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波折的一天,终于在满载的收获中结束。心情复杂的阳祯孤身下楼,和惊魂甫定的兄嫂互相安慰一番,这才在袍泽们的陪伴下相携归家。从悬崖边上走回来的一家人,自然是心情舒畅得如雨后的晴空,当晚睡得很是踏实。
歇到次日,兄弟俩去军中报道时,又得到了新的惊喜。那元乂还真的是言出必行,牢记住了这次的福星,一大早就派出亲信传令,将阳祯越级提拔为队正,成为能够指挥五十人的下层军吏。没想到后者却连番推辞,一来说自己资历尚浅不敢担当,二来说不敢与兄长并列同级。还请元将军再仔细考虑几天,然后做决定。
意外的是使者在回禀之后,元乂传来的是更坚决的任命,也顺带着提携了阳祐,让其担当了本幢的幢副。阳祯直接接手其兄的原来队伍,担任羽林军第四幢第二队的队正。平日里的阳祐就处事公允大度,常常接济生活困苦的底层士卒,也从不像别的军官那样桀骜蛮横。所以他的升迁,得到了部众们的一致欢呼庆贺。
“没想到张家的一把火,倒是把阳家给烧旺了!”冷眼旁观的赵青雀,躲在角落里嘿然发着牢骚。其实他原本和阳祐也处得还算不错,只是这俩兄弟昨日的当众胡闹,让他短时间内实在无法释怀。
“赵幢将,我想今日在家中设宴款待诸位袍泽,还请务必光临。”阳祐注意到主将的动态,陪着笑脸凑近来邀请道。
“好,一定一定。”赵青雀闻言立马挂起了笑脸,答应得很是爽快。
无论其中真假几分,阳祐还是笑吟吟得陪着又寒暄了几句,这才转身去招呼自己麾下的弟兄们。他邀请齐了手下的五个伙长,在申时末军营一解散的时候,就带着大家朝自己家中走去,既是为了今日的庆贺,也是为了将来的托付。家中的刘氏那边,他早就派人传达好消息,准备上好酒好菜,静候贵客的到来。
众人踏入简陋而宽敞的小院,晚饭果然已经准备就绪了。刘氏、柳牵云忙活了大半天,从集市上买来了逢年过节才舍得吃的羊肉、鲫鱼等,又从“张氏高昌酒楼”采购了所谓的“河西佳酿”,餐桌上摆得丰盛无比。在黄昏的落日晚照间,主客互相推辞着落了座,欢声笑语连连。
“赵幢将,昨日实在是多有得罪,还请你不要介意。小子经验浅薄,以后还要你麻烦多予指点。”半晌的推杯问盏之后,阳祯从席位间站起身来,挪腾到了主将赵青雀的身边。不过他的脸上,还是不自然得透出几分不情不愿。只是兄长在连续催促叮嘱,让他现在必须去道个歉。
“无妨,大家都是为朝廷效力,这点小误会过去也就过去了。”赵青雀也是久经场面的老军头,这点应对手段还是娴熟无比的。即便是坐在席位之间,他还是戴着那顶插着彩羽的军盔,端坐在主座上很是神气。
话说得倒是简单,可赵青雀还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旧怨,端出长辈的姿态,对着阳祯慢慢教训起来。内容嘛不外乎是该怎样礼敬上官,该如何做好本职,以及必须时刻服从号令云云。随着他的摇头晃脑、挥斥方遒,那几根绚丽夺目的彩色羽毛,也在随之不断上下左右摆动,在阳祯的眼底来回晃悠,真像只飞翔的青雀似得。
“早晚有一天,我也要戴上幢将的盔甲,拔出那几根羽毛来,好好炫耀炫耀。”阳祯根本没在意那套无聊的训话,心心念念想的是在自己眼前晃动的彩羽,羡慕得几乎要再度伸手去把玩。经历一次的求死之后,阳祯已经大体上安下心来,试图要真正扎根在这个年代,闯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来。
赵青雀越讲越开心,借着酒气逐渐啰嗦起来。阳祯则沉浸于自己的想象中,只是时不时得随意点头附和,仿佛是听得很仔细一样。他此刻已经幻想着,某一天自己双手抓满了这种彩色的羽毛,或者是红的或者是绿的,站在高高的永宁寺宝塔之上,耀武扬威得抛洒给全城的百姓。那羽毛漫天飘洒的场面,可比什么抛气球、转礼炮好玩多了。
“二郎,且随我过来,认识下各位伙长。”阳祐忽然冒了出来,打断了两人的和谐对话。
“这也是应当。阳二郎君,我刚才说的,你可要好好记住领会。将来学着点在军营中混,你会感谢我的。”说了半天之后,赵青雀说得是酣畅淋漓,心情也愉悦了许多。对方那么垂手恭听、频频点头,让他满满地获得了身为将官的尊严,也因此越看阳祯越是顺眼,当时的怨恨消了不少。
“是!”兄长的一把拉拽,才让阳祯彻底清醒过神来,匆忙点头答应一声便跟着去了。阳祐知道弟弟的记忆出了问题,先是将其拉到边上僻静出,简要介绍了自己麾下的大致情形,然后才引着后者遍过人群,把五个伙长一一引荐。
这只四幢二队的成员,基本上是洛阳鲜卑军户子弟,以及河南河北地区的汉儿,兼有少数几个高车人。其中的头两个伙长,就是阳祯十分熟悉的卫仪和田端,他俩是本队的得力干将,号召力和执行力均首屈一指,平日里也乐于互相走动。至于其他三个,则是各有各的妙处,非三言两语所能概述了。
三伙伙长兰岱,来自于汉化的鲜卑家族,是个极端虔诚的佛教徒。他长得中等身材、细眼白面,也是刚刚二十岁的年纪,祖辈都在军中效力。据说此人虽然身在军中,可一不管人二不管事,只顾端坐在自己的坐席上,拈着个手势不停喃喃自语。据他自己解释,是其父亲在西域遇上了正宗的天竺教徒,传授了某个号称佛陀亲创的“拈花指法”,此乃大正法、大心性,修炼得法便可以达到涅槃之境地。因他如此时刻痴迷佛法,于是乎军中人送外号“拈花郎君”,或者直接称为“兰花郎君”。
“你现在这条路,是前生今世的注定,未必值得惊奇。想必你也是前世修德,慧根深具。若有空不妨去城中诸寺看看,兴许会遇上有缘人。”兰岱坐在席间微微一笑,手指依然拈着他招牌似的动作,意味深长得建议道。
“放心,我会带着他去烧烧香,感谢佛祖的保佑。”还没等阳祯反应过来,阳祐就急忙嘿嘿应付几句,拉着弟弟赶紧跑了开去。边走他还低声告诫,甭管再怎么觉得命运神奇,可千万别迷信成了对方这等模样,否则他第一时间翻脸。
四伙伙长王渊,则是个祖籍弘农的汉儿,他倒是身形矮小、刚过六尺,圆脸浓眉,貌不惊人,这家伙也是个军中的另类。军中传闻他家世代都从事卜筮行业,因此聚敛了庞大的家产,替他买通了这个优哉游哉的闲散职位养着。也得益于这祖传的神棍技能,他得到了营中上下的无比尊敬,号称为“王大仙人”。毕竟在刀头舔血的军中,谁都想得到些吉利的兆头和暗示,所以对这类人的态度都很尊重。
“阳二郎的运象甚好,未来恐怕不至于此。”王渊缓缓抬头,慢条斯理得说道。
“这岂不是废话,哪用你说?”阳祯心里抱怨个不停,但嘴上还是客客气气得道了谢。他可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怎么可能被这故弄玄虚的话糊弄。要知道他才这般年纪就做到队正,傻子也知道这辈子绝对不会止步于此,何必要什么卜筮才猜得到?
“多谢王大仙人,如果真的是这样,到时候一定少不得好好感谢你!”与之相反,阳祐却是闻言喜出望外,执起对方的手连连感谢道。在军中的普遍氛围影响之下,他也对这种玄学的方式深信不疑。
“这?”看到兄长的反应,阳祯惊讶得抬起头来,很是困惑不解。他没想到连佛法都不怎么在意的兄长,竟会相信这种更虚无缥缈的所谓“卜相”,对待兰岱和王渊的态度截然不同,真是奇哉怪也。
阳祯自然还不能理解,在这个中华文明为东亚主流的年代,并没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说法,也基本不会有西风东渐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此时的汉人本身充满了自信,而且就连作为曾经入侵者的鲜卑、南匈奴、氐、羌等族,也是选择主动转为汉文化,认为其更加成熟完美,连带着让本土的道教依然强盛不衰。西域佛教的意外扩张,是因为战乱之久让百姓渴望太平净土,并非是真的觉得它有多真实。
不过也没多细想,阳祯被带着见识了最后一个伙长。
五伙伙长屈鸿,是个沉默寡言的高个子,已经是快要三十岁的年纪。他出身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军户之家,原本其父兄在军中当兵,而他则留于家中务农。可没想到西边战事不利,父亲和两个哥哥相继战死,于是他接替职位成了军中一员。虽然朝廷抚恤给了他个羽林伙长的职位,可他还是变得逐渐孤僻,很难完全融入到集体中。面对阳祐的介绍引荐,他也只是随意点点头,示意知道便行。
“二郎,你承袭了这个军职,也应该真正成长起来。无终阳氏的名气虽小,可也是个诗书传家的燕郡大族,我等不能辱没先祖之名。”介绍完了五个伙长,阳祐这才拉着弟弟走到一边,语重心长得勉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