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年期是大干事业期也是生命危险期,没有一个好的中年就没有健康的晚年。有些名人,很有才华却过早离世。初唐四杰之一王勃29岁去世,孔子最好的学生颜回死时才32岁,当代优秀知识分子代表蒋巩英去世时年仅43岁,而罗健夫47岁,张广厚49岁,施光南49岁,路遥才42岁……很多知识分子过不了50岁大关。据日本报道,近年来有130名市长相继去世,究其原因或疲劳过度,或生活不节制,或吸烟酗酒,或过分忧愤,或不会运动。
我们长期在医务单位工作,发现有些人的疾病和死亡是难以避免的,但不少人的疾病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多活几年、几十年的。
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个案分析,发现人群中对待健康有三种态度:老年人重视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青年人很不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年人顾不上自身的健康。尤其是事业心特强的人,对自己健康到了漠不关心的程度,往往依赖于医生、药物和保健品,根本顾不上自我保健。
为什么一个个、一批批匆匆而去?从医学和健康学的观点看,主要是不少人不会健康地生活,缺乏自我保健能力,没有把健康和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康是个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如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医疗保健因素等。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多学科手段,采用全方位、综合治理的方法,来关心自身和群众的健康,度过健康、长寿、幸福、愉快、富裕、有价值的人生。
健康是每个人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是最珍贵的社会财富,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当代社会一个重大课题。但是,做到健康,尤其做到心理健康,善待只有一次的生命,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完全做到的。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不一,态度不一,途径不一,造成结果也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