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的张氏兄弟完全不知道收敛,七○四年,这对兄弟替武则天修建巨佛,中饱私囊四千万唐朝货币,大臣们群情激奋,要求武则天法办张氏兄弟。武则天一看事情闹大了,怎么办呢,她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先责骂了两个小情人一番,众大臣听得津津有味,等着看张氏兄弟被贬。武则天突然话锋一转,问群臣:“他们的确有罪,但他们对国家难道没什么功劳吗?”群臣没想到武则天突来问了这么一句,还没反应过来,宰相杨再思连忙上前说:“他们为陛下炼制丹药,使陛下得以延年益寿,这就是对国家最大的功劳。”武则天缓缓点头,微笑说:“爱卿说得有理,将功抵过,这一次就原谅他们吧。”群臣面面相觑,这已经不是荒唐,简直就是昏庸!回到家,有人开始马不停蹄地找二张的麻烦。武则天只是偶尔昏庸,本身没有做昏君的资质,对找茬的大臣,她只将他们迁出都城,不做过多追究。但这个做法不足以平息朝臣们的怨气。朝臣们开始给张氏兄弟使绊子,他们纷纷议论说,最近啊,洛阳百姓都在议论张氏兄弟要造反。
这话传来传去,被对待朋友如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如秋风般无情的宋璟抓到由头,宋璟对待小人,跟李昭德一个风格,他一口咬定张氏兄弟要谋反,铁了心做一次来俊臣的追随者,非要把二张扳倒。宋璟倔脾气上来,没有昏君资质的武则天招架不住,只好将宋璟外调。宋璟说我不干,这件事没审完我不能擅离职守。武则天和宋璟打了几场太极,到底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把宋璟气得跳脚。朝臣们的怨气一天天地积压,七○四年,武则天重病,在长生殿养病,身边只留张氏兄弟服侍,大臣崔玄进谏说:“陛下,太子和相王都能侍奉您,这个时候,希望您不要让异姓人出入。”武则天倒也没糊涂,笑吟吟地对崔玄说:“感谢爱卿的盛情。”感谢完毕,继续让二张服侍自己。一时间朝廷气氛微妙,大臣们都怕二张趁女皇生病时假传圣旨,闹出点什么事。事不宜迟,最先决定挺身而出惩治二张的人是当初狄仁杰推荐的张柬之,此时的他已经升为宰相,年纪已过八十,颤巍巍的老人仍要为国除害,诛杀奸臣!统一战线狄仁杰说,张柬之有宰相之才,当宰相的人,一要有头脑能力,二要有器量,三要有敏锐的政治直觉。
想到二张特殊的身份,张柬之认为自己不能势单力孤,必须联合更多的大臣,文臣武将都要有,才能妥当周全。张柬之首先联系了他素日看好的鸾台侍郎崔玄、左御林将军敬晖、右御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五个人志同道合,又觉得事情有点棘手,诛杀女皇宠爱的二张,等于向女皇宣战。如果女皇追究下来,他们性命不保。必须拉更多的人凑数,让女皇知道他们不是作乱,而是顺应民意。张柬之想到干脆请太子、相王、太平公主等人帮忙。李显在一双儿女死后,表面上对张氏兄弟客客气气,心里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当即答应与张柬之配合。相王李旦思索了很久,他的头脑比三哥清楚,趁母亲病危发起兵谏追杀奸臣,下一步动作是什么?李旦不再多想,改朝换代是早晚的事,自己必须提前选好队伍以求自保,和未来天子站在同一战线,算是最明智的选择。太平公主想的比李旦更加深入,她了解母亲的个性,一旦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只要母亲手里有权力,就会对抗到底,届时所有和张柬之勾结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不过,母亲现在已经重病不起,张柬之很可能逼迫母亲传位给太子。如果自己还有武家人在这个时候和李显站在一起,就不必担心李显继位后对她不利。
武氏集团的人,因二张阻挠武则天立武家人为太子,早就对二张存了一肚子气,听说有人要扳倒二张,乐见其成。最后,不但太子李显答应参与诛杀二张的行动,而且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等人都表示支持张柬之,不过,除了李显之外,其他人只是在嘴上说着支持,他们不敢真的做出什么对武则天不利的事,不是因为他们尊敬武则天,而是他们常年领教过武则天的厉害,不敢轻举妄动。李旦等人的慎重提醒了“诛张同盟”的五个核心成员,女皇不是那么好惹的。五个人一商量,算了,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干脆逼女王退位,让太子提前登基,这样一来可以解除女皇报复的威胁,二来对太子有拥立之功。女皇霸占李家家业这么久,也该还回来了。事情至此,已经从单纯的“诛杀奸臣”变为“夺权政变”。事情性质一变,张柬之不由紧张,这可是造反,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张柬之决定以武力做坚强后盾,他找上右御林大将军李多祚,试图让他加入到作战行列。张柬之为什么要找李多祚?我们不妨先回忆一下唐初历史,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谋杀,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次谋杀的成功关键之一就是李世民得到了玄武门驻军的协助,玄武门直通皇宫内院,掌握玄武门的兵力就掌握了政变主动权。
右御林大将军李多祚,正是玄武门守军的直接负责人,张柬之看准的正是这一点。这一天,张柬之请李多祚喝酒,李多祚是个实在人,李家又是他的大恩人,谋反这种念头,他想都不会想。张柬之就是看穿了他的这个特点,劝他说:“将军能有今日,应该感谢谁?”李多祚想起李治,不由流下眼泪。张柬之紧接着说:“现在二张威胁到先帝的子孙,将军难道不该报答先帝吗?”李多祚是李唐王室的忠臣,此时哪还会想到其他的,他立刻说:“李多祚听凭您的差遣,宁可不要身家性命,也要报答先帝!”现在,我们也许能够明白,为什么李治选武将的眼光精准,选文臣的眼光差劲。李治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更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他看到一团春风,就以为李义府会是个忠臣,听说苏定方谋略有方,就认为苏定方有统帅之才。说白了,李治没有太深的心机。多数武将的头脑里没有文臣那么多弯弯绕,他们简单直接,爱憎分明,让李治一目了然,而他选用的文臣,一个接一个都跟他老婆似的,一肚子主意,他怎么能不吃亏。像张柬之就是个人精,清楚该在什么时候找什么样的人,摸准人的个性,百发百中,他先后发动了太子、亲王、公主,现在,一个大将军也表示要随时听候他的差遣。
万事俱备,神龙元年、也就是公元七○五年正月二十二日,众人分兵三路,一路直抄玄武门,一路去东宫迎接太子,另一路前去控制二张的党羽。整个计划严密有序。大将军李多祚带兵前往东宫,预备将李显接入皇宫,逼武则天退位。军队到了东宫,领队的李多祚傻眼了,东宫大门紧闭,李显缩在宫殿里,死活不肯出来。李多祚急得团团转,在这么个关口,李显怎么能临阵脱逃!神龙政变躲在东宫的李显此刻很矛盾。经过数年的磨难,李显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脱口说出“我就算把天下给了韦玄贞又能怎么样”的政治傻瓜,张柬之调兵遣将,让李显看穿了这些大臣的意图,原本是个诛杀奸臣的行动,现在变成了夺权,李显有几个胆子去和他敬爱的妈妈争皇位?而且,武则天将他从房州接回都城,立为太子,就是要把王位平平安安地还给他,现在母亲已经得了重病,说句不敬的话,就算等,还能等几天?一旦李显和李多祚等人去了皇宫,那就是明目张胆地反对武则天。武则天的为人,深不可测,谁敢说她没有察觉大臣们的异动?想到母亲对待敌人的残忍手段,李显全身发抖,怎么也不肯开门。
这时,一个叫李湛的将领试图说服太子,他说:“二张将要图谋不轨,社稷安危,都是须臾间的事,我和诸位将领愿意和太子一起铲除奸佞,希望您现在就和我们一起去玄武门,不要辜负我们大家的期望。”一番话合情合理,循循善诱,这个李湛,正是当年李猫李义府的儿子,他们的说话风格很像。李显颤声回答:“二张悖乱,的确应该诛灭,但圣上身体不好,这么做怕是会惊动她,不如大家先回去,这件事我们慢慢商量。”李湛果然是李义府的儿子,柔声细语之后就开始上菜刀,只听他说:“我们抛弃身家性命,协助宰相匡复社稷,殿下你竟然忍心让我们送死,请殿下亲自出来制止我们吧。”李显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看来,他如果不去玄武门,这些将领大概会先把他砍死。事已至此,李显知道躲不过,只能上马随众人一路冲入玄武门。张易之、张昌宗还不知道他们将大难临头。夜深人静,他们突然听到殿外一阵喧哗,刚要穿衣起身,冲进来的士兵将他们砍成几段。收拾了张氏兄弟,士兵们屏住呼吸。要去威胁他们一向畏惧的女皇,需要时间克服心理障碍。这时,李显带着李多祚,李湛等人来到了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