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傲伟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他捐助了邛崃太和乡学校一个名叫张霞的贫困学生,“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将帮助她上完高中,这些事情我觉得都是我应该做的。”显然,邢傲伟不愿意在这方面宣传自己。
退役后做教练
开始,邢傲伟进入体操界有点偶然,“当时我在烟台业余体校附近的幼儿园上学,大概是我四五岁的时候,体校体操班到园里选人,很幸运我被挑中了。”从踏进体操班的那一刻起,邢傲伟就对体操这项运动痴迷起来,“当时觉得很新奇,我从小就喜欢动,这项运动让我得到很多乐趣。”
邢傲伟的母亲对邢傲伟参加体操训练也相当支持,“记得当时妈妈经常在凌晨4点多就把我从床上拉起来,摸黑赶到体校,等待训练开始。当时我、包括我的家人只是把参加体操训练当作一种兴趣,并没有想太多。”但是无心插柳的邢傲伟却取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现在,邢傲伟对体操情有独钟,“会,一定会!”当记者问到如果可以重新选择,邢傲伟是否还会选择体操时,邢傲伟的回答斩钉截铁,“因为走上这条路后,我明白了很多,可以说跟教练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但也都过来了,原来几十个孩子在一间小屋里站着吃饭……现在经历了这么多,确实懂了很多东西。”邢傲伟说这么多年的国家队生涯,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国家荣誉。“在国际赛场上,为国家出战,这时候你是代表国家,那种感觉真是棒极了,我喜欢这种感觉,它是我训练和比赛的动力。”
将来,邢傲伟不会离开体操。“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退役后能够成为一名体操教练,当然最好能当上国家队的。”
肖俊峰
体操之路
跟许多体育明星一样,肖俊峰的成功之路并非坦途。年仅六岁他就在西安开始了体操训练,虽然身在西安体院,可身份却代表着深圳队。训练地点、教练的不固定,使肖俊锋的训练状态受到很大影响,九四年以后,因没有出色的教练带,训练无人催促,肖俊峰自己变得越来越松懈,甚至产生了放弃体操的想法。
可九五年他在城运会上的表现,却被国家队的教练肖萌春看中,当年年底将他从深圳体工大队调入国家队。当中国体操九六年进入新的奥运周期时,他得到“金牌教练”黄玉斌的赏识,将他调入自己的一线组。在这位名师的调教下,肖俊峰技术上突飞猛进,不到半年时间,六项中五个项目的起评分达到十分。九七年首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就与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冠军。
眼见他的体操之路显露出前所未有的光明,但九八年亚运会前的一次严重受伤,使他失去了参加曼谷亚运的机会,而在去年的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前又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入选中国队阵容。
奥运征程
面对种种挫折,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的肖俊峰再也不想“放弃”二字。他开始明白,要想为人所用,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经过苦练,他在跳马、自由体操两个项目上的实力越来越突出。去年世锦赛后在韩国举行的世界杯赛上,夺得自由体操金牌。在今年的瑞士、德国、英国三站世界杯赛中,连续三次夺得跳马冠军。
尽管世界杯赛上的出色表现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肖俊峰更需要一面奥运会的金牌来使自己的体操生涯更加完满。目前中国体操奥运阵容尚未最后确定,肖俊峰虽然对自己能够入选抱有信心,但他也深知,在高手云集的国家队里,他有自己的劣势,一是自己身体条件上有缺陷,用腿的项目好,但象跳马那种用上肢力量较多的项目实力就较差;二是自己从小不是专业教练带,基础不够扎实,难度虽然很高,但质量上存在不少问题,像落地的稳定性等方面都较差。
肖俊峰说,要想入选奥运阵容,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状态和成绩。目前他的弱项鞍马也已达到十分起评,比赛中只要能拿到九点四分以上就不会拖团体的后腿,另外,自己的两个优势项目跳马和自由体操还要精益求精,争取做到十拿九稳。
业余爱好
谈及自己的业余爱好,肖俊峰说自己最喜欢蹦迪和台球,不过这些爱好也都是以前的事了。
自从进了国家队,管理上比以前严格了许多,肖俊峰自己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每天的训练都安排得满满的,从体操房回来,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哪里还有心思去玩?现在没事的时候,他更多地是读读英文,学学电脑。
坚定意志
肖俊峰虽然少小离家,但并未影响他与父母的深厚感情。他说,父母一直很支持自己练体操,小时候把他送进体校,本来只想让他练练身体,不成想就练出了一点名堂。自从出了成绩,父母就给了他更多的鼓励。肖俊峰对记者说,小时候刚进体校那会,自己晚上想家想得直哭。现在大了,一到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日子,给家里打电话,都听到妈妈在电话那边哭。可没办法,既然选择了体操,就必须要承受这些。
成为火炬手
作为深圳的第一位奥运会冠军,肖俊峰在获知自己成为奥运圣火深圳站传递的首棒火炬手时非常激动,他表示,希望深圳选手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能够参加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活动,就如同当年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一样,会永远铭刻在人生当中。肖俊峰说,深圳是一座美丽而年轻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充满活力,他非常喜欢深圳,希望有更多的深圳选手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为这座城市创造更多的荣誉。
肖俊峰,以前他是深圳惟一的奥运冠军,夺得过5枚世界大赛的金牌,现在他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商人,重要的是他将成为奥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的第一棒火炬手。
在208名火炬手中,只有肖俊峰曾经举起过祥云火炬。去年9月当祥云火炬在全国巡游时,他是西安惟一的火炬手。原来的那点小经验帮助了他,在两周前得知自己成为火炬手之后,他就开始为自己设计了一整套动作。“你总不会举着火炬来两个空翻吧?”听了记者的话肖俊峰笑了,“当然不会了,我会向大家展示一下体操运动员的风采”,他高举起左手,做了一个比赛开始前向裁判和观众致意的动作,这时他脸上写满了自豪,就像是即将开始争夺另外一枚奥运金牌一样。
“这将是我一生的荣耀”。肖俊峰说他会记下每一个细节,包括在短短的200米路程里他跑过的每一步。
传递火炬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开始冲顶珠峰,深圳站的传递也因此顺延了时间,到了中午12点,深圳站的圣火传递开始,悉尼奥运会体操冠军肖俊峰已经接过“祥云”开始了首棒的传递。
在起点市民中心,从早晨7点多就已聚集了很多市民,高唱着“热爱祖国”等待奥运圣火,而传递的终点设在了深圳市体育场,传递里程40公里,将有208名火炬手参与传递。
据悉,由于传递时间因圣火登顶珠峰而顺延,每位火炬手都将缩短传递的时间,减少多余的动作并将传递和交接棒的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已将传递缩至6小时。
郑李辉
郑李辉,男,1978年5月出生于湖北仙桃,身高1米58,1983年6月进仙桃体操学校,从教于颜永平,1989年进省体操队,1996年入选国家队,中共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冠军。
接近完美的一跳
2000年9月18日晚,澳大利亚悉尼,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冠军的争夺赛正在紧张进行。
单杠、双杠、鞍马、吊环、自由体操和跳马等6个单项的前五项都已经比赛完毕,只剩下了最后一项比赛——跳马。
这最后一项将直接决定冠军的归属,而这一项比赛,恰恰是中国队的弱项。在这之前的资格赛中,中国队的三名运动员相继在这个项目上接连发生重大失误。
李小鹏、邢傲伟、黄旭、杨威、肖俊峰、郑李辉6名选手面临的压力极大——这个单项上的失误已经让这6个小伙子面临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在这届奥运会之前,中国已经拿过了男子体操除团体冠军之外的所有的金牌,所以,无论是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还是祖国广大热爱体操的民众,都盼望中国体操队能在这届奥运会,拿下团体冠军这块金牌,而这个期望,对这些小伙子来讲,产生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6个人已没了退路!
但问题是,在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下,在一个非强势项目上保证不出现失误还要拿高分,几率有多大?
郑李辉第一个出场。
赛场上的空气凝固了,整个体育馆静得几乎连掉下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
郑李辉来到了跑道的起点。
站定,深吸一口气。瞬间,郑李辉如箭一般飞向跳马,跳马的上空顿时画起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线条,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度,侧手翻屈体后空翻两周半……一系列高难动作连贯、流畅、几近完美。
稳稳跳下后,郑李辉挥手向观众致意!雷鸣般的掌声旋即响起。
96分,这是郑李辉跳马从未有过的高分。主教练黄玉斌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上前与郑李辉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重大团体项目的比赛中,第一个出场的选手往往拿不到高分,并且第一个出场选手发挥的情况很容易影响后面的队友。而郑李辉在如此重压之下,为中国队扫清了这一障碍。接下来的五位中国选手,一个比一个表现出色。将对手远远地抛到了身后。
站在高高的奥运冠军领奖台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知道,埋藏在心底17年的那个奥运冠军梦,已经实现”。回忆起那个难以忘怀的时刻,郑李辉仍然有许多感慨,“为了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那一刻,郑李辉把自己从5岁到22岁,这17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体操。
被选中不是因为条件好
5岁,是许多孩子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郑李辉,却站在了家乡湖北省仙桃业余体校的训练房里。那个时候,他叫郑俊辉,那一年,是1983年。
他是被这个学校的教练颜永平从幼儿园里挑选出来的。其实,从体操的专业选才标准来看,郑俊辉并不特别符合标准——手臂比较短,手掌比较小,还有点罗圈腿。但是他那喜欢皱着眉头,眯着眼睛看人,一副不服输的派头,着实让颜永平喜欢,也就先选入了。
那个时候的仙桃业余体校,教练只有三个人,训练器械也异常简单。有些器械还是教练自己做的,保护的海绵垫也没有,就用土办法——在地上铺厚厚的稻草,盖上布当保护垫用。
郑俊辉在这个学校训练了两年,留给他的启蒙教练颜永平最深刻的印象是作风好,肯吃苦。这一点,在颜永平的训练日记中也得到了印证:
1983年冬的一天,体操队训练单杠向后大回环动作,有的队员戴了护掌,有的队员手小没戴护掌。郑俊辉的手太小,如戴上,就握不住单杠;不戴,手就会直接在铁杆上磨,时间久了,很容易把手皮拉破。在训练时,我发现单杠上有斑斑血迹,我想,坏了,一定是队员的手掌心磨破了。我立即喊停,要5个小队员把手伸出来给我看,郑俊辉的手掌心已拉掉了一小块皮,露出鲜红的嫩肉,血直往外渗。我问他疼不疼,他眼中含着泪,说疼。我问还练不练,他大声喊,还练!当时我的心也在流泪。后来我用碘酒给他消毒,小俊辉咬着牙,双脚乱蹦乱跳,一下子痛得眼泪满眼打转,始终没有哭出声来。
省队里的差生
1985年12月24日,郑俊辉进入省体工队体操队训练,改名郑李辉。先是师从汤学毅,一年后,由于工作变动,郑李辉转到方家明手下训练。
如果说在仙桃业余体校的那两年,郑俊辉的体操训练生活是艰苦的。那么,两年之后的省体工队生活,则是他的炼狱。回忆起自己在省体工队的那段日子,郑李辉坦诚说自己的感受是“痛苦多过欢乐”!
“刚到省队的时候,比较压抑。”郑李辉说。这种情绪来自残酷的现实——与郑李辉一起到省队来训练的队员近30人中,将有60%以上的队员被淘汰,只有最好的才能留下。
深知这这一点的郑李辉,比以前更加刻苦了,但高负荷的训练对这个七八岁的男孩来讲,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个时候,最痛苦的训练科目一个是压腿,一个是靠墙倒立”。压腿是体操的基础训练科目,靠墙倒立是训练手臂能力的基本科目,这也是郑李辉体操训练中的弱项。为了增强手臂的力量,郑李辉常常练到眼睛充血、手掌充血。
即使这样,他的训练成绩仍一直处在队里的中下位置。
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在省队,郑李辉是年龄最小的队员。学得比别人苦得多,一个新动作常常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流更多的汗水,这样他的基本功总是比别人扎实。“我从小就明白了勤能补拙的道理”,想起当时的情况,郑李辉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我这个人‘笨’。学习动作不是很快,但我懂得笨鸟先飞”。
那个时候,除了在武汉崇仁路小学完成小学课程的学习外,郑李辉的全部世界就是体操训练。
勤奋给郑李辉带来了好运气,1989年4月18日,郑李辉转为省队正式队员,户口关系迁至武汉,月工资30多元。这个时候,同郑李辉一起到省队训练的队员只剩下了不到40%。
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他的勤奋,郑李辉逐渐在全省、全国的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1993年,郑李辉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儿体操比赛,获得自由体操第一名。
国家队里的替补主力
在国内一系列重大比赛上有不俗表现的郑李辉,梦想着能够早日进入国家队,渴望自己能有一天代表祖国,拿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但他入选国家队的道路却是一波三折,异常艰辛。
1993年,进国家队的机遇第一次来到了郑李辉的身边。那年,湖北省体操队体操房遭遇火灾,训练的器械被毁,不能再开展训练。当时与他同一批的赵加生、赵加吉、鲁佳等所有省队队员都去了国家队,但郑李辉没有被选上。
因为没有了训练房,郑李辉和他的教练方家明辗转在仙桃、武汉体院、武汉洪山体育馆打着游击训练,训练设施、住宿条件都特别艰苦。在武汉洪山体育馆训练时,他们甚至住在施工队搭建的临时工棚里。
1996年,方家明带着郑李辉再次到北京集训,可是国家队的教练还是都瞧不上他。后来通过李小双的推荐,他才勉强留在了国家队。
“说句实话,大家还是有些另眼看我。每个星期我都要跟省队的方家明教练通电话,诉说自己的压抑和孤独。”说起刚进国家队时的情形,郑李辉的语气里仍然透着某种失落。
在国家队,伴随郑李辉的不仅仅是压抑和孤独,命运还给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当年的全国城运会上,郑李辉赛因受伤导致比赛失败,不久国家队以“基本功不扎实”为由将他退回省队。
离开北京时,他的师兄李小双鼓励他:“千万别灰心,回去后好好练,我相信你明年还会回来的。要拼!主力位置是靠自己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