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成功夺取汉中。而在建安十九年,刘备就已经入蜀占据益州了。汉中的战略位置显要,是益州的北部屏障,对益州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刘备夺取益州后,为什么没有紧接着夺取汉中,反而让曹操抢先了呢?
原来建安二十年孙刘联盟出现裂痕,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为由,讨要荆州。刘备推托说,等夺取到凉州了再还荆州。孙权对这个说法非常无语,让主战派吕蒙带兵武力抢夺,刘备于是带兵五万前赴荆州。双方剑拔弩张弄得很僵,刘备也因此一时没有力量夺取汉中,于是被曹操抢先。
其实说是借荆州,但荆州本来也不是东吴的,是刘表的,刘表死后是刘琦的。刘琦死后顶多也算是无主之物。现在也无非是强者占之而已,谈不上什么借不借的。刘备认为汉中张鲁不过是:“自守之贼,不足虑也。”,因此此时全力应付东吴孙权。等到曹操攻克汉中以后,才知道问题变得严重起来,于是做出较大让步,划分了一部分荆州给东吴,和孙权达成协议,双方重结盟好。回过头来和曹操争夺汉中。
而反观曹操一方,建安二十年大军夺取汉中,士气正盛,兵势如虹。而当时刘备主力在荆州和孙权相争,史书记载:“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说明当时蜀中防备不强,未战先怯,人心不稳。曹操大军本可顺势南下和刘备争夺蜀地。曹操的谋臣也有多人建议南下,其中主簿刘晔有如下分析:
“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认为刘备新得蜀地,人心不稳,而曹军军势正盛,因此此时是夺取益州的绝好时机,如果错过了此次机会,以刘备的才能,外加内有孔明辅助,外有关张守土,以后蜀地安定了,再想夺取就困难了。
可惜曹操当时没有听取这些意见,而是借用一句古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
刘秀本意是比喻人不知足,鼓励大将岑彭攻克陇右之后,继续向南进兵平定蜀地。而曹操却借用此语来表示自己无意南下。
曹操真的无意南下吗?还是另有考虑呢?说自己知足,得陇不望蜀恐怕并没有道出真情,财主哪有嫌自己钱多的道理呢?
结合当时的情况看,曹操担心孙权、关羽袭击后方可能是撤军的一个原因。在曹操进军汉中的过程中,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曾率十万之众进攻过合肥,当时合肥的守将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只有七千多兵马,幸亏曹操提前有密信给张辽教以应对之法,张辽等将领又奋力作战才打退了孙权。由此看来曹操大军如果长时间在汉中和西蜀作战,合肥方向有军情,将无兵可援。西蜀山道崎岖,蜀军据险而守,曹军一时半会难以攻克,很可能会陷入持久战。此时合肥有变,很可能会陷入两头作战的不利境地。
另外曹操从建安二十年三月出兵,到十一月张鲁投降,大半年时间都在外作战,而当时汉献帝毕竟是名义上的天子,长时间远离权力中心对曹操不利。大军长期在外作战,已是疲惫之师,古人说:“强弩之末,不穿鲁缟。”举军南下不一定能攻克蜀地。
无论曹操当时面临怎么样的不利因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此时刘备主力在荆州,蜀中守备相对薄弱,而且汉中已经攻克,蜀中的北部大门已经打开,此后数十年魏国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好的形势。一旦能南下夺了刘备的益州,而荆州并不牢固,刘备也就没了立足之地。刘备不行了,孙权一己之力断不能和曹操抗衡,三国历史可能也就得重写了。
当然历史没有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如果攻蜀情况会怎么样,是果真能一举平定蜀地,就势统一天下呢,还是陷入战争泥潭,再次遭遇赤壁之战一样的失败。无论如何曹操还是回邺城了,留下夏侯渊、张颌守汉中,也许他想先保住汉中,等以后万事俱备再举兵来伐吧。
然而益州对刘备太重要了,孔明隆中对里说: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可以看出益州和荆州对刘备都很重要,但益州是安身立命的基地,荆州是南征北战的用武之地,丢了荆州可以独保益州以求偏安一隅,但若丢了益州,荆州断难长久。有个故事说草原上有猎豹追逐一只羚羊,对于猎豹来说,能不能追上只关系自己的一顿饭,而对于羚羊来说,能不能逃得掉则关系到自己的性命。此时汉中属曹,益州就像被巨人掐住了咽喉,刘备基地受如此威胁,必定会全力北上争夺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