世时,请我将其葬于洞口,愿来世再守洞窟。为师知你二人品行端正,绝不会贪图,此笔财宝,数百年后,必会顺理成章,到得明君之手,此为‘定数’。那传国玉玺,应归李唐拥有近三百年,此也为‘定数’,我老袁拿它何用?你明、李两家,守护财宝,也为‘定数’。李唐天下,一百五十年后走向衰败,李氏后世、蕃王们,占尽天下良田,盘剥百姓。后世君王,声色犬马,视百官为摆设,视国为己家,言出为政,不顾百姓死活,加之宦官弄权,不出三百年,必改朝换代。这世间一切,均有‘定数’,此为道也!”
闻先生之言,对《勘舆学》已有一定感悟的李淳风立时对先生问道
“想必先生这些年对李唐天下运程已了如指掌?”
此时的李淳风想到,数年前离山历练,随先生追寻龙脉时,就知先生已测得李唐有近三百年天下,也曾言说,来日要将李唐运程细细推测。事隔多年,想必先生已测得清楚明白。
确如李淳风揣测,近些年袁天罡经过推演预测,已将大唐运程测得十分清楚,且已测得五代十国、宋、元、明时代。因此为天机,万不能泄露。眼前这弟子李淳风,它年倘若结缘《天工系》,自能知晓后世。此时的袁天罡,闻得弟子相问,故是答非所问。
“方才为师所言,天下事均为定数,来年你必会明白。就拿你当年所建凌烟阁而言吧,阁中二十四人,谁人不是李世民所封王、侯、爵?封官同时,封给了土地,他们世袭相传之同时,又在侵占他人土地。更有那皇亲、国戚,圈田占地。要不了一百年,一成的人占了天下八成土地,而九成之人,仅占土地两成,他们还承担着沉重之赋税,供养这一成的人。那时天下岂有不乱之理?如今的李世民,他虽明白这个道理,然他之后世能明白吗?即使明白,他们能让那些王公贵胄们,把田地送与百姓吗?故尔,李唐天下走向衰败自是必然。我道家‘造福于民’同时,还肩负着救助苍生之任,为师今将财宝交付于你二人守护,它年此宝藏定然会用于救助苍生,此也为定数。你二人世代用心守护,方不违天道,此为天之大任也!也为你明、李二姓大功德之举!”
袁天罡这后两句话,说得凝重肃严,令从俨、淳风钦佩不已,二人极其郑重的将藏宝图置于怀中。先生又从抽屉中取出几帧牛皮薄纸,交与淳风,言道:
“此为传说的龟书,龟书今存宝窟,为师将龟背上文字抄录,交付与你。这些年你对古文字研修想必不曾放松,此龟书你定当习透!”
“藏宝之图,为日后免生事端变故,为师故将其分二,你二人勿须研修,识得即是,它年二图合一,即是取宝之时。老夫知你二人兴奋,虽时日已晚,干脆一并交代清楚吧!”
“你明、李二姓守护财宝,代代相传,有两种技艺也必得代代相传。”
从俨、淳风连忙躬身,请师父明示!
天罡笑道:“一为阵法。此宝窟中阵中有阵,八卦阵套七星阵,七星阵又与九曲黄河阵相联。更有那开启箱柜时必当依五行之势开启,此等为师已在图中明注。二图相合时,即会明了。你二人早已识得此等阵法,但须代代相传。再有就是我道家太极元功必得世代相传,功力不至八成,则无法开启宝窟之门,为师择日就带你二人同至宝窟!”
躬身聆听的明、李二人,闻师父说教,均知大度的师父心中坦荡,对我二人无有一点猜忌而隐瞒小节。如此天大之事,老人家竟将阵法都一一言明。其实二人不知,此等大事,非同小可,谨慎、老到的袁天罡是将二弟子家族命相测了个透彻,方有今晚所为。若二人中有一人为非份之辈,袁天罡绝不会将财宝交予,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
闻师父言说后的明从俨言道:
“弟子定当牢记师训、严守门规,用心授教后人。只是今晚闻听师父言说宝藏,几十年来,你老人家仅取出三件宝物。圣玉赠与了大唐皇帝,八音钟赠与淳风师弟,这双剑你老将越王剑欲赠与弟子,想必那吴王剑您老会留作己用?可否请恩师请出雄剑,让我师兄弟观得一观。”
闻弟子言说,天罡朗声笑道:
“你二人知为师今之功力,还用那劳什子作甚!更况我老头子一生无有仇敌,自不须甚兵器护身。当年我见那李世民身材魁梧,且是一代明君。因是同道中人,昆仑道兄乃我道中剑技高人,必授了他弟子剑术,故而将一代名剑赠与了李世民。李世民接剑后爱不释手,赞叹之余,当着我面演练一阵。得心应手中,老夫观他剑术,倒确是造诣极深。因你身材瘦小,使用此剑是再适合不过,为师把玩多年,就为今日赠送与你。”言说中,在案上捧起了七星剑。
见师父捧剑,从俨忙在衣杉上擦了几下双手,跪地接过七星剑,起身后仔细观看起来。
一旁淳风言道:“难怪前年离京面圣时,在御书房见得剑架置有一剑,柯似传说中的‘干将’。圣上面前,也不敢多问,原来果然是它!”
先生笑道:“为师今将二圣物赠你二人,自是它们之归宿。八音钟来年会为淳风激发灵感,助其研修大成。七星剑跟随从俨,还有一番使命,到时自会告知于你。为师将雄剑赠与今圣前,早已从中研创,找回当年干将,莫邪锻造技艺。今吴越成兄弟,正在铸造司锻铸利剑,想必你李淳风早已知晓。”淳风点头,表明知晓铸剑一事。
正自观剑的明从俨,在山中数年,一把竹剑,在他手中能舞得遍生罡风、出神入化。山中弟子们见识了大师兄高超剑技,送了他‘追风剑’之名号,如今,追风剑早已在江湖中有名。早就闻说过双剑的他,用心细观这世间奇剑,它剑鞘略显陈旧,连柄带鞘,足有三尺。从俨知道,公象牙为实心,母象牙为空心,此剑鞘自是公象之牙制成,如此长象牙之象,年岁定在百岁之上。一般大象,最多也就百十来岁就死亡,此鞘之象,当是林中之王。五道金箍,极精巧的将剑鞘箍合,鞘上镶嵌着七粒透发着暗光的宝石,翻看后方见得,此七粒宝石呈北斗七星状,故而又名七星剑。
再观剑柄,乃是纯金铸就。从俨手握剑柄,将剑身慢慢抽出,一股寒气立时袭面而至。拔下几根毫发,贴向剑刃,毛发至剑刃略二三分时,一口气吹去,毛发立断,从俨赞道:
“好锋利之刃!”
灯光下,细心的从俨见得锋利的剑刃有一小米粒大之损,即对师父问道:
“怎生这刃上有一小口,难不成还有比此剑更强之物?”
师父笑言:“为师现要喝茶,淳风你定曾读《燕山集》,就把二剑史历讲与师兄吧!”
闻言的从俨对淳风言道:
“师兄这些年荒于课读,师父他老人家今晚言说够多了,师弟你就给师兄我讲讲吧!以免日后师兄不知,怡笑于人。”
闻言的李淳风立时为先生续上热茶水,笑道:
“如此师弟我就献丑了,若言说误错,还请先生指正,我还是从双剑说起吧!前些年在京师时,淳风常抽闲至书库,也是无意间见得《燕山集》。双剑在世间传说众多,令我一时感了兴趣,一口气将其读完。再次细审《燕山集》,冠名作者为‘却重’,我道未必,因却重乃先秦时楚国之人,那时始皇帝未曾一统,文字自是不曾一统。而《燕山集》之文字完全是秦后文字,故而淳风认定,笔者绝非却重。然书中记载倒还入情合理,想必是后世某一读书人所著,只是借用了却重之名。”
见先生微笑中频频点头,淳风一时来了话兴,逐将双剑史历一一道出。
话说春秋时,燕山脚下住有一对夫妻,男名‘干将’,女名‘莫邪’。干将家祖上就以铸铁为生,到得干将这一代,因他夫妻勤奋,且用心研习,故能铸出极好铁器,燕山铁匠铺名声在外。夫妻二人决定要铸出天下无双之利器,经多年研创,终于在二人年近五十之时,锻制出了两把利剑,长剑五尺,短剑三尺。据传,二人铸剑时最后一次粹火时,是各自刺破腹腔,放出鲜血,粹于剑刃。二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演练中寒光闪闪,发出嗡鸣。夫妻逐以己名,为剑冠名干将、莫邪,世人又称双剑为雌雄剑。
二人铸出天下无有之剑,自是珍惜。到得夫妻辞世后,名剑流失,吴王‘夫差’得到雄剑,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任何铁器与之相碰,不断即折,一时间,雌雄二剑名声大震。贪婪的吴王在寻找雌剑的同时,见得雄剑原虎皮剑鞘破损,道是如此好剑,必得配与好鞘方是。即命人抓来金作高手‘却重’,命其为雄剑配制天下无双之剑鞘。在武士监督下,却重默默的劳作着,他知道,此等天下仅有之物,必当配上绝世之鞘,否则坏了自己一世声名。一年后,钨金包就的剑柄令雄剑焕然一新,吴王见得十分开心。又一年后,手下将剑鞘送至,只见那纯金的剑鞘上,镶嵌着二十八颗宝石,对应着上天二十八天罡星宿。剑鞘做工精细,可谓天下无双。剑、鞘合一,天然而成,喜不自尽的吴王忽令身旁武士,去将却重杀掉,此等天下绝技,只能我夫差独享,岂容他人共有!
半日后,武士禀报,却重逃跑,不知了去向,这吴王也只得作罢。
原来却重知道吴王残暴,鞘成之日,即是自己丧命之时,故鞘成之时,逃往了深山隐居,后去至越国。
无独有偶,却说那雌剑早被越王‘勾践’得到,那日,细作回宫禀报了吴王为雄剑配鞘之事,且言‘却重’从深山中至越国隐居,越王忙派手下恭请。仁厚的越王对‘却重’尊重有加,两年后,‘却重’为雌剑配制了精致之剑鞘。后此剑陪伴越王终生,他卧薪、尝胆之余,也还常将藏于柴薪中的雌剑抚摸,以激励自己。勾践卧薪、尝胆,是为提醒自己莫忘国耻、百姓,而抚摸七星剑,则是在从剑中借助胆气、力量。短短三尺剑,它又承载了一段忠诚与信心。
一口气言说的李淳风,喝了一口茶后,续对师兄言道:
“一千多年过去了,师兄你看这剑鞘它不失光泽,剑刃仍锋利无比,真真的一绝世奇物,师兄乃我道家剑道高人,此剑配你,再合适不过。”
闻师弟之言,从俨谦躬而言:
“师弟厚爱!师兄哪似师弟,曾在千军万马中历练。我之剑技,只是练练而已,你倒与师兄说说此剑刃之小米粒缺口历史吧!”
淳风笑道:“此小米粒缺口距今已有八百年,缺口成为此剑绝非赝品的佐证,且更有一段鲜为人知之传奇。”见一旁先生正品茶微笑而听,淳风继道:
“二剑本就有名,又被金作高手配以了新鞘,分别为吴王、越王拥有,后被世人又称‘吴王剑’、‘越王剑’。吴王剑剑鞘上镶嵌二十八天罡星,世人称其为‘天罡剑’。越王剑剑鞘镶嵌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剑’。千余年来,二剑曾有四个名称,也不足为怪。
到得始皇帝一统后,在掠得众多财宝的同时,二剑自然落入始皇之手。始皇帝对双剑爱不释手,腰挂雄剑,鞍置雌剑,不离左右。朝堂之上,睡卧之中,剑不离身。嬴政残暴,罄竹难书,时天下人奋起反抗,武士‘荆轲’,为平天下之愤,潜至阿房宫,欲刺杀嬴政。‘图穷匕见’时,被秦王武士擒获。始皇赞其为天下勇士,将其割去右耳后放走。
几年后,始皇行军至一桥头,忽命手下武士去桥下搜索。片时,武士们带上一面目全非,岂无有右耳之人,只闻此人叹道:
“天不灭嬴政也!”
闻声音再观其无右耳,始皇知他乃当年放走之死士荆轲,即问道:
“当年放你逃生,缘何今日还要毁容行刺?”
“你之残暴,引得天下群起诛之,我一死士,被你放掉,岂能苟活于世。今既被抓获,砍头便是,倘若今日不杀,它日我还会行刺。”
始皇赞道:“好一个死士!但你杀不了我。”
“何以见得?”
“本皇乃天之骄子,有百神相护。你两次行刺,均被擒获,知是为何吗?”
荆轲问道:“为何?”
始皇解下腰间之剑:“干将、莫邪伴随于我,你未近身,二剑即嗡嗡作鸣,提示本皇,有刺客来临,你岂能成功?”
闻始皇之言,荆轲叹道:
“想我荆轲,爱剑如命,你若能将二剑容我一观,此头归你。”
始皇闻言道:“念你荆轲,乃天下响当人物,本皇今就成全于你。”
言毕先递上雄剑,让荆轲观赏后收回,再递上雌剑,随即脱下身着战袍置地言道:
“想你对本皇仇恨至深,一心杀吾,然天意所定,你杀不了本皇。惺惺相惜,本皇今成全于你,允你用手中之剑,砍我战袍,泄你心中之愤。”
观剑闻言后的荆轲放声大笑道:
“好你一个残暴的始皇帝,原来你也为一威武男人,荆轲敬佩!今我先砍你三剑,以慰那些被你害死之冤魂,更泄我胸中之愤。”
言毕的荆轲,对着始皇战袍,狠劈了下去。观他神色,竟是满腹仇恨贯于剑身,劈刺后的荆轲回身后朗声而言:
“今劈你三剑,仇恨全消,赴死之时,能命丧于名剑,平生愿足也!荆轲所言,绝无反悔,死于名剑,方为我死士归宿!你将此头拿去。”
言毕的荆轲,挥剑在自己颈上一拉,立时尸首分离,一腔热血,喷洒三尺。
始皇帝见得,开口赞道:
“好一个死士!”
对着荆轲尸首,拜得三拜后,拾起掉地之剑擦试,发现剑刃上有一小米粒大缺口,再观自己战袍上那纯钢护心镜,竟被辟得粉碎。荆轲那三剑,心怀仇恨,拼尽了全力,第一剑砍在了护心镜上,眼见那护心镜已劈为两半,此时剑刃上留下了伤痕。面目全非的荆轲,使出三剑劈刺,竟似天神降世一般,令始皇帝不禁打了个寒颤。不到三年,始皇帝去世,胡亥上台,天下大乱,玉玺,双剑去向不明。”
言至此时的淳风再次喝茶,从俨续问道:
“难不成这二剑真有灵性?”
见弟子对七星剑爱不释手且有感叹!师父笑道:
淳风你还是对从俨说说二剑是否有灵吧!”
淳风笑道:“弟子遵命!”
转身面对师兄道:“要说这‘天罡’、‘七星’二剑,锋利无比,价值无尽倒还说得过去。若言二剑有灵性,我看倒也未必。方才言说,‘燕山集’必是那读书人编纂所为,在言说了二剑来历的同时,又有一些世间传说之事。尤其是那吴王剑,杀人无数,怎会是有灵性之物。二剑锋利,世间仅有,再分别为吴、越二王持有,自有身价。玉作高手却重配鞘,剑、鞘均乃稀有之物,故身价更高。最终为始皇帝拥有,加上有灵性之传说,二剑自然成为无价之宝。如今七星剑上这小米粒缺口,倒成为它乃‘莫邪’实物之佐证。二剑锋利无比之历史今已结束,师弟我知道,先生当年带回二剑之目的就是为研修这锻造技艺。师兄你可还记得当年师弟入山拜师后,你带我至铸件坊参看,越成、越能二位师兄正做一紧要之事?”
略作回忆的师兄点头言道:
“记得,两位师弟正锻打一剑,只是未成。第二年师兄我就去了青衣观,想必此剑铸成?”
淳风笑道:“正是!经先生与越成兄弟反复研创,我回朝前两年山中就打制出了与二剑同样锋利之剑。想必先生赠剑今圣,自有另外之意?”
先生笑道:“真是甚事也瞒不过你等,你就言说吧?”
淳风不好意思的笑道:
“那年先生派越成师兄入朝,林相已将太史局中许多事交我打理。越成师兄供职铸造司,改建八卦炉后,林相去至。道是圣上言说,今突厥、土蕃,常扰边境,今令铸造司,由务司吴越成引领,打制锋利刀剑。不到一月,师兄锻造出了两把足有五尺,似刀似剑之兵刃。观看之下,寒气逼人,自是锋利。禀告林相后,他持刀去请圣上观视。返回后道是圣上欢喜,竟与吴王剑有得一比!圣上为此刀命名为‘唐刀’,且令铸造司不停锻制。昨年又催越能入朝,自为加速锻刀,想必现今已锻制百把有余。铸剑锻刀,保境安民,自是先生作为。”
闻言后的袁天罡笑道:
“你这最后一说,方使老夫释然。当初赠李世民吴王剑时,就知此剑曾杀人无数,它不似越王剑,仅荆轲在剑上自刎,留下一段千古佳传。吴王剑虽价值不菲,留它何用?赠与初登大宝的李世民,是再适合不过,仅有他之命相,方能使用此剑,若常人得之,自是一凶物。当他知我已从此利器中找回失传的锻造技艺时,即求我将此技艺献与朝廷,被我推诿。近年突厥来犯,土蕃蠢蠢,杀我百姓,掠我人畜。为使生灵免遭涂炭,为保境安民,为师方让越成兄弟入朝,将技艺献与朝廷。想那李世民,自不会将唐刀用于伤害百姓。”
话说这唐刀,还真成为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取胜之本,也还与眉州扯上了关系。南宋时的眉州人虞允文,在采石大败了蒙古皇帝完颜亮。此一战例在华夏抵御外侵的战史上,以少胜多,成为战史典范。当***主席读了宋史、金史中所叙采石矶之战史时,也不竟拍案称赞,挥笔写下了“千古一人,虞公允文”之题词。时为朝廷派出的劳军文官虞允文,至前线时,带去了数百把唐刀。胸怀韬略的虞允文,他临危不惧,组织了少于强敌数倍的军士,利用天时,地利,火烧了蒙古军战船,再驱军赶杀。锋利的唐刀为蒙古弯刀之克星,完颜亮大败,直至伤了元气。
唐时,扶桑国(今日本)派出无数使者,来大唐习学。其中就有人习得了唐刀锻造技艺,回国后即行仿制。到得扶桑国更名东瀛时,唐刀开始在日本流行,更名‘东瀛刀’。明时,无尽的日本倭寇,手持东瀛刀,在我东南沿海,抢劫杀戮,甚至占领了无数的岛屿城镇,百姓们苦不堪言。朝廷派遣时任内府总管,人称阁老的眉州人万安,前往东南监军。万安在军营作坊督制了无数把唐刀,与之匹敌。同时研制了一种名为‘铣’的兵器,与唐刀配合,巩固了大明海防。后世戚继光,将万安研创在军中演练为阵,其威力无比。大明在海上有坚船利炮,陆地上有先进兵器,终将倭寇驱逐。日本今在炫耀武士刀堪称世界一流时,实则它之老祖宗还在我大中华。
耳闻窗外传来鸟叫,原来天色微明。此时楼中的师徒三人,均是毫无倦意。这一夜,袁天罡对二弟子托付了重大之事,了却一桩心愿,心中高兴。明、李二人,知晓了师父身世,解去了多年之疑惑,且领受了天大重任。这一夜,在聆听师父言说教诲中,在师父那博大胸怀感染下,二人似乎一下飞跃了十年、二十年,站立在了山之巅峰。这一夜,师父将巨额财宝,一文不取交到二人手中,要用其它年救助苍生,此为何等神圣之使命!师父之宽广胸怀与作为,天下何人能及?我二人拜师习艺多年,除却诸般技艺,老人家那高尚之品格,才是真正的道家人精髓!今夜守年,终身铭记!
正当二人遐想感叹时,师父笑言道:
“你二人别想了,今夜这守年太有意义,了却为师心愿,日后也就只一心去做那学问。只盼你二人百尺求进,修成正果。走吧!我等下楼透透气去。”
二人谢过师父,各自收拾师父所赠礼物,暂存师父处,离山时带走。
观星楼下,篝火余烬未灭,此时场内已空无人一人,对面山头上,传来喊叫声,原来师兄弟们仍没忘记晨练。三人往对面山头行去,一抹朝霞,洒在了蟠龙峰上,撒向观星楼。
青云观回乡过年的弟子们陆续返回,朝山、进香、就诊者也络绎不绝。在道成几名年长弟子安排照管中,各殿坊又恢复了年前的闹热。
回山十余日,从俨、淳风成了大忙人。闻听有二位师兄课授,许多弟子未曾回家过年,家不远的也早早回山。从俨、淳风每晚轮番与师兄弟们讲授,白天更有许多师弟缠着习医、习武,二人均面面俱到。尤其是那些小师妹们,两位师兄在她们眼中,是了不起的人物,人人都在向师兄讨教。
晚课后,则是袁天罡最忙时。观星楼头,淳风要向师父讨教这些年没懂之天文、地理之学,从俨则是习学观骨疗法、与七星剑术。
观星楼头,对天文、地理、望气学已有相当功底的李淳风,自是每晚必上,常至夜深。先生在为师兄授教时,他则独处楼顶,用心观望思索。隐约中李淳风似有一种感觉,他正往《勘舆学》大门行去。自那年在利州闻先生言说到父亲风水学,再闻先生言及《天工系》,他就已知道《勘舆学》乃道之最深学问。回朝探家时,特意嘱咐三弟李淳水将父亲所著书典带上。几年间又将《天文大象赋》,文王《易经》、孔子《易学》、《易传》,老子《道德真经》细读细研,后终悟得,父亲应也在研修《勘与学》。也许老人家在为武府设绘宅院时,就知它年武家会发生什么大事。
早年就知李唐天下有近三百年天下的先生,近期常闭关,定已将李唐近三百年历史测得更细。将藏宝图交付明、李二姓时,分明他已预测到唐之后天下事。至于预测到什么,因涉天机,先生不言,淳风自不便多问。
这几日授讲天文、地理学问时,袁天罡对李淳风着重授教着观天、望气之技。天象变化无常,望气测象乃最深学问,从天象中即能预测天下将发生之事。若要测得天下未来之事,‘天象、勘舆’,最终会结为一体,那就要解得《天工系》。用心良苦的老师,这几晚已将龟书之字授与淳风,但不讲其意,就是让淳风自己去解。在先生扶持下,李淳风正一步步往《勘与学》行去。
十余天中,袁天罡对大弟子明从俨可谓用心。除却趁夜将自己从轻猿功后十八式研修出之七星剑法授教外,开始授教从俨《观骨疗法》。记得自己三十余岁时,义父即授教《观骨疗法》。此法虽省却了问、闻、望、切,但须相当深厚之功力。从俨之医技、武学功力已达上乘,自当习学之时。袁天罡习得此技后,至今一直未找到传人,如今山中弟子,仅有从俨,方是最佳人选。为不使这独门绝技失传,趁此次从俨回山过年,师父决定将此医家绝学,传与离山历炼多年的大弟子。功底深厚的弟子,习学进度神速,令师父也吃惊!。
因两年多来蜀地平原建造了堰渠,今年楗梶堰恢复了龙抬头观景节庆。开闸放水极为隆重,到时不知有多少百姓前往观看,故而剑南道衙与水司衙当早做准备。淳风请刘方永几位师兄先回衙准备,同时让李过、从明几日前送房玉母子回了眉州。
这夜晚课后,从俨、淳风二人至师父书房,落座后师父言道:
“你二人今均为人师表者,为师的就不多言说,明日从俨、淳风返回,即着手造纸之事。”言说后交与从俨一些银钱,道是紧要之时,切不可缺银,从俨收下。
先生转身又对淳风言道:
“淳风虽事务繁多,风象塔会在近月建成,你定当抽时日去从俨处助他一力。蟆颐观建造,为你之道场,身为朝廷官员,为避贪墨之嫌,为师已绘制观图,自会派观中师兄弟前往监造,你只须派庞师爷坐守即是。转告知府范斌,老夫常至眉州,未曾拜见,还请见谅。蟆颐观动工时,老夫亲临,与眉州送去几名授教先生。走吧!我等夜至宝库,拜祭忽必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