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票成功了。
秦王做了妥协,答应蔺相如提出的斋戒五日再接收和氏璧的条件。与此同时,秦王还像模像样地拿出地图,一五一十地给蔺相如指了指上面的十五座秦城,慷慨地表示,这些都归赵国了。
蔺相如笑了。
毫无疑问,他被这样的嘴瘾游戏给逗乐了。谁说秦王不幽默?秦王是幽默他奶奶的祖师爷。
五天之后,秦王没有看到和氏璧。
事实上他这辈子再也看不到了。
因为蔺相如让它回了赵国——就在这五天时间里,他的一个随从怀抱和氏璧抄小路狂奔回赵。
秦王的脸阴下来了。
阴得很难看。
一种被耍的感觉油然而生。
蔺相如这是在找死。他在大庭广众面前狠狠地涮了世界第一强国国君一把,令秦王几乎无地自容。所以杀死此人成了秦王的第一反应。
很多人也嗷嗷叫着要杀掉蔺相如。
蔺相如闭上眼睛。
不错,他确实是在找死。但这是他自找的,心甘情愿自找的。
他乐意。
秦王最终没有动刀子。
因为于事无补。
毫无疑问,蔺相如是可以马上停止呼吸,但和氏璧不会就此归来。
最要命的一点:杀了蔺相如,会让秦王白白背上不义之名。
秦王不想做这样的傻事。
如果年轻十岁,秦王血气方刚的时候,他可能会干。但现在,他是个胸怀天下的人,为了天下,他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
蔺相如的呼吸没被停止。
在秦王的一念间。
但事实上也在蔺相如的一念间。
因为蔺相如有这个把握,赌秦王不杀他。
不为别的,只为他能看透人心。
蔺相如安全地回到了赵国,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人间传奇。
可人世间的事了犹未了,秦王要再找赵王的麻烦犹如箭在弦上,随时要发。
渑池。
西河外的一个地名。
很多年后它之所以赫赫有名是因为它见证了一个欲望的蓬勃。
与受挫。
当其时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前者心怀鬼胎,后者惴惴不安。
有一个人却没有惴惴不安。
蔺相如。
他当时离赵王的距离只有四分之一米。四分之一炷香之后,他离秦王的距离只有四分之一米。
距离的变动事出有因:秦王要赵王为他弹琴,赵王惧其威,弹了。但是蔺相如不惧其威,他要求秦王为赵王搞点打击乐,拿了个破碗放在秦王面前,却被其拒绝。
蔺相如就这样来到了秦王身边,这让秦王有一种压迫感——这家伙,会不会取了我的命啊?!
蔺相如没有取秦王的命,而是准备奉献自己的命。他当时是这样说的:五步之内,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秦王最终没让他溅上。
因为蔺相如没有让自己的颈血喷出来——秦王妥协了,很不情愿地搞了一下打击乐——这样一来,秦赵两国国君脸上都有面子。
最开心的人当然是赵王。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蔺相如再次为赵国找回了面子:秦王要赵国割十五城给他以祝其寿,蔺相如则请秦王割首都咸阳给赵国,以表达礼尚往来的意思。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没有得逞。
渑池之会在一番刀光剑影的口水战中结束。赵王以为,这场戏该落幕了,他老人家也该打道回府了,但是一线杀机却向他袭来。秦国客卿胡伤建议秦王软禁赵王和蔺相如,再趁机图谋赵国。
秦王一声叹息。
图谋赵国是他多年的梦想,只是“图谋”和“谋定”是两回事。
因为赵国早有准备。
廉颇将军和平原君赵胜早与赵王有约:渑池之会以三十日为期,赵王若过期不归,赵国将立太子为新君,以绝秦望。
秦王在叹息之后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送赵王和蔺相如回去,与赵国交好,并送秦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到赵国为人质,以表明秦国与赵国交好的诚意。
赵王傻了。
秦国的高官们也傻了——从欲扣押赵王为人质到主动送秦王孙子为人质,秦王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确实转得猛了些。
但秦王什么都没说。所谓君心难测,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与此同时,他将阴沉沉的目光投向那个弱不禁风的韩国,觉得接下来,秦国应该可以好好收拾这个小国家了。
气度比风度更重要
蔺相如回国之后,被赵王拜为上相。
事实上就维护国家尊严这一点来说,蔺相如确实功不可没,赵王对他加封进赏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只是有一个人不舒服。
廉颇。
廉颇不舒服是因为蔺相如突然就跑到他前面去了。
官位。
廉颇是将军,每次上朝晋见,廉颇都要跟在蔺相如屁股后面,受他鸟气,心里着实不爽。
当然说实在话,廉颇不是个嫉妒心强的人。如果蔺相如不是靠嘴皮子搏出位而是靠其他让他敬佩的方式上位的话,廉颇同志还是很心甘情愿受此人鸟气的。
可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这里。蔺相如别的本事没有,就一张嘴还过得去,再加上其出身不好,所以廉颇想不鄙视他都难。
蔺相如则逃避廉颇的鄙视。
时时处处。
比如能不上班就不上班,免得廉颇在官位排序问题上受他的气;比如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免得廉颇在街上看见他心里不舒服……
但是,蔺相如能忍,他的手下却不能忍,特别是在一次街头遭遇事件之后。
当时的蔺相如实在是要上街办事,便坐马车出门了。
不幸的是,廉颇也坐着马车出门,他们遭遇在同一条街上。
蔺相如的第一反应是先找个巷子躲起来,让廉将军的马车先过。结果,廉颇高头大马、趾高气扬地走过之后,蔺相如的马车才畏畏缩缩地从巷子里钻出来,继续往前走。
却很快停了下来。
有人阻拦。
蔺相如的手下。
他们再也不愿意这样活。他们要活出人的尊严,要活出上相府人的尊严。他们批评蔺相如胆小如鼠,没有上相的风度。
蔺相如无言以对。
不错,他是想活出上相的风度来。但蔺相如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气度比风度更重要。
比如现在。
如果只要风度不要气度,毫无疑问,他和廉颇同志必定要有一番PK,而PK的结果只有一个。
两败俱伤。
所以,蔺相如说,这样的时代,两败俱伤对谁有好处呢?秦国。
只是这样的道理,廉颇不明白,你们也不明白。
明白的人只有我一个。那我只好不要风度要气度了。
蔺相如将这些话说得那叫一个淡定自如,他的手下却听得泪流满面。
什么叫不容易?这叫不容易啊!
有一个人也泪流满面了。
廉颇。
因为他发现了蔺相如除嘴皮子之外的一个优点。
胸怀。
为了赵国,蔺相如能做到忍辱负重,就凭这样的胸怀他就可以位居廉颇之上。
廉颇在泪流满面之后做了一个经典动作。这个动作在后世为中国汉语贡献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成语。
负荆请罪。
廉颇光着膀子背着荆棘到蔺相如相国府去请罪了,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个场景又使另一个成语浮出水面。
刎颈之交。
当其时也,蔺相如看到廉颇对他负荆请罪,赶忙把他扶起来引入客厅喝酒。俩人喝着喝着廉颇的情绪就上来了。廉颇情绪上来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从今愿结为生死之交,虽刎颈不变。
得,“刎颈之交”就此诞生。
放心之后无防心
秦国开始发力了。
这是一种置人于死地的发力。
目标先是楚国。
白起同志以“你不倾家荡产谁倾家荡产”的狠劲打得楚顷襄王屁滚尿流地逃到了陈,并且答应把太子熊完、太傅黄歇送到秦国去当人质,以求得暂时的和平。
然后是攻魏。
攻魏产生了两个严重的结果。
魏国四万士兵人头落地。
魏献三城以求和。
白起神情索然地班师。
因为胜得太无趣,对手竟没有像样的抵抗。对白起来说这是他的悲凉。
秦王还要伐韩,白起却不愿意再战。
杀鸡焉用牛刀。
韩是鸡,他是牛刀。伐韩那是侮辱他的智商。
胡伤于是挺身而出。
胡伤本是秦的客卿。动嘴皮子可以,动刀把子不行。但是胡伤认为,这不是绝对的。
动刀把子是看对象的。
如果是齐国,他怕怕;但如果是韩国,韩国怕怕。
便出征。
便来到了韩国阏与。
二十万秦兵将此地围得水泄不通,原因只有一个,阏与是韩国重镇。阏与存,韩国存;阏与亡,韩国亡。
这个道理,韩王不是一般的明白,是大大的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解围是另一回事。韩王知道,这样的时刻,靠自己不行,得靠别人。
不错,人生有很多关键时刻,靠自己不行,得靠别人。
韩王求救于赵王。
救,还是不救,对赵王来说,是一个两难选择。
蔺相如、廉颇认为,阏与这个地方道路艰险、狭窄,去救恐怕不太方便。
平原君赵胜则认为,韩赵两国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如若不救,秦国攻下韩国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了。
但是大将赵奢却不说话。
赵奢不说话并不表明他茫然失措,只表明他不方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