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一天,皇上在一次朝会上宣布:严嵩已勒令致仕(退休),他的儿子严世蕃也已服罪(他逃回老家的事,嘉靖根本不知情),从今往后有谁再像邹应龙那样上奏章立斩!众大臣听完都很震惊,嘉靖皇帝还没等大臣回过神来又宣布:从明日起,由太子监国,朕要静心修炼。大臣们一片愕然!
不久,海瑞把他看到的严世蕃、罗龙文等人的不法行为向监国的太子作了汇报。太子亲政爱民,属外柔内刚的性格,他称赞海瑞对大明王朝赤胆忠心,海瑞叩谢了裕王殿下并将自己心中的担忧据实启奏。太子笑了笑,然后镇定地说:“海爱卿不必过虑,本王相信有你们这些忠直的大臣辅佐,再加上徐首辅的果断、睿智,定能击退严党的反扑。”
自从太子监国以来,鄢懋卿寝食难安,愈来愈感受到来自太子那里的潜在威胁。他深知皇上念及严首辅昔日的交情,不看僧面看佛面,暂时信任并重用自己,他担心的是皇上如今每天修炼长生不老术,服含有重金属的所谓仙丹,饮用宫女们采集的甘露,再加上贪恋女色,身体每况愈下,脾气也变得喜怒无常,总有一天他会驾鹤西去,皇上百年后,与严党势不两立的太子登基,他们的厄运就会降临,荣华富贵还能维持多久?
于是鄢懋卿找来了鬼才严世蕃,亡命徒罗龙文及勾结海盗的恶人,在他家紧急商量对策,一个惊天的密谋开始酝酿。
虽然他爹严嵩垮台了,但严世蕃依然信心满满,他自认为大明的天下仍掌控在严党手中,因为能够对他构成威胁的三公、三孤陆炳已死,杨博因工作出现纰漏被贬到边远的山区,尽管徐阶成了新首辅,严世蕃并不把他放在眼里。
严党经过几次秘密商议,先要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此人头脑简单,听话,是个二愣子,敢拼命。罗龙文拍着胸脯说:“和我一起来京的那个兄弟系浙江义务人,姓郑名大夯,有一身武功,曾杀过人被官府通缉。他在走投无路时,被我收留。郑大夯憨直,总想报答我,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我多次找他谈话,他承诺:只要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即使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大有荊轲刺秦王的“悲壮“,严党要发动一次恐怖袭击。
接下来,刺客郑大夯在鄢懋卿的指挥下加紧训练,所用武器是一根木棍,他舞起来犹如冷风吹过桃李树,落英缤纷尽飘零,他猛一收棍,好像黄昏的燕子哗啦啦归巢来,看得众人直发愣。鄢懋卿对刺客的训练很满意,又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不能伤了当今皇上,只能惊吓,起到嫁祸太子的目的即可。鄢懋卿正在编排每一个行刺的细节,他要求刺客稍作抵抗后故意让大内侍卫捉住,在被抓时高声呼喊:“太子快来救我!“在三法司会审时,要一口咬定行刺是受太子指使,我们自有办法救你,只要扳倒了太子,你就立下大功,往后我会保举你加官进爵。一旦事情办砸,我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郑大夯连忙给鄢懋卿跪下叩头说:“请恩人放心,我当以死相报,绝不会让大人您失望!”鄢懋卿拉他起来并安慰道:“郑义士做事,我鄢某非常放心。“
海瑞打击豪强圈占土地,让利于民的做法让太子赞赏有加,严党对此早有耳闻,随着海瑞的声望越来越高,鄢懋卿觉得此人将会得到重用,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他决定铤而走险。
这几日为了保证行刺计划做到万无一失,郑大夯以鄢懋卿家奴的身份跟随主人出入皇宫,他暗中仔细观察潜伏地点并从太监那里了解皇帝的行踪等情况。
太子自从那日海瑞向自已密报了严党的劣迹后,便有所警觉,明知严党势力根深蒂固,严嵩父子专权了近二十年并培植大批亲信,短时间内难以根除。他忽然想起了老师张居正的话:“要树方正宏大之志向,要有亲贤爱民之心,亲贤远佞,凡事应从大局着手,做到未雨绸缪。“
太子怎么也没料到鄢懋卿一伙奸贼会设计暗算自己,老师张居正一心想保全太子,处处与严党周旋,从而巩固了太子的地位。
我们不禁要问:张居正有何德何能成为太子的老师?
张居正出生于1525年,祖籍湖广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少时聪颖,有“神童“之称。他出身贫寒,但勤学不辍,十二岁时考中秀才,二十二岁那年中进士,三年后被朝廷选为庶吉士,从此走上仕途。
据《明史》记载:“居正为人颀面秀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意即张居正身材高大,眉目俊朗,美髯飘飘,年轻时是一位帅哥,他勇敢而且有责任心,自认为是天下英雄豪杰,性情沉稳,含而不露。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因家庭的变故,张居正向朝廷告了病假,萌生退意回到了江陵老家。他这次告病假实际上是对明朝吏治腐败的抗议和愤懑,他开始了山中隐居生活,但他对国事仍旧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在乡间,他亲眼目睹了“田夫佣叟“一遇灾荒就卖掉孩子勉强度日,为官者却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放眼四野,饥民遍地,盗贼蜂起。
张居正看到人民生活如此艰难而心痛不已,当权者们只顾自己享乐,哪会考虑百姓的死活?
张居正徘徊在乡间的小路上,他深切地认识到:田赋不均,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是造成农民陷入穷困深渊的根本原因。
为了天下的苍生,张居正再也不想过隐居的田园生活,读书人的梦想不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吗“?
不久返回京城的张居正把他在江陵的经历写成奏疏呈给了监国的太子,这对太子触动很大。
早在16岁那年,太子就藩裕王,开始离开父母并独立生活。他在裕王府邸生活了十几年,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党专权,朝纲颓废,官吏贪腐,南有倭寇北有鞑虏,民不聊生,内忧外患,迫使他更关心时局的发展。他本来可以安心做个王爷,他在兄弟里排行第三,然而命运却充满着不可知性,他的两位哥哥先后不幸去世,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上的接班人。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张居正又满怀豪情地继续在翰林院供职,当抄写员,他受到了次辅徐阶的热烈欢迎。张居正像徐阶那样在政坛上静观其变,相机而动,在政治的大风浪中逐渐成长起来。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张居正任职国子监司业,徐阶、高拱二人向皇上力荐张居正为太子的侍读侍讲。在裕王府邸讲学期间,张居正受益良多,获取了很多的人脉资源,这为他后来推行新政打牢了基础。
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有过长期的合作,高拱是个正直的人,曾提拔过徐阶,徐阶一直念念不忘。他们三人可谓惺惺相惜,英雄识英雄,好汉识好汉。
高拱生于1513年1月19日,病逝于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中进士,
第二年,高拱任翰林侍读。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裕王讲读经史,后来由张居正接任。
当裕王前途未卜时,朝廷上下议论纷纷,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调解矛盾,维护团结,力挺储君,给太子以莫大的安慰。危难之时见真情,也最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行的优劣。
严嵩专权时,尽管他权势薰天,但因为高拱特殊的身份,却丝毫不敢得罪高拱,高拱的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有一次,高拱在宴会上引用韩愈“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的诗句以调侃严嵩,意在讽刺他傲慢无礼,严嵩听了不仅不责怪,反而强颜欢笑。
高拱在辅佐太子监国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任用贤才,加强边防,革除弊政,国库逐步充盈,对后来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有深远的影响。
嘉靖皇帝虽身居深宫,但早已对严世蕃勾结浙江丝绸商,打着织造局的幌孑从中牟利的劣迹有所耳闻,他心中对严公子的胆大妄为很愤怒。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太子是如何看待严世蕃勾结丝绸商,以及强逼农民“改稻为桑“的。
一天裕王跟李妃在进行激烈的争吵。
裕王骂向李妃:“小户人家,目光怎么就如此短浅?“
李妃不卑不亢地回道:“殿下,您说臣妾是小户人家,我认了,但并非见识浅陋。“
李妃是历史上一位精明强干,有一定执政能力的女性,我们以后还会谈起。
紧接着,她跟自己的丈夫裕王摆事实,讲道理,我估计若让她写起议论文来,她准能拿高分。
只听李妃心平气和地说:“殿下,如果我们将父皇(嘉靖)赐给的十万匹丝绸退回给江南织造局,那么父皇的颜面何在?父皇做恶人,由我们来充当好人?!”
裕王沉默了,但他心里十分清楚:官商勾结,浙江民不聊生,民众怨声载道。海瑞曾向他谈起过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君王要对百姓施仁义,要得民心,用仁义来安抚百姓,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等,这对他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
裕王又想起了张居正的话,国家根本一定要小心培植,老百姓更要厚待,坐江山就需做一个胸怀天下的统治者。
这些丝绸如果不退,裕王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辜负了黎民百姓的罪人,等于他容忍了奸商的不法行为,从而变成了“改稻为桑“的推动者。
太子原准备召见高拱、徐阶、张居正就是否退还丝绸一事商讨对策,李妃委婉地加以劝阻,理由是别激怒了父皇,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在打着自已的小算盘,她在宫中的花销大,很需要钱。最后,太子改变了主意,立即召户部侍郎兼主事海瑞前来见驾。
海瑞得知浙江“改稻为桑“,淳安百姓首当其冲时非常痛心。事已至此,他向太子建议将三分之二的丝绸变卖所得交国库,用以赈灾,其余由李妃支配。这样公私兼顾,这种折中的办法令太子十分满意,也给了李妃几分面子,太子马上传令照此办理。
当太子和海瑞忙于将丝绸变卖事宜时,以鄢懋卿为首的严党开始实施“刺杀“皇帝的阴谋。鄢懋卿设法找来一套太监的衣服命郑大夯换上,化装后的郑大夯几乎和真太监一模一样。几天后,鄢懋卿设法帮刺客混进了宫,这天黄昏,郑大夯按原定计划顺利地潜伏在昭阳宫一个隐蔽的角落,正等待着时机。
此时天色昏暗,再加上郑大夯打扮成干粗活的太监,没有被宫女们认出。趁着夜色,他又迅速地转移到昭阳宫旁的一间阁楼里,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皇上在禁军的护卫下前往天禄宫参拜天神,道路两旁的灯光在闪烁,值守的太监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嘉靖皇帝刚迈上台阶,郑大夯从昭阳宫旁飞奔而至,只见他手持木棍,直扑皇上,形势万分危急。
只见刺客双手舞动木棍迅如闪电,这让我想起了名句:“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木棍的起落处有呼呼地风声,此时大内侍卫高手们训练有素,处变而不惊,他们见有人行刺皇上,立刻分成两个小队:一队簇拥皇上后撤回宫,另一队迅速地围了上来。没料到刺客有如此精湛的武功,如狼似虎的侍卫人人浓眉倒竖,怒声喝道;“不识好歹的大胆狂徒,接招!“郑大夯听后豹眼圆睁,早已被侍卫的话气得满脸通红。
刺客差点儿失去了理智,鄢大人不是让我稍作抵抗吗?他并不答话,心想,谁不识好歹?我要做了禁军护卫比你们还威风呢。他挥舞着木棍从容地阻挡四面劈过来的刀剑,他腾挪转身,步法灵动。他时而翻滚,时而跳跃,时而躲闪,周围的人不禁惊呼起来。
侍卫们和郑大夯在院子里腾跳闪跃,院内灰尘四起,场面相当混乱,一时间棍来剑往,打得难解难分,撼人心魄,侍卫们暗暗叫苦:幸亏来了一名刺客,否则将不堪设想。
其中一名面容清瘦的侍卫发起狠来,他举剑接连猛攻郑大夯软肋,又故意转身就跑,引诱他穷追不舍,突然,那名侍卫杀了个回马枪,只听“扑通“一声,刺客手中的棍飞了出去,接着整个人便倒了下去。随后侍卫趁势将他拿下,刺客高声嚷道:“太子快来救我!“众侍卫轻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把他押往锦衣卫诏狱。
回到寝宫的嘉靖皇帝仍惊愧未定,天神没拜成,险些遇刺,他越想越生气,立刻传旨命高拱、徐阶、张居正等会同三法司会审,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内侍走后,皇上又想起了往事。
那是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皇宫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史称“壬寅宫廷政变“。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因不满明世宗对她们的虐待(不准宫女吃饭,只能吃桑叶,喝露水),宫女们不堪折磨,奋起反抗。
于是,在一天夜里,杨金英等宫女趁皇上熟睡之际,用一条绳子套在皇帝的颈部欲将其勒死。但她们在匆忙中打了个死结,的确她们没有打结的经验。这样嘉靖没被勒死,他由此躲过一劫。她们无论是用簪子刺,还是用绸绢捂住嘉靖的口鼻,都不能结果他,宫女们误以为皇帝是真龙天子。
后来,有一名胆小的宫女向方皇后告密,当了叛徒,方皇后带着侍卫及时赶到救下奄奄一息的皇帝。
不久,方皇后亲自过问此案,下令将参与“壬寅宫变“的十六名宫女押至西市凌迟处死并枭首示众……
忽然,有内侍向他报告说刺客受太子指使行刺,嘉靖皇帝连连摇头说:“这怎么可能?朕的两个儿子,他的兄长已撒手人寰,无人跟他争位。其中定有隐情,命高拱、徐阶、张居正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再审。“
内侍答应了一声,领命而去。
因奉圣旨查案,高拱、徐阶、张居正和三法司人人尽力,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心。三法司的官员很快将案情向三位大员作了汇报,随即提审刺客。
刺客被锦衣卫带到公堂,锦衣卫喝令刺客跪下,但让审判官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发生了:郑大夯竟当堂表现出疯疯癫癫的神情,在当时又没法做精神鉴定。在受审时,他竟然说不清自己的籍贯、姓名,也说不出受何人指使,更说不出作案动机。
这时性情直爽的高拱突然问道:“你为何来到京城?“
刺客嘿嘿一笑:流落街头,混口饭吃而已,别的都不记得了。“
刑部官员(严党)故意诱使他说出细节:“你既然流落京城,怎么会认识宫中太监?“郑大夯听完哈哈大笑:“我就是太监,你们看我的这身衣服。“他边说边摆弄衣服,让会审的官员哭笑不得。
沉稳的徐阶说:“各位大人,徐某提醒大家,应由嫌犯自己来交待,不得误导,审讯继续。“
只听郑大夯接下去说:“大人容禀,草民流落街头,无依无靠,饱受凄苦。小的也有父母,
我不想死,大人饶命!“
一直默不作声的张居正单刀直入:“你为何要行刺当今皇上?“
郑大夯不是摇头,就是一问三不知。
高拱、徐阶、张居正见此情景,知道再审下去也不会问出什么结果,当场宣布退堂,待日后再审。
等大家散去后,鄢懋卿命衙役将郑大夯拖倒在地,重打六十大板,几十板过后,郑刺客被打得死去活来。
严党们怕夜长梦多,万一说出了实情,他们就会大祸临头。这个活口留在世上,对严党来说有百害而无一意。
严党们经过商议:及早铲除郑大夯,绝不可心慈手软!“
鄢懋卿立即找来了诏狱的衙役,吩咐他们断绝刺客的米水供应。牢中的郑大夯身受重伤,已经昏迷好几次,动弹不动,真可谓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鄢懋卿对刺客在堂上的表现十分恼火,他坐实太子罪名的愿望化成了泡影。
几天后,鄢懋卿派心腹去锦衣卫诏狱“探监“,郑大夯再也没能活着走出来。
自从刺客入宫行刺事件发生后,皇帝疑神疑鬼,宫女、太监们互相猜忌,大有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氛围。宫廷内外加强了戒备,三步一哨,五步一岗,侍卫们严加盘查,以备不测。
由于皇上受了惊吓,尽管有禁军严密保护,却仍心惊肉跳,夜不能眠,白天无精打采。忽然,太子来寝宫向父皇请安,皇上略感安慰。太子明知此次刺驾事件是仇人所为,但却没抓到任何证据。太子向父皇略作了辩解,嘉靖和蔼地说:“裕儿,有传言说你雇凶杀人,为父的断难相信!这几天我有点儿累,你也回去管管正事,我自有主张,不要把这事儿总放在心上。“
太子听后唯唯诺诺,叩谢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