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者有他们乐观的理由,悲观者也有其悲观的缘由。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如同光明与黑暗——各自所遵循的轨迹虽无交集,却也并不相悖。从他们各自的观点来看各自都是正确的,而这种看待生活的态度就是他们各自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平和的还是痛苦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乐观者具备从整体、从正确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悲观者看问题具有局限性且视角单一。前一种人的生活因智慧而光明,后一种人的生活因愚昧而黯淡。每种人都是从内心构建世界,而构建的结果则取决于各自的态度,乐观者凭借自身出众的智慧与见解正在构建自己的天堂,在他们为自己构建天堂的过程中,也是在帮助构建一个宇宙万物的天堂。悲观者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是在构建地狱,在他们为自己构建地狱的过程中,也是在构建一个全人类的地狱。
天堂是自己构建出来的
我的一位朋友拥有一个美丽莲花池。那其实是他在乡下住宅附近的一片天然洼地,他坚称他在乡间的宅邸为他的农场,水从远处山丘上的蓄水池中流入这片洼地,其间还要通过一个可调节水流大小的阀门开关。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满,到了夏天澄澈的水面上就会铺满怒放的莲花,鸟儿们在池中自由嬉戏,从早到晚都能听到它们的奏鸣音。蜜蜂则在花园中的野花上忙碌不辍。极目远眺,池塘的后面是一片更加美丽的丛林,野生的浆果、灌木、蕨类植物争相盛开热闹极了。
我的朋友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拥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在他的领土上,你看不到“私人所有,不得擅入”或“擅入必究”的字样。取而代之的是原野尽头那让人倍感亲切的标语,“这里的莲花欢迎你”。他得到了所有人的由衷爱戴,原因很简单,他真诚地爱着所有人,并愿意与他们分享他的一切。
在这里我常能碰到正在玩耍的天真孩子和风尘仆仆、步履蹒跚的旅人,不止一次看到他们离去时面上那与来时全然不同的神情,仿佛卸下了身上的重负,直到现在我的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他们离去时的低声呢喃和祝福。有些人甚至把这里称为世外桃源。闲暇时作为主人的他也会在此静坐享受夜晚的寂静。我曾多次看到当外人离去后,他趁着皎洁的月光在园中往来踱步或坐在老式的木质长椅上伴着馥郁的野花香喝点什么。他是一个具有一切美好品质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是他一生中最伟大最成功之处,经常带给他莫名的感动。
毗邻的一切生物仿佛也能感受到这里散发出的亲善、友好、宁谧、欢欣的气氛。牛羊们会漫步到树林边古老的石栏下,张望着里面美好的景致,我想它们真的是在跟我们一起共享这份温馨。动物们面带微笑昭示着它们的心满意足和欢欣愉悦,或许这就是他的心中所求吧,因为每当此际他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表示他能理解它们的心满意足和欢欣愉悦。
水源的供给原本丰沛,水池的进水阀又总是开到最大,这让水流婉转而下,不仅在栏边驻足的牛羊能饮到甘甜的山泉,邻家的田园亦可受惠。
不久前我朋友因事不得不离开大约一年的光景,这段时间里他把房子租给了另外一个男人,新租客是位非常“实际”的人,他决不作任何无法给他带来直接利益的事。连接莲花池与蓄水池之间的阀门被关闭了,土地再也得不到泉水的滋润和灌溉;朋友立起的“这里的莲花欢迎你”的标语也被移走;池边再也见不到嬉戏的顽童和欣慰的旅人。总之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不复往昔林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的样子。池里的花朵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而日渐凋零,只有伏在池底烂泥上枯萎的花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热闹。原本在清澈的池水中悠然而动的鱼早已化为枯骨,走近池边便能闻到它们发出的腥臭。岸边没有了绽放的鲜花,鸟儿不再停留于此,蜜蜂们已移居它处,园中亦不见蜿蜒的流水,栏外成群的牛羊再也饮不到甘甜的清泉。
如我们所见,今天的莲花池与朋友悉心照料的莲花池有天壤之别。而细究之下,造成这一切差别的原因却十分微不足道,仅仅是因为后者关闭了引水的阀门,阻止了来自山腰的水流。这个貌似简单的举动,掐断了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它不仅毁掉了生机盎然的莲花池,还间接破坏了周转的环境,剥夺了周转邻居们与动物们的幸福。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是否对生命的真谛有了新的感悟?在这个莲花池的故事中,朋友那种博爱的胸怀就是宇宙间最真、最美的东西。
其实,故事里的莲花池跟你我的生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为它的生命完全掌握在他人之手,只有依赖别人替它打开阀门才能生存下去。相对于莲花池的无助,我们的生命则强势许多,至少我们可以自由决定从外界汲取的能量及信息,能够掌握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的思想。
只有你自己才能主宰你的人生,你自身的想法决定了你将来的方向!
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心怀天下,一切尽在掌握中。只有人的意识达到这个层次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简言之:惟其如此,方能真正认清自我,方能自觉自愿地遵守那些庄严的法度;方能对人世间的博大情怀产生共鸣;古今圣贤、英雄豪杰概莫能外。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很容易与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建立联系,这又反过来使我们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所有工作、娱乐、交流的行为都成为汲取能量的来源。
与人分享自己的天堂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上个好价钱。对这种名贵花卉,商人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却连一粒种子也不给。他计划繁育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和馈赠。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开了,花圃里万紫千红,那种名贵的花开得尤其漂亮,就像一缕缕明媚的阳光。第二年的春天,他的这种名贵的花已繁育出了五六千株,但他和朋友们发现,今年的花没有去年开得好,花朵略小不说,还有一点点的杂色。到了第三年的春天,他的名贵的花已经繁育出了上万株,令这位商人沮丧的是,那些名贵的花的花朵已经变得更小,花色也差不多了,完全没有了它在非洲时的那种雍容和高贵。当然,他也没能靠这些花赚上一大笔。
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可非洲人年年种养这种花,大面积、年复一年地种植,并没有见过这种花会退化呀。百思不得其解,他便去请教一位植物学家。植物学家拄着拐杖来到他的花圃看了看,问他:“你这花圃隔壁是什么?”
他说:“隔壁是别人的花圃。”
植物学家又问他:“他们种植的也是这种花吗?”
他摇摇头说:“这种花在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也只有我一个人有,他们的花圃里都是些郁金香、玫瑰、金盏菊之类的普通花卉。”
植物学家沉吟了半天说:“我知道你这名贵之花不再名贵的致命秘密了。”
商人问植物学家该怎么办,植物学家说:“谁能阻挡住风传授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贵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你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你的这种花。”于是商人把自己的花种分给了自己的邻居。次年春天花开的时候,商人和邻居的花圃几乎成了这种名贵之花的海洋——花朵又肥又大,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华贵。这些花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商人和他的邻居都发了大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贵也是这样,没有一种高贵可以遗世独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贵,就必须拥有高贵的“邻居”;要想拥有一片高贵的花的海洋,就必须与人分享美丽,同大家共同培植美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华贵。
用无私的心灵帮助别人
心灵无私,这是我们保持自身高贵的唯一秘密。其实,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下面我们要分享的一个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个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一些花。”
守墓人眨巴着眼睛,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我说,夫人,这几年你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的?”“是的,夫人,你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去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作声。她只是小坐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的确,一个要高贵地活着,就应该选择去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帮助。文中的老妇人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于是,她找到了活着的真正意义,并重新唤起对生命的热爱!在这个世界上,用无私的心灵给人以帮助也许是对自己的最大突破吧!
学会掌控自己的精神力量
在有限的生命中,上苍赋予我们许许多多宝贵的礼物,“选择的权利”就是其中一项。
既然上苍将其赐给了我们,我们就有权利思考、行动。一般人总以为只有在决策时才需要选择,其实,即使不是进行决策,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也都是一种抉择。
日常生活中会让我们产生压迫感的事情不胜枚举,其中,失去控制感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一项。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自己拥有控制感,就是因为我们有选择的权利,要是有人剥夺了我们这项天赋权利,就等于要我们不能自主地思考、行动。
正因为这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礼物,所以,不论面对何事,我们都可以自行决定是不是要插手。暂且不管我们做了什么选择——勇于面对事情也罢,逃避现实也好,只要一抉择,我们就会感到那种控制感又回到自己的身上。
很多人老是抱怨自己活在别人阴影下,什么事都由别人控制着,自己就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殊不知要怎么活是自己选择的,哪能怪得了他人?
没错,人总是有很强的控制感,除了想完全控制自己之外,还想控制别人。无形之中,他人的一举一动均可能侵犯你的权利领域,但是,当碰到这种外来侵犯时,你本身的控制感难道不曾奋起抵御吗?
因此,假如你也有过丧失了控制感的感觉,那么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该自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了解自己的选择权利在哪里?你有没有充分运用它?
想要对自己好一点,就该善用你的选择权,才能减少压迫感。没人能完全左右自己的命运,但至少应该充分掌握选择的权利,若抉择之后,又全力以赴,成败就不必计较了。
选择具有神奇的力量
是的,不管你相信什么,你都具备这种力量。你能选择鞋、服装、广播、节目、电影、汽车、伴侣等等。你有这种能力,没有任何来自你本人之外的东西迫使你做出这些决定。你做了决定因为你做了选择。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因为你希望它是这样。如果这是个糟糕的选择,那么,当然我们希望有个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去责怪。于是,有人就说:“这是上帝的旨意。”但是,是这样吗?你可能很熟悉那句老话:“自助者,天恒助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主动伤害我们,只有我们自己错误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吃得太多并因此生病的话,该怪谁呢?如果我们选择将车开得太快以至于它最终失去控制的话,该怪谁呢?如果我们选择使自己的性格龌龊,令人讨厌,该怪谁呢?如果我们要把钱带进棺材,成为“坟墓中最富有的人”,却使自己成了病人的话,该怪谁呢?如果我们没有学会怎样生活,该怪谁呢?其实这不能怪任何人。
这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地运用上苍赋予我们的最伟大的力量——选择,这样我们便伤害了自己。
有一位智者,他以有先知能力而著称于世。有一天,两个年轻人去找他。这两个人想愚弄这位智者,于是想出了下面这个点子:他们中的一个在右手里藏一只雏鸟,然后问这位智者:“智慧的人啊,我的右手有一只小鸟,请你告诉我这只鸟是死的还是活的?”你想想,如果这位智者说“鸟是活的”,那么拿着小鸟的人将手一握,把小鸟弄死,用这种方式来愚弄智者。如果他说:“鸟是死的”,那么那个人只需把手松开,小鸟就会振翅而飞。两个人认为他们万无一失,因为他们觉得问题只有这两种答案。他们在确信自己的计划滴水不漏之后,就启程去了智者家,想跟他玩玩这个把戏。他们很快见到了智者,并提出了准备好的问题:“智慧的人啊,你认为我手里的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其中一人问道。老人久久地看着他们,最后微笑起来,回答说:“我告诉你,我的朋友,这只鸟是死是活完全取决于你的手!”
不是么?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你事业的成败也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你就是作决定的人。当你做出一个崭新、认真且坚定不移的决定时,你的人生在那一刻便会改变。有了决定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了决定便能带来无穷的机会与快乐,有了决定就能使事业成功,
它是一种能把梦幻化为实际的神奇力量,是使无形转变为有形过程的催化剂。
当你明白了决定的意义时,便会晓得这种力量早就蕴藏在自己的身上,它不是有权有势的人的专利品,而属于所有的人。
艾德是一个很“平凡”的人,14岁时因感染小儿麻痹症致使头部以下瘫痪,必须靠轮椅才能行动,他却因此而有“不平凡”的成就。他使用一个呼吸设备,白天得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晚上则有赖“铁肺”。得病之后他曾几次差点丧命,不过他可从不为自己的不幸而伤心难过,反而期望有朝一日能帮助有相同病症的患者。
你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吗?他决定教育大众,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肢体残疾的人无用,而应顾及他们生活中的不便处。在他十余年的推动下,社会终于注意到了残疾人的权利,如今在美国各个公共设施都设有轮椅专用的上下斜道,有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有帮助残疾人行动的扶手,这都是艾德的功劳。艾德是第一个患有颈部以下瘫痪而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高才生,随后他担任加州州政府复建部门的主管,是第一位担任公职的严重残疾人士。
艾德事迹是一个极佳的例子,说明了肢体上的不便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发展,重要的是他是否决定要结束这样的不便。他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源自于一个单纯但有力量的决定,如果换成你,打算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
有很多人或许会说:“好吧,我也愿意为将来作个决定,问题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做决定?”只因为不知道方法便不敢作决定,往往会失去实现梦想的机会,结果一生便会过得平淡乏味。在此请你记住,不知道怎么作决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决心找出一个办法来,不管那是个什么样的办法。
努力成就人生的幸福
幸福,寻找它的人多,得到它的人少。人们常常以为,在金钱、财产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找到幸福,可是他们忘了,幸福并不是得到什么,它是心灵在感受到自我价值时所处的一种状态。那些每天带着期望去生活的人,那些在生活中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人,可以说,都是幸福的宠儿。
幸福是自然的,它不需要创造;不幸才是由我们内心的恐惧、焦虑、紧张造成的。多数的人只是在短暂爆发的时刻才感觉到片刻的幸福,而事情过后,他们又重新回到日常的状态。
那些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寄托在外物之上的人,幸福的大门并不会向他打开。希望自己幸福吗?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选择,当然,你可以让外界事物来决定你的幸福,但你也可以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感到幸福。即使生活中发生了各种不幸,也并不会妨碍你去选择幸福。你的生命还在,你的呼吸未停,你还可以看着这本书,从中吸取养料,生活中有很多让你幸福的事。即使你暂时还无法做到其他事情,但至少,你还拥有把握幸福的能力。
要相信自己,一切你都是能做到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必然会有非凡的成就。在你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你在热烈地渴望成功,而且,你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从今天起,你要做的,就是先改变自己的人生观,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
要去想象、去憧憬幸福,每天都要这么做,让自己的生活拥有目标,拥有一个个巅峰;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要相信自己,没有什么是你不能做的,没有什么人是你不能成为的。事实上,只要你意识到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实现幸福,那么,实际上你就已经无时无刻不在幸福之中了。
不要活在过去,我们要把握的是今天、明天,我们需要的是未来的幸福。你的态度就决定了你的幸福:如果你消极悲观,处处不满,整天唉声叹气,那你永远也进不了幸福的门。
要相信自己配得上幸福,重要的是这种信心,有了信心,也就有了幸福。抛开你从前对生活那套愤世嫉俗的观点,鼓励自己继续往前,去接受变化,去拥抱原本就属于你的幸福,去做希望和成功的忠实信徒。这一切,需要的只是勇气,而这种勇气就在你心里,唤醒它,抓住它,你就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不要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要让新鲜的空气进入自己的内心,不要在那肮脏单调的巢穴里坐等生命的流逝。一个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觉不到丝毫乐趣、意义的人,是不可能产生幸福的感觉的。要记住,首先是选择,有了选择就有了幸福的可能;它就是动力,就是轮船,会把你带到想去的地方。
生活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你今天所做的,完全可以和昨天不同,你永远有用不完的机会。
而幸福,首先就意味着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如果觉得现在的一切并不能带来成就感,并不能让你满意,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去改变它呢?去寻找你的目的、你的意义,然后就去全身心地投入吧,在这点上不必吝惜时间,因为它带给你的将是幸福。逼迫自己去面对选择,接受选择,幸福,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克服了艰难险阻、忍受了长期煎熬,但始终在斗争、在坚持的人。没有经历苦难波折,没有经历生死搏斗,就不可能有幸福。
想一想自己过去曾走过的路程,自己克服的那些阻碍,在挫折和奋斗中自己得到的教训和经历。想一想,自己最幸福的时刻,难道不正是经过努力坚持,终于攻克重重难关的时刻吗?不是自己开始还心有怯意,最终却出色地完成了一项任务的时刻吗?或者,是自己本来都以为不能坚持、以为苦难不会结束、最终咬咬牙却挺过去的时刻吗?
生活随时随地都会遭遇各种挑战。我们越是能够将不利变成机遇,就越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你的生活将变成一场没有间歇的盛大庆典,所有机会来临的时刻都是你的节日。没有什么能够约束你思考、行动的自由,没有什么能限制你去发展这些方面的能力。你完全可以去享受生活的种种乐趣,你唯一需要的,是给自己去接近、达到、创造幸福的机会。
“宁静以致远”
“宁静以致远”,这个貌似平淡的话题中蕴藏着意义深刻的真理:“思想和精神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和内心宁静的程度。”认识到思想和精神对生命的支撑作用后,便不难理解上面的这段话。无数的世人或受心魔滋扰,或受病魔缠身,其实他们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宁静心态就在他们的身体、精神和灵魂中:为了寻求心中的真经,人们不惜远赴外国,周游世界,却始终无法让内心得到真正的解脱。当然他们没有成功,而且用这种方式是永远也无法成功的,因为他们找错了地方。在本应该向内窥视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向外找寻。只有在内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宁静,否则你将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
内心宁静与否从来都于外面的世界无关,它只与人的灵魂有关。找寻它的道路看起来很多,可以从满足身体的欲望和激情中获得,可以从其他外界渠道中获得,我们可以选择这样或那样的道路,但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因为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欲求的满足与内心的宁静似乎也并非全无关系。随着体内精神的提升,人对外界的欲求越来越少,身心极易得到满足,因此心中总会充满平和喜乐的感觉;但是欲求的满足对于疾病的防治却没有多大的作用,看来它并非我们所求。
天真的心灵能让我们永远生活在光明中。我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仍保有童真的朋友,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他们好像生活在童话中的水晶气泡里,透明而美丽。
此时我就会想起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他因为某种原因而成为残障人士,在此后的几年心情坏到极点,看每个人都不顺眼,所有人在他的眼里都只有缺点没有长处,很自然他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也恶劣无比。不久之前,机遇巧合下他领悟到我上面谈过的观点,从此彻底打开心结。今天的他已经奇迹般恢复正常了,好几次与他相遇时都看到他忍不住喜极而泣地说:“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人其实是生活在自己给自己搭建的迷宫中,从而迷失了自我。在你心生恐惧的时候,你向恐惧对象打开了大门,让它们更加猖狂。一个你从未对它生出过恐惧感的动物是永远也不会伤害你的,因为是你那瞬间的恐惧让他们感到了危险才会向你发出攻击;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人类对它们的恐惧让它们受到鼓励而向人类发起进攻的。
当我们对自身的力量有了完全的认知之后,心里就会生出淡泊宁静之感,以前使我们心神不宁的事情,现在已经变得小事一桩,不能在我们的心里生出一点涟漪。我们不再对人感到失望,相反倒是会始终抱着欣赏之情。
认清生命的价值
虽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但对一般人来说无非包括四个方面:金钱、爱情和事业。四大版块犹如四根柱子撑起了成功的人生。
事业是人一生都要追求的目标,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一个没有值得自己追求的事业或者是找不到自己应该追求的事业的人是可悲的。
你追求的事业,应该是你自己最感兴趣的,它不仅能够带给你金钱和地位,而且能带给你无穷的乐趣和满足感。
金钱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东西。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行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美好的爱情是人生最和谐的乐章,拥有爱情和事业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追求成功和追求爱情同等重要。
除了事业、金钱、爱情之外,你还必须关注自己的健康,认识到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时而尽的。
当然,就如同人有一定的寿命一样,我们的工作似乎也有一定的寿命。但是,如果因此认为努力也没有意义而放弃工作,就如同一个人认为总有一天会死,便自暴自弃一样。与其这样,倒不如在生命达到顶端之前,就拿出来自己的全部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只有持有这种态度的人,才能够安心,并为自己开拓出一个明朗的人生。
为了认清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经常进行沉思和反省。
事实上,因为现实生活中要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通常很难有时间冷静地思索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自动自觉地给自己一点私人时间和空间,在合适的时候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静下心来思考一番。
凡事都要求合理化、迅速化,但越是这样要求,就越需要我们有静思的时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类的本能。所以,如果我们不适当地抑制这种感情,就会使自己的身体或生活趋于异常。
你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坐在床头静静地反省这一天。不论用什么方法,总要安排这样的时间,把一天做个小结,这样才能安心,从而激起对明天新的希望及奋发的精神。
模仿他人就会失去自己
我们最大的局限在于我们的短视,而我们的短视在于无法发现自己的优点。威廉·詹姆斯这样认为:“跟我们应该做到的相比较,我们等于只做了一半。我们对于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只用了很小一部分,一般人大约只发展了10%的潜在能力。一个人等于只活在他体内有限空间中的一部分。他具有各种能力,却不知道怎样利用。”
那么,一般人是怎样做的呢?他习惯用与别人的对比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这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往往受主观意识影响太大。他会很快地发现,自己在某方面与别人差距甚大,因此他会非常羡慕那个人。羡慕会导致无知的模仿,导致无谓的妒忌,或者受到激励般地向更高境界攀升,但最后一种情况毕竟所占比例甚小,而前面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自信心的散失以及由此引发的忧郁。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人类有其体能的极限一样。如果想把别人的优点都集于一身,那是最荒谬、最愚蠢的想法。我们没有必要去模仿别人,只要能够做好我们自己,便是对自己尽到了最大的责任。
从道格拉斯·马罗区的诗中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
就做一棵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须是最好的一棵。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就做一棵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灌木,
就做一叶绿芽,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
……
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
工作有大的,也会有小的,
该做的工作,就在你身边。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
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
就做一颗星星。
不能凭大小来论断你的输赢,
只要你努力做到最好。
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应接受自己的缺点,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生。因此,我们不必戴着假面具去生活。道德上的过于自负及苛刻的自我要求,都是内心世界的最大敌人。
释放精神潜能,你将拥有无穷的力量
每一个人的自身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压抑自己本身的潜能。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危机,只要你认为你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就能发挥出积极心智的力量,并且因此产生有效的行动,直至引导你走向成功。
这里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天,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爬到父亲养鸡场附近的一座山上去,发现了一个鹰巢。
他从巢里拿了一只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什么。
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内心里就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它不时想,“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鸡!”只是它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力量,感觉胸膛里的心正猛烈地跳着。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蓝天,栖息在山岩之上。”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它在内心有着飞翔的力量和天性。它展开双翅,飞到一座矮山顶上,极为兴奋之下,它再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青天,到了高山的顶峰。它发现了伟大的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那不过是个很好的寓言而已。我既非鸡,也非鹰,我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或许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是事实,而且,这是问题严重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只把自己钉在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我们压抑了自己的潜能。
但是人体确实具有比表现出来的东西更多的才气、更多的能力、更有效的机能。
有一句老话说:“在命运向你掷来一把刀的时候,你可能会抓住它两个地方:刀口或刀柄。”如果抓住刀口,它会割伤你,甚至使你送命;但是如果你抓住刀柄,你就可以用它来劈开一条大道。因此,当遭遇到大障碍的时候,你要抓住它的柄,换句话说,让挑战提高你的战斗精神。你没有充足的战斗精神,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因此你要是能发挥战斗精神,它就会引出你内部的力量,并把它付诸行动。
充分挖掘你的潜能
多年以前,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片私人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年老的印第安人。
这位印第安人一辈子穷困潦倒,可石油的发现使他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发财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牌旅游轿车。当时的旅游轿车在车后配有两个备用轮胎。可是这位印第安人想使它成为乡里之间最长的车子,于是又给它加上了4个备用轮胎。他买了一顶林肯式的长筒帽,配上飘带和蝴蝶结,还叼上一支又粗又长的黑雪茄烟,就这样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了。每天他都要驾车到附近那个熙熙攘攘、又脏又乱的小镇上去。他想去见每一个人,也想让人人都看看他。他是一位友好的老伙计,驾车通过镇上时他得不停地左顾右盼与碰到的熟人寒暄,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熟人都打招呼。
有趣的是他的车从来没有撞伤过一个人,他本人也从未有过身体受伤或财产受损的事。原因很简单:在他那辆气派非凡的汽车前面,有两匹马拉着汽车。他的机械师说汽车的发动机完全正常,只是老印第安人从没学会用钥匙插进去启动点火。在汽车里面有100匹马力准备就绪,昂首待发,可老印第安人就要用汽车外面那两匹马。
许多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们只看到外面的两匹马的力量,看不到里面的100匹马的力量。罗·西弗林说过:“1分钱和20块钱如果都被扔在海底,它们的价值就毫无区别。”只有当你把它们捞起来按惯有的方式花掉的时候,才会有区别。只有当你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你的巨大潜能时,你的价值才成为真实的和可见的。
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好几千年里,有上万亿吨的水从180英尺的高处奔涌而下,坠落到深渊里,毫无意义地流失掉。然而有一天,一个人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了这巨大能量的一部分。
他使一部分下落的水流有目的地经过一个特殊的装置,从而产生出上千万千瓦的电力,推动了工业发展的巨轮。从此,成千上万的家庭有了光明,成吨的粮食可以用机械收割,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并运输到全美各地。这种新的能源,使许多人有了工作,孩子们受到了现代化的教育,道路被开通,高楼、医院被建造。它带来的好处是说不完的。总之,这一切能实现,都是因为人们发现并利用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能量,让它为一个特殊的目的服务。
我们也要学会尽快挖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你要知道,你的潜能含在不断运用中得到增加而且会带给爸爸更多的收益。
令人遗憾的是,有史以来,仅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真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充沛而未经开发的潜能。
我们应如何才能将潜能正确引导出来
(1)在使用中挖掘潜能。要挖掘潜能,必须使用已有的能力。只有使用能力,能力才能产生实际作用。哪怕你已经具有某种能力,可是搁置一旁,废弃不用,严格地说也只算潜在能量,对现实毫无作用。
很多没上过专门学校的推销员比那些专门学营销专业的大学生的推销能力高得多,正是他们在“使用中开发潜能”的缘故。
(2)选准最易突破的一点。面对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各种潜能,并不需要对每一种潜能都投入完全一样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去大力开发。那不仅会分散有限的精力,而且也很不现实。我们在全面了解、重视整体潜能的同时,应根据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选准一种关键潜能进行开发,取得突破,这样就能盘活整体潜能。开发潜能一定要选准最易突破的一点,以求尽快突破。
(3)充分考虑自身的天赋、资质等客观条件。要根据自身的天赋和资质,特别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来确定应当着重开发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潜能的挖掘事半功倍。
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人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开发潜能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天赋、资质等客观条件,大力开发优势潜能,否则,费时费力还讨不到好。最新教育观提出:由于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每个人开发潜能,也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自己的开发、利用潜能的蓝图。
(4)承受适当的压力。人往往都有惰性,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压力是促使进步的最好动力。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作家、画家平时灵感难寻,只有在交稿时间非常迫近造成的压力下,大脑里才容易涌现出灵感。”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多数有创造力的人,其实都是在期限的逼迫下从事工作的。
决定了期限,就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感,因此,工作时加上情感的力量,会使得工作更加完美。”他还说:“谁被逼到角落里,谁就会有出奇的想象。”当然,压力不能过大,压力过大,就会把人给压怕了,压趴了。压力适度,不但是行动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把潜能发挥到极点,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奇迹。
你越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
不要硬逼着自己去选择,为了伟大的事业,不要害怕失去美好的东西。有时你越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
英国退役军官迈克莱恩,曾是一名探险队员。1976年,他随英国探险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而在下山的路上,却遇上了狂风大雪。每行一步都极其艰难,最让他们害怕的是,风雪根本就没有停下的迹象。这时,他们的食品已为数不多,如果停下来扎营休息,他们很可能在没有下山之前,就会被饿死;如果继续前行,大部分路标早已被大雪覆盖,不仅要走许多弯路,而且,每个队员身上所带的增氧设备及行李等物,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样下去就会步履缓慢,他们不饿死,也会因疲劳而倒下。在整个探险队陷入迷茫的时候,迈克莱恩率先丢弃所有的随身装备,只留下不多的食品,轻装前行。
他的这一举动几乎遭到所有队员的反对,他们认为现在离下山最快也要十天时间。这就意味着这十天里不仅不能扎营休息,还可能因缺氧而使体温下降,导致冻坏身体。那样,他们的生命,将是极其危险的。而对队友的顾忌,迈克莱恩很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必须而且只能这样做,这样的雪山天气十天半月都有可能不会好转,再拖延下去,路标也会被全部掩埋,丢掉重物,就不允许我们再有任何幻想和杂念,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徒手而行,就可以提高行走速度,也许这样我们还有生的希望!”最终队员们采纳了他的意见,一路上相互鼓励,忍受疲劳和寒冷,不分昼夜前行,结果只用了8天时间,就到达了安全地带。而恶劣的天气,正像他所预料的那样,从未好转过。
若干年后,伦敦英国国家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到迈克莱恩,请求他赠送任何一件与英国探险队当年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关的物品,不料收到的却是莱恩因冻坏而被截下的10个脚趾和5个右手指尖。当年的一次正确的放弃,挽救了所有队员的生命;也是由于这个选择,他们的登山装备无一保存下来,而冻坏的指尖和脚趾,却在医院截掉后,留在了身边。这是博物馆收到的最奇特而又最珍贵的赠品。
我们总是喜欢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但却不是每个人的愿望和理想都能实现。那些搏击一世却未获成功的人,会不会是因为他生命中真正精华的部分被自以为“不是最好的”,而从未得以展示呢?
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路径不止一个,不要循规蹈矩,更不要放弃成功的信心,此路不通,就该换条路试试。放弃是精神上的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放弃需要明智,该得时你便得之,该失时你要大胆地让它失去。有时你以为得到了某些时,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获得许多。
舍掉一些无谓的忙碌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从早到晚忙忙碌碌的,没有一点空闲,但当你仔细回想一下,又觉得自己这一天并没有做什么事。这是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些无谓的小事上,泛滥的忙碌只会让我们失去自由。
《时代杂志》曾经报道过一则封面故事“昏睡的美国人”,大概的意思是说:很多美国人都很难体会“完全清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他们不是忙得没有空闲,就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
美国人终年昏睡不已,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这并不是好玩的笑话,这是极为严肃的话题。
仔细想一想,你一年之中是不是也没多少时间是“清醒”的?每天又忙、又赶、熬夜、加班、开会,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几乎占据了你所有的时间。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应接不暇的杂务明显成为日益艰巨的挑战。许多人整日行色匆匆,疲态毕露。放眼四周,“我好忙”似乎成为一般人共同的口头禅,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试问,还有在行程表上能挤出空档的人吗?
奇怪的是,尽管大多数人都已经忙昏了,每天为了“该选择做什么”觉得无所适从,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自己“不够”。这是最常听见的说法,“我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就好了”、“我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好了”,好像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已经够了,我想要的更少!”
事实上,太多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变成无可选择。即使是芝麻绿豆大的事,都在拼命消耗人们的精力。根据一份调查,有50%的美国人承认,每天为了选择医生、旅游地点、该穿什么衣服而伤透脑筋。
如果你的生活也不自觉地陷入这种境地,你要来个“清理门户”的行动,那么以下有三种选择:第一,面面俱到。对每一件事都采取行动,直到把自己累死为止。第二,重新整理。改变事情的先后顺序,重要的先做,不重要的慢慢再说。第三,丢弃。你会发现,丢掉的某些东西,其实你一辈子都不会再需要它们。
当你发现自己被四面八方的各种琐事捆绑得动弹不得的时候,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是谁让你昏睡不已?原因很简单——是你,不是别人。所以,是你对它们负责,而不是要它们来对你负责。
昏睡中忙碌着的你我,必须学会割舍,才能清醒地活着,也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丢弃旧我,接纳新我
很多国家过年都有大扫除或收拾房子的经历。当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时,一定会很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一年内,竟然累积了这么多的东西。然后懊悔自己为何事前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累得你连脊背都直不起来。
大扫除的懊恼经验,让很多人懂得一个道理:人一定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日后才不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个人不都是在不断地累积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宝、亲情、人际关系、健康、知道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苦闷、挫折、沮丧、压力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做“清扫”。念书、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挫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掉旧我,接纳新我”,把自己重新“扫”一遍。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放手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能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全部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你至少应该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
洛威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年他和一群好友到东非赛伦盖蒂平原去探险。在旅途中,洛威尔随身带了一个厚重的背包,里面塞满了食具、切割工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针、观星仪、护理药品等。洛威尔对自己携带的物品非常满意。
一天,当地的一位土著向导检视完洛威尔的背包之后,突然问了一句:“这些东西让你感到快乐吗?”洛威尔愣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洛威尔开始问自己,结果发现,有些东西的确让他很快乐,但是,有些东西实在不值得他背着它们,走那么远的路。
洛威尔决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送给当地村民。接下来,因为背包变轻了,他感到自己不再有束缚,旅行变得更愉快。
生命的进行就如同参加一次旅行,背负的东西越少,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该装些什么才能帮助你到达目的地。但是,记住,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该丢,什么该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来,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相信自己,“我能行”
在儿童时代,我们就常常被告知,雪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片雪花是相同的。我们的指纹、声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畅销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奥格·曼狄诺说:“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自从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以来,没有一个人和我一样,我的头脑、心灵、眼睛、耳朵、双手、头发、嘴唇都是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和我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虽然四海之内皆兄弟,然而人人各异。我是独一无二的造化。”然而,尽管我们知道历史上从没有完全像我们一样的人存在过,但我们还是习惯于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我们把他们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成功,我们常常在报纸上读到某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后再拿他来与自己相比,发出感叹:看人家那么年轻就取得了成功,我和人家比已经老了,成功也离我远去了……其实这种比较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别人在生活中的目标、动力,以及独一无二的能力。别人有别人的才干,我们有我们的才干。我们常常认为才干就是音乐、艺术或智力方面的天赋,但实际上我们人人都具有某种奇妙的、至今仍被忽视的才干,比如:诚实厚道、善解人意、擅长交际等等,它们是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强有力工具。
如果你明白以上道理却仍然执迷不悟,不断地拿自己与别人相比,那么只能使你对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产生怀疑。现在,是你必须回头的时候了。许多成功学大师告诉我们:摆脱这种无谓的苦恼的正确做法是,向一个人请教你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开发,而这个人就你自己。
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使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就是,我们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而在自己内部带来变化的能力。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我们将要实现的目标决定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独特的位置。
科学家认为人50%的个性与能力来自基因的遗传,这意味着另外的50%不取决于遗传,而取决于创造与发展,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最希望的变化是什么?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事情是我们无论如何积极思维也无法改变的,比如身高、眼睛、肤色等等,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它们的内涵,一个品质优良的人和一个品质恶劣的人站在一起,即使他们的身高、眼睛、肤色等都一样,但是从他们所流露出的气质,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来彼此的。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没有什么特别。”实际上,人人都是很特别的,但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那么你便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设想一下婴儿的情形,婴儿受到极大的赞美和无限的喜爱,大人说他如何了不起,用这种积极的、强化了的信息来发展他的心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过程会被慢慢地抑制下来。这里一个极为特殊的因素是我们逐渐学会了协调与适应。当我们出去玩耍时,我们不愿使自己突出于人群,不愿自己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我们成了一个普通人,因此,同化过程是我们在童年时代学到的东西。这是决定着我们自我形象发展的时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寻求停留在这种形象的界限之内,因为这样最安全。我们忘却了改变自己的能力。
在社会上公司间的情况与此相似,公司里的人们也是规蹈矩。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起初觉得不怎么样的个体公司——快餐店时,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它们在品牌意识、顾客接待与整体形象方面与其它国营公司有小小的不同,这正是它们的卖点,使它们在残酷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最终成功的公司都知道小细节处可以做大文章,它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企业形象,并把这种形象与品牌意识和售后服务结合起来。
从一定意义上说,你也是如此。如果认定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你同样也能成就你独一无二的形象,你可以创造出你自我的特殊品牌。现在想一想用一个肯定性的词语来描绘你身上令你自豪的地方,这是确立你自己的形象的第一步——不仅是现在的你,而且是你想成就的未来的你——这就是于细节处做大文章的道理。
相信你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如此,你便能够成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相信自己是命运的主宰
一些无知的人都相信,一个人一生的事,早在呱呱坠地的时候就已经由上天决定好了的,所以是“落地喊三声,好歹命生成”,而跟个人的努力是完全无关的。如果上天决定了他的好命运,即使他们不去做事,像一条懒虫似的生活,他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做事是多余的;如果他的命运不好,即使他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地苦干,也是不会获得什么好处的,上天早就决定了他一生艰苦,辛勤劳作又有什么用处呢?
所以在这些人眼里:富翁是天生的,一生下地来他便是个富翁;领袖人物是天生的,他们降生时一定带点儿什么征兆;中等人家是天生的,他们只落得一生温饱;强盗歹徒是天生的,他们是魔鬼的工具;一生受苦的人是天生的,他们是世人的奴隶。这就是典型的宿命论。
有智慧的人不会相信宿命论,他们要看得高、看得远、看得准,他们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他们要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他们要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至少,他们肯定了一个概念:
“我们是命运的主宰!”
其实,所谓遇与不遇,是有着许多客观因素的。如果忽视了这些客观因素,而硬说是自己的命运不好,那是绝对错误的。一个人所谓的顺境与逆境,其实存在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是关于我们的学识、品质、经验、才干这些东西。如果我们的学识和才干是多方面的,那就能够承担繁琐艰巨的工作;品质方面纯正良好而且具有很好的信用,即使经验较差一些,也是容易找到出路的,这种人在生活当中就会顺境多、逆境少了,而且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成功目标。
另一种人的才干、知识和经验都很好,但品质差,特别是信用方面最成问题。这样,他们的遭遇便不会好,这种人就逆境多顺境少,很难取得成功。
还有一种人因为在工作中常常恃才傲物,替自己搬来一大堆绊脚石,使得自己寸步难行,这类人的境况也不会好,因为他树敌太多,使他无法争取到更多的朋友,就更不用说取得成功与成绩了。
在客观方面,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所以连许多著名的贤人,也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了解了这种所谓顺境与逆境的关系,便可以清楚知道,命运是不可靠的,如果迷信命运,那么我们便会走上一条崎岖难行的绝路。大音乐家贝多芬是个聋子,他自己听不到美妙的乐曲,但他的乐曲却使得千千万万的人获得安慰。这到底是贝多芬的不幸还是他的幸运呢?
作为一个聋子,他是极其不幸的;作为一个万民爱戴的音乐大师则是他的幸运。英国女诗人勃朗宁夫人下肢瘫痪,这是她的不幸;但她的诗篇却使她赢得世界声誉,全世界喜爱文学的人们都读过她的诗篇,或听过她的名字,这是她的幸运。美国天才作家爱伦·坡,在有生之年,生活是极其艰苦的,而且常常挨饿,这是他的不幸;但今日,爱伦·坡的影响,却是文学界中无法磨灭的印迹,这是他的幸运。
俄罗斯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中,有大半的时间是在监狱和贫民窟中度过的,而且有一次还上了断头台,在临刑前一瞬获得特赦,这是他的不幸;但他留存下来的著作,却令他享誉世界,这又是他的幸运。如果我们能够以这种辩证的观点去看顺境和逆境,我们便会心安理得地去面对一切不幸;同时也会毫不自满地去迎接一切成就。
我们应该肯定;我们是命运的主宰!
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永远不向命运投降!
我们应该满怀希望地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日子会过得更美好!
不必怀疑你自己
今天,一个非常让人失望的事实是,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而质疑自己是否具有成功的能力对于自己的一事无成,他们常常能找到各种借口、理由来搪塞。悲观主义、消极情绪,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点,弥漫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渴望追求成功的影子,相反,他们给人的印象倒像是某种力量的受害者。
怀疑主义是一切进步事业的死敌,也是个人追求自我完善的死敌。不相信自己的人,多半从来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朋友、你的家庭,相信你所希望拥有的最终几乎都可以得到,相信你的成功是来自自己的努力,而非侥幸,相信你向生活投资一分,最终生活会回报你一分。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个智力相仿、才华相当的人,在自信心方面大相径庭。那个能够借助自己力量前行的人,也是前进途中最有创造力、最高产的人。
不必怀疑自己的能力,你完全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够支配自己的思想并转化为最终的行动,能够消除前进路上各种外界的障碍和心理的恐惧。这一切都需要你相信自己。不要让自己沉浸在贫穷、失意、焦虑、不幸中不能自拔,相信自己,你就会迎来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