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占领新兴市场:
在竞争中,社会个体要想独善其身,最好的方法就是实现商业价值。在今天的传媒行业,我们再也看不到它单纯的社会影响力。其更深刻的厉害关系主要表现在利益上。在上世纪,传媒集团为了能得到丰厚的收益,一般都大量抢滩发达国家市场。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富裕,消费层次高。在过去看来,一个传媒企业要想成为“世界名角”,那它首选的市场将是欧美和日本等成熟市场。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们发现人类的发展布局在发生明显的、划时代的变化。在媒体行业,亚洲市场、南美洲市场纷纷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世界上不只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市场在未来20年内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显而易见,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迅猛的发展中扩大其自身市场容量。相对于发达国家市场来说,在它们那里更能找到商机。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在这些新兴市场中能得到更丰厚的商业利润。于是现在有一种说法,而新兴市场刚刚踏入“享受式社会”的门槛,而且基本设施及技术还不完善,这让“享受式社会”的制造者传媒娱乐业感到利益巨大。当前,如果一个传媒企业要想扩张全球影响力,那首当其冲的将是占领新兴市场。众多传媒巨擎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
2009年年末,美国一家名为SNL Kagan研究机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以外订购多频道的花销将高达960亿美元。这是美国传媒界第一次出现海外收费电视市场大于美国本土的一年。我们都知道,收费电视在美国非常受欢迎。而且美国国内市场比外海任何一个市场都要庞大。但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能发现,外海市场电视传媒发展非常惊人,超过了美国这个被商家认为最成熟、最有赚头的市场。这一格局的出现将会对美国传媒行业发展方向产生爆炸性影响。
在过去,新兴市场用户因“无能力支付”而常常将收费电视拒之门外。而且,在新兴市场国家投放广告也是一件让美国传媒巨头感到“头疼”的事情。甚至是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民众对收费电视的态度也是冷淡。日本全国仅有24%的拥护购买负费频道,广告规模更是微不足道。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就更不必说了。但是,进入了本世纪后,新兴市场经济一片飘红。传媒娱乐业在这些国家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在民众意识上和经济层面上都有所改变。于是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急速发展收费电视传媒。在这种背景之下,像中国和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传媒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发达国家。根据统计,巴西Net Serviç,os公司的付费电视订购用户在2006年是180万户,而到2009年,用户猛增到360万户。美国传媒巨头马上就嗅到这股诱人的热浪。它们表示,借助新兴市场收费电视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美国巨型传媒集团要抢占先机。就这样,美国传媒企业的身价在新兴市场开始水涨船高。
其实“先发制人”也适用于商业领域。在电视传媒行业,我们一直知道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美国电视节目《探索发现》,该节目的管理单位美国探索传播公司(Discovery Communications)就表示,由于探索传媒公司的全球拓展战略处于开拓者和领先者的地位,因此,他们现在在全球174个国家拥有付费频道。该公司老板大卫-扎斯拉夫(David Zaslav)认为,因为是最早进入全球各国的电视领域,所以探索公司总是在地方上占领最佳的频道位置。多频道菜单上排名前10位的频道总是比排名20名之后的频道更有收视率。探索传媒为了贯彻自己先发制人的成功战略手段,它现在又在谋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己的高清电视项目。
面对探索传媒公司的成功战略,其实行业精英们早已发现,世界著名传媒帝国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s)旗下的福克斯国际频道(Fox International Channels)也开始了它近乎是独家优势的电视传媒战略。在全球散布网络之后,其2008至2009年度营业额高达10亿美元,比7年前增长了5倍。这10亿美元中还不包括像亚洲电视网星空卫视(Star)这样的独资企业,还有像福克斯澳大利亚体育台(Fox Sports Australia)这样部分持股的公司。为了抢占先机,世界各大型传媒集团都活动起来,他们的想法是,要想成为未来全球传媒行业的领导者,那就要“先发制人”。于是,欧洲的英国企业也开始行动起来,在全球大部分国家拥有忠实用户的BBC也开始开发出17个电视节目频道,现在看来,这些电视节目已经在全球46个国家生根发芽。
由于传统传媒集团纷纷开发海外市场,因此它们做出的努力要比在本土更大。就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s)来说,它主要是通过投资卫星电视来整合内容和销售。这样一来,该集团就可以很准确地了解全球用户的消费趋向,从而使它将利润丰厚的宽带和电话业务在新兴市场发展起来。这一模式在英国已经得到非常有效的执行。在日本,索尼公司则培育像Animax这样原本是日本动画频道的品牌,然后将这些品牌频道出口至世界其他地方。维亚康姆公司(Viacom)与迪斯尼公司(Disney)目的在于利用其电视节目,来推销诸如光盘(CD)及服装之类的衍生产品。
在美国传媒集团纷纷抢滩中国时,收费电视项目却是海外巨型“传媒舰队”所不敢接近的。因为中国有严格的政府管制制度。这是中国历史和政治因素决定的。因此海外传媒巨头一般不把收费电视项目作为在华的主打产品。但这不意味着无孔不入的国际传媒巨头将放弃收费电视的新兴市场上的“强权”。于是,精明的传媒骄子将扩张热浪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鼓吹起来。尤其是在印度,西方传媒界认为印度是它们利益餐桌上最大的一块肥肉。在印度,国有广播企业与收费电视集团界限朦胧,加上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的竞争残酷。在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收费电视迅速发展起来。而印度的国有企业明显缺乏与西方传媒集团竞争的实力。以上情况,在拉美世界也同样上演了。
把脉国际发展趋势,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媒帝国现在正在走向“文化帝国主义”的“变向文化统治”。为了自卫,全球各国社会舆论开始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要求弘扬本国文化。为了保全自身,这些西方传媒巨擎开始有意识地做一些迎合当地社会胃口的节目。像《拉美偶像》(Latin America Idol)与《印度达人》(India’s Got Talent)是典型的带有当地国文化的节目。根据不同国家,西方传媒巨擎还可以因人、因地、因时而充实节目内容。如果印度社会需要,音乐电视台(MTV)会提供本地内容;而如果东欧的捷克共和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媒体制作者会为他们提供国际化的节目内容。新闻集团的合资企业——探索频道与国家地理频道,节目模式或许最佳。其制作的节目,包括奇异的野生动植物与外景地,可在任何地方展示,异国风情正是其诱人之处。
现在,西方传媒一致不看好中国收费电视市场,其原因在上面已经阐述。但是,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难道是一块“传媒荒地”吗?其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西方传媒界开始利用全新传媒事业——互联网大张旗鼓在中国市场上跟进。而中国方面,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传媒企业必须有一条上下市场发展渠道。这种渠道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之外变牢靠。而且国内传媒企业要发展,必须“吃百家饭”,之后才能成为全球传媒巨人。出于这种考虑,中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放宽像互联网这样等三代媒体的控制力度。所以,西方传媒势力就以互联网为敲门砖,开始一步步地接近中国这个“肥硕的猎物”。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娱乐与媒体展望:2005—2009年》(Global Entertainment And Media Outlook:2005—2009)显示,2008年之前中国娱乐消费会超过日本,中国传媒娱乐业在世界行业内增长最快。其年复合增长率在14.2%,如果计算互联网销售,其增长率会高达25.2%。在这增长过程中,西方传媒集团纷纷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因为占领了中国传媒市场,那控制全球舆论和娱乐市场就指日可待了。
西方媒体对第三世界颠倒是非的报道:
如今的人类社会,社会观念上正在发生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学范畴内,有人提出“人权大于主权”的说法。就西方国家政客们看来,他们更愿意接受这种新政治理念。拿美国来说,如果接受普遍接受“人权大于主权”的说法,那美国则可以挥舞着“人权旗帜”,在全世界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了。起原因是,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学家提出的,人权将不再是在一国统辖范围之内,而是超出国界,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处理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国家出现人权问题,世界各国就可以通过跨越主权的方式,对这个国家进行纠正。不难看出,西方学者提出的新理论,完全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而且带有强烈的“惟我独尊”的色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西方国家保持高高在上、天下至尊的地位。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西方首先成为它的践行者。为了实现它们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和西方独尊的地位,西方,尤其是美国媒体开始对不发达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事件进行大量的歪曲和捏造。在这里,在两世界的两极——发达国家的首领美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中国之间的整体性竞争更为激烈。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美国均对中国发出种种不友好信号。甚至是在社会舆论上,美国媒体也将中国放在一个非常“阴暗”的角落里。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发现,世界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上的摩擦将非常激烈。在这个并不可以恒定的世界上,西方媒体只能通过激烈的传播舆论压制第三世界蒸蒸日上的局面。而它们最惯用的伎俩就是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颠倒是非的不实报道。
就拿2008年的3-14打砸抢烧事件的例子。在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周时间,西方媒体的报纸上马上就长篇累牍地进行了报道。事件本身的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分内之事。但是,西方媒体报道的视角和态度却让全世界感到失望。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即3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就以令人泛指的标题“藏人描述继续骚乱”就中国西藏的314事件进行了第一手报道。在它配备的图片上,可以看到当地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骚乱中受伤的民众送上救护车的场景。这本来是一张说明中国军民互救的正面新闻图片,但BBC的编辑们给出的图片说明却是:“在拉萨有很多军队”。稍微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图片上救护车上大大的“急救”两个字非常醒目。可能BBC是要在不了解中国的民众中制造中国恐怖论的气氛吧。
但这绝对不是BBC一家西方主流媒体的行径。英国的《泰晤士报》的报道更是骇人听闻,像“军事镇压”、“武力管制”、“藏人被杀数百人”等等的字样频频出现在这家具有世界影响力、并享有国际职业信誉的报纸之上。根本没有了事件的本质和事实真相。就在这一天——1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法新社同时在各自的网站上发表了一张“加工后”的图片。图景是一辆车正在向几个平民驶来。CNN给出的图片说明是“藏人向军车投掷石块”。而在图片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画面,因为路上根本没有人投掷石块。根据知情人透露,当时现场的确有人向驶来的军车投掷石块,但他们都是骚乱分子。而且CNN等媒体发布的照片不是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