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制度的稳固,关键是能够抵挡外汇资金大量流入或流出对本国货币发行的冲击,因此利率政策调节外汇资金的流动,就成为中央银行保卫货币制度稳定和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1994年,我国宏观经济突出的问题是通货膨胀超过25%,为了克服通胀,央行持续提高国库券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结果是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冲击货币制度,引起人民币大量发行和对外升值;与此同时,银行存款大幅度增加,企业投资下降,失业扩大。对此,惟一合理的政策选择当然是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带动市场利率下降,稳定外汇流入和货币发行,达到克服通胀和失业的双重目标。但是,一个普遍的担心是: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必然引起银行存款的大量流失。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而是充分暴露出我国现行金融制度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本缺陷。在很多专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同大量居民储蓄存款相对应的是大量难以回收的企业贷款,一旦存款大量提取,贷款又无法回收,就会爆发严重的信用危机,因此,高利率的政策有骑虎难下之势,只能往高调,不能回落。利率成了完全僵化的政策工具。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基本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落后,或者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缺乏补充资本金的正常渠道,资本不足,只能占用大量银行贷款,充当资本金,形成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而银行却要因此承担资本投资的风险而只有债权人的权利。同时社会居民也缺乏投资于长期资金市场的机会,只能依赖银行储蓄,造成特有的金融资产过于集中,流动性太大。从一般企业的营运过程来看,每个企业的资金需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企业生产需要长期占用的营运资金;(2)企业投资正在形成中的营运资金;(3)企业营销商品所需的结算资金。在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包揽前面两类资金需要,银行只提供第三类资金需要,约占整个社会资金存量的 5%~10%。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从1986年起,财政基本停止了对盈利性生产项目和企业的投资,客观上需要一个加快发展的资本市场来取代,但是这个市场迟迟没有形成。虽然现在有了股票交易,也还只是试验阶段,只能对极少数有条件上市的企业公司提供筹资服务,大量企业仍然完全依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负债比例普遍高达70%~90%。由于发生了国有企业日益严重的财产流失和经营亏损,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生产,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银行又向这些企业注入大量信贷资金,抵充企业的营运资金。若按标准会计方法对这些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估计他们的银行负债也都超过70%。
根据风险抵偿原则,资本与债务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资本承担生产经营的全部风险,一方面因为承担风险而有权享受利润;另一方面为了降低风险,又必须拥有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和财产分配权。债务则不同,债务人不承担企业的风险,在企业清算时,要优先获得补偿。资本与债务的不同特性,同企业的长短期资金需要相一致,因此企业对不同资金的需要应有相应的比例构成。一般企业的债务对资本、资本对资产,应该有一个客观的限度,使不同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互相对称,债务比例过高,或者资本比例不足,都会使债权人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目前这个债权人直接就是专业银行,如果政府包揽债权人的亏损,银行的债务风险就进一步转嫁于政府,如果政府不包揽,则存款人就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企业对银行的负债比例超过限度,银行和存款人必然承担过多的风险,因为是债权,存款人和银行又不可能有相应的权利,风险和权利不对称,就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制度稳定的一个内在隐患。1995 年随着企业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银行储蓄存款的继续增加,这一矛盾还将更加尖锐。
面对存在的问题,目前的政府决策是:(1)继续维持高位存款利率;(2)以保值的方式继续提高存款利率;(3)提高人民银行的准备金贷款利率;(4)发行国债以分流储蓄。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落在视野之外。继续维持高利率的负效应是明显的,利率政策僵化,难以抵挡外汇资本对货币制度的冲击,货币发行难以控制,物价上升,国内投资受阻,失业扩大,经济增长减慢,预计1995年因为物价上升和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成本还会阻碍贸易出口,加重国内的市场疲软和生产不景气。发行国债分流储蓄当然是一个进步,但是效果如何还要取决于发行国债的收入用于何种开支。用于行政性和消费性开支或者用于补贴企业亏损,效果都是只会增加将来的税负,而不会有生产资本的积累。若是用于增加对企业的投资,因为政府不可能履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结果将只是延缓国有企业问题的爆发,因而不可能解决企业和银行面对的问题。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结合企业改革加快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采取商业化的办法让市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1.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保障、保险基金和投资基金,一方面以分流储蓄的方式把资金用于对企业产权的投资,为企业补充资本金创造市场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改革减轻社会负担。
2.鼓励银行积极参与企业改制,一方面努力减少贷款损失;另一方面要不失时宜地把持有的企业长期债务转变成对企业的持股和产权,扩大对企业的权力。
3.分步调低银行存款利率,带动市场利率回落,减轻外汇资本对货币发行的冲击,全面改善宏观经济的基本状况,同时加快储蓄分流,以减轻银行负担。
4.加快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引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全面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充分适应企业改革的新形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信有了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和对长期资金的分流,有了银行资产负债的双向调整,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一定会有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