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世人均知,此‘蜀道难’乃唐时道学者李太白之大作,它道说了出入蜀地之艰、险。
巴蜀盆地,四百高山。山高入云,离天盈尺。山中沟壑纵横,飞瀑从天而降。谷底江水湍急,与山崖碰撞,轰鸣如雷。山涧险阻,连猱猿都难以飞越攀沿,何况人乎!“黄鹤飞不过,悲鸟号古木”。那子规鸟之啼鸣,都甚为悽惨。林中虎、豹、虫、蛇,更令人生畏。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也!栈道虽通,然守道兵士,却胜似豺狼。无有银钱,怎得通行。欲入蜀地,瞻仰你那已有四万八千岁的容颜,再把蚕丛、鱼凫王拜祭一番。无奈进入蜀地太难。抚膺长叹!欲把家还。
其实不然,李太白虽在言说进入蜀地之艰难,而蜀地却是他向往之地。那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风光无限,且民风淳朴。李白曾有数年时间,生活在巴山蜀水间,且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赞美巴蜀,留传至今的名篇。蜀地更有他向往以久的道家文化,那里既是道文化之发源地,又是历代道家先贤的道场之地。在蜀地滞留多年的李太白,乃是他人生路上的飞跃。蜀地毓秀,使之心窍大开。在习学了高深的道之识、医之技艺的同时,且练就了娴熟的道家剑术。写作诗、词、赋之修为更达至高深。
一曲‘蜀道难’,给世人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咏唱之余,望蜀而却步。冥冥之中,也许太白先贤知道,蜀地它年会有邵雍、张三丰、刘伯温等道家新秀崛起。继他之后,更有苏东坡、郭沫若这样的文坛巨匠呈现。
当今人郭沫若读得‘蜀道难’时,崇拜先贤文彩之余,竞有几分生气:‘你这老先贤,是否烧酒未曾喝安逸,一点不讲居士情份,尽讲蜀地之难、险。蜀地风光无限,文化厚重,如此多的奇、美,文中你一点不讲,好没道理。’
生气之余,转念一想:“哦!老先贤定然是有意把这蜀地之奇美,留与我这后生来写,留与我补笔之机。幸甚!幸甚!”
室内踱步沉思,熟虑成章后的郭沫若欣然命笔:“噫吁嘻!雄哉壮乎!蜀道之奇,奇于读异书。……。”
一气呵成‘蜀道奇’的郭沫若,收笔后舒了一口长气。放下手中之笔,再次逐字逐句,审视己之所作。
忽闻窗外云端一声雷响,仰头而望,一仙人站立云头。只见他身着道装、手持拂尘、银须飘冉。仙人抱拳言道:
“我乃谪仙人李太白是也!今见先生作就‘蜀道奇’,尽言蜀之奇美,了却老朽千年遗憾之愿,贫道今特前来致谢。”言毕,云端上深施一礼。
见是谪仙驾临,沫若连忙还礼:
“晚生不才,胡诌数言,实为弄斧之作,惭愧!惭愧!尚武告罪,这厢有礼了。”
沫若礼毕抬头,云端上不见了谪仙踪影,只听空中传来笑声:
“尔乃文曲星临界,青莲怎受得先生之大礼。”声音逐渐远去,风中传来一阵朗朗笑声。
惊醒的郭老先生坐起,原来是南柯一梦!
话说远古的巴蜀大地,四面高山,道路崎岖,山高路险之状,正如李太白所言。然一旦穿越崇山峻岭,进入蜀地,那又是一番景象。一望无垠的八百里盆地平原展现眼前,为世人捧出无尽之美。
早在远古时,约五千年前,蜀地就有人类生存。到得蚕丛、鱼凫为王时代,蜀人就已经开始了农耕桑蚕。
公元221年,刘备入主蜀地。外世人方知,蜀地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出产丰富,将蜀地平原称之为‘天府之国’。
占领蜀地的刘备,他身边丞相诸葛孔明,乃一代道家高人。他早知蜀地富美,欲图天下,先占据巴、蜀。此地盛产粮米、稻谷,乃囤粮练兵最佳之地。若干年后,稳定的巴、蜀,粮足、兵强、马壮。到时则可举兵,以图天下。然天道注定,蜀仅四十余年之寿,即烟消云散。
因这四十余年,世人知晓,蜀地不但富有,且有江河多条。大渡河、雅垄江、金沙江、沱江、涪江、渠江、嘉陵江、乌江、岷江、青衣江,多条江河、纵横蜀地。史学家们证言,古老的巴蜀文化,起源于岷江流域,我们今之故事,就从这岷江流域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