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在向圣上引荐几位师兄时,方正面观得年长自己十多岁的李世民。他虽中气充沛,然近十年不见,似有衰老之相。也许是国事操劳之故吧!听其言说间,对几位师兄景况也有了解,必是已观了自己送上之名帖。此时听得圣上问道:
“算来老天师今年已古稀,他身体可康健?”
淳风连忙应到:“承蒙圣上挂牵,先生安康!临行时要臣下转告圣上,他乃一闲云野鹤,愿在山中为朝廷培授人才。山中弟子,日后任由朝廷挑选。”
哈哈哈,圣上又是大笑:
“这可是他说的,早年天师就有此承诺。房、林二相,你二人可听见,日后尽管去百丈山要人就是。”
房、林二相躬身笑答:
“臣下谨遵圣命。”
圣上回头,又对李淳风言道:
“你离朝经年,说说你之景况吧!”
进宫路上,李淳风就想到今圣必要问自己这些年习学之情况,自然是照实应答。不曾想,今日面圣,规格如此之高。不仅圣上,四位丞相就来了两位,说明朝廷对青云观人另眼相看之余,又隐隐感到先生定与今圣关系非同一般。那名帖为先生亲书,仅有自己看过。从他话语间,似乎这进京几人职务都已安排。正自猜想,听圣上问话,忙躬身回道:
“臣下自幼习道,投身秦王府后,淳风常被圣上问得张口结舌,只恨自己才疏学浅。久闻百丈山之名,故盼深造。那年离却圣上后,即去了青云观,拜在先生门下。先生不弃,潜心授教。七年时间,臣未曾离山半步。青云观中道、儒、医三位一体,更有那观星楼上天文、地理、望气之学,令臣下如饥似渴。今虽有小成,然不敢妄自尊大。圣上诏唤,李淳风自当遵旨,战兢兢如履薄冰也!”
“你这将仕郎,好一张巧嘴!昔日在军中,与朕研讨学问时,从无生分,此番倒变得如此谦躬。朕且问你?百丈山观星楼天下闻名,朕若让你李淳风建造一座同观星楼相仿之观天台,能否建成?”
“臣下定当尽力而为。”
“好,朕再问你?青云观‘铸件坊’诸般技艺,正是太史局所缺,能否将技艺带至,服务朝廷?”
“此事正是先生之初衷,老人家定会全力以赴。”淳风应到。
“闻听袁天师这未来先知之人,多年前就测得我大唐要恢复科考,在山中办了儒学院,如今是人才济济,可否是真?”圣上又追问道。
淳风回道:“此事一点不假。”
哈哈哈,一脸严肃的李世民连续追问后又放声大笑:
“好你个袁天师,真乃我大唐福星。房大人你那‘中书省’所辖‘中书院’、‘编修院’不是正缺人吗?还不快去百丈山要人。”
房相闻圣上所言,自是高兴,回答道:
“今年天下各道为道试年,明年即是京试。老臣正愁,编修何来?考官何在?如此老臣就放心了,还请圣上定夺。”
圣上转身,又对右相林大人道:
“林大人,你那‘内府省’所辖‘太史局’各‘司’、‘坊’如今技艺平平。百丈山冶炼铸造技艺,天下一流,‘兵器司’可尽管去要人。今‘突厥’、‘土蕃’蠢蠢欲动,它日动粗,兵器战甲必不可少。更有今天下稳定,日后太医院不只宫内治病,更要管理天下医、药之事。今颜庆来、蔡继至太医院只是开始。”
林大人躬身奏道:
“那就请圣上下旨定夺。由李淳风列出名单后,派员去至百丈山颁旨。”
“如此最好,就劳二位丞相拟旨,择日由王公公出行百丈山。”
李世民一番言说安排,李淳风知道,今圣必是今晨细观了名帖。
忽听圣上高声道:
“李淳风等人听封。”
六人连忙整冠弹尘,跪伏于地,山呼万岁!
原来几人入宫前,圣上已细观了名帖。袁天师乃大唐恩人,所荐人等,定然无错。几人姓名、年岁、特长圣上均已知,即叫上二位丞相,在李淳风几人入回春阁前已拟好圣旨。
只见房大人展开圣旨,朗声唱道:
“将仕郎李淳风,今习成回朝,着令其至太史局。职授‘上督’,供职‘观天监’,官封三品。
青云观裴庆,精于术算,着至太史局。职授‘侍郎’,职供‘务司’,官封四品。
青云观许望亭、赵兴远精习道、儒,着至编修院,职授‘侍郎’,职供‘编修’,官封四品。
青云观颜庆来、蔡继,精医技、药学,着至太医院,主领医技、药学。职授‘中常卿’,官封四品。尔等即日上任,不得有误。”
钦此!
大唐贞观六年仲夏十三日
宣毕圣旨的房大人再次宣道:
“观天监李淳风接旨。”
众人山呼,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人平身后,李淳风上前接过圣旨,只见圣上又哈哈笑道:
“朕手中官位多多,就看老天师手下有多少人才。听说你等入京共有八人,怎只见六人?”
淳风连忙回道:
“另两位一为胞弟李淳水,今年二十一岁,是臣下进京途中,顺道回乡,带同入京,以作助手。另有李过,乃是家侄,年方十六,带入京中,以作随从。”
“哦!李播之后,想必得父真传,既能做你助手,定然有所造诣?”
胞弟淳水,倒确有些功底,且有志向。随臣而行,是欲助我编著历书,以了却家父之遗愿,故带同入京。
圣上闻言:“既然有如此志向,留你身旁自是好事。朕今日高兴,就暂赐他一七品从知官职,日后有所建树,再擢升提拔。你侄李过尚年轻,待日后考取功名吧!”
李淳风连忙拜谢圣恩!只听圣上又笑问道:
“早年在军中时,朕记得有一日与尔谈论算经,你曾言说,前朝诸经,有不少谬误之处,欲将其改正,不知这些年是否有所结果?”
圣上一句话,把李淳风与圣上关系似乎又拉回数年前。那时在秦王府,年轻好学的秦王知李淳风博学,常抽闲与其一起研讨。虽身份不同,然研讨学问二人倒十分亲近,有时还有些争论。今非昔比,秦王已贵为天子,这君臣以往之谊,在李淳风脑中一闪即过,此番不可造次。君臣之礼,君臣之规,自己切不能忘形。想至此,李淳风连忙躬身应道:
“臣下这些年在百丈山中,忙于习学,倒是疏忽了此事。不过习学了先生之《乾坤数算》后,发现老人家已将前朝算经中之误处修改了许多。诸算经中,有原著误处,但更多是抄誊者之误。先贤祖冲之之作,被后世弄得面目全非,令人痛心。算经流传甚广,时常误人。臣下今已回朝,来日定将其修改,重新发行,以正视学。”
“好!好!好!这方是我大唐作为。大唐伊始,百废待兴,来日你李淳风可放手去做,诸爱卿跪安吧!”
众人跪拜圣上后,再拜辞二位丞相,退出回春阁。王公公送几人出宫,叫过两乘马车,对车官言道:
“劳烦车官,送几位大人回店取行李后,再送至中书院、太医院上任。”又指着车上备好之官服、官帽、官靴等物,对几人言道:
“洒家如今应称几位大人了。近年入朝者甚多,但从未见过圣上亲自召见,且有房、林二相相陪。此等规格,可不一般!由此可见,青云观人在圣上心中份量极重。大唐官阶共分九等,圣上开心,张口就与你等授封四品,低于道台,与刺史同级。此等荣耀前所未有,你等好自为之。洒家好心,有一句话得提醒诸位大人。”
这王公公虽语音瘆人,然一脸诚恳,淳风连忙问道:
“公公有何指教,还请言明,我等恭听。”
“诸位大人均是学问之人,朝中礼仪、规矩须习得,以免出错。方才圣上赐座,尔等未坐,这就对了,想必是老天师早有训诫。今之朝中,党派繁多,为权、为利,暗潮流涌。万望大人们一心于学问,勿参与党争,以免惹祸上身。今日话多,言及至此,改日洒家会去至百丈山,代圣颁旨,各位如有书信,洒家代劳,就此别过。”言毕未等众人上车,即别后返身回宫,想必宫内另有急事。
稳慎的颜庆来,望着离去的王公公背影言道:
“公公确是一番好心。离山之时,师父就曾训诫,今公公又提醒,我等兄弟自当谨慎。”
众兄弟皆应:“正是”。
大唐初始,朝廷共设三省、六部、诸院。三省,即‘门下省’、‘中书省’、‘内府省’。六部为‘工部’、‘户部’、‘吏部’、‘刑部’、‘尚部’、‘兵部’。贞观五年,又增设了‘中枢院’和‘军机处’。中枢院丞相为魏征,军机处则一直由李世民把持。时门下省丞相为‘长孙无忌’,因其为长孙皇后之兄,时称国舅爷。中书省丞相为房玄龄,来自栖霞山,时称左丞。内府省丞相林岚枫,为道家三阳真人‘程万霆’关门弟子,袁天罡之师弟,时称右丞。三省中还有多名宰相。唐时宰相为位高权重之人,他们不少还兼任各部尚书。到得武则天时代,朝中各部尚书称宰相,各部侍郎也称宰相。中书省合并为‘中枢院’,内府省更名为‘内务府’。至唐中后期,内务府完全被太监们把持。
李淳风们入朝时,太史局、太医院均属内府省下辖,而中书院、编修院则归中书省下辖。尤其是太史局,它是唐初时朝廷最大机构。下辖众多‘司’、‘坊’,所辖司、坊等同于今之工厂、企业。如太史局下辖‘铸造司’,司下又设众多的坊。唐初稳定后,李世民为拓疆扩土,抵御外来入侵。铸造司专司制造兵器、甲杖、战船。贞观后期时,铸造司服役者达万人之多。李淳风就职之观天院,实则为研究所。各种兵器、战船、战车均在观天院研创,再由下辖司、坊制造。李淳风就职为主管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研究主官,三品为官阶,职名则称‘上督’。
回至客栈后的百丈山弟子们,速速收拾行理后。颜庆来、蔡继辞别师兄弟,乘车去往太医院。许望亭、赵兴远乘车去了编修院。李淳风、裴庆在店中助淳水、李过收拾行理。临离宫时,林相有吩咐。道是让二人在店中等侯,有人会去迎接。
百丈山弟子入朝,自有一番作为,且听下回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