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短篇小说《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原载《边塞》)被《小说选刊》1982年第3期转载,在该年度短篇小说评奖时,读者投票不少,这让我对《小说选刊》刮目相看。
记得有一次去王蒙老师在前三门的家,作为时任评委,他说,你的小说进入了最后一轮投票,但是,有同志提出,你1979年得过奖了,这次的机会可不可以给别人,让别的少数民族作家也得奖。我说,得奖一次和得奖十次之间似乎没什么区别,那就把机会让给新人吧。以至于很久很久以后,有人提起我得过全国短篇小说奖,他们还会提起我的小说《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这一点,我想是和《小说选刊》的影响力分不开的。
1983年,我的一篇小小说《角度——目标》发在《小说界》,《小说选刊》1983年7期予以转载。这篇小说后来被多种选集选载,被译成德文、保加利亚文等外文和国内的几种少数民族文字。2006年21期的《读者》甚至将其作为卷首语。这也说明《小说选刊》的选家眼光。
《小说选刊》自1989年第12期印出后就停刊了。这一期正好选了我发在《人民文学》同期刊出的小说《走动的石人》。应当说,中国当时还没有进入电子排版时代,能够同期转载我的小说,还得感谢时任主编李国文先生。现在,有了电子版,同期选载几乎成了所有选刊的通常做法。以至于让很多原创刊物颇有紧迫感。
此后的近二十年光景,我搞宗教史研究,写出了《穆罕默德》,搞元史研究写出了《木华黎》和一批学术论文,搞文学翻译译出了《阿拜箴言录》等,却没有再写小说。重新写起小说,是2008年兼任《中国作家》主编后的事了。2009年5月去甘肃陇南地震灾区采风,颇有感触,本想写一篇散文,写着写着就写成了小说《群山与莽原》(载《黄河文学》),《小说选刊》于2009年12期选载。这是我时隔二十年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小说选刊》则给我续上了隔断的小说写作历史。
这两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年我都会写一两篇小说。2010年所写的小说《风化石带》(载《中国作家?文学》),被《小说选刊》2010年7期选载,之后同样选入该年度多种小说选本。这再一次印证了《小说选刊》的影响力。
今年,我发在《上海文学》的两个短篇《5路车站》《航标》,被《小说选刊》2012第8期选载。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从《小说选刊》看到了我的小说新作。这就是《小说选刊》的魅力所在。在当今这样信息大爆炸时代,读者需要《小说选刊》选家的视角,为自己节省大量的搜索和阅读时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小说选刊》不容忽视的时代价值。
艾克拜尔?米吉提:1979年处女作《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三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多次荣获其他文学奖项。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主编、二级编审,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瘸腿野马》,短篇小说集《存留在夫人箱底的名单》《蓝鸽、蓝鸽……》《艾克拜尔?米吉提作品集》(四卷)、《艾克拜尔?米吉提短篇小说精选》、译著《阿拜箴言录》、评论集《耕耘与收获》、散文精选集《哈纳斯湖畔之夜》等。作品译为多种外文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