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象征性
如果有人问你,象棋为什么叫象棋?你也许会答:因为象棋里有大象,所以叫象棋。
这无疑就闹笑话了。记得早几年中央电视台的象棋世界节目,就出了一道题:象棋是什么国家发明的?有人答中国,有人答波斯,有人答埃及,但这都被定为答错。他们准确的答案是:印度。按他们的解释,因为印度有大象,而中国没有,波斯没有,埃及也没有,所以象棋是印度发明的,中国象棋也是由印度传入来的。
这明显是一种误导。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导,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象棋,不知象棋的发展历程。那么,何为象棋?简言之,象棋就是象征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艺术。而中国象棋的象征性,是十分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
中国象棋发展到这样的形态,是因为一些名士为了便于解构当时的社会形态,便把象征天地万物的六十四卦用到棋盘上,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六十四个方格,再辅以皇帝、丞相、谋士、战车、战马、石炮和士兵制成将(帅)士象(相)车马炮卒(兵)的棋子,帅如皇, 士如文官, 相如宰相, 车马炮如武将(或百官),兵卒好比是平民百姓。等级分明, 次序明确。帅贵如天子, 稳坐九宫, 不劳而获;士相也不用过河作战;车马炮虽冲锋陷阵, 却能进能退, 比兵卒威风得多;兵卒则最贱, 只能进不能退, 只能老老实实地为皇卖命, 排头阵, 打前阵的也是兵卒, 绝无选择的余地,从这不难看出,象棋已经不仅象征自然、象征战争,而且象征了社会形态。(图5-5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此外,在象棋中,有建筑学的形美, 有政治学的秩序, 又有精深的数学内容,令人有取之不尽、学之不尽的感觉。 而这一切, 皆来自象棋丰富的象征。
二、完整性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中, 象棋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棋法由简到繁, 由粗到精, 而成为今天的形制。六十四格的棋盘, 三十二子力的配置,楚河汉界的划分,象行田, 马行日, 炮隔山打子,车纵横八方, 将帅不出九宫的棋规,各棋子疏密有致的定位, 已浑然一体,如若一个宇宙系。
熟悉象棋的人都知道, 即使减去棋盘上的一只兵一只卒, 都会使人觉得不完整, 有缺陷。令人有头重脚轻之感。 而象(相)士(仕)车马炮只取双, 不要单,不要三只或四只, 不但是为了棋子更好的配合, 如连环马, 担子炮, 更是体现着中国人对完整看法的文化意识。因为在中国人眼里, 双是完整的象征。双如同天地,如同阴阳, 如同刚柔,是繁衍生命, 繁衍事物的不可或缺的整体。
象棋有了这完整, 加之被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充盈, 那深刻、广博的内容就任人去吸收。即使展开想象的翅膀, 一生也难以穷尽。它貌似窄小的棋枰, 实则是辽阔无限的空间,任人去发挥, 任人去创造, 而不会感到拘束;它寥寥的三十二只子,到了棋人手中,便俨然是神秘的魔方,生生息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地展示着一片片神奇的棋境、局面。
三、丰富性
中国象棋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它棋谱的众多,局式的精妙,以及它派生出来的各种棋艺。
在象棋现存、可考的棋谱中, 自唐代的《樗蒲象戏格》至清朝的《听雨轩棋谱》, 计有五十三种, 二百八十三卷。 因大多棋谱已亡佚, 所记局数无考。 但现存的棋谱中,所载的全局、残局就达二千八百七十五局, 变着盈万。其内容的丰富, 行棋运子的韬略,布局进招的神妙, 至今仍然是棋手学习的经典。至于民间自创的棋局, 现代、当代刊行的棋谱, 棋书, 就更是车载斗量, 数不胜数了。
象棋不但以特有象征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群众, 还以派生出各种艺术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棋艺, 深入民心。 如排局、三子棋、双井棋、四子棋、斜方棋、十字棋等。这些棋以游戏为主, 棋法简约, 极易掌握。如逢无象棋用具时, 随处可以画地为枰, 拾石子、树枝作棋子, 野外、田头、街巷皆可享棋艺之乐。
在它们之中,能脱颖而出, 成为一门新艺术的则是排局了。排局从象棋残局脱胎、演化而成。目前, 排局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创作方法和美学理论。
小贴士:
排局是人为加工排列组合拟制并按照象棋规则弈棋而成的棋势,它衍生于残局但不同于残局,是由人工特意构思,排拟而成的各种局式,是一种创作。排局种类颇多,可以归结为实用排局和艺术排局两大类。实用排局以提高棋力为目的,可以等同于实用残局;艺术排局以追求形式上的(如排局谱)趣味性,艺术性和美感为目的,更趋进于艺术创作。可以这样理解:残局是指一局棋的最后时刻,是实战中实际发生的;排局是人专门设计出来的,练习心算和棋力的。排局不一定全是残局阶段的,也可能排出中局阶段子力很多的排局,但肯定没有开局阶段的排局。排局也可能有实战中出现的,但大多数是实战中不可能出现的。
中国象棋排局浩如烟海,一般都有一个颇具文化内涵的局名,或是对攻杀技巧的概括,或是对主打子力的赞誉,或是点明局中棋子的数目,或是描绘盘上棋子的构图。其形式有的选取成语典故,有的化用古人诗句,大多含蓄传神,有画龙点睛之妙。桔苑无涯,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