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这天亲朋好友便相互拜年问候,但仅限于“官客”(男人)。至于“堂客”(妇女)则必须等到正月初六日才能外出拜年。
清代,官员们在元旦互访拜年,是一种不成文的礼节,也是逢迎上司,联络同事的机会。所以都要衣冠整齐,郑重其事地乘车、坐轿,亲自到长官、同僚的家里去拜年,如主人不在,也要留下“志名”,表示循礼来过。
民间的互访拜年,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岳母家拜年,其他近亲则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而定。这种拜年还要带些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才能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礼节性的拜访。如向同事或普通朋友进行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果是自己的长辈,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搀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稍坐一会,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感谢性的拜访:凡是一年来对自己有恩惠或帮助的(如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向人家表示感谢。
串门式的。这一般是对于街坊邻居,关系一般的人。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些客套话。在屋里坐一会而已。
拜年时互相馈送的礼品大致有:糕点行匣(有用蒲包装的)、成筐的水果、铁筒或纸盒装的茶叶、给小孩买的花炮、灯笼或干果杂拌等吃食、自制的特殊食品。
民国以来,有送各店号发行的礼券,受礼人可持礼券到发行的店号,按礼券票面额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商号给住户(经常主顾)拜年很简单,凡属一般交往户,不必亲自登门,只要在初一凌晨把贺年卡投到门缝里就可以了。正如《燕台月令》所云:“片子飞,空车走。”
有礼物者,可插上名片派一学徒的送往受礼人家。如同行业有深交往者,则不在此限。
由于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所以从元旦至“破五”(正月初五)各家都有很多忌讳,除上面已提到的“忌门”不接待妇女外,还有:
禁说不吉利的话,不许小孩子哭闹、吵架。
不准打碎盆、碗等家具,认为打坏器物是破产的预兆,如一旦打碎,也要说些吉利话:“岁(碎)岁平安”,及时进行“破解”。
不准扫地(扫地会把财都扫出去了),不准倒垃圾和温水(怕把财倒出去)。
不准动刀(主凶杀)、针(主长针眼)、剪(主口舌之争)。
不准看病、吃药,否则一年之中身体不健康。
有的家庭元旦之日不许花钱,说花了钱一年之中会有经济危机。
有的家庭因守佛、道两教禁杀生的训戒,初一要忌荤,一天两顿素馅饺子,说是大年初一这天吃素就代表一整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