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江总监的提议,肖总也看着顾问们,期待他们的发言。
老波就讲了一下从劳动密集型向设备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过渡的趋势和过程,也讲解了这个过程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老波也讲了一下这个过程的曲折性,资金从制造业大量转移到投资领域,导致制造业资金缺乏,无力前进。
与会人员听完之后,脸色就更沉重了。
“那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能不能同时进行?”肖总问:“难度在哪里?”
“这个——”老波被肖总的问题一下子问住了,他开始急速的思考。
“顾问老师说得对,一般的发展规律是从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设备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肖总说,“我们深深吃过劳动密集型的苦头,天天压成本,成天提心吊胆,下定决心走技术发展的道路。”
“但是,残酷的现实并不会给我们足够的时间让我们从容的进行这样的过渡,”肖总说,“我们也必须打破常规,超常发展,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一起上,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增加了难度!”肖总说,“再遇上这样的行业低潮,我们的日子更难过!”
老波实在是想不出来,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同步进行,应该注意些什么,会遇到什么新困难、如何解决?这真是新实践!充满胆量的新实践!
看着老波费力思考又窘迫的样子,肖总没有再等待他,而是自己张口说:“要想同步实现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顾问老师一时提不出更好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就自己想一想。”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大概有两条,”肖总说:“第一是聚焦,把我们的人才、资源、设备、技术、市场、制造统统都聚焦到我们的狭窄目标领域,要想实现这个状态,一定要管好自己,管住自己,稍微一分心,就会前功尽弃!”
“第二是大力引进,引进先进技术、高级人才,引进先进的设备,在我们聚焦的领域,形成先进人才、技术、设备的组合,尽早打开市场,产生效益!”
“聚焦是不是意味着收缩?”曹总监问。
“收缩是策略,聚焦是战略!”肖总说,“两者的高度完全不同,要求也有巨大的差别!聚焦的自我管理难度远远超过收缩,不要老是想着成本这样的老思路。”
“聚焦也可能是在目标狭窄领域的巨大投资?”江总监问。
肖总没有说话,先是点了点头,然后说:“你们销售部任务很重,一定要给我找准聚焦领域!挖出狭缝里的金矿!”
江总监心领神会的开始思考起来。
肖总又对着老项,说:“项老师也说说吧。”
老项就把产业装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产业系统管理水平的思路讲了一遍。
“产业?”肖总听了老项的话,开始认真咀嚼这两个字。
过了一会,肖总说。“项老师说的非常好!我们以前考虑问题,都是谈的企业,说的是企业管理,看起来还是狭窄了!我们只有站在产业的高度,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当然,如果一个企业不实在,连基本的企业管理都做不好,光谈产业管理就是放空炮!”肖总说,“这就更加说明了我们自己的难度,我们既要聚焦,集中到狭窄的细分领域,还要从产业的高度布局、运作、管理,还要从企业的角度脚踏实地,一针一线,不能有一步走虚的!”
说完,肖总看了一眼制造总监曹总监,问:“老曹,你觉得自己能落实吗?”
曹总监一脸为难的回答:“肖总,您说的我都听不太明白,我怎么落实?我就把自己的手上的工作一件一件,不打折扣的落实就已经很不错了。”
肖总看着曹总监为难的样子,又听了他的话,叹了一口气,思考起来。
又过了一会,肖总说:“我们还是要从制造产业的高度来看待和着手我们的工作,否则我们真的难以走向世界!我们的装备设备、工人队伍、基础管理水平都还不是产业级的,我们目前只是准备脱离劳动密集型的状态,我们还没有转过来,要抓紧!”
“很多人希望机械化,”肖总说:“机械化、机械化,结果实现的是低端机械化,噪声、粗糙、磨损、频繁损坏,这样的机械化不是我们想实现的机械化,这样的机械化尽早淘汰也好!”
“肖总说得对!”沈工接过了话,说:“我们企业的未来、产业的未来就在于高端机械化!低噪声甚至是无噪声,精制优质,不易损坏,还能实现更多功能,甚至是智能化,这就是我们机械技术未来要重点着手的领域。”
肖总点了点头,也让顾问们想起了德国专家施劳德的‘关于什么是专家’的话。
肖总又转向了老贺,说:“请贺老师也发表发表意见。”
老贺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肖总听完之后,很感兴趣,希望老贺详细说一说。
“技术引进是好事,可以快速提高技术水平,”老贺说,“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现在的产业技术不是孤立的技术,而是与其他领域紧密相连的技术,同时,技术本身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因此,企业不仅仅要引进技术,还要注意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否则很有可能走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再详细说说。”肖总问。
“拿一组数据来说明,”老贺说,“我们的邻国引进一项技术和花在消化吸收上的经费比例是1:6,因此他们的技术进步特别快,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够在技术上去追赶,甚至是超过先进国家。”
“而我们很多企业不重视消化吸收,”老贺继续说:“引进技术的经费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比是1:0.3。因此,对引进的技术消化不彻底,技术原理、工艺标准没有吃透,缺乏进一步的自我技术提升能力,不得不再次投入巨资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技术引进。”
听完了老贺的话,肖总看了看沈工,又看了看研发总监夏总监,没说话,低下头,沉思起来。
这时候,人力资源总监万总监心领神会的宣布会议结束,让大家各自消化会议精神,准备各自负责的事宜。
回来之后,老贺带着顾问们也开了一个会。
老贺说:“既然大家在会议上都发言了,就要把自己发言的内容落实下去,否则我们也变成空的话了。”
老项很高兴自己的制造产业的想法有了知音,当然愿意继续落实,只是老波的心里还不痛快。
他确实没有想过,如果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同时进行会怎么样?理论呀理论!老波这时感到十分烦恼!
他感觉这些企业家的企业精神实在是让理论家们痛苦!然而,这些企业家更让市场中的竞争对手感到可怕!
老波也在思考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同时进行,将会是怎样的状态?资金是否支持?人才是否支持?市场是否认可?
这又是新实践!老波感觉自己仅仅是旧理论的精通者,缺乏肖总这样的企业家那样的灵活思维和策略,他感到自己在新实践方面的不足,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思路和想法。
第二天午餐的时候,顾问们遇到了研发夏总监。
夏总监还是娃娃脸,乐呵呵的,看不出昨天的会议对他的困扰。
老波好奇的问:“夏总监,昨天的会议,你没有压力吗?”
“压力?我们哪一天没有压力?”夏总监笑呵呵的回答,“我们都习惯了,肖总就是这样。”
看着老波一脸的困惑,夏总监继续说:“肖总呀,想法特别多,心胸特别大,我们做好本职的准备就好了。你们等着吧!”
“那你觉得肖总在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同步进行方面会有会有什么想法?这个可是企业转型,甚至是经济转型的难题。”老波追问。
“肖总的想法,我琢磨不出来。”夏总说,“根据以往的经验,你越往一个专业领域里深钻,你的做法就越和他的想法一致。”
看着夏总监年轻的脸和无邪的眼神,老波更加困惑了。他也想知道:在肖总和夏总以及其他高管之间是一种默契,还是一种精神在维系?
吃完饭,夏总监就和老贺、老项开始讨论研发系统怎么实现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同步转型,怎么能够实现从狭缝里找到市场黄金和技术黄金,怎么做好技术引进和技术消化吸收工作?
结果,夏总监越讨论兴致越高,他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一种全新的研发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打通了企业内部各个领域和系统,并且把各个领域和系统对接到一起,并且聚焦到市场中的特定细分领域。
虽然顾问们是早就带着方案而来的,但是这套方案与肖总提的聚焦到狭缝里的市场黄金的思路是一致的。
夏总监一边认真学习、体会这套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一边在思考:怎么在企业内部推行这一套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
他感觉到这套研发管理体系非常的先进、系统,同时也是规模非常大,系统架构很复杂,是现代大规模、多专业、核心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巨大平台。
越研究,夏总监越有兴趣,同时,越研究夏总监就感觉到越困惑,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有些混乱了,在复杂的架构中逐渐开始迷路,很多的词汇变得模糊、苍白……他感觉到自己的原有的研发功力跟不上这套研发管理系统的要求。
而在顾问们看来,年轻的夏总监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机敏和严谨、稳重,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悟性和钻研精神,只是这一套研发管理系统确实太复杂了,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吃透的。
不知不觉到了下班的时候,夏总监让顾问们先回去,自己留在办公室继续琢磨。
看来夏总监确实在践行他自己的话,领导的思路不要去猜测,自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得越深,就与领导的思路越吻合。
又过了两天,人力资源万总监把顾问们请了过去,宣布了肖总的思考决定。
第一、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同步进行;
第二、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需要的资金解决办法如下:原有资金使用用途不变,管理人员统一降薪一半,节省出来的资金用于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每个人的降薪计入公司账目,以后由公司补发,或转为股份;
第三、原定设备继续跟催,希望设备早日到位,继续加大先进设备投入的力度不放松;
第四、引进精通现代大规模先进制造管理的管理人才,从产业高度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引进经费由原管理团队的节省出来的薪金承担;
第五、大量引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人才,引进经费也由原管理团队的节省出来的薪金承担;
第六、人力资源部加大考核和培训力度,使各项工作扎实落实,使各领域专业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老波听完,脑袋直发愣,忍不住反问:“你们对于当前的市场严冬的措施呢?”
“这就是我们应对市场低潮的措施。”万总监回答。
“前几天,会议的时候,江总监把当前的市场风险说得这么严重,怎么你们现在还在做新投资方案?”老波继续问。
“是呀,市场风险依然严峻,但是我们就是要逆市投入,管理团队压缩收入,省出经费,引进设备、引进人才,在逆市中苦练内功,提高水平,早日实现技术目标和市场目标的实现。”万总监说。
“逆市投入?不是风险更高吗?”老波疑惑的问,“江总监不是说这次的行业风暴比以前的行业风暴更严峻吗?”
“风险是很大,但是如果长期停留在低附加值的位置,我们永远摆脱不了行业风暴的怪圈!而且行业风暴只会一次比一次更猛烈!”万总监坚决的说。
“难道这些降薪的管理干部就没有意见吗?”老波又问。
“愿意走向世界的干部就没有意见,愿意留在原地踏步的也在我们企业待不下去!”万总监说。
老波他感受到了这家企业的文化深层的惊人力量,而这力量是发展转型理论没有涉及到的。
“我们一路都是这么过来的,老干部们早已经统一思想了。”万总监补充了一句。
“但是,你们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这样做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老波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出现疏漏,可能组织崩溃,你们考虑过吗?”
万总监狠狠白了老波一眼,一字一顿的吐了四个字:“信念、纪律!”
老波没有说话,他在体会这些思想的内涵和力量,这或许又是新理论萌芽!
在市场危机的应对策略宣布以后,各个部门都在做自己的准备。
其实不需要老波的提醒,每个人都知道这里的艰难和风险,只是对于这家企业的干部而言,大家早已经习惯了市场中的逆市进取!
在市场的波动中,不是消极等待,也不是顺势倒退,而是聚焦进取,不仅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研发夏总监依然在日夜研究研发管理系统,虽然顾问们早已经把这套研发管理体系完整的展现在夏总监面前,并且对于这套研发管理体系的关键点进行过反复讲解,但是夏总监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他越研究越认识到这套研发管理系统的庞大,也感觉到这套系统的精深。他感觉对于一些概念的内涵和操作需要反复琢磨,对于研发活动之间的关系需要反复推演,把握尺度,实现效率,最终实现研发效益。
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分开,技术开发又与技术预研分开,这套研发管理体系把研发活动本身的分类分得很清晰,并且根据研发活动的内在属性,再按照短期、中期、长期进行技术预研、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规划,相对应的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资源资金的投入,实现短期的产品开发市场效益,中期的技术研发成果效益和长期的技术预研储备。
夏总监感觉这套研发管理系统充满了哲学智慧和商业逻辑,投入的逻辑是长期、中期、短期,产出的逻辑是短期、中期、长期,实现资源资金的良性循环,保证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想明白了这些,夏总监感觉到企业以前的研发活动简直就是下儿科,是主观意愿为主的混杂模式,只能算是一种商业本能,根本就不是科学!
夏总监回顾着以前的研发工作,以前的研发不仅仅是思想混乱、概念混乱、层次混乱、结构混乱、组织混乱,自己还曾经觉得自己以前的研发工作司思考的多么清楚、组织的多么有力,在这套系统、严密、科学的研发管理系统面前显得多么幼稚!
“幼稚?”夏总监又回顾了一下这个词,他自己就很年轻,曾经以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懂了,结果与先进科学的管理体系相比,发现自己还是不懂!
他忽然感觉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对于落后而言,你觉得自己已经懂了,已经成熟了,殊不知对于先进而言,你只不过是幼稚和混乱而已!
想到这里,他不禁开始感到后怕,也在庆幸企业领导的智慧和先见之明:走向世界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向外走,也包括如饥似渴的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知识和智慧!
夏总监越研究这套研发管理系统,越发现这套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肖总提出的挖掘狭缝市场里的金矿,也越能发现自己以前研发管理和具体研发过程中的误区。
有一次,夏总监在与顾问们讨论完了以后,对老贺说了一句:“我知道为什么有些技术看似简单,却怎么也做不出来。”
老贺看着夏总监,淡淡的问:“为什么?”
“看着这么复杂、科学的研发管理系统,我就知道了技术开发的过程的复杂性和科学性。”夏总监说,“也就是说核心技术其实关键技术叠加形成的核心技术,并不是核心技术无法开发出来,而是无法把叠加形成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的类别、路径和逻辑关系找出来。”
老贺笑了,他没有说话,他确实欣赏这个年轻的研发管理者的悟性!
大约一个月以后,人力资源部宣布引进了一名核心高管,负责整个企业的运作,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从产业的高度来重新打造企业。
顾问们也在猜测这位引进的核心高管是何方高人?
老波猜是知名外企的高管,老项猜是大型制造业的高管,云栖猜是顶尖机械研究所,老贺则无所谓,在他看来,核心技术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引进进来的。
当顾问们与研发夏总监探听消息的时候,夏总监根本就不关心这个问题。
“谁来都一样,我都要把这套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吃透,把产品开发好,把技术储备好。”夏总监讲述完自己的思维逻辑,就继续深入研究起这套研发管理系统了。
他这边也陆续有一些研发人员进来,有些研发人员有经验可以直接上手,但是他们对于这套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很陌生,需要把他们导入这套系统中;有些研发人员没有经验,需要从研发基础培养起。
关键是肖总还从国内顶尖学府引进了一名博士高材生,专门从事新结构的开发。这件事情让夏总监有些不高兴,但是,他还是从理解领导的大局出发,专心做自己的份内工作。
一天清晨,顾问们吃过早餐,沿着企业的主路往研发办公室走,看到路旁围着十来个人。
走近一看,是一个精干的中年干部带着生产干部在开现场会。
那名精干的中年干部一边讲,一边用手比划,周围的人频频点头。
厂区的主路很长,当顾问们走过他们的时候,他们的会议结束了,负责本厂区的干部们回去落实会议的布置,精干的中年干部带着两三个人继续赶往下一个厂区,那里还有一群干部等着和他们开早会。
与人力资源万总监交流的时候,顾问们才知道那位精干的中年人就是新引进的核心高管。
人力资源万总监歉意的说:“这段时间非常忙,也没有时间向各位老师请教。”
顾问们也客气的谦虚了一下。
万总监介绍了一下新引进的核心高管,说这是一位大型骨干制造企业的高管,姓常,在规模化制造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这位常总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的,基层的制造工人、车间主任、分厂厂长、总长副厂长、核心高管,一步都没有拉下,对制造企业的各个环节都非常了解,而且作风很实,喜欢泡在现场找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引进这样一位高级人才很不容易。”万总监介绍说,“谈钱,人家根本不在意钱;给荣誉,人家可是全国的各种荣誉都拿过的,很在意自己的名声。”
“那这位常总怎么过来的?”老波问。
万总监看了看老项说:“还是项老师的话,产业,把国家的产业水平搞上去,这个大目标打动了这位常总。”
老项有些开心,他感觉到还是有一些人在专注于制造。
“这位常总对于企业的要求也很高,”万总监说,“我们企业的实力和水平,常总其实看不上眼,他愿意过来其实是希望能更大的发挥,最终提升产业水平!因此,他也对我们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老波好奇的问。
“是,都不是简单的条件。”万总监回答说,“第一是,企业事务他说了算,如果不答应他就不过来。”
“那你们肖总愿意吗?”老波问。
“肖总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万总监说,“肖总的想法是走向世界,他是说到做到,至于是不是实际执掌,他倒不太在意。”
老波疑虑的看着万总监,在琢磨万总监的话。
“我知道你们会有怀疑,”万总监也感受到了老波的疑虑,继续说:“我们工商管理课程上,老师也讲很多企业老板招高级管理人才,其实就是让他们来做高级马仔,听老板的话,执行老板的意图。”
“我们周围有些厂也这么干,”万总监说,“找人家来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许诺这许诺那,等人家来了以后,兑现一部分,拖延一部分,再赖掉一部分。”
“人已经来了,回不去了,怎么办?”万总监说,“只能硬着头皮往老板的口袋里钻,实在钻不动了,就矛盾爆发,互相拆台,成了仇人!”
老波痛苦的点了点头,似乎是往事不堪回首。
“这事,谁摊上谁倒霉!”万总监说,“还是得擦亮眼睛!我们不走那条路,我们要走向世界。”
说完这话,万总监看了看老波,老波并没有反应,于是万总监接着说:“这常总的第二要求是继续引进人才,如果要想实现产业高度的要求,光他一个人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产业人才!”
顾问们点了点头,他们也都认识到这位常总是真的从产业高度考虑事情,进行组织管理。
“那第三个要求呢?”老项问。
“第三就是要实实在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万总监说,“并且落实的标准由常总说了算。”
“那这位常总在管理上是十分成熟呀!”老项说。
万总监点点头,说:“肖总都同意了,常总还到工厂周边转了一圈,走访了几家周边的企业,了解本地区的企业普遍状况,然后双方才签好协议。”
这时,老波才看了看万总监,说:“看来常总真是了解国内的经营环境。”
老项没有说话,他知道老波说的是什么意思,也明白常总为什么这么谨慎。
万总监却没有理会老波,继续说:“这位常总确实对机械制造行业非常了解,到了企业之后,没有呆在办公室,很快就到了制造现场,不停的找问题,与现场管理人员商讨解决实际问题。”
“常总很尊重现场管理人员,他自己也很懂机械制造,现场人员都很服他,感觉老板没有找错人。”万总监说。
“经过常总几次的反复查找问题,曹总监他们也慢慢明白自己和规模化、产业化之间的差距,”万总监说,“精益化生产、六西格玛还要继续,但是建立在大规模产业化基础上的精益化生产,是到深层次的制造思想和细微之处,而不简简单单是工具和方法。”
老项和老贺都认可的点了点头,而老波似乎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嗯,各位老师,我这里还有一件事,”万总监说。
顾问们都看着万总监。
“就是上次提到的研发部统一管理的问题。”万总监说:“这段时间都在忙应对行业风潮的事情,忙着引进高级人才,一直没有抓。”
老项奇怪的看着万总监,问:“你为什么一定要研发统一管理起来呢?”
“工商管理的老师说的,企业需要统一管理,”万总监说,“我们以前请的新加坡人力资源专家也是这么说的。”
“但是,我们现在这套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并不是这样运作的,我非常担心现在人力资源的各项制度无法支持这套研发管理系统的运作。”老项说。
“不可能,我在读的工商管理学校也是国内知名学府,”万总监说,“我们请的新加坡专家也是非常有名的。”
由于无法说服万总监,老项就把这套研发管理体系展示给万总监看。
万总监把这套研发管理体系从头看到尾,由于架构、层次、结构非常复杂,万总监看了半天,既没有看明白,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你看看,你们人力资源从哪里开始管理?怎么实现统一管理?”老项问。
万总监看着这张复杂的运作架构图,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实施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选育用留,难道这套研发管理体系就不需要选育用留?”万总监说,“新加坡人力资源专家告诫我们不论哪个部门都需要考虑成本、利润、收益,难道研发就不考虑成本、利润、收益?”
“这套研发管理体系当然需要人才的选育用留,甚至是更看重人才的选育用留,”老项说,“但是,不是常规意义的选育用留,他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体系。”
“那你说说吧。”万总监说。
“这套研发管理体系对于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对专业深度的要求也比较高,”老项说,“不是基于常规组织的职位说明书的人才选拔,而是基于专业任职资格的人才选拔,根据专业水平的深浅进行人岗适配,不仅仅考虑现在的适岗度,还要考虑人才未来的成长性和可塑性。”
“在人才培养的上,这套研发管理体系也有自己的体系,”老项说,“主要是靠人才资源池来实现,通过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包括专业学习、在岗锻炼、专家指导等方式,形成人才使用层和储备层,保证专业人才的不间断供应。”
“专业人才不间断供应是什么意思?”万总监问。
“这套先进的研发管理体系中的工作专业性很强,分工很细,”老项说,“一旦有专业人才中途离开,其他人很难短时间补上,整个研发队伍可能都会停下来,等这一个人,因此必须有继任者计划,每个环节必须有储备人员。”
“在这些专业人才的使用上,不仅仅要使他们专心工作,还要把他们的后勤做好,氛围做好,才能使他们专心专意的投入到研发工作中。”老项说,“对于他们的工作结果当然要考虑成本、利润和收益,由于研发工作的特殊性,还要保证过程的可见性和可控性。”
“后勤?”万总监反问,“都已经是成年人,都已经出来工作了,还需要我们管吗?”
老项笑着说:“对,后勤!就目前而言,我们顾问感受到你们的后勤,在伙食上就不能让这些研发人才满意。”
听了老项的话,万总监的脸色一下子很难看。
“我知道你们的伙食在周边的企业来说,已经算是最好的,”老项说,“但是对于一大群高级研发人才来说,可能还需要改进。”
万总监闭着嘴,没说话。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程决定结果。”老项说,“现在很多的企业和专家都在追求结果,结果导向本身是没有错,但是对于复杂、精深研发而言,必须保证过程的严格执行,追求的是过程决定结果的思想。”
“如果在过程的某些环节上,产生争议,职责不清,互相扯皮怎么办?”万总监问。
“研发是科学,在逻辑上和物理上都必须清晰,并且经过可靠性验证,才算成立,是不会产生互相扯皮的情况的。”老项回答。
“但是,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互相扯皮的事情一定不少,而且是扯不清的,越扯越乱,越扯矛盾越多,所以我们才忽略过程,只咬紧结果。”万总监坚持自己的意见。
老项指导万总监说得也对,对于那些在逻辑上和物理上无法及时验证的事务上的扯皮和纠纷确实很多,而且无从检验,因此结果性的评价比过程性的评价更合理。
经过了老项的一番解释,万总监对于这套研发管理体系有了一些了解,更多的还是困惑,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坚持进行统一管理。
顾问们对此无可奈何,这次的沟通就这样中断了。
但是,在营销部那边却起了大风波。
研发大量进人,公司的制造高管也调整了,而营销部却只出不进,消息灵通的业务经理们坐不住了。
有的说营销部不受重视了,有的说江总监被老板冷落了,还有的说老板忘本了,忘记了是谁把销售额和规模做到了现在的程度。
江总监刚开始还在做业务经理们的思想工作,但是业务经理们并不买账,他们隔三岔五的给江总监吹风,甚至是成群结队的来找江总监诉苦。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江总监也开始接受他们的一些观点。
常总进入公司一段时间以后,他对于制造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步骤、措施已经整理得井井有条,他发现制造系统大量的在生产低端不挣钱的机械产品,而且在整个生产订单中的比重非常大,他感觉这是企业产业化和走向国际的巨大障碍。
为此,他和沈工、德国专家施劳德、研发夏总监都已经了探讨,商讨了研发、生产中高端机械产品的可能性。
常总从研发专家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原来问题的源头出在营销部,以前的销售政策是冲销量,因此,业务经理们猛劲的冲击低端市场的订单。
这些低端市场的订单相对容易签订,但是几乎没有利润。在原来的企业战略和销售政策下,没有人关注到,反而是这些订单的金额越来越大,实现这些订单的业务经理们都在沾沾自喜,既为公司带来了订单,自己又有提成,还有成就感。
但是,这些低端的订单给制造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制造系统要为了这些庞杂、紧急、几乎没有利润的订单进行交付,整个生产计划被切的十分零碎,完全体现不出来规模制造的优势。
低端制造、零碎制造,还是中高端制造、集中制造?这就成为摆在肖总、常总面前的头等大事。
在这么险恶的市场环境下,放弃低端制造,集中攻击中高端制造,到底有多大把握?肖总反复掂量了很多,然后又把沈工、德国专家施劳德、研发夏总监、制造曹总监、销售江总监、财务总监集中在一起,开了几次会。
在会上,与会人员都在据理力争,各不相让,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慢慢的,常总的意见占了上风,因为大家都认识到要想在机械行业站住脚跟,保证实现核心技术,必须逐步放弃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细分市场。
这一点,连江总监也认识到了,因此,公司的销售政策必须发生改变。
当江总监在营销部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业务经理们不干了,他们感到切身利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围着江总监讨要说法,强烈要求公司收回这一“自损”的销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