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又满怀希望的叩首谢过。
高殷当然有一统天下之志,如今,大齐有华夏最好的领土:从淮南到河北、山东、河南,全都被大齐占领。
无论从经济、政治、军事,在这华夏第二个三国时代,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
不过,打仗要靠人力、物力、财力,说白了打的就是后勤。
南朝每一次北伐失败,都是由于后勤跟不上。这是由于北方是大平原,便于骑兵机动作战,粮草运输也方便。
而两淮地区水网密布,大多是东西走向,不便于粮草运输。
因此,大运河就显得极其重要。
“爱卿,朕还有一项任务要交给你,就是去勘察如何修建黄河到大江之运河,当然,主要是利用前朝所修建的河道。”高殷说道。
他要立即部署修建通济渠(沟通黄河淮河)和永济渠(沟通黄河与蓟----平津)。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被李世民作为杨广的暴政之一大力宣传。
不过,他的贞观之治,却是建立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之上,就是唐代房玄龄等人也承认大运河的作用不可估量。
其实,隋唐大运河,主要还是利用原有河道、运河进行改造,并非全部都是重新开凿。
华夏开凿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至少在公元前四五百年,各诸侯国已经认识到运河的重要性:运输和灌溉。
当时陆路运输,效率远远不可能和水运相比,甚至一半都赶不上,有时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比如秦始皇远征岭南之时,一百斤粮食陆路运到五岭北时,甚至只有十斤,可见损耗之大。
最后,也只得开凿运河进行粮食运输,这就是有名的“灵渠”,这条运河现在都可以看到。
另外,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修长城,杨广修长城,还有明代长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赵武灵王修长城、文宣帝高洋修长城。
高殷之父文宣帝高洋,曾经发百万人重新修建北边的长城几百公里,防范外族入侵,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对隋唐时期的繁荣功不可没。
如今大齐有两千万人口,完全具备修建大运河的能力,当然,为了体恤民力,可以适当减缓工程进度。
一听高殷要修建大运河,屋子当中的众人无不吃惊。
王琳却十分高兴:“陛下,臣不愿当什么刺史,就先督导修建运河,争取早日一统江南!”
高殷点点头:“刺史也要当,朕先给你任命一名长史,代行其职。你主要精力就放在修建运河之上。
利用半年时间考察线路,记住,工程量越少越好,只要能够保证通行即可,须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运河!”
王琳叩首道:“微臣明白,请陛下放心,臣尽快拿出一详细方案,供陛下和各位宰执决断!”
旁边,赵彦深满怀忧郁的说道:“陛下,修建运河兹事体大,微臣认为,还是应从长计议!”
高殷摆摆手道:“赵爱卿,按照朕之计划,征发几十万民工,利用两三年,开凿从黄河到淮河的运河轻而易举。
然后,歇几年,在修建从邺城到黄河之运河,再下一步,就是要沟通邺城到蓟,用运河将全国连成一片。”
他想,杨广修建运河的速度,比自己要快几倍,再说,自己还有杨广并不具备的优势:大齐汉人基本上没有服兵役,劳动力很充足。
当然,修建大运河要得到太后和大臣们的同意并不容易,还需做很多解释工作。
在他心中有一丝隐忧:太后与朝廷大臣暂时可能不会同意修建大运河。
含光殿,上午。
高殷来给太后李祖娥汇报修建大运河之事,此事必须取得太后同意才行。
他详细讲解了修建大运河对航运和灌溉的好处,然后心中有一丝忐忑,担忧母亲会拒绝。
李祖娥听完之后,笑了笑道:“道人,娘知道你欲做几件大事,娘打心里是支持的。
不过现在时机恐不成熟,原因很简单,听赵公说国库没钱,粮仓也缺粮。你也知道,各种工具、对百姓的补偿及赔偿、医药等等都需花钱。
还有米粮一事,百姓仅能携带往返路上之米粮,再多恐怕就无法携带,因为长途运输困难。
所以工地上之粮,肯定需要朝廷提供,而仓库的存粮也不多,甚至义仓之粮甚至都已经挪用一部分。
最后牲畜之草料也是个大问题,牛、骡、马肯定会数以万计,草料消耗可不少,这都需要事先囤积…………”
李祖娥把困难摆了出来,高殷一听,知道这些都是赵彦深告诉她的,而且也都是实情。
实际这些困难自己早已知道,他主要是想来试探母亲的态度。
作为一个长期在私企工作的商界精英来说,什么样的困难他都可以遇见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千年大工程----大运河不是说修就能修起来的,需要精心组织,需要倾国之力。
现在他已知道母亲的态度,心想,只要母亲原则上同意了就行,困难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儿多谢母亲支持,请母亲放心,钱粮之困儿自会设法解决!”
“嗯,娘也知道修建运河的好处,不过可以缓一缓的,对了,你上次说言选妃一事,娘还有一位外甥女……”
一听又是亲戚,高殷急忙拒绝道:“母亲,儿以为,选妃也不能全选亲戚,听御医言,有时会影响子孙后代的……”
自己的皇后李难胜,就是母亲的侄女,这算是姑表亲,对后代可能有影响的。
一听高殷拒绝,李祖娥摇摇头:“那就请自便,不过,鲜卑小户人是娶不得的!”
母亲是赵郡李氏大家闺秀,相貌、品行和文采都没得挑,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有些看不起外族与寒门中人。
……
从含光殿回来的路上,高殷心中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钱粮。
大运河一定要修!
只要修好大运河,自己在与周、陈两国的竞争当中,就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运河在普通航运、军事、灌溉上面所产生的效益无法估量,只要运河一通,运河两岸就会成为鱼米之乡。
至少明年要动起来,至于何时能够完工,这就要看怎么组织了,如今关键是要解决修建大运河当中的几点困难:
首先就是钱粮,如果不充足的话,肯定开不了工。第二,尽量减少对农业的影响,现在这个年代农业是根本,如果老百姓没有饭吃,必然天下大乱。
第三点就是伤亡之民工越少越好,古代修建一个大工程,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组织施工,死亡率通常在一成到两成之间,这是一个非常恐惧的数字。
嗯,为了统筹指挥这个大工程,必须得建立一个指挥部,让尚书右仆射燕子献担任总指挥,让兵部侍郎白建担任副总指挥。
……
军枢房。
这是军枢房大臣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之所以这次会议拖得有些晚,是因为要等候黄门侍郎唐邕,此人一直在晋阳办事,他负责一个独特的机构:骑兵省。
这个机构主要是替皇帝管理鲜卑骑士,也包括部分鲜卑步兵。在天下还未统一的时代,这个衙署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个人简单汇报了一些当前紧要的事务之后,高殷就把修建大运河的方案提了出来,让几位大臣再仔细议一议。
同时,他还附了一张大运河的规划图。
众人一听,就像炸了锅一般,一边看着图,一边开始交头接耳探讨起来。
“运河虽可以修,不过现在困难太大,尤其是这规模太惊人……”
“陛下的规划太庞大了,能否再小一些?”
“陛下的确大手笔,此工程堪比秦始皇之重修长城……”
“可惜国库无力呀……”
“……”
高殷听着众人的议论,一边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很快,众人就有了一个结果:如此巨大的工程,财力恐不能承受;
另外,或许十年八年才能修成,如此拖延日久,可能会伤及国之根本,宜慎之又慎。
赵彦深早就看出了高殷的雄心壮志,他善意的做了几句总结:
“陛下之雄心壮志微臣佩服不已,然微臣以为,陛下新立,叛乱初平,应该谨守边关,让百姓休养生息。
待国力充足之时,再开工修建大运河不迟。微臣可以断言,除非天下一统,否则就单凭齐国之力,绝对无法完成此浩大之工程。
如果贸然动工,恐怕会造成齐国国力大损,伤及国体,让周陈二国有机可乘,得不偿失啊!”
什么?除非天下一统,否则绝对不可能完成大运河的修建?
开什么玩笑!
高殷听罢,不由得暗地里发出一声冷笑。
在赵彦深说完之后,高殷先对众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然后说道:
“朕意,工程必须明年动工,对于工程施工,朕倒有一个思路,就是统一规划、分段分期施工。
对整个大运河工程考察设计完毕之后,然后科学合理的分段,每两三个州负责一段,尽可能就近解决劳动力。
整个运河工程分为四期:从黄河到淮水为第一期;从黄河到漳水为第二期工程;淮水到长江成为第三期;邺城到蓟(北平)为第四期。
第一期工程明年施工,长度大约也就一千多里,上游疏通原有之鸿沟,下游利用自然河道进行改建,工程量不应该有多大。
第一期工程完成之后,两淮之粮食,可以很方便的运到洛阳,过两三年,再动工修建第二期运河工程,即从黄河到邺城。
只要这两条运河一开通,我大齐对陈、周就处于优势地位,粮草和人员运输方便数倍。
同时,对于两岸的灌溉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年增产的粮食至少也在数百万石!”
高殷知道,杨广修建通济渠,也就是从黄河到淮河这段,大体上也是利用战国时修建的鸿沟进行疏通改建。
人家只用了五个月就完工,当然,实事求是的说,可能死的人比较多。
不过,他那个河道因为要通行龙舟,所以修得太深太宽,工程量增大不少。
自己这个运河也不要求通行什么大型龙舟,对宽度和深度可以降低要求。
至于钱粮,只要不是像杨广那样急于求成,而是分段慢慢修,找大户给予官爵,让他们捐出一些粮食,不太困难。
当然,还可以采用商业化开发,就好比修高速公路一样,适当收费也不失为一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