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的杨林坐在四年级教室里,眼睛看着黑板,脑袋却翻洋过海不知道飞到哪去了。
今天是一九八九年五月三十一日,农历四月廿七。
没错,杨林重生了,重生在了80年,他清楚的记得当自己睁开眼看到这一辈子的父母时,父母眼中的喜悦,第一次尿床的无奈和耻辱。
好吧,尿床是真不怪他,他也叫了啊,可是能怎么办呢,他要说的是“要尿尿”,可是发出的却是“啊啊啊”,杨爸杨妈一见他叫,就哄啊哄,他一直叫,杨爸杨妈就一直哄。
他也想憋来着,可是他刚出生,身体还没发育完全,完全憋不住,然后就尿了,尿完之后杨林都懵了,就那么直溜溜的盯着当时抱着他的杨爸。
杨爸一见也是一愣,看他突然不哭了,觉得有趣,还逗了他两下,然后就在杨林直勾勾盯着他的情况下,把他放回摇篮里,杨林当然不干了,裤裆里还是湿的呢,于是一个继续哭,两个继续哄,可就是不知道看看他是不是尿了,最后还是惊动了杨林的奶奶后,杨林奶奶给他换了尿布才算完。
哎,说多了都是泪啊。
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六岁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去年跳了一级,所以现在正在读四年级,下半年就要进入五年级了,其实在他原本的计划里是不准备读小学甚至是初中的,因为这些他完全会,在家里自学完全没问题,可这些在家庭会议上提出来的时候被全票否决了,包括最疼他的奶奶。
所以没办法,小学还是要读的,不过虽然不能自学,但可以跳级,于是他在去年升三年级的时候直接升入了四年级。
作为一个心理年龄已经超过三十五,上辈子好歹也是大专毕业的杨林来说,小学题目真的很简单好吧,除了语文给了他一点压力,至于英语,对于这辈子的老妈是大学英语老师的杨林来说,英语差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其他的都不是问题,还有就是和一群小孩子真的让他提不起兴趣和他们一起玩好吧,所以为了早点结束这段无聊时光,他就选择跳级了。
谁让他成绩优秀呢,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有点特权的,所以当他提出这个要求来的时候,父母老师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同意了他跳级的请求。
他从小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父母在家没事的时候就会教他各种知识,而不管前世有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他基本上都会很快学会,所以渐渐的“杨家有子是神童”的消息不胫而走。
杨父杨母老师亲戚对他都是非常放心,基本上都不怎么管他,包括他在课堂上发呆,看别的书,放学回家只要不上房揭瓦都没关系,让他在学校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只要他还上课的时候在教室里就行。
至于你是不是在认真听讲,这个的话老师刚开始的时候还会管,可是发现他就算这样还是次次考试第一名,把它叫到办公室里反而被他出了一道题把老师给难住了之后,就让他放任自流了,只要他不影响课堂纪律就好。
当然,放任自流归放任自流,也不是完全不管,不管的前提是你的成绩要好,老师讲的你要懂,不然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就像讲台上正在讲课的数学老师一样,其实各科老师对他还是挺恼火的,毕竟上数学课看英语书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好吗。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了,下面请杨林同学上来做一下这道题,看一下你们这节课掌握的怎么样。”
杨林正看着入迷呢,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头看到讲台上的数学老师,又看了看黑板上的题目,便知道又到了测评环节,这是老师对他的考验,过了就相安无事,没过的话肯定是要罚的,不多,也就一百遍而已。
慢慢走上台,看了看题目,做题,写完,收工,回到座位,一气呵成。
老师看了看,点点头,然后布置了作业,然后就下课了。
明天是儿童节,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杨林来说,明天是属于他的节日,所以这节课上完就可以放假了,在谢绝了几个同学的假期一起去玩的邀请之后,他找同桌问了了今天布置所有的作业之后,就坐在座位上等着班主任来放假了。
班主任叫李红军,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是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人,带着个眼镜,书卷气十足,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爷们儿。
他走进教室,用带着浓厚东北口音的普通话给大家说了一些注意事项,也就放假了。
杨林起身朝着教室外走去,今天他有事,之前他向各大杂志社投稿,今天应该有回信了。
作为一个重生人士,他自己几斤几两他自己明白,除了前世的记忆以外,和别人相比没什么优势,要想这辈子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只有努力赚钱,当然也不是就没有别的路了,步入仕途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他家的条件摆在那里。
嗯,杨林重生在了一个大家族里,他是根正苗红的红三代,所以这条路也是可以选的,将来说不定在这条路上还是可以有所成就的,不过考虑到日后,这条路只能是备选,当然,他现在才九岁,这些都不急。
其次是家里人希望他以后能从事科研工作,想到以后的科研环境,这条路想都不用想就被他否决了。
当然科研这条路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毕竟他有上一辈子的知识储备,从一岁时就偶尔说两个词后,虽然说的模糊不清,但足以让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感到惊喜,然后就开始教他认字写字,同时也练了一手毛笔字,这个他是认真的练了的,毕竟他前世看到那些会写一手毛笔字的人还是有点小羡慕的。
有时间就看看爷爷奶奶的书,就算现在从爷爷奶奶家搬出来了他也会经常去看,爷爷的书多是一些历史杂书,而奶奶的书都是一些医学类的书籍和论文,但不管什么书,他都看,毕竟脑子里的东西,肯定是多多益善啊,谁会嫌自己会的东西多,知道的多啊。
而作为经历过21世纪人才市场的他,深深的知道,有的时候多会的一点东西可能就不是一点,而是有和没有,决定了你是开小车还是骑电动车。
其实在他刚开始看这些书的时候他也看不太懂,不过没关系,不懂就问嘛,他就问作为医学教授退休的奶奶,导致他奶奶还以为他是喜欢医学呢,一有时间就教他,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医学和生物学的书,大概是想着要将他当医生培养吧。
但人贵在自知,他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自己清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就是重生,而前世对医学也没有丝毫涉猎,可以说如果他这辈子要从事医学方面的工作的话基本上是和别人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哪怕加上他在看书时发现的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他也不敢保证他能在日后本科多如狗、硕士满地走的时候能够在医学方面做出大成就,要知道整个世界几十亿人有天赋的不止他一个,比他好的也不是没有,这一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当然这是从整个世界来说的,如果是中国的话,他还是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家庭优势混个主任医师的。
但是仅仅是这些的话杨林自己是不甘心的,牛自然是很牛的,平常人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用一个重生去换的话,未免也在不值当了点,再加上后世的医患关系,更是让杨林对医生这个行业敬谢不敏。
所以在前几次的家庭大会上他自己就发言否决了医学这方面的发展,然后他以奶奶好感度大降的代价,促成了这次决议,算是排除了这个自己不太喜欢的选项,算是为以后的辉煌人生剪掉了一些浪费营养的树枝。
其次是从政,不过这个也被他否决了,因为他不认为他能在众多的政治博弈中站对队伍,前世他除了经常登上新闻联播的那几个名字外,其他的各省市大佬们他可记不得几个,而且政治的尔虞我诈也不适合他这个有三十几年的市井小民心态的重生者。
好吧,其实这只是他选择了从商这条路之后的自我安慰罢了,毕竟从商这条路是经过无数的网文作家们总结出来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也是杨林最想走的路,因为杨林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重生给他带来的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先知先觉,而这就是他立足商界最大的本钱。
来到传达室,看传达室的是一个老头,姓刘。
“刘爷爷,有我的信吗。”
刘爷爷慢悠悠的抬头看了一眼,用一口北京口味的方言回到。
“等一下,我找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李碧华转杨林的。”
过了一会儿,刘爷爷拿着一封信出来。
“呐,你的信。”
接过信,连忙道,“谢谢刘爷爷,刘爷爷再见”
刘爷爷摆了摆手,又坐在摇椅上,拿着茶壶喝了口茶,又继续打盹儿了。
杨林看了看信封,是一个杂志社的,他寄了好几个杂志社,今天收到了第一封回信。
杨林边走边拆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张纸,一张张翻开看,一封回信,几张稿子,还有一张四十元汇款单。
把汇款单收好,信展开。
“尊敬的离愁,你好......”
“离愁”是杨林自己给自己取的笔名。
看完信,信的大致意思就是说收了那些,退了哪些,然后稿费是千字十元,希望他以后还能继续投稿之类的。
看了这些,杨林很高兴,因为赚钱了,两辈子第一次靠写字赚了钱,更重要的是他从现在就可以开始他的原始资本积累了。
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家里没人,母亲李碧华和父亲杨建国都是大学教授,现在应该都还在学校。
自己找了点剩饭吃了,搬了个桌子在院子里写作业。
杨林家现在住的是一个小四合院,这个小四合院是在他强烈要求下再加上一哭二闹三打滚之后,三年前从一对年轻夫妇那里用学校分的楼房外加五千块钱换来的,是一间一进四合院,不大也不小,两百多平,肯定要比学校分的房子大,可是大虽大,可是便宜啊,学校分的房子是新建的楼房,现在可不比以后,楼房可比四合院受欢迎多了。
写完作业,杨林拿出那张汇款单,现在盘旋在他脑中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这些钱取出来,自己一个九岁的小孩去取人家不一定给,让父母爷爷奶奶去取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没收,至于其他人就更不行了,杨林认识的基本上都认识杨林父母,不认识的也不行,让一个陌生人知道一个九岁小孩身怀四十块钱巨款想想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好办法,索性也就不想了。
杨林从抽屉中拿出一个小本子,这是他专门用来记录的本子,他把他还能记得的一些东西都记在这个本子上,主要是一些歌词,一些小说的大纲,和一些创意,至于像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这种,他并没有写上去,以防万一吗,歌词小说可以解释,但预知未来说不定真的会被人拉回去切片研究。
杨林看着冰与火的大纲,这是昨天刚刚完成的,加上之前的哈利波特,他有了两部小说大纲,加上四十几首歌,已经把这个小本子写满了,杨林有点得意的合上本子,放进抽屉里,这可是他以后生活的保障。
锁上抽屉,出门,没有目的地,就是到处逛,找一些没人要的老物件儿,从读小学开始他就开始收东西,一般都找一些没人要的,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空手而归,但是没办法啊,现在的北京城可以说是遍地黄金,可他身上没钱,也没眼力,不好胡乱出手,搞不好就会被人坑的毛都不剩,所以他也只能捡捡漏了。
在胡同里转了几圈,就从一户人家那里要来了一个摔成几瓣的破碗,出手原因是因为那个碗碗底写着“大清乾隆年制”字样,所以才要,至于是真是假,谁知道呢,反正有没花钱。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废品收购站,杨林径直走了进去。
“李叔叔在吗。”
从里屋走出来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看了杨林一眼,笑道:“杨林来了,你的那些东西在那边,别的你就别翻了,翻得到处都是。”
然后又转向屋里,叫道:
“小玲,快出来,你小林哥来了”
随后里面应了一声,就没动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