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又拉了拉皇帝的衣角,道:“陛下,如今众怒难犯,我看陛下也该取舍了。”
皇帝深爱贵妃,可如今面临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了主意。万般无奈之下,皇帝只好下令将贵妃处死。不过,他要求与贵妃作最后的诀别。这个要求不过分,毕竟是皇帝,将士们也不敢迫得太急,便答应了。
高力士领着贵妃到佛堂,与皇帝作诀别。
此刻的皇帝已经是白发苍苍,似乎在一瞬间又老了十岁。
杨贵妃也已经知道了情况,努力的挤出一丝笑容,道:“愿大家安好,臣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
皇帝望着花容失色的杨贵妃,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抚摸着杨贵妃的脸颊,擦去了她脸上的泪痕,含着泪道:“愿爱妃在善地受生,莫要再生皇室!”
杨贵妃道:“陛下,臣妾并不后悔!得陛下如此恩宠,臣妾死而无憾!”
皇帝道:“爱妃,是朕对不住你!”
万贵妃扑通跪倒,“陛下,愿来世还能作长久夫妻!”她朝着皇帝拜了四拜,算是诀别。接着,她双手合十,虔心礼佛。
高力士提着一匹白练巾递给杨贵妃,杨贵妃伸手接了,道:“公公,望日后好好照顾陛下。”她又对皇帝说道:“陛下,臣妾走了。”
说罢,她将练巾悬于梁上,伸出脖子,含着泪踢开了脚下的凳子。
皇帝默默啜泣,泪水浸湿了龙袍。
杨贵妃的双脚晃动了片刻,便无力的垂了下来。陪伴皇帝十六年的杨贵妃自缢,终年三十八岁。她用生命换取了皇帝的平安。
中唐诗人白居易便有《长恨歌》写道:“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被迫自杀,将士们总算泄了愤,便纷纷散去。
可是,杨国忠和杨贵妃死了,大伙儿便商量着去处。入蜀中是杨国忠的提议,如今杨国忠已死,再入蜀中便没有了必要。
有人说改道回长安,何必再背井离乡。这个提议很多人都赞成。
也有人说就往蜀中去,蜀道难是天下皆知的,如今安禄山已经攻克潼关,长安也不保险,指不定安禄山会兵临城下。这个提议也有许多人赞成,包括皇帝在内。
大伙儿争论不休,一时间没有个定论。
薛无痕望着议论纷纷的禁军,不觉摇了摇头。秦襄道:“唉!不曾想会变成这个样子!”薛无痕道:“秦大哥,你觉得去哪里比较合适?”
秦襄默然,许久,道:“听从圣上的命令吧!”
薛无痕苦笑一声,“李三哥现在发令,已经没有多少人听了。禁军意见不一,你身为禁军头领不是也没办法?今日若不是陈玄礼将军找了杨国忠作替罪羊,恐怕李三哥都性命不保。”
秦襄抬头望天,长长的叹了口气,“我实在想不到会有今天!”
正当禁军没有定论的时候,韦见素宰相的儿子提议去扶风。扶风那个地方四通八达,往西可去长安,往南可入蜀中,是个不错的去处。
这确实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两全之举。不如就先去扶风,再作定夺。
皇帝也没有意见,点了点头。
将士们也没有什么异议,便出发开往扶风。
往前行得一阵,一群百姓挡住了皇帝的车驾。陈玄礼扬鞭道:“陛下车驾在此,尔等快些让开!”
领头的百姓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汉子,他朗声道:“陛下,安禄山已经入主长安,您真的打算这样放弃长安么?”
秦襄吃了一惊,什么!安禄山已经攻克长安城了?是了,如今长安没有兵马,要拿下长安简直易如反掌,安禄山这样有野心的人,岂能不趁机取了长安!
秦襄立刻纵马疾奔到队伍前头,想知道情况。
那汉子又道:“宫阙,陛下之家居,陵寝,陛下之坟墓,陛下何忍丢弃?”皇帝按住辔头,久久沉思。杨贵妃刚离他而去,他已经伤心欲绝,实在不想再理会这些。此刻听到百姓的话,虽有触动,但还是没能下定决心收复失地。他拨转马头,便要离去。
秦襄一看那领头的汉子,失声叫道:“杨贤侄,原来是你!”
薛无痕和寻梅听到这话,立刻赶上前来。前面的人果然是杨远兮和王凌燕!他们非常激动,寻梅道:“太好了,你们没事!”
皇帝道:“薛贤弟认得此人?”
薛无痕拱手道:“李三哥,此人是我徒儿。”
皇帝沉默片刻,还是没有再理会,催着坐下的马前行。
杨远兮看皇帝没有了雄心抱负,便拉住太子的马头,道:“太子殿下,既然陛下不肯留下,执意入蜀中,太子殿下应当带领大伙儿打击叛军,收复失地!”
太子李亨有些为难,道:“父皇远游,为人臣子,岂能不在旁边伺候?这不是大大的不孝么?”
杨远兮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如今天下分崩离析,有识之士无不想打败叛军,还一个太平盛世。太子殿下身为储君,振臂一呼,天下必然响应。届时率领大伙儿收复两京,肃清海内,再接陛下回京,这不是最大的孝顺?难道太子殿下忍心看到大好河山沦陷胡虏之手?虽说蜀中险要,安禄山攻克不下。但万一安禄山烧了栈道,陛下和殿下岂不是被困蜀中,永无出头之日?那样的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唐的天下任人践踏,太子殿下于心何忍!”
薛无痕听到杨远兮一番慷慨陈词,不觉大点其头,附和道:“是啊!殿下应当登高一呼,打退叛军!”
太子望着薛无痕,道:“薛王叔也这样认为?”他知道,父皇叫他“薛贤弟”,他便要叫薛王叔了。
薛无痕重重地点头,道:“理当如此!”
秦襄也赶紧附和,“太子殿下,臣也以为理当如此!”
太子沉默,低头寻思计策。
大伙儿都眼睁睁的望着太子,只盼他发号施令。只要他下定决心,便立刻跟着干,日后打退安禄山再接陛下回京。哪怕不幸身亡,也胜过偏居一隅,窝囊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