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影响力
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的人,并且给予对方一种神奇的力量,甚至可以影响身边人的终生。拥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也是社会中最具成功素质的人士。
你为什么需要影响力
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是沟通与交流,有的时候则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对抗,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你被别人影响。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在别人的影响下生活着,就等于被别人的意志给俘虏了,这样的人即使再优秀,也不会登上一把手的宝座。”
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能成为最强者
有这样一个笑话:刘亦民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他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刘亦民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sir!”
刘亦民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刘亦民大声叫道:“我叫刘亦民!”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sir!”而刘亦民亦大声回道:“我叫刘亦民!”
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刘亦民反复练习“Good morning,sir”这句话,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刘亦民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叫刘亦民!”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八百里水泊梁山,一百单八位英雄好汉,坐头把交椅的是又黑又矮的宋江。论武艺,他比不上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就连缺心眼的李逵,沂岭上连杀四虎,勇猛过人,也比他强多了。论文采,他比不上会写苏、黄、米、蔡四家字体的“圣手书生”萧让。论计谋,他比不上“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就算是依照前首领晁天王晁盖的遗言,也应该是由活捉了史文恭的卢俊义接任。不管怎么说,都轮不到宋江。可是众英雄就是只服他一个人,言听令从。就算后来对他的招安路线心怀不满,也没有人弃之而去,还跟着他南征北讨。到最后马革裹尸,断臂出家,毒酒穿肠,也没有一个人对他心怀仇怨。为什么?
宋江能坐第一把交椅,靠的就是他的影响力。想当年,早在山东郓城做押司的时候,他就声名在外。提起“及时雨”宋公明,江湖的豪杰好汉哪个不知,谁人不晓。等到他在江州问斩,许多英雄前去劫法场相救,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这就是影响力的威力。有人说,影响力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力。更准确地说,影响力是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控制力。它与权力不同,影响力不是强制性的。它发挥作用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它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行为、态度和信念。没有人能够抗拒它,因为它来得悄无声息,等你察觉时,早已经被它俘获了。
影响力取代权威
现在已经不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时代了,特别是在组织结构扁平化的企业,权力就像一只干瘪的皮球,如果不充气的话,就无法指望皮球会弹跳起来。而影响力却是很好的气筒,它能够令干瘪的皮球重新膨胀起来,并且焕发力量。或者说,激发权力的关键过程是施加影响,它的能力则包括沟通、理解、适应和自我表现等。我们认为,随着权威式的由上至下的金字塔形管理被逐步扬弃后,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影响力领导的崛起。
权力伴随着每个组织而产生,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型的生产企业,即使是企业里基层的员工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权力。文员有处理文件和发送传真的权力,保安员守卫大门时有询问的权力……只要有职位就会有相应的权力。换句话说,在围绕企业目标的执行过程中,权力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在某个位置上的义务。只有个人力量才是来自于个性所产生的影响力。
一个领导者光有权力是不够的,关键要看他是否具备影响力。企业家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却很难提拔一批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这一常见矛盾既说明“放权”的必要性,也强调“影响力”的补缺作用。万科公司的精神领袖王石,就是一位非常注重影响力的领导者。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他毫不担心地将手中总经理的大权下放给自己培养起来的职业经理,让他们更自由地运营公司。与此同时,无论是给摩托罗拉公司拍广告,还是登上珠穆朗玛峰,王石的做法使自己得到了更大的“权力”——影响力。
当一个人假借权力而获得权威,人们通常会鄙视他,或称他狐假虎威。虽然权力本身的各种形式能促使别人做事或者改变他们的行为,但是不管是职位的优势还是技术专长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具有强制性的。其结果只能改变别人的表面行为,而不是他们内心的感觉和信念的真正认同。与此相反,影响力却是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行为、态度和信念,这种力量不仅使他人感受到你的吸引力,而且还激励他人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所以说,影响他人的能力同样是成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以及IBM公司的董事长郭士纳,他们都是在国际商业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前者运用温和的影响战略来对他的组织进行改革并最终获得成功,从而革除了GE典型的“大棒加铁链”式的权力模式;后者则用影响的杠杆撬动了IBM这样的庞然大物,使得“大象能够跳舞,蚂蚁就必须离开舞台”成为至理名言。许多事实证明,高度官僚化的、森严的命令和控制结构已经不适应今天的企业,而影响力因素必将盖过权力因素,成为管理精英的明智选择。
影响别人的能力无疑是最具内涵的管理技巧,而非滥用权力或者权威的蔓延。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技术进步,以及组织结构的精简都使正式权威的效力大为降低,而影响力却正在发挥隐藏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多的事实要求我们,为了取得高效率,领导者必须抛弃所谓的权威,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去重新审视别人,并把事情做好。只有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才能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权威人士。
非权力影响力体现个人能力
人一旦拥有了合法的权力,就同时拥有了不同程度的权力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特点:首先,对他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其次,以外部推动的形式发生作用,对被管理者的激励作用不大;再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距离较大,后者的心理和行为是被动服从的,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能突破权力的障碍而发挥作用。
管理者的影响力是从下属与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领导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这种影响像一张相互作用的网把所有参与者联系起来。管理者与下属的相互作用是基于信任,他以个人威望和人格魅力激励别人甘心情愿地与自己保持一致,管理者身上具有的这种特殊的吸引力、影响力,就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的特点
非权力影响力是管理者自身素质和行为造成的,与管理者的法定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产生的基础要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得多。这种影响力尽管表面上并没有合法权利那种约束力,但实际上,它不仅确实具有权力的性质,而且常常能发挥合法权利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它对被管理者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建立在他人信服的基础上,因此,它具有与权力影响力相反的特点:
1.这种影响力是自然性的、非强制性的。
2.它不是凭借单纯的外力作用,而是被管理者在心悦诚服的心理基础上,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自觉自愿地接受影响的过程。
3.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和谐、心理相容。
非权力影响力产生的原因
1.品格因素
管理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具有高尚品格的管理者,容易使被管理者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并引导他们去模仿和认同,从而产生更巨大的号召力、鼓舞力和说服力。
2.才能因素
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专业能力,是管理者能否胜任领导职务、完成领导工作的重要条件。一个有才能的管理者能使被管理者心悦诚服,这是一种心理磁力,它能吸引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其影响。
3.知识因素
知识丰富的管理者在指导工作、宣传组织、沟通协调关系时,容易取得被管理者的信任,使被管理者产生这种感觉:他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他可能是对的。当这种感觉通过事实得到强化时,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信赖便与日俱增。
4.感情因素
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产生亲近感,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响力就强。管理者待人和蔼可亲,与部下关系融洽,其影响力往往能使被领导者心悦诚服。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力提高的基础
非权力领导力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产生的。与他人建立真诚美好的关系是非权力领导力的源泉。
卡耐基曾经指出:领导者的成功有时并不在于他有多强的业务能力,当一张无所不至的人际关系网铺开时,领导就成功了一半。
人们在事业和生活中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85%靠的是人际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影响力,非权力领导力的获得仰赖人际关系的因素,可能要高达90%以上。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个体间形成的特定心理关系。交往是指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往来。这种交流和往来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满足一定需要而进行的信息、物质、思想、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和联系。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共同活动形式。交往只存在于人类。
交往活动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参加才能得以进行,即单个人的独立行为不构成交往活动。
在参加共同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还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沟通,或发生某种信息交流与联系,否则,也构不成交往。
人类总是在同两方面的实体打交道:一是人类自身,一是客观事物。交往只是人们之间的联系,而人同事物打交道则不称其为交往。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或联系有时以物为媒介,甚至有时直接交往于人之间的就是物,但交往既不是指这种交流信息的中介手段,也不是交换物本身,而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的信息的交流或联系。所以我们称这种交往为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从主客体的存在形式上,可划分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三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个体与个体的交往才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最普遍、最常用的方式,因为个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往来最容易实现认知上的相同、情感上的相容和行为上的协同,进而为实现共同的活动目标合作奋斗。
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会产生亲密的关系,双方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反之,就会关系疏远,彼此矛盾甚至敌对。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关系的民族,中国人以对于人际关系重视而闻名于世。领导者依据中国人重关系的大气候特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是必需的。
领导者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既是领导者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工作的要求。领导者关系网的建立非常有利于团结全体属下员工齐心协力,发挥团队战斗力,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组织提高绩效,造成和谐目标的更高标准和境界。
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对把握职业生涯,特别是对获得影响力来说是很重要的策略。建立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在需要时寻求支持的能力,对一位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发挥其非权力领导力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魅力有助于影响他人
个人魅力最引人注目的优点是能提高影响别人的能力。当人们认为你这个人很有魅力时,他们更有可能采取你的建议。许多人说过,要是有一位富有个人魅力的经理,“我会以我的职业生涯作赌注,一心一意为他工作”。这种情况下,以事业作赌注意味着这个人将放弃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来和这个经理一起开始一个新的企业。
所以,个人魅力实际上是非权力领导力的升华,个人魅力作用在各方面都增强了非权力领导力,个人感召力的发挥就需要通过以身作则、说服、分享和帮助等方式进行。
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影响别人的方法是以身作则地领导。作为有影响力的领导,你可以通过你自身的行动来传播价值观和传达各种期望。那些显示忠诚、做出自我牺牲以及承担额外工作的行为特别要以身作则。在项目面临艰难局面时,你也许要每周工作65小时以显示包含在企业文化之中的自我牺牲的价值。
问题是,假如你对人们来说有一种磁铁般的吸引力,那么他们把你当作一种行为典范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因此,尽管以身作则的方法很受欢迎,但它可能效果不大,除非那个以身作则的人对那些认为可以把他或她作为榜样仿效的人们具有吸引力。
通过理性的说服影响别人的传统方法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策略。理性的说服涉及使用符合逻辑的观点和事实证据来使另一个人相信一条建议或者要求是可行的,并且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总的说来,要使理性的说服变成一种有效的策略,需要自信以及仔细的研究,对明智和理性的人来说它可能是最为有效的。不过,即使是明智和理性的人,他们看问题的方法也是有选择性的。他们更会听取由热情和讨人喜欢的人所表达的信息里包含的特征。个人魅力使得逻辑看起来更有逻辑性。
专家影响力的获得也离不开个人魅力,取得专家影响力的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是在符合公司当前或者未来需要的领域里成为课题专家。最新的例子是如何为公司建立引人注目的网址或者在国外开拓市场。即使你是课题专家,富有个人魅力也会有利于利用你的专业知识。假如你个人颇具魅力,当权者更有可能会给你一个展示专业知识的好机会。
取得威望要比获得专家的影响力更需要个人魅力。富有个人魅力可以增强你的形象,从而使你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具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