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放寒假,清清都浑浑噩噩的,沉浸在失去曲江的情绪里不能自拔。高自强不知原因,急的要命,跟秦建国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干脆以毒攻毒,让清清搬到高自强家,和杨老师俩人互相惺惺相惜,也许就好了呢。高自强正好趁着假期去国外讲学。
清清在高自强的恳求下,搬来和杨老师住在一起。早晨,必须给杨老师做饭,上午要拉着杨老师去买菜,然后,收拾屋子,洗衣服,陪杨老师说说话,这里里外外一忙,就没空想事情了。
杨老师以前不怎么外出,再加上长期吃抗抑郁的药物,所以身材臃肿发胖。清清看到屋子里挂着她年轻时的照片,惊叹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把年轻漂亮的美女变成了老太婆,就想着改变一下杨老师。
她仔细观察了杨老师几天,发现她有时清楚,有时混沌,那股劲一上来,哇啦哇啦的发作,脸红脖子粗的发泄,很难控制住。
那天,她跟杨老师说吃芹菜,杨老师忽然扯着脖子跟她喊:“我知道芹菜,我还分不清芹菜和胡罗卜,你什么意思?看不起我?”
等她平静下来,清清问她:“您知道自己刚才做什么了?”
杨老师说:“我知道,就是控制不住。”
“您不是一直吃药吗?”
“这药根本就不管用。”
“那你为什么还吃?”
“唉,为了你高老师,我要不吃药他着急。我这一病把他拖累的够呛。我心里都清楚,可能是药不怎么对症,但是我就是抗拒去医院看病。我没病。”
清清忽然就拉住杨老师的手,说:“杨老师,您当我妈妈吧,我六岁妈妈就走了,一直孤苦伶仃的,我给您当女儿好不好?这样我们都合适,您有了女儿,我有了妈。”
杨老师愣了一下,高兴的说:“我哪来的福气啊,有你这么好的女儿。”
清清说:“不过,您得有个当妈的样子,照顾好我。”
杨老师说:“好,我就为了女儿改变一下吧。”
清清说:“从明天起,您要学着给我做饭,我期末考试缺考,得赶紧看书,开学还要补考呢。”
杨老师说:“就这么着。”
第二天早晨,清清故意不起床,听着大门响了一声,知道杨老师出去了,就从楼上往下看,看见杨老师提着保温盒向食堂方向走去。
一会儿,杨老师开门进来,见清清端坐在餐桌上,就说:“我想了一下,好久没做过饭了,就上食堂买了一些,只要让你吃饱不就行了吗?”
清清一边拿着油条往嘴里塞,一边竖起大拇指,说:“杨妈,聪明。”
杨老师不好意思的笑了,清清发现她笑起来样子还是很美的。
清清上网查了关于抑郁症的一些信息,发现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中药调节和心里疏导也很重要。就和杨
老师说:“杨妈,我想带您去中医研究院看看专家去,我觉得您得换药了。”
杨老师说:“我不想去。这么多年了,也就这样了,好不了。”
清清说:“我不想让我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妈是大学老师,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以后碰见我同学得让他们羡慕嫉妒恨。”
杨老师说:“好吧,听我女儿的。”
周六,清清早晨四点钟就去医院排队挂号,好不容易挂上专家号,回家接杨老师去看病时,杨老师变卦了,死活不想去。清清压着火气,知道自己不能太着急,就说:“您要不想改变,我就不要这个妈了。我今天就搬走,您自己呆着吧。”
杨老师拉着清清的手,可怜巴巴的说:“要不下回再去?”
清清知道这时候不能妥协,就说:“我夜里三点起床,四点就到医院排队挂号,冻得浑身上下直流鼻涕,您不心疼?
您还是不是我妈?一看就不是亲的。”
杨老师就不说话了。
趁着她没反应过来,清清拉着她的手就出门,打了一辆出租,把她拉到医院。
后来的好多日子里,清清都在想,当初怎么那么英明,带杨老师来看病,又那么幸运,找到了打开杨老师这把锁的钥匙——脑病科专家周一曼教授。
周一曼教授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对焦虑症、抑郁症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她不像其他医生那样粗粗的了解病情,在病人还没有说完话的时候药经开完了,而是耐心的倾听病人的话,关键时刻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杨老师开始陈述病情,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到西藏失去孩子,到后来的自我谴责,最后竟然失声痛哭。从絮絮叨叨的陈述中,周教授明白了病的起因。一边给她把脉,一边说:“你睡眠不好,大便不好,经脉不通,怕冷畏寒,是不是?”
杨老师说:“是的,从孩子走后我就没睡过一个好觉,闭上眼就是她的样子。我一直服安定,作用不大,但是勉强能睡几个小时。”
“是不是哪天睡的好一些,心情也好一些?”
“是的。”
“我给你开一些中药,调理一下,西药不要吃以前的了,不对症。吃我开的这个。半个月后再来。记得一定要坚持。”
杨老师说:“好吧。那个——我这病以后能好吗?”
周教授说:“谁说不能好?我有信心你自己更要有信心。不能钻牛角尖,看看你这个女儿多好,不能总想以前伤心的事,要往后看。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出了医院,两个人抱着一兜子药,高高兴兴的。杨老师说:“今天得庆祝一下,中午做点好吃的。”
清清说:“杨妈,快点好起来吧,以后您得看着菜谱给我做饭,瞧我瘦的,和您走在一起人家都得说您是后妈,让我吃不饱。”
杨老师说:“我努力。”
中药很苦,杨老师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想起周教授的话,看到清清期盼的目光,就咬牙喝掉,然后从清清手里接过一小块冰糖含在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