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出生时,因其母怀孕前梦见神仙献灵龟而吞服,所以取名龟龄。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八岁时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翰林院学士以锦林文集戏考他,他过目成诵,被传为佳话。唐玄宗听说后亲自出题试考,张志和对答如流,玄宗甚感奇异,赐优养翰林院。十六岁时,张志和明经及第,因在道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被太子李亨重赏,增补京兆户籍,游历太学。二十岁太学结业后,李亨亲赐他御名为“志和”。二十一岁回家省亲时,协助地方官吏除奸灭盗,被誉为“神张”;二十二岁候补杭州刺史时,又除掉当地土豪恶霸李保。
安禄山起兵反唐、攻陷洛阳后,张志和随太子李亨转战灵武一带,擢除朔方招讨使。第二年,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即位,即肃宗,张志和与宰相舅舅李泌时常献计平乱。平定安史之乱后,张志和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唐肃宗因为急于收复京师、掌控内外局势而答应了回纥人的苛刻条件,张志和力谏肃宗,因而被贬为南浦尉。
张志和被贬之后不久,他的父母就先后去世,三年守丧期满后,他的妻子程氏又因病去世。
当初,张志和虽被贬南浦尉,但唐肃宗很快就赦免了他,并赠送他奴婢各一个,同时封他母亲为秦国贤德夫人,赏赐表白四段、白银两千四百两作为荣葬之资,意欲让他暂回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回朝廷效力。但是,张志和回老家恪尽孝道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再也无意于仕途。他为了逃避唐肃宗的寻访,告别亲朋好友,只带上肃宗赠送的渔童、樵青两人,游历吴楚山水后隐居于湖州西塞山,自称烟波钓徒,终日以渔樵为乐。
张志和的祖父晚年弃官隐居,父亲一生在家闲居、精通道家思想,张志和自幼受其父影响,精通道教,志不在官。
762年,也即渔隐的第二年,张志和结识了茶圣陆羽和诗僧皎然等人,开始撰写道家著作《玄真子》;隐居第四年写完后,改自称为玄真子。
张志和的兄长张松龄担心他浪迹不归,于是在会稽修筑茅斋,作《渔父词》以招劝张志和回家。于是,765年,张志和改到会稽东郭开始陆地隐居生活。隐居东郭第三年开始撰写道家著作《大易》,三年之后完成《大易》十五卷三百六十五卦。
774年,张志和驾舟拜谒湖州刺史颜真卿。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作《渔歌子》词五首,其一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的白鹭欢快地翱翔着,江中肥美的鳜鱼自在地畅游着,水面上漂浮的桃花如此鲜艳迷人。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在江边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苍岩、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烟雨迷蒙,色彩鲜明,意境柔和、宁静而充满活力。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反映了张志和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寄托了他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间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据说,这首《渔歌子》还有另外一种版本:“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波才动万波随。黄帽岂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绿穰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年十二月,张志和与颜真卿等人东游平望驿,酣畅淋漓地饮酒作诗,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道家的说法是:张志和自幼守持真元,修养神气,早已练有卧在雪地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那时,因与颜真卿等人酒酣耳热而忘乎所以,张志和决意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他将座席铺在水面上后坐在席上,座席在水面上左右来回,漂浮自如,有如行舟。
没过多久,一群白鹤飞来,绕着张志和身边鸣叫,岸上的人们无不惊讶。张志和向颜真卿挥手以示谢意后,就与白鹤一起飞上了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