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七月七日牛女相会的故事,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这个神话的原始形态并不是这样的。《诗经·小雅·大东》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其意为:天上有条银河(汉),看上去很有光泽。织女星每天运动七次,却织不成布。而那牵牛星,也不能用来拉车厢。《大东》的作者以织女牵牛的天象来影射统治者的尸位素餐、名不副实。织女星为天琴星座主星,在银河北;牵牛星,又称扁担星或河鼓星,天鹰星座主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此篇前六句,就是沿用《大东》的情节而更加富于文学色彩。
“迢迢”,远貌;“皎皎”,明貌。本诗第一、二句写在晴朗的夜晚,牵牛星和织女星显得异常遥远而明亮。“女”字将星辰人化,牵牛、织女至此已不是单纯的天象,而是人格化的神。
接下来四句全写织女。“纤纤”,柔长貌;“札札”,机杼声。此两句用“纤纤素手”描写了织女的美丽以及在天上织布的情景。“终日”两句,写虽终日织布却不成纹理,并想象织女因伤感而泣下如雨,所以织不成布。从后几句看,乃是因相思和哀怨而无心工作。这自然令人想起《诗经·周南·卷耳》的意境:“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卷耳》的女主人公采了半天卷耳(一种菊科植物),结果采到的卷耳连筐子都没填满,暗示因为思念远方的丈夫而心不在焉。本诗前六句既是睹天象而产生的联想,也是作者自我怀抱的抒发。因此本篇作者是以女性视角来抒情的,或作者为女性也未可知。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重点。“河汉清且浅”两句,写牵牛和织女之间,只隔着一条浅浅的银河,对于两位神灵来说,应该属于“一苇可航”的吧!可为何如此的一弯浅水,却分隔了两位有情人呢?显然,距离不是主要的问题,而应该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原因,总之此句极为含蓄,亦为后来民间故事的编排留出了空间。刘勰评《古诗十九首》有“五言之冠冕”之誉,此诗善用比兴寄托,含蓄蕴藉,语短而情长,既是对《诗经》传统的继承,又启发了后来很多作者的灵感。
魏晋以后,民间结合农历七月的天象,将牵牛织女星的传说和文学故事融合,形成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传统节日。这一节日的主要习俗,一是女性向织女乞巧(祈求心灵手巧),这反映了男耕女织时代人们对手艺的尊重;二是祭拜牛女相会并祝愿自己夫妇团圆。自此以后,吟咏“七夕”的诗歌就汗牛充栋了。唐权德舆《七夕》诗云: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很显然是从《迢迢牵牛星》化出而带上了节日的喜庆色彩,其中也说到了乞巧习俗。描写牛女相会诗词中最著名的,当推秦观的《鹊桥仙》词,其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之句,一反此前同类诗文中的悲苦情绪,而代之以达观开朗的基调,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正确的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