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因素是法军先头部队小型紧凑的指挥结构被打乱了。当各路法军合并后,指挥权落到了法军地位最高的人的手中,如阿朗松公爵和奥尔良公爵,但他们却缺乏经验而且过于自信。对这些幼稚的指挥官来说,亨利国王身处如此劣势而不投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行为。所以,布锡考特元帅精心设计的计划并没有妥善执行。
英军部署与此同时,亨利五世按传统方式对其小规模部队进行部署,历史学家在过去200年间对其具体方式进行了激烈的争论。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历史评论》提出的正统意见是,步骑兵组成3个战场,每个战场都有一支突前部署的弓箭部队,这几支弓箭部队汇合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凹陷的“V”字形或楔子形编队。的确,军牧师对阿金库尔战争的描述曾谈及一种楔子形的编队部署,他用拉丁字“Cuneus”来描述这一队形。因此,研究百年战争的伟大的英国军事历史学家A.H.伯恩充满信心地以此来描述阿金库尔战争、克雷西战争以及其他战争中的这种英军部署。为了支持自己的论断,伯恩引用了傅华萨记录中将英军在1346年的部署描述为“herse”形的说法。该词原意为尖状的或突出状的,但傅华萨也使用这一词语来描述尼科波利斯战争中土耳其近卫军弓箭兵的部署,他们也在没有重步兵保护的情况下在木桩阵内分散部署。实际上,“herse”这个词很有可能表示的是一种耙子的形状,这种农用工具用于在耕地后摊平地面,耙齿分开以最大限度地接触地面。当军牧师称弓箭手将木桩排成一行安插在前方,并将一些安插在后方和前方部队阵形之间时,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弓箭手们部署的并不是一片凹陷楔子形的木栅阵,而只是可以在其中相对安全地自由活动并躲避敌军骑兵的木桩阵。至于提及的“cuneus”编队,这个词语也可以用于指代小型分队,随军牧师也的确曾使用该词描述法军后方的骑兵中队。因此,很可能弓箭手居英军侧翼,而步骑兵居中。但英军人数太少,他们只能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三个战场,虽然他们的确占据着三个位置,每个位置都有一名指挥官,而且还飘扬着指挥官的战旗。亨利五世国王就处于这支小型部队的中央,在圣乔治十字旗下。
战争非同寻常的是,法国人并没有进行攻击,这很可能是由于其过于自信和混乱的指挥结构导致的。所以亨利五世利用这一契机在中午行进到了战场上最窄的不到一射程距离的地方。英军的弓箭手凿入木桩,并向敌方射击,导致其盲目进行战斗。这就是当时发生的事情。各骑兵侧翼开始行动,但却面临重大劣势。首先,人员严重不足,与预想的数目相反的是,每支骑兵部队仅有150人,原因是纪律涣散的骑士并未进行正规组建。其次,地形条件的局限使其无法从侧面包围英国弓箭手。再次,泥泞的地面延缓了骑兵速度,所以他们无法避开弓箭的射击。
那些勇敢的足以冲入木桩阵的骑兵的坐骑被木桩刺穿,他们本人也从马鞍上被抛落到弓箭手的脚下,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并被就地解决。只有在一个战场上,由于地面过于松软导致木桩垮塌了,骑兵才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多数骑兵只有掉头狂奔以逃避箭雨。后来,法军组织步骑兵步行进攻,结果是一场灾难。
法军并没有使用其弓箭部队,而是将本应发挥作用的弓箭手放到了先头部队的后面。步行攻击毫无组织,他们遭弓箭狂扫,受泥泞阻挠(结果导致骑兵精疲力竭),并被精力相对充沛的英国骑兵击退。
虽然第二支骑兵师成功地将英军推后了一点,而且亨利的头盔上也被射了一箭,金冠上的流苏也被打散了,但法国人还是失败了。许多贵族在混战中被杀或被擒。
尤为重要的是,英国的弓箭手被证明是一支在泥泞地面上的敏捷而致命的敌手,他们甚至抡起了用来锤凿木桩的铅锤。
发现主体部队失败后,法军第三师的大部也逃跑了,只剩下弗克姆伯格领导的准备发起最后一次进攻和屠杀的部队。当地贵族伊森伯特·德·阿兹考特领导的一次侧面攻击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危机。这仅仅只是一支由当地农民组成的部队,用于抢劫英军辎重和屠杀马夫,但也可能成为法军实现计划的孤注一掷的尝试。无论什么情况,这都使得陷于战场中心的法国贵族们处于更为糟糕的情况之中。
由于害怕其小型部队被完全压制以及害怕俘虏重新上阵,亨利下令杀掉战俘,但他的骑士拒绝这么做,所以他不得不要求一支200人的弓箭兵部队执行这一任务。这一必要而残酷的行动宣告这一天的终结。虽然法国人竭尽全力,但仍未胜过“英格兰体系”。他们又花费了一代人的时间对军事系统进行了彻底的修整,才抵消了差距并最终将英国人从法国境内驱逐出去。
瑞士:学徒瑞士位于欧洲的中心,但由于其境内多山,实际上处于欧洲的边缘。在中世纪,周边国家对瑞士都抱有觊觎之心,因为通过瑞士陡峭的山谷将日耳曼帝国和意大利联系起来。随着交流增强而变得值得加以课税和控制的时候,怀有独立思想的瑞士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冲突也加剧了。1291年,乌利、施夫和翁特瓦尔登三个林州签署了自卫盟约。
1315年,山区人和哈布斯堡保护下的修道院之间发生了冲突,这为战争提供了借口。奥地利的利奥波德领导一支由1000名骑兵和2000名步兵组成的部队开进了山区。以长武器和弩弓武装起来的瑞士人在蒙特加尔登将其拦截。当奥地利总队停止前行后,埋伏在侧翼被树木覆盖的斜坡上的约1000名瑞士人推下大石和树干,并向不能动弹的骑兵发动了攻击,而奥地利步兵则按原路逃回。这是一场成功的伏击战,奥地利联军被完全击溃,但这并不能称之为“步兵革命”。
在这场胜利的激发下,湖畔城市卢塞恩和伯尔尼也加入了瑞士盟军,这大大增加了其财富和人口,并被看作是对周边统治者的挑战。敌对城市弗莱堡不满的贵族对伯尔尼发动了攻击。1339年,瑞士人在劳本决定性地击败了进攻者。起初,山区人被骑士压制,但伯尔尼人击溃了弗莱堡的步兵,然后从侧翼包围并摧毁了敌军骑兵。1386年,奥地利人又一次在森帕赫发动了进攻。瑞士人还是主要以戟为武装并占领了高地。这一次,奥地利骑士下马展开步行攻击。装备更为优良的骑士压制住了瑞士人,卢塞恩的战旗也被推倒。但利奥波德三世不知道的是,与他作战的仅仅是整个瑞士部队的一个师,当瑞士军队的主体部队抵达侧翼时,奥地利人被打垮了,利奥波德也被杀死。瑞士人现在成为了入侵者,他们试图将其领土与其各周边的领土连接起来。
1422年,对米兰公爵领地的进攻引发了阿尔贝多战争。瑞士人只使用了其部队的一部分,约4000人(其中1/3为长矛兵,2/3为戟兵)。当意大利重骑兵在发起的一次冲锋中死于长矛阵后,经验丰富的雇佣兵将军卡马尼诺拉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使用弓箭手从侧面包围了瑞士人,命令骑兵下马兵组成大编队打击敌人。一场英勇的战斗开始了,瑞士人开始失利,但一队瑞士骑兵横排着出现在了意大利人的侧翼。卡马尼诺拉以为其他瑞士部队前来支援便撤离了,轻武装的瑞士人损失惨重。此次战争之后,瑞士人大量增加了军队中长矛兵的人数,因为较短的戟使得骑士可以靠近并依靠优良装甲获取优势。
1444年,主要由长矛兵组成的瑞士人在圣雅各恩比尔斯遭遇了一支法国军队。在数量远处劣势的情况下,瑞士人穿越比尔斯河对法军中心发起了进攻,并将端平长矛组成了一个散形编队。法国人不断发起骑兵进攻,并间以弩弓和弓箭射击。最终,法国人惨胜,而瑞士人精神上取得了胜利。法国人表明,要击败瑞士人就必须将其完全击倒;瑞士人表明,他们是狂热分子,无论损失如何都不会溃败。
从战术上来说,瑞士人的技术有限。他们有一些装备有弩弓的散骑士和一些侦察骑兵,但只有在和洛林公爵联合后才有一支有效的骑兵部队。他们大多数力量是由3个长矛阵组成的,即前面的先头部队、中央的主体部队和后面的后卫部队。每支部队都由一个各州头人组成的委员会进行领导。
战略在战斗前以一种非常民主的方式确定,并坚决地加以执行。三支部队的部署非常传统,但对瑞士人来说非常有效,因为其编队纵深而装甲轻便,这可以使其纵队迅速进行变化。他们拥有非常严格的纪律,当一个纵队击败其敌人后,还可以援助其他纵队,就如同伯尔尼人在劳本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