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之前,产品质量还都是由工匠各自负责。销售一堆破铜烂铁似的产品给王公贵族,很快就会受到严酷的惩罚。
质量不良的代价往往是一趟地牢之旅,因此工人不得不揣摩买者的需求,尽力满足。然而当时所谓质量髙低的判断是绝对主观的,因此工人们更加棘競业业。
当人们知道订购和某物完全相同的产品时,顾客需求才步入可客观比较的阶段,工人们也才有工作的标准。然而此时决定哪些特质特别重要,就显得迫不及待。因为对一个想拥有和国王一模一样鞋子的贵族而言,要是他双脚尺寸两倍于国王,显然“一模一样”的诉求中不包括“尺寸”这项产品特质。
当惠特尼实现了大量生产和可互换零件两项概念时,顾客需求的衡量更具客观性了。惠特尼要求工人根据事先说明的条件,各自生产某单一部分。这样的制造程序也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且证明品质的确可供衡量,而零件也可供互换。
惠特尼式来复枪,就是由各个可通用的零件组合而成,这项进步使得战场武器调配更加灵活。假设两支来复枪受损零件不同,则可将彼此仍良好的零件重新调配组成一支可供使用的武器。由此而诞生一项新的顾客需求:零件必须可以互换。
大量生产使零件制造过程更具有效率,同时大量生产也拉开顾客和制造者之间的距离,因此顾客需求是否已经满足,更加难以判断。
现在,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可靠度的要求程度与其所付出之金额成正比。购买一部林肯汽车,他们要求的是林肯级的品质和可靠度:不要听到行驶中的轧轧声、更不期望行驶5万公里后就要更换引擎。如果是购置福特汽车,期望又有所不同,微响的轧轧声可以忍受,只要不至于在保修期刚满的时候,车子就支离破碎就行了。林肯汽车的零件通常比较精致而昂贵,而福特汽车零件的瑕庇容忍度就宽松多了,但必要的需求还是必须符合的。两者间的差别在于废料、重制、或是顾客抱怨的多寡而已。消费者究竟购买哪种产品,常视严格的品质和合理价格之间的消长而定。
如何了解顾客需求?究竟哪些人是你的顾客?男人?女人?成人?青少年?群体不同,需求也不同。如穷人通常比富人更在意价格高低,而成人购物也比青春族更注意实用性。
决定投入一项新产品进入市场前,公司行销部门都会进行各种调查研究。根据这些调查结果,行销人员才能设定销售对象。
另外还须进一步研究,是否其他公司也在销售类似产品?假设竞争对手已在市场抢得一席,则公司行销发展计划必须保证能吸引顾客,使其远离竞争者。理想的行销调查,同时也透露顾客期望的产品年限和可容忍的产品缺陷程度等信息。
美国加州某些建筑商完全忽视行销调查的价值,自认自己最了解当地的需求,结果造出来的房子虽然坚固实用,外形却落伍而单调,公司最终导致破产。
遭遇相似问题的珠宝商,采取不同反应而得以生存。起初珠宝商自忖顾客一定拒购带有小瑕疵的切割宝石,因此试图通过磨光技术来掩饰视觉上的缺陷。然而事后珠宝商还是决定进行试验,提供磨光和未经磨光的产品,由一群具有购买潜力的顾客选择,结果中选的珠宝都是未磨光的。
顾客并不在意无关紧要的视觉瑕疵,反而是对会被磨光技术所损伤的切割精锐度相当在乎。幸好进行这场测验,珠宝商得以省下磨光的费用,降低了制造成本;而顾客也得以获得心中期望的切割精锐宝石。
顾客需求最常被提及的是可靠度。以技术观点来解决,可靠度是指在特定环境和时期之内,产品根据预期状况而运转的几率。对大多数人而言,可靠度即等于品质。没有一位消费者期望保修期期满,产品就自行瓦解,他们期望产品能永远持续发挥功能。
消费者不希望由于他人工作草率,而导致自己的不方便。即使免费修理,消费者也视为麻烦事。价值菲薄的产品,消费者仅会一掷了事,只是埋怨常存于心,再不会购买相同产品,而公司永远无法得知顾客为什么不满。
品质发展初期,注意力集中于可以在制造过程中或结束时衡量的品质特性。即使有产品功能测试,也是快速草率,而且是在工厂的环境下,进行短时间的测试而已。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寿命长短,但这种测试忽视了产品将被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结果,顾客指责交相而来,公司却茫然不解。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产品寿命和外在环境的测试愈显重要。这种重视可靠度的观念,也逐渐渗入消费者市场。现在,除非产品坚固耐用,否则消费者就认为不可靠。
多年来,可靠度的评估一直是凭主观分辨,如今质检工程师增添了一项客观的认定标准——几率。
几率可以计算出某事发生的可能性;几率概念促成拉斯维加斯赌场日进斗金。几率理论的进步,大部分得助于赌徒为取胜利所做的研究,因为扑克牌赌棍发现倘若你知道如何计算各种花色牌出现的几率,要比光凭知觉的生手多出几分胜算。
除非硬币本身材质不勻,否则投硬币出现正面的几率是50%,玩掷骰子,六点出现的几率为1/6,除非骰子被动了手脚。
如果拥有一台电视机,想要计算出它可能送修的几率,过程比上述所言复杂数倍。
失败几率的高低,视下列因素而定:
——产品的复杂程度
——零配件的材质
——环境状况
——所受压力
复杂的产品比简单的产品更易损坏,如电视机比铁锤更易损坏。假设电视内每一个重要零件在保证期内的失败率都是0.1%,这似乎已做到对消费者的保护,足以杜绝消费者抱怨。然而假设其中需装置50个相同零件,而任何一个零件的不良都足以导致电视失去功能,这时失败率即提髙至5%。销售1000台电视,退回1台,公司尚能幸存;销售20台退回1台,退货的重创足以加速公司灭亡。
除产品复杂性的考虑之外,零配件使用材质的既存差异性也须列人参考。如金属材质要比一般塑胶坚固耐用而减低失败率。
时至今日,环境状况的变化仍常被许多企业所忽视。设计工程师应该考虑:过高或过低的湿度、极端的温度、不正常的大气压会对产品造成什么影响?或是将产品暴置于潮湿、污浊空气、阳光、电磁场中,产品又将发生怎样变化?上述危险状况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交互发生,不得不警惕。
很多个人电脑就曾因界面腐蚀而在一年内即告损坏,使用者不断费时费工地将电脑送往修理站,直到学会怎样清洁不洁的表面来克服问题。最后’制造商得知了这一信息,以抗腐蚀界面的制造,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界面易损问题。
除此之外,制造商发现,必须将产品设计得足以承受不平常的压力。例如汽车刹车片因长期持续踩踏,会因过热而松软。缺少经验的驾驶员就算在滑下一大段长坡时,仍会持续踩踏刹车。假设生产的刹车片无法承受这种过度使用的压力,将会增加许多交通事故。
设计并测试一项产品时,研究重点必定要包括当顾客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时,产品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所谓不当使用的压力,包括短间隔髙频率使用,以及长时间的持续使用。
举例而言,公司将电脑使用负荷量设计成一天2小时,对大部分而言这样的负荷量足够使用。然而总是会有人一天使用12小时,一年使用300天。像这样给予产品超负荷的使用者,如果产品不能承受而损坏,他们将是最严厉的抱怨者。
以前,法律规定的前提是:使用期限必须让消费者充分了解;而今已修订为:设计者应及早替产品做好准备。
如何提高产品可靠度?通过寿命保障和防止故障两大发展系统,可以增进产品的可靠度。
寿命保障系统是依靠增加安全标准的容忍度,来降低失败的几率。如载重一吨是安全,就设计成可承受1.2吨的重量;原本可以持续5000日,就设计增加至6000日。
一家从事建筑和筑路机械设备的制造商,因能制造额外载重的车辆而闻名。他们制造的车辆几乎不曾出事。直到他们退出该行业10年后,依旧有许多该厂生产的工程车奔驰于建筑工地。
所谓防止故障的观念源自于1950年化学石油工厂,这些工厂运用控制阀门来调节气体和液体的流动,压缩机产生的气压控制阀门的开或关。设计师和启动工程师非常关心假使压缩机失去作用时,后果如何?阀门保持在怎样状况才是安全的?假设阀门关闭才安全,则当压缩机无法送气压时,将阀门设计成维持关闭的常态。反之阀门打开才安全,则维持打开的常态。
蒸汽锅炉的气体控制阀门,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紧急状况时,汽锅下的火焰已熄,而控制阀门开关的气压也失灵,此时如果让气体继续流人髙热的汽锅中,将导致一场大爆炸。
可见阻绝气体正是安全措施,所以设计者将阀门设计成关闭状态。他们同时设计保证,当压缩机重新启动时,气体不会倒灌。
防止故障也可以通过多一份准备来完成:即在主要系统之外,再加设一份备用设备或工具。如利用液压刹车的汽车,可以添加一套钢缆刹车系统,当油压刹车失灵后,这套备用的钢缆系统即可派上用场。
当然寿命保障或防止故障两大系统都会增加成本,但却可以避免失败的发生b因为失败足以导致严重的后果。
设计中融人可靠度,只是第一步,进一步必须测试产品,以保证可靠度确实存在。
一家茶叶厂,一条新生产线,曾在秋冬序季进行测试,一切没有问题。直到第二年夏季,突然受到顾客交相指责说:茶的味道不对。调查后显示茶味道的改变,源自于茶包重量的差异。茶太多,味道太浓;太少,味道太淡。
由茶包重量的差异追踪到制茶过程,茶粉碎的情形。再由茶粉碎情形追踪到夏季的过高湿度,因而査出原因。公司不但重新配方,而且从此以后,湿度测验成为验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实地测试也越来越普遍,前导计划用来测试产品在某一限定地区的销售状况。这种小规模行销测试能协助产品开始全国销售前,确认影响重大的某些缺点。
举例而言,很多新口味啤酒在进行全国铺货前,会先选择几个城市试销。因为酿造厂在制造大量存货前,希望能先得到产品卖点的保证。
使用期限也是棘手问题之一,尤其是食品和化学产品,在销售前,即在店中货架上放上一段时间,其中大部分在被使用前,又在消费者家中停留一阵。假设消费者认为可以维持数年不坏的产品,在一年内就失败,这个时候,制造商最好先有以上的心理准备。否则全面撤回产品的代价,将十分惨重。
加速期限测试包括将产品暴置于比平常更苛刻的温湿度环境。经过完美设计的测试,6个月即可模拟出正常状况下2年的储存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