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008,坚持!”这可能是杨威对自己说的最多的话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杨威有两次差点放弃。特别是雅典惨败后,杨威一度十分消沉,甚至还用叹息声作为手机的铃音。
1990年,杨威入选湖北队,结果没练几天,就因体形欠佳被退回仙桃体校。这给杨威打击很大,差点不想练了。后来,父亲抱着“再练练看”的想法,做儿子思想工作,把他送进了武汉体院体操班。此后,杨威一路飙升,从全国少儿冠军到全国冠军,成为中国体操队主力。
2000年悉尼奥运会,杨威夺得全能银牌。人们对这位当时只有20岁的小伙子今后夺冠充满期望,可谁也没有料到,这一等就是6年。2003年阿纳海姆世锦赛不敌保罗·哈姆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失误仅列第七,杨威接着遭受打击。杨威说:“在雅典时状态非常好,如果这么好的状态都拿不到金牌,再往后练还有什么意义?即使到了2008年能保持这样好的状态,可还是拿不到怎么办?”
2005年十运会,杨威再度拿了第二。这让杨威沮丧到了极点,想要彻底放弃。这时,亲朋好友纷纷劝阻,教练黄玉斌更是到杨威的家乡湖北,与他长谈。“北京奥运会是百年不遇的机会,我也有实力,”杨威说,“黄导是我的家长、前辈和朋友,是他打开了我的心结,让我决心坚持到底。”
2006年、2007年两届世锦赛上,杨威连续夺得个人全能金牌。那个消沉的杨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杨威。在体操中心北京奥运会决战决胜誓师大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的杨威说:“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多大的挫折,我坚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夺冠后,被问起最想谁时,杨威平静地说:“想杨云。”
杨威这块全能奥运金牌背后的辛酸,恐怕只有同为体操运动员的杨云最了解。当杨威最失落的时候,最能理解杨威的杨云并没有再给他增加一点压力,只是希望他继续坚持训练。对于夺金,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经历就好。单是四年的坚持也算是一个成功。”
这对体坛金童玉女相恋多年,为了北京奥运会一度推迟了婚期。两人在多哈亚运会比赛现场的亲密拥抱成为体育情史上的一个经典镜头。他俩已经在北京购置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杨威说,北京奥运会后该办婚礼了,那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之前也想结婚,但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准备。
刻苦训练的同时,杨威并没有忘记深造。2006年,他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由于训练很紧张,导师栾丽霞特意为把学习所需课本、资料寄给他。杨威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联系。栾丽霞说:“他学习很认真,也很想学习。”
奥运金牌将会成为杨威最好的结婚礼物,夺金的艰辛经历更会成为杨威的终身财富。北京奥运会可能是杨威竞技生涯的终点,更会是他人生新的起点。
黄旭
1979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5岁进入南通市业余体校,教练是张健武。1989年2月进入江苏省队,教练是王国庆。1993底入选国家队,教练是黄玉斌。
1997年洛桑世界锦标赛是黄旭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他与队友合作勇夺男团冠军,从此开始被世界所熟识。从1997年到2008年的11年时间里,黄旭先后获得了4次世锦赛男团的冠军以及一次奥运会男团的金牌。黄旭不仅是中国体操男队的队长,同时也屡屡在关键时刻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是中国男队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和伤病的增多,黄旭的状态有所下滑,但是这位老将却从没放弃自己对于奥运梦想的追求,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沉重使命,一直刻苦的训练,并在去年的世锦赛上获得了男子团体的冠军。
在2008年8月12日,北京奥运会男子团体体操决赛中,黄旭在双杠项目中表现完美,取得令人惊叹的16475分高分,获得团体冠军。
第一次拿冠军
说起黄旭第一次拿冠军,那是在87年的江苏省少年儿童体操比赛,他拿到自己体操生涯的首枚金牌,一枚单杠比赛的金牌,而说起那次比赛,其中还有发生了一次不小的风波。
当时省里的比赛,除了指派的高校裁判,每个地方队还可以出两人当比赛的裁判,来自淮阴的王国庆也是其中之一,而他带的一个叫阎松的小孩和黄旭的实力不相上下,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决赛那天,预赛成绩一般的黄旭在阎松前面出场,不过他非常争气,驱动上接摆倒立做得干净利落,非常漂亮,加上随后的下法又高又飘,落地时还站住了,分数一下打到了960,在场的家长们是一片叫好之声。
阎松随后场上,同样的倒立动作,他做得却有些松,没有黄旭那么笔直干脆,下的时候也稍稍有些欠缺,但就是这样,做裁判的王国庆却毅然给出了965的高分,这一下,分数就超过了之前出场的黄旭。
这时,下面的观众开始不满了,南通去的很多家长开始起哄,局面一度混乱。总裁判认为黄旭确实做得好,分数不能打这么高,但王国庆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火气不小的他甚至将手边的裁判证一扔,说“这个裁判不做了。”
为了让比赛继续进行下去,组委会专门召开临时会议对此事进行讨论,在比赛足足停止了半个小时,他们最终还是将金牌判给了黄旭。
那是黄旭第一次拿冠军,但因为有争议,拿上去并不是那么爽。而这个王国庆教练,在不久的将来却成了黄旭的恩师,还一路把他领进了国家队,直到最终拿到奥运会的金牌。
三个奥运的轮回
没有李小鹏那样过人的天赋,但他靠稳重赢得了教练和队友的信任;没有杨威那样分明的个性,但他用刻苦在高手如云的体操男队站稳了脚跟;也曾遇到过难以想象的困难,也曾不止一次地想到过退缩,但是凭着毅力和不屈的性格,他走到了今天,这就是黄旭,“黄金一代”的老大哥,中国体操男队的队长。
运动员都是围着奥运周期转的,黄旭也不例外,十一年的巅峰体操生涯,他经历过三个奥运周期,黄旭称它们为“轮回”,轮回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苦也有甜。
1999年天津世锦赛开始,年轻的黄旭成为了“黄金一代”不可或缺的一员,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他在队里的排名保持在第三第四的位置,那就意味着他在悉尼6人的男团队伍中站稳了一席之地。可就在距离奥运会还剩一个月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我在一次训练中崴了脚,那一个月对我来说太残酷了。你必须跟上队伍,否则就会被淘汰,可是脚伤得没办法做动作,每天要翻的自由操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折磨,站在场地上,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什么动作要领也没有,只想着怎么能翻过去,就这样过了一个月行尸走肉的生活。”黄旭说,自己那时候也不知道去了解具体伤情,直到现在快退役了,教练才跟他说那时候脚伤有多严重,如今想想都后怕。
“人在最难熬的时候,都想过要后退,可是如果真的退一小步,那么结果就将会是天壤之别。”黄旭现在还在感叹,“还好那时坚持了下来,尽管付出了很多,但是如果悉尼错过了,那么我这几年将会是完全不同的生活。”
“2004年,我们几个正值最好的年纪,最应该出成绩的时候,可是没想到却只拿了男团第五。我们都懵了。从雅典回来,我什么也没做,就呆在房间里想,整整想了一个月,练或是不练,把所有的可能,所有将遇到的困难都想了一遍,决定接着练。如果2004年我们拿到了(冠军),我想我们都会退役,正是因为没拿到,所以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坚持了下来。”
下决心容易,做起来难。2006年,黄旭遭遇了他体操生涯最大的磨难。世锦赛之前,他手臂肱二头肌拉伤,使他成为了世锦赛的看客。“我都去了丹麦,又回来了,在电视里看着队友们夺冠,心中替他们高兴也替自己伤感,感觉很复杂。”为了坚持下去,黄旭不知吃了多少苦。“不知道打了多少针封闭,只记得那针不是我们平时用的那种针,针头就足有半尺长,从肩膀推进去,几乎要穿透整个身体,慢慢地推进去,慢慢地再拔出来。”回忆起着一段苦日子,黄旭至今还心有余悸。
正是有了前面的经历,让黄旭2008年的北京之旅更加坚定。“真的是只有华山一条路,那段时间就是跌倒了,连想疼的时间都没有,立刻爬起来接着走。”黄旭说,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日子里,他就是凭着这种坚持,博得最后的机会。“那时候不是电视里不是在放《士兵突击》嘛,‘不抛弃,不放弃’,还有那段时间我在看一本书《借口》,对我的帮助都很大。”
“没有人怀疑中国男队会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怎么让自己成为团体6个人中的一员。”正是因为如此,如今再回忆北京奥运会,黄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住进奥运村的第一个晚上,“没有比那更美好的夜晚了。”
“在体操队,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想出来容易,可是想把别人拔出来,太难了,所以你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黄旭说,如果他真的错过了北京奥运会,那么他一定会遗憾地给自己找一个山洞躲起来,一辈子也不见人了。
而立之年再战奥运
黄旭坦言,参加在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是他体操生涯的最大心愿。而当记者请他展望奥运入选概率时,这位历经风雨的老将宠辱不惊地说道:“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心满意足,因为我更看重过程。当然如果能参加北京奥运会,那就是最圆满的结果!”
四年前,享有“体操梦之队”美誉的中国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遭遇惨败,从冠军惨跌至第5名。面对挫折,黄旭没有选择放弃。当时他年已25岁,在中国体操界,这个年龄已属于老将级,当年的“体操王子”李宁就是在25岁退出沙场的。
“其实那时候我也有退役的想法。”奥运会第5名是黄旭这拨队员出道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挫折面前很容易知难而退,何况黄旭的年龄也不小了。回国后,不少亲朋好友劝他练下去,国家队、省局领导希望他能留下来。“我后来想想,自己的状态不错,奥运会上个人发挥得也不差,最关键的是我不甘心以这样的成绩结束自己的体操生涯。”
于是,黄旭选择了坚持。
四年弹指一挥间,黄旭已成为一位“骨灰级”选手,“像我这把老骨头还在一线练,以往国家队从没有过,现在女队一些新手都喊我叔叔了。”黄旭笑道。
年近三十的黄旭,每天与年轻选手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能真正体会到。黄旭的手掌布满了老茧,两条胳膊也有不少磨擦状红印,“这是做双杠挂臂动作时留下的。几乎天天都要练,一时也消不掉。在队里,我的挂臂动作是最多的,大家都喊我叫‘铁臂阿童木’。”挂臂动作是运动员在杠上完成空翻动作后,依靠两条胳膊接触双杠来架住整个身体,冲击力之大可想而知。为了保护胳膊,黄旭总是戴着护套训练、比赛,乍一看,与日本动画片中的铁臂阿童木颇有几分形似,于是这一外号便不胫而走。
2005年十运会在黄旭的家乡江苏举行,作为江苏体操队的核心,体育局领导对他满怀期待。黄旭不负众望,团体赛他带领众师弟夺得亚军,随后的个人赛勇摘吊环金牌,十运会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黄旭备战北京奥运的信心。同一年,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也出现明显回升迹象,全体将士信心迅速恢复。
2006年秋天,黄旭与杨威、肖钦、陈一冰等飞赴丹麦阿胡斯,征战在那里举行的世锦赛。当时中国队的目标是夺回三年前丢失的团体冠军,重铸“梦之队”辉煌。那年黄旭练得很好,比得也不俗——世界杯根特站夺得双杠冠军,世界杯总决赛荣获双杠亚军。正所谓命运无常,黄旭偏偏在节骨眼上受伤了,世锦赛前他因训练超量不慎拉伤了胸部肌肉,到了阿胡斯后,黄旭的伤情更加严重。国家队决策层最终只能忍痛割爱。
这场伤病,让黄旭整整缺席国内外比赛达半年之久。2007年5月中旬,黄旭伤愈复出,参加了全国冠军赛,结果一举夺得双杠冠军。尤其是在吊环比赛中,此前从未进行过全套动作训练的他,居然一炮打响,顺利完成了比赛,目睹这一幕,从小就指导他的国家队教练王国庆乐开了花:“黄旭进军奥运会,大有希望!”
动作稳健、技术全面是黄旭的特点,这两大法宝使他顺利入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2007年世锦赛。团体决赛,黄旭先后四度亮相,出场次数与杨威并列全队第一,其中有三项得分在15分以上,为中国队蝉联冠军立下赫赫战功。“斯图加特的成功,使我对国家队、对自己更有信心了。”黄旭如是表达了对08的展望。
北京奥运比赛回放
北京奥运体操男团决赛中,身为队长的黄旭参加了其中三项比赛。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这位两届奥运冠军在昨日比赛的风采吧。
第二项——鞍马:黄旭、杨威、肖钦登场亮相。首先出场的黄旭因为下法有些问题,原本该转360度的临时改成180度,这个结果让裁判们在打分时出现了争议,良久,才决定了最后的分数14750分。
第三项——吊环:黄旭、杨威、陈一冰相继亮相。首先出场的黄旭整套动作如教科书般标准,静止动作非常到位,最后以直体后空翻两周加转360度稳稳落地,16000分,黄旭打响头炮。
第五项——双杠:双杠是中国队又一个强项。黄旭、杨威、李小鹏,三位“比姜还辣”的老将用稳定得可怕的表现,将领先优势瞬间扩大到了6分!黄旭还是第一个出场,一套完整流畅的动作之后稳稳落地后得到16475分,为中国队本项比赛开了个好头。
这已经是29岁的黄旭第三次出征奥运会了。每一次奥运都带给这个江苏小伙不同的滋味:2000年的悉尼,他和队友们收获了团体夺金的喜悦;2004年的雅典,作为队长的他只有吞咽失败的苦果;这次在家门口北京,即将退役的黄旭憋足了一口气,誓要一雪前耻。
昨天,黄旭在鞍马上第二个出场,就出手不凡,拿到了153的高分。可惜由于队友杨威和肖钦实在太过优秀,尽管黄旭依然排在单项前八,却依然很有可能无法再次在鞍马决赛中大展身手。
不过,身为队长的黄旭却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因为后面还有两项比赛。在吊环上黄旭同样拿到了153分的不错分数,中国队渐渐把分差逼近。到了双杠项目,中国队已经反超俄罗斯和日本。这时,意外发生了:世界冠军杨威在双杠上出现了严重失误,紧接着出场的黄旭压力一下子变得重了起来。但是,这位老队长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一丝紧张的表情,多年的南征北战已经让他对这种情景司空见惯。随着落地的一小跳,黄旭成功地顶住了压力,而裁判给出的16075的高分,也是对他这种稳定心理素质的一种肯定。
随着邹凯的单杠下法落地,中国队终于以超过5分的巨大优势优势领先老对手日本结束了当天的比赛,黄旭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与他的队友们击掌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