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终于到了松江,刘璋认识的人是个指挥同知,姓吴,也算是松江地界有权势的,在他的帮助下,大家很快就安顿下来。
休息了两天,刘璋就找到开厂的地方,他的资金有限,很便宜租到一个挺大的院子,房屋质量也过得去,然后,吴同知帮他买了一些织机,新的旧的都有,然后,雇了一些织绸的女工,就开始生产了。
虽然明朝禁海,外贸远远不能和宋朝比,但丝绸瓷器的出口依然火爆,当然都是走私,在松江,消息几乎都是公开的,织户都认识一些走向窜户收丝织品的商人。
吴同知就是一个大走私商人的保护伞,在丝织这个行业人脉很广,有他看顾,刘璋的产品不愁销路,他也算是个有心的,赚的钱除了少部分用于生活,多数作为投资,扩大生产,把小厂子经营得生机勃勃。
杨青等于就给刘璋出了个主意,并没有帮多少忙,但刘璋还是为了表示谢意,让吴同知帮杨家找了一处厂址。
那是一个是个农家院子,有三间房,外面还有个菜园子,因为曾经被水淹过,没人住,破败得很,这是地主收租时收来的,不值钱,好在院外有两亩菜园子,还有一大片旧河道,足有百十亩,河道里全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根本就不能耕种,所以,用了二百二十两就买下来了。确切地说,这钱起码有一百两给了吴同知,真正的地主和官府才收了一半。
拿到地契,杨家着手开始修建染坊。
杨青跟着二哥一起看新买的地,远远望去,全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杨运来满脸不悦,他其实看不上这片地方,但架不住吴同知师爷的游说。
杨青倒是很高兴:“哥,咱们雇人把石头收集起来,就够砌地基了,幸好幸好,不然买石头都要好多钱呢。”
杨运来一听,也是啊,有坏处就有好处,情绪顿时大为好转。
杨青又仔细查看河滩里的鹅卵石,几乎都是石灰石,就建议道:“二哥,这石头可以烧石灰,咱们不如砌了个石灰窑,买点柴禾,把不能砌墙的小石头烧成石灰,再配上黏土和糯米汁,在这里修一道拦水坝,这样,就不怕发洪水了。”
杨运来嘴巴咧了一下:“这么长的水坝,太费工了,青儿,不需要这么大的场地。”
“二哥,咱们一定要建一个比老家更大的染坊,才不枉这么远的跑到这,当然,我们不必要一开始就弄这么大,先修厂房和晒布坪,其他暂时放着,等挣了钱,再继续修建。”
“也好。”
用石头砌墙、建房子、做地基,结实是结实,比砌砖墙费功夫得多,而且,南方雨水多,院子地基高,用料还要好,银子流水一般花出去,把杨运来心疼得要死。
杨青安慰二哥:“你现在做的,是打下咱杨家在松江府的百年基业,花这点钱不算什么,要知道子孙后辈在这里安居乐业时,总会感激你这个祖宗的。”
杨运来出门在外,还真没多少主见,见妹妹力主,也就跟从了。
任家和杨家合作的方式,是他们出棉布,杨家印染,他们销售,杨家拿自己的印染钱,其余的利润,都是任家的,所以,染坊的一切,都和任家无关,任家有自己的厂房,任大管家带着东家的指令到松江府,很快就把织厂开起来了。
古代建筑几乎都靠人力,杨家的染坊建好,任家的布都攒了一库房了,任家好几次派人来看杨家的染坊,美名其曰来帮忙,其实是催进度。
杨家的终于染坊建好了,工人也雇好了,正值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印染工作很快铺开。
因为杨青用了盐水做固色剂,和市面上的花布比,不易褪色,再加上花色新颖、颜色亮丽,任家把价格抬得比市价多一成也根本不愁卖,杨青还用后世的流水线思想,对部分工作做了改进,染布速度加快,任家仓库里积压的布匹,刷刷刷地下去,原来总喜欢沉着脸儿给杨运来难看的任大管家,也变成弥勒佛了。
生产上了正轨,大家都松口气,刚好,晚稻收割后,当地人也闲了下来,杨青又划出五亩的河滩,规划了一番,开始建住宅,她希望明年就把全家人搬过来。
杨青让人在宅地基上,挖一亩池塘,到时候种点荷花,再养上锦里,成为家里的后花园,莲池挖出的土,填到准备建房子的土地上面做地基,这工程有点大,带来的钱花出去不算,最近赚来的钱,也开始花,把杨运来愁的,就怕大哥责怪自己花钱如流水。
杨青不知道二哥的烦恼,她除了做设计规划,别的事儿都不管,日子过得倒是很悠闲。
宝儿适应性很强,杨青每天和孩子对话,和他玩游戏,给他念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说笑话、讲故事,宝儿语言方面的进步特别大,也喜欢和人交流,活波可爱,很讨人喜欢。
这天,杨运来接到大哥来信,杨富来对他在这边的表现非常满意,杨运来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来妹子这里分享喜悦。
杨青正在和宝儿背弟子规,宝儿只会蹦单字,因此,每一句都是i杨青说两个字,他接最后一个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杨青这里只雇了个王姓老妈子帮着洒扫做饭,杨运来是她哥,王妈也不用通报,他一进院子,就看到宝儿坐在小秋千上,其实就两根绳子吊一个筐,离地面也就一分米高,他自己就可以爬进去,也能爬出来,不小心掉出来,也摔不着。
宝儿奶声奶气地跟着母亲背书,杨青手里拿着一件绣活,正飞针走线。
杨运来站着停了会儿,宝儿连着说了好多句,一点磕绊也没有,不由颇为感慨:“青儿,宝儿还真会背书呀。”
宝儿扭头看到二舅,很高兴,爬出藤筐跑过来。
杨运来把宝儿举起来,宝儿高兴地咯咯笑,两手在空中挥舞着:“高高喽——”
杨青看孩子疯了会儿,这才柔声道:“二哥,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
杨运来放下宝儿,笑眯眯地:“大哥来信了,说咱们做得好。”
“大哥满意就好。”
杨运来已经不想说那些了,他指了指宝儿:“这么小的孩子,还真能学会读书?他现在要是会说话,那一大串自己就能背出来了。”
“嗯,宝儿记性特别好,我这几天教他认字,他现在能认一百多个。”
“什么?”杨运来吃惊极了,“一百多个?”
“嗯,不光是会念,还能用棍在沙盘里写出来呢,就是小手没力气,写得歪歪扭扭的。”
宝儿听妈妈在夸自己,特别骄傲,跑到一旁竹子做的小桌子边,用棍在沙盘上,写了个“我”字,指着给二舅:“我!”
杨运来走过去看见了,十分激动,连声问:“宝儿,再写一个。”
宝儿又写了个“你”,还指指杨运来,然后,抹平沙子,写了个“她”,再指指母亲。
接着,他写了上中下人手足天云雨红白蓝,每写一个字,就给杨运来解释一下……
杨运来看到外甥的额头都出现了小汗珠,这才赶紧喊停:“宝儿累了吧?歇会儿再写。”
“好!”
杨青给二哥倒了茶请他坐下,然后,把宝儿的小手洗干净,给他了一块自制的饼干,宝儿这几天长牙,特别爱咬东西,杨青的饼干没有膨松剂,不如后世的饼干那么酥脆,刚好可以满足他的要求。
“青儿,我要给大哥写信,说说宝儿的事情,让他把咱家的几个小的都拘起来念书,我看了,咱家孩子不爱读书,是开始太晚,都玩野了,已经念不进去了。”
“二哥,孩子的性子不同,教的方法也不一样,也不见得教的早,就学得好,我看,咱家倩倩聪慧又耐心,不如让她先学了,在教几个小的。”
倩倩是杨运来的女儿,今年十一岁,是个漂亮乖巧的女孩,家里几个小孩子,都很听她的话。
“倩倩再过几年,就要出嫁了。”杨运来有些为难,他是个传统的明朝男人,一直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二哥,我觉得咱家的姑娘,也要念书识字,不说别的,至少将来能教自己的孩子,这当娘的教自家孩子,就能打小开始。”
杨运来想了想:“好吧,要不,我给大哥说,让成业媳妇和守业媳妇都认字吧,丰业订婚了,没法更改,广业媳妇,就订下王庄的王童生的小女儿。”
王童生的女儿样貌清秀,还认字,会算术,但王童生只在家开了个私塾,教十几个娃娃认字,一年家庭收入不会超过二十两银子,还供两个儿子读书,因此,他家境很窘迫,不久前,有媒婆介绍给杨运来的二儿子杨广业,杨运来二话不说就拒绝了。
现在,他忽然意识到女人认字的重要性,心中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