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殖系统与乳房的保健
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官包括阴门和阴道。阴门是指阴道以外的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前庭。
(1)阴阜:阴阜位于下腹部,耻骨的前方,主要是由皮下脂肪构成,在青春发育期后就开始长出阴毛,形态很像一个倒三角形,向下到阴唇上及四周也部分长毛和男性阴毛呈菱形不同,主要和性荷尔蒙的机能有关。
(2)阴唇:是由褶叠状的皮肤所形成,又可分为大阴唇和小阴唇两部分。大阴唇自阴阜向尾背部方向延伸,外面生有毛并且色素较多而色暗,内面平滑有皮脂腺分布。小阴唇在大阴唇之内,是由海绵体所构成,其形状大小,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差异。
(3)阴蒂:又称阴核,相当于男性阴茎的部分,是外阴部中最敏感的地方。阴蒂大小如黄豆,在性兴奋时会变大变硬而直立,并会使阴道分泌出液体来润滑阴道和腔前庭,以便接受男性阴茎,所以在性交时受到阴茎的刺激,而使女性达到性高潮。
(4)前庭:在阴蒂下方,阴唇内部的区域就称为前庭,呈舟状形,其下部有一开口为阴道口,阴道口的上部有另一开口为尿道口。前庭腺的开口处还有处女膜,处女膜是一层极富弹性的薄膜,在处女时其周围宽度约可容一双手指伸入,因此月经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一般人常常把尿道口误以为是阴道口,甚或误以为尿道和阴道同开口于一处,其实尿道和阴道是两个不同的开口,女性的尿道口和男性不同,尿道口附近有一组神经肌肉控制,所以在性交时,不会有排尿现象。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输卵管和卵巢又称为“子宫附件”。
(1)子宫:呈倒置梨形,位于小骨盆的中央,是由平滑肌构成的空腔器官,靠一些韧带和盆底的肌肉组织维持正常的位置,具有行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子宫上部较宽大处,称“子宫体”;上端隆突部分称“子宫底”;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段较为狭窄,呈圆柱状,称“子宫颈”。子宫颈内腔呈棱形,称为“子宫颈管”,成年女性子宫颈长约3厘米,其下端暴露于阴道上端,称为“子宫颈外口”,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于受分娩的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分为上下两唇。
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子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黏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黏液,为碱性。子宫颈的阴道部分为鳞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光滑。在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子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层,中间为肌层,内层为黏膜层,亦称“子宫内膜”,内膜层随着卵巢的生理周期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成年人的子宫一般长7~8厘米,厚4~5厘米,宽2~3厘米;子宫重约50克;宫腔容积约5毫升。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成年人为2:1。
(2)输卵管:为从子宫底部左右两端伸出的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是输送卵的通道,每一条管道长约8~14厘米。根据其形态可分为4部分。
间质部:靠近子宫角的部分,管腔最为狭窄,长约1厘米。
峡部:间质部外侧的一段,管腔也比较细小,长2~3厘米。
壶腹部:位于峡部的外侧,管腔比较宽大,长5~8厘米。
漏斗部:亦称“伞端”。是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长度不等,多为1~1.5厘米,有拾卵子的作用。
输卵管的重要作用,是每月1次周期性地把卵巢所排出的卵子输送到子宫腔内,卵子的游动借助输卵管自身蠕动和在子宫内膜上皮生长的绒毛运动。通常受精在壶腹部进行。受精卵借助输卵管蠕动和绒毛运动,约1周后被运到子宫腔的内膜上着床,这时便认定已“妊娠”。当卵巢处于排卵时,输卵管收缩,并在卵巢表面蠕动。
(3)卵巢:位于子宫两侧,输卵管的后下方,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是卵子的巢穴,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的源泉,是女性身体最本质最重要的器官。青春期以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排卵以后,卵巢表面呈凹凸不平。成年女性的卵巢大小约4厘米×3厘米×1厘米,重约5~6克,外观呈灰弊色,组织柔软且小巧玲珑。绝经期以后,由于女性激素分泌减少,卵巢逐渐萎缩变小、变硬。
生殖系统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系统邻近器官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等,其中任一器官的增大、收缩、充盈或排空,都必然影响到其他器官;而某一器官的创伤、感染,或发生肿瘤等,亦可累及到周围的器官。了解这些邻近器官的构造与功能,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尿道:女性的尿道是一条狭窄的管道,长约4厘米,具有排尿的功能。位于耻骨联合后面,包埋于阴道壁中,它的方向向下,向前,稍有弯曲,以膀胱三角尖端开始,穿过泌尿生殖膈,终止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和肛门,故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并易由此引起急性肾盂、肾炎。
(2)膀胱:为一空腔器官,位于耻骨联合之后,子宫之前。其内腔表面由黏膜所包裹,外部为很厚的平滑肌。具有将尿暂时储存下来,等达到一定量时自由将其排出的功能。由于膀胱的充盈可直接影响到子宫和阴道,所以女性在做妇科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3)输尿管:在腹膜后,从肾盂开始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在骶髂关节处,经过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骨盆继续下行,于阔韧带底部,向前内侧方向走行,在临近宫颈约2厘米处,子宫动脉的后方,与之交叉,又经阴道侧穹隆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在壁内斜行1.5~2米,开口于膀胱三角底的外侧角。妇科手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输尿管。
输尿管长约30厘米,粗细不一,最细部分的直径仅有3~4毫米,最粗部分可达7毫米。管的外部为肌肉层,内壁为黏膜所包裹。尿并不像自来水通过管道那样连续流个不停,而是由肾盂和输尿管的周期性蠕动(每分钟蠕动1~5次),使尿由输尿管口喷进膀胱内。由于输尿管口的构造像个阀门,所以在排尿时即使膀胱收缩了,膀胱内的尿也不会逆流到输尿管里。
(4)直肠:长约12厘米,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前方有子宫及阴道后壁,后方为骶骨。直肠上段由腹膜遮盖,到了直肠中段腹膜折向前上方,覆盖于子宫颈及子宫后壁,形成子宫直肠凹陷。直肠下部无腹膜遮盖。肛管长2~3厘米,在其周围有肛门内外括约肌和提肛肌,肛门外括约肌是盆底浅层肌肉的一部分。因此妇科手术或分娩处理时均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和直肠。
(5)阑尾:阑尾的位置、长短、粗细变化较大,正常情况下位于左腹髂窝内,有的下端可达右侧输卵管或卵巢的部位。在妊娠期间,阑尾的位置可以随着妊娠的月份增加而逐渐向外上移。因此女性患阑尾炎时,经常可以累及子宫和附件,在临床诊断时应十分注意鉴别。
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一生要经过6个时期,即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这是一个由出生到衰老的渐近发展过程,每一个时期都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特有的征象。
(1)新生儿期:指婴儿出生1个月以内的时期。女性胎儿出生前,由于在母体的子宫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出生后可能出现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和阴道黏液,乳房隆起,甚至有少量乳汁分泌的现象。这种现象大约持续2~3周,然后自行消失。
(2)儿童期:指新生儿至10岁以前的时期。在此期间,儿童的身体发育很快,但性腺和生殖器官则维持幼稚状态。阴道狭长,其黏膜上皮薄而无皱襞,阴道内酸度较低,容易感染。子宫小,子宫颈占全子宫长度的2/3,子宫肌层薄。输卵管细。卵巢狭长,卵泡成批生长和发育,但无成熟的卵泡。到了10岁以后,丘脑下部和垂体的激素分泌量开始逐渐增高,刺激卵泡进一步发育并分泌少量性激素。在孕激素的作用下,乳房和内外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脂肪分布也逐渐呈现女性特征。
(3)青春期:女性的青春期约在13~18岁之间,此时生殖器开始发育,性功能也逐渐成熟,卵巢已开始发育长大,它所产生的激素进入血液,被送至全身,于是生殖器的各部分从幼稚形变为成人形。阴毛和腋毛开始生长,乳房发育增大,全身皮下脂肪增多,臀部和胸部更为显著,出现女性所特有的体形,同时出现音调变高,乳房膨隆,乳房增大,并且月经开始来潮。在此期间,少女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往往不稳定而易变,家长应加以注意和关心。
(4)性成熟期:女性从月经初潮到绝经时期,一般需持续35年左右。在25~30岁之间为卵巢功能最旺盛时期,产生了周期性月经和排卵。此时也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高峰阶段。
(5)更年期:女性的生殖功能由旺盛时期转向衰老期的过程即为更年期。一般从月经紊乱开始,到月经停止来潮(绝经)结束。历时因人而异,一般在45~50岁之间。此时卵巢机能逐渐消失,生育机能减退,内分泌功能紊乱,故而表现出月经不调,少数妇女可出现面部潮红、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血压忽高忽低、情绪容易激动、肢体麻木等症状,即所谓“更年期综合征”,甚者可影响工作和学习。
(6)绝经期:女性进入绝经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表现出卵巢萎缩,月经停止,生殖器官萎缩。由于物质代谢变得迟缓,有些女性开始有发胖迹象。此外,由于骨代谢失常而引起骨质逐渐脱钙而疏松,易造成骨折或骨质退行性病变。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可以服用小剂量的雌激素和钙片,若一旦发生病变将很难复原。
月经机理与生理
我国中医学理论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气血、天癸共同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也就是说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对月经产生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其中所论述的生理功能与现代医学所揭示的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环路相对应,月经周期性的出现,主要是丘脑下部、垂体、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表现。
祖国医学认为,天癸是影响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物质基础。它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之精微的不断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但必须是在肾气旺盛的前提下,否则便不能蓄积而生,发挥其作用。
当然,月经的产生,与冲、任、督、带4脉及脏腑、气血也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肾气的充盛、冲任二脉的通盛关系更为密切。
肾中元阴之气通于任脉,在天癸作用下任脉所司精、血、津、液旺盛充沛,与冲脉相资。冲脉又得肾精充实,聚脏腑之血,按时满盈,溢于胞宫,经血才能来潮。除此之外,月经的产生还与督脉的调节、带脉的约束有一定关系。
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上,气血不但是最根本的物质,而且它们之间又是互相滋生、互相为用的关系。因为月经的成分主要是血,而血的运行和统摄又有赖于气的调节,同时气又要靠血的营养。
气血来源于脏腑。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胃主受纳腐热,与脾同为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因此五脏安和,气血通畅,则血海按时满盈,经水如期而至。由此可见各脏腑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上都有重要作用,尤以肝、脾、肾更为重。
总之,虽然肾气、天癸、冲任督带、脏腑气血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各有不同作用,但它们之间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从而保证了月经的正常生理活动。
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每一个健康的成熟女性都会有月经,这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
(1)月经初潮:青春期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大约在13~15岁,但早到12岁以前或迟到18岁也属正常现象。其早晚与环境、气候、营养状态、身体情况及遗传等有关。如果超过18岁以上,月经仍未来潮有可能是闭经,应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2)月经周期:指上次月经的第1天到下次月经来潮间隔的天数。提前或错后在3~7天之内仍属正常现象。但若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均属异常,应及早检查诊治。
(3)月经表现:月经一般持续3~5天结束。月经期第1天经量稍少,第2、3天较多,第4天后逐渐减少,总量约为30~50毫升。经色多为暗红色,开始时较浅,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为淡红。一般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气味,亦可略有血腥味。
月经期大多数无明显不适感,但也有部分在经行前后出现轻微的腰酸,小腹坠胀,乳房胀痛,或情绪变化等现象,月经过后诸症自行消失,不属病理反应。
少数少女由于卵巢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月经初潮以后,有时不按周期而来,有的则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行经,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肾气未充之故,待身体发育成熟后,便可逐渐正常来潮。
除此之外,也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2月来潮1次者,此种现象称为“并月”;若3月一行者,称为“居经”或“季经”;1年一行者,称为“避年”;一生不来月经,而能受孕者,称为“暗经”;受孕以后,月经按月而行,但经量少于以往的月经量,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为“盛胎”或“垢胎”。以上情况皆属个别的生理现象,不属病态反映,无需忧虑。
白带生理
白带是从阴道内流出的白色黏液,为白色稀糊、半透明状,稍有腥气味,量少。一般发生在月经前期或在两次月经之间以及妊娠期间,带下量稍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白带属于人体内的一种阴液,来源于饮食的精微部分,经脾的运化而成,藏之于肾,由任脉所司,受带脉约束,不断敷布于胞中,下注于阴道,起到保护阴道和润泽阴道的作用。
乳房的发育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之一,主要由乳腺、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
乳房的发育是少女青春发育的最早标志,也是少女变得富有曲线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在月经初潮前4年,也就是10~11岁左右少女的乳房便开始发育了。先是乳头突起,继之,整个乳房隆起,形似小丘,摸上去有硬结,有时还有隐约的胀痛感。并出现乳晕,这也是女性开始与男性在外形上区别的开始。
约12~13岁时,乳晕增大,颜色由淡褐色变成深棕色,乳房逐渐丰满,开始出现女性线条。
14~15岁时,乳房发育比较明显,乳房明显地高出胸部。
16~17岁,乳房线条丰满清晰,乳晕略陷,乳头大而突出。与此同时,乳房内部结构也发育成熟,青春期前,只有不分叶的乳腺直导管;青春期后,导管开始分叶,结缔组织和脂肪也增加起来,使乳房整个轮廓突出于胸部。为少女的青春增添了光彩。一个发育成熟的少女,其乳房应呈半球形或圆锥形,紧绷而有弹性,双侧大小虽不全等,但基本对称,乳房中央部分的皮肤为环形色素沉着的乳晕(通常为蔷薇色),乳晕中心为全部输乳管开口处的乳头,乳晕表面有多个散在的小结节,即乳晕腺。
内分泌激素在乳房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雌激素使乳腺管日益增长,黄体酮使乳腺管末端不断分枝,形成乳腺小叶,此外,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以及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等都对乳房的充分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乳房的发育还决定于乳腺组织对这些内分泌激素的敏感程度,如卵巢的激素分泌不足,或乳腺对雌激素的敏感性较低,都会使乳房发育受阻,此外,营养缺乏、精神抑郁、体弱多病等因素,也会影响乳房发育。
由于乳房受性激素的控制,所以乳房的大小也会随月经的来潮而有所改变,月经之前,乳房会略微增大,乳腺内的导管及腺体上的细胞过于活跃,使乳房出现胀肿,这就是有些人来月经前感到乳房发硬、发胀的原因,只要月经来潮,这些不适感就会逐渐消退。
乳房的发育,也和少女的体态发育一样,有早有晚,有大有小,没有绝对的标准。它们通常要受体型、发育、营养、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国女性的乳房较欧美女性的乳房小;身体瘦长的人,乳房多相对小而平坦;矮胖的人则比较丰满,这与体内脂肪的多少有关。有的人在少女时代乳房大些、小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对身体健康一般没有多大影响,大可不必为此过焦。
但是,也有少数少女,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乳房发育异常。那么,哪些情况属于发育异常范围呢?
(1)乳房发育过早:女孩在8岁以前,乳房持续性发育,叫乳房发育过早。这时要注意有无其他性早熟的表现,如来月经,阴毛、腋毛萌生等。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2)乳房发育过晚:女孩16岁以后,乳房还没有开始发育,叫乳房发育过晚。这时要注意有无其他性晚熟的表现,如无阴毛、无月经、腋毛未萌出等。如果发现这种情况也应及时就医。
(3)小乳房:即乳房偏小,胸部扁平如同男性。如果外阴发育正常,月经有规律,其他发育也都正常,则多为生理性变异,不必焦虑,待结婚妊娠哺乳时一般可以增大。有一种是乳腺发育不受激素影响,即使用雌激素治疗,也不发育。这种情况就不能随便用药,因为长期服用激素往往会引起月经紊乱等副作用。唯一的办法是加强胸部肌肉的锻炼,经常按摩乳房,以增强形体的曲线美,促进乳腺的发育。
(4)乳房不对称:一侧乳房因发育充分而显得大一些,另一侧却因发育不良而显得较小些。这主要是较小侧乳房对激素反应较差的缘故。这种异常用雌激素治疗往往无效,而采用按摩的效果还不错。有的少女是由于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及劳作、运动习惯,致使两侧胸大肌及其结缔组织的发育不同,因而也影响了左右乳房的对称,只要注意纠正姿势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5)巨乳房:乳房巨大,可下垂到脐部,这种现象属极少见的病理性肥大,必须服用孕酮或实施外科手术整形,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6)多乳头:指除了正常发育的两个乳头外,体躯两侧,如腋窝和大腿窝部有数个对称的小乳头排列于原始乳脊的相应线上,而以腋窝的副线最为明显。它们一般不会充分发育,无需特殊处理。
(7)无乳房:可分为完全无乳房与不完全无乳房。完全无乳房,指乳房和乳头都缺少;不完全无乳房,指乳腺缺少,乳头尚在。无论哪一种,均系先天性乳腺缺少,自然也就没有乳腺的分泌功能。这种病目前尚无法治疗。倘若月经及其他性征均正常,日后完全能够婚育,只是不能哺乳而已。
乳房发育异常,确实给许多女性带来了不快,影响了美观,同时会影响日后哺乳下一代。因此,注意乳房卫生的保健是保证乳房正常发育、预防乳房疾病的根本措施。
乳房的性生理反应
在性反应周期的兴奋期中,乳头的勃起是乳房对性紧张反应增强的第一个信号,是乳头内丰富的平滑肌纤维在受到性刺激后发生不自主收缩的结果。两个乳头的反应常常不是同步出现的,一个可能已经达到完全勃起和肿胀,而另一个却出现滞后现象。
乳头充分勃起后的长度要比未受刺激前增加0.5~1厘米,勃起反应还可使乳头基底直径增加0.25~0.5厘米。平时乳头大而向前突出者往往比大小正常者具有较小的肿大勃起的趋势。乳头特别小时也很难对性刺激作出很强的反应,但乳头特别小的情况并不多见。
兴奋期的第二个生理变化是乳房静脉树模式的定界和扩张增加。如果乳房具有足够的容积,就会出现下方的表浅静脉充血,但很可能要到兴奋后期才变得更为明确。较大的乳房通常表现出很明显的静脉树模式的扩张。乳房静脉树的充血向中心扩张时一般并不达到乳晕区。
在临近平台期,乳房的实际体积会明显增加,这是乳房深部静脉充血反应的结果。处于性反应状态的女性在勃起反应发生时,悬垂乳房下部的充血则更易于观察到,若女方取仰卧位时,乳房体积的全面增加将更为明显。在兴奋晚期可见到明显的乳晕充血现象。兴奋期反应的表现程度和发生时间的差异很大,往往因人因时而异。在平台期中紧邻勃起乳头的乳晕也会肿大,这时常常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勃起的乳头已经部分消退了。直到乳晕肿胀在消退期消退之后,人们才可以重新看到消退较迟的尚保持勃起的乳头。
在女性经历最终的高潮冲动之前,未哺乳过的女性乳房的大小可以比平时增加1/5~1/4,哺乳过的女性乳房通常不会出现乳房体积的明显增加。这种解剖学上表现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喂过奶的乳房在乳汁生成过程中静脉分流有所增加所致。婴儿吸吮会增加静脉的分流,并趋于使性紧张时深层血管的充血反应减缓。可见,在性紧张影响下,乳房大小的增加不仅与血管充血的生理反应有关,还与组成乳房小叶起支持作用的纤维组织成分的充实程度有关。在哺乳初期,乳房过度的紧张往往会损伤这些支持纤维组织的有效性。因此,可以理解哺乳后的女性乳房对性刺激难以作出应有的较明显的性反应。
在性紧张进入平台期后,乳房前、侧,甚至下方经常会出现粉红色的斑驳。实际上这种斑丘状皮疹首先出现于上腹部,再延到乳房表面,这种皮肤表面的血管充血反应被称为性红晕。
高潮期间乳房没有什么特异反应。乳头勃起和乳晕肿胀已经确定,静脉树突起显得十分醒目,未哺乳过的乳房比未受刺激前的基线有显著扩张,性红晕十分明确。乳房甚至可能出现颤抖现象。消退期的到来是以性红晕的迅速消退和同步的乳晕肿胀消失为信号的。但乳头勃起消退较慢,当乳晕肿胀消退后乳头勃起又变得醒目了,给人的印象是它们已经历由新刺激的影响或既得刺激的作用而致的继发性勃起反应,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假勃起”。
一般来说,未被吸吮过的乳房深层血管充血的消退较慢,而哺乳过的乳房充血消退较快。常常可以见到的是,高潮结束后乳房肿胀仍将维持5~10分钟,至于乳房表面的浅表静脉树走行甚至可以存留很久。在静脉树完全消退到它们正常不显露状态之前,勃起的乳头已经完全恢复。这种既有表浅又有深层血管充血影响的持续存在,是未被吸吮过的乳房的特有现象,可能由于平台期乳晕静脉丛的过度扩张所致。在消退期,这种静脉丛过度扩张导致静脉引流至更深层静脉的血液流动减慢。
二、生理卫生常识
正常的月经
女性的月经每月来一次才是正常现象,一般每次来的时间是3~5天。月经周期虽以每月来潮一次为原则,但25~35天一次的月经周期也属正常现象。
有些女性月经来潮时出血较为规则,但是周期的间隔可能是20天,此属“月经过频”现象,是造成贫血的原因之一。有的女性月经的次数相当少,每隔45~50天来一次,这种称为“月经过稀症”。而月经周期超过7天,或经血超过80毫升者,都属经血过量(平均月经总出血量为35毫升)。
有些女性的月经来潮时间虽长,但最后几天的经血量相当少,仅是咖啡色的分泌物,这属于正常现象。也有一些女性月经周期只有3~4天而已,但经血量却像“自来水龙头”般大量排出,如果纯粹按照天数来定义是正常的,但实际上已经属于经血过量,这样的女性每次月经过后总会非常虚弱。
月经的预测
一般而言,月经的预测方法大概可以分成4种:日历法、体温测量法、自我观察法,以及麻烦多多法。
(1)日历法:周期月经正常的女性可按照日历周期来计算。例如,以30天为1周期,上次若是3月28日来,下次应该在4月28日左右就有经来潮;如果以40天为周期,下次大约在5月9日便会有月经来潮。
利用日历法,只要在上一周期的月经首日,再加上每月月经周期的日数,就很容易预测下次的月经来潮日。要用此法推测月经周期,前提是月经周期必须规律。利用日历法来判断经期是否正常,对于那些排卵比较正常的女性是行之有效的。
(2)体温测量法:此原理是运用女性在排卵后会有体温增高的现象,以测定何时是排卵日。例如没有受孕而且荷尔蒙分泌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排卵之后14天月经就会来临,所以可以很准确地预测到月经来临日。
体温测量法不能使用普通体温计,须用妇女体温计,因为妇女体温计的刻度变化较大,即使是很轻微的体温改变亦能显示出来。一般来讲,排卵前后体温只在36.7度上下产生极细微的变化,这种极其细微的变化只有用妇女体温计才能测量出来。测量体温的时间一定要在刚睡醒时就测量,也不可东想西想后再量,因为脑力消耗也会升高体温。
再者,测量的位置要固定,如果不停的变换测量位置会呈现温度上上下下不稳定的状况,比如口温比腋温高出0.5度。当温度降至最低时,表示已经到了排卵期,如果没有受孕,14天后自然会有月经来潮。虽然这种方法对所有女性均适用,但较常使用于不孕患者。
(3)自我观察法:所谓自我观察法,就是通过观察白带的质与量来加以推断。接近排卵期的时候,白带会相当清澈,而且较平常多出3倍;一旦排卵后,就会呈现黄浊现象,而且相当黏滞,此时可以确定排卵已经发生,而排卵之后2周左右,就是月经来潮的时候。所以利用观察阴道分泌物也可以了解何时是排卵日,同时也顺着排卵日推断何时月经会来潮。这可能是最容易的来潮测定法,但在正式使用此法之前,应先自我测试几次才会准确。
(4)麻烦多多法:麻烦多多法就是利用一些仪器设备来做检查侦测。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超声波观察卵巢中卵泡成长的大小。一般而言,当卵泡形成2厘米左右时,可能已接近排卵日,经过一系列的测量可以得知何时卵泡会在卵巢之中消失,那么当天就可判定排卵日。利用此方法可很准确地判断出排卵日,也可推算出月经来潮之时。
再者,也可以到西药房买侦测排卵日的小试剂。如果黄体激素的浓度显示相当强,则表示在24小时后会有排卵现象,如此也可推测出月经何时来潮。
月经规则术
在人类还没有找到确实有效的办法来抑制人口快速膨胀的威胁之际,医学家们想出了一种叫做“月经规则术”的方法。就是在预期月经过程14天以内,不论是否怀孕,因为还没有成胎,将子宫内容物利用一种塑胶特制的卡门氏吸管及吸引筒吸取出来。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安全、最经济且行之又有效的方法。
一般常用的真空塑胶吸引筒是卡门氏的50毫升的吸引筒,它可产生68厘米水银柱高的真空阴压,所用的吸管有两个勾口可搔爬子宫内壁,将子宫内容物全部吸出来,手术完成后可借吸引筒上的刻度测量出血量的多少,并可将吸引出来的内容物放在水中用肉眼或显微镜检查是否有绒毛或脱膜组织。一般吸管有3种:4毫米(黄色);5毫米(红色);6毫米(青色)等,视月经过期长短而分别选用不同的吸管。
月经规则术简单安全,不必麻醉,平均3~5分钟即可将手术完成,在门诊部即可实施,不用麻醉,妇女接受这种手术只有一种轻微酸疼的感觉,生产过的妇女绝对可以忍受这种疼痛,未产妇或特别敏感的妇女只要给予少量止痛剂或镇静剂即可手术。因为采用软性塑胶吸管,所以不必扩张子宫颈口,也没有子宫穿孔的危险。平均手术的出血量大约20毫升左右,和正常妇女一次的月经量差不多。
相对来说,月经规则术比一般传统的子宫刮除术或电动真空吸引术引发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要少很多,少数妇女只有恶心、头昏、子宫痉挛的感觉。大约有1%的妇女有子宫内容物残留及妊娠继续存在,因此手术后最好在1周以后再到医院做追踪检查,手术感染率也很低。另外,月经规则术另一个好处是成本低廉,费用较低。
对于不孕症,月经不正常或异常的子宫出血或子宫体癌可由月经规则术取出子宫内膜做病理切片检查。对于不完全流产或早期葡萄胎的治疗也有帮助。如果要装置各种子宫内避孕器或服用避孕药丸,不必等到下次月经来潮,在实施月经规则术后即可开始,可减少许多时间,而且可以提高避孕的质量。
月经的周期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左右。每次行经持续3~5天,失血量为30~100毫升。
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是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发生的,它可分为3个时期:
(1)增殖期(排卵前期、卵泡期):从月经停止起至排卵止,即月经来潮后第5天到14天左右,称为增殖期。此期,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逐渐增殖,血管及腺体上皮增生,但腺体尚不分泌。至此期末,卵巢内有一个卵泡成熟,就会出现排卵。
(2)分泌期(排卵后期、黄体期):从排卵起至月经前,即月经来潮后第14天至第28天左右,称为分泌期。此期,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与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血管扩张、充血,腺体迂曲,并分泌黏液,在此期内如果受孕,黄体即发育成妊娠黄体,其继续分泌孕激素与雌激素。子宫内膜在上述两种激素作用下,继续增厚形成脱膜。如未受孕,黄体将萎缩,遂进入月经期。
(3)月经期:从月经出血到血停止,称为月经期。在此期间,由于黄体萎缩,血中雌激素、孕激素含量迅速降到最低水平。子宫内膜由于失去这两种激素的支持而发生崩溃、出血,从而进入月经期。
月经周期的形成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分泌有关。在一个月经周期开始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处于低水平,对下丘脑反馈抑制作用消除,血中促卵泡刺激素稍升高,接着黄体生成素也增高。在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卵泡开始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入血。到排卵前1周,血中的雌激素明显升高,此时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反馈抑制下丘脑,从而使腺垂体卵泡刺激素分泌减少,在血中浓度相应降低,而黄体生成素仍稳步上升。需要注意,血中卵泡刺激素虽处于低水平,但由于雌激素有加强卵泡刺激素促卵泡合成雌激素的作用,所以,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仍然增加。到排卵前一天,血中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此时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促进下丘脑大量释放激素,后者促进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尤以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最明显,形成了血中黄体生成素高峰,促进了排卵。
排卵后生成的黄体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分泌大量雌激素及孕激素。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与孕激素反馈抑制激素的释放,使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减少,其血中浓度相应下降。失去这两种激素的支持,子宫内膜便会剥落而出血,于是就进入月经期。与此同时,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下丘脑的反馈抑制作用已解除,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逐渐增加,促进卵巢中新卵泡发育,于是开始了新的周期。
月经周期的调整
女性的月经是经由大脑发育,再经由下视丘、脑下垂体分泌女性荷尔蒙以影响卵巢、子宫,产生月经周期。月经周期虽然只是子宫内膜剥落夹杂血水、分泌物及细胞,但荷尔蒙是由卵巢及脑下垂体所控制,许多因素都有可能让月经不来。很多女性都有这种经验,在压力大时,或是考试将临时,月经周期就会暂时不来,等到压力一过,月经才恢复正常,可见女性的月经周期很容易受到影响,被困扰的女性,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提前1个月服用药物,以作月经周期的调整。
月经的出血量
医学上给月经定义为:女性排卵后周期性的自发子宫内膜脱落所引起的出血。根据这个定义,唯一可正确判断子宫出血是否是月经,只有靠子宫内膜切片。子宫内膜剥落在分泌期(即排卵后),才可能确定是月经。
就经血的组成而言,经血一般是不凝固的暗红色液体,包括有红血球、子宫内膜组织、子宫颈黏液、子宫颈及阴道剥落的细胞、细菌、酶等。其实经血在子宫腔内曾经凝固,而由快速激增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将之溶解流出。有些女性经血中有血块,这些血块与一般外伤出血的凝血块不同,它只是红血球黏液、黏液蛋白等的聚合物。
一般来讲,经血量大约是33毫升左右,但个体差异性颇大。大致上在80毫升以下都可说是正常的。通常,90%女性的经血量在76.4毫升以下。月经最初两天的出血量占总量的75%,头3天内的血量占总量的91%。根据这个量数,若女性每天摄取的铁不足11毫克,则患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很大。
月经的处理
女性一生中大约有2000个日子有月经伴随,所以如何愉快而健康地度过经期,对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月经期,女性应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做如下调适:
(1)对于月经的存在及其生理现象应有正确的认识。月经是随着排卵而产生的,代表人类生命得以延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女性的特权,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初经少女往往对于血液由体内排出的现象感到害怕,而妇女有时也以不洁来看待月经,或因而减少正常的活动,或刻意把一些活动错开,甚至要求医生设法以药物来变更经期。其实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污秽、低级一点儿也搭不上关系。
(2)了解并适应经前症候群:经前症候群的表现有:头痛、腰酸背疼、乳房肿胀或刺痛等,在精神方面,则显得焦虑、沮丧,并具攻击性,情绪相当不稳定。大约20%~30%的女性都会发生这种现象,所以无须害怕或因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应该设法调适,尽可能放松自己,并且也应体谅有相同情况的朋友或同事,彼此谅解,相信在适应上能有较佳的效果。
(3)选择适当的卫生棉:使用卫生棉时应注意取用时不要碰触卫生棉内面,以免污染,引起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卫生棉应置于阴部中央适当位置,撕去背面的贴纸,让粘胶固定于内裤上。有些妇女喜欢使用卫生棉条,塞入阴道内,这样虽然走路方便轻松,但若残留在阴道内,则会造成毒性休克症候群,这一点必须注意。
(4)注意个人卫生:经血是细菌的培养基,故月经期间的卫生非常重要。大小便后应用卫生纸往外或两侧擦拭,以免阴部或尿道受到污染。另外,每天至少要更换一块月经垫,而不管原来那块是多么干净。若月经量较多,或在炎热的夏天,则最好能多做会阴部冲洗,每天2次是最低的要求。
(5)温和而适当的饮食:经血量多者,可多食用铁质含量高的食物。而抽烟、喝酒可能造成内生殖器官的血管收缩、缺血或缺氧,有些学者认为会加重痛经,故应予以戒除。
(6)适当的休息:应有充足的睡眠,以减少经前症候群及行经期间的不适。白天能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对经期不适有减缓作用。
(7)适量的运动:做体操或散步,可稍微减轻经期的不适。剧烈的运动如骑马、马拉松赛跑或游泳等,应尽量避免。一些经前运动,如膝胸伏卧、抬腿、抬头等运动,需在月经前即每天做。另外,练习瑜珈功对减轻经期的不适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8)穿着宽松而保暖的衣服:穿着宽松的衣服可减少压迫感,但仍须注意保暖。骨盆器官的血管对低温较身体其他血管更为敏感,不要因受寒而使经期不适加剧。
(9)痛经的处理:如果痛经影响到工作,应该找医师治疗,并依指示服药。
(10)把月经期作一记录:可以在月历上作出记号来预测下一次的月经期,若有不正常周期的出血,应请教医师。在下次月经要来之前外出,即应该携带单片包装的卫生棉,以免措手不及。
经期的处理在初经期间也许无法马上得心应手,但只要观念正确,相信只要经历几次月经后,即能顺利而健康地应付这每个月来访一次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