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到昆仑山瑶池,昙花已经从一个懵懂的少女出落成为一个窈窕淑女,褪去了稚嫩,看起来落落大方,温文尔雅。
觐见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含笑的点点头,赐昙花落座。
王母娘娘慈祥地说:“生老病死折磨着人身,喜怒哀乐迷惑着人心。要想超凡脱俗,大彻大悟,还应该去凡间好好的经历一次,修炼一番,昙花,你愿意吗?”
昙花说:“感谢王母娘娘一番美意,我愿意。”
王母娘娘不无担心的说:“就怕落入凡尘,成了凡人啊!看你的造化吧!”
东方已经破晓,昙花呱呱坠地来到凡间,她的母亲疲惫不堪地躺着休息,她的父亲用一块红布包住她,抱起这个小肉团,她居然没睁开眼睛就笑了,惊喜的父亲忙抱给虚弱的母亲看,说:“好漂亮的小女娃,笑的真甜,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父亲抱着她走来走去,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粉嫩粉嫩的小脸,莲藕一样的小胳膊和小腿,特别是那双黝黑的眼睛,亮晶晶的,看起来深不可测。父亲一边走一边考虑起什么名字,思来想去,反复揣摩,良久,他说:“就叫鱼幼薇吧。幼薇的意思是小花,我的女儿就是一朵美丽的小花,而且幼薇音同幽微,幽微有深邃神秘的意思,小花的眼睛黑得深邃,让人觉得神秘。”
听到这个名字,小女孩似乎点了一下头同意了,她的父亲更是欣喜若狂,暗暗发誓要好好培养这个孩子。
鱼幼薇的父亲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不知道是命运不济还是时运不佳,就是一直没有及第。
有了幼薇以后,他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只要有时间,他就给襁褓里的小宝贝读诗诵典,小宝贝也爱听,本来正在哭闹,只要一听是父亲读诗就安静了。
牙牙学语的时候,小幼薇就会读诗了,读得奶声奶气,但是摇头晃脑的很有范儿,读几遍就能背下来,聪明伶俐,人见人爱。
幼薇五岁的时候,父亲就把她送入学堂,那个年代是没有女孩子入学的,可见父亲是把怎样的厚望给予于她啊!
幼薇聪慧勤奋,敏而好学,七岁就能引经据典的写出优美的文字,被大家誉为“神童”,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知道女儿的人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很为她感到自豪。
只是幸福的脚步太匆匆了,走过去了,回不来了。在幼薇十岁的时候,父亲撒手人寰。任凭幼薇怎么哭怎么喊,父亲再也醒不过来了。
失去了父亲这个靠山,就等于失去了经济来源,母女两人不得不节衣缩食,不得不为生计奔波了。
母亲依靠给别人浆洗和缝补衣服赚些钱,勉强来填饱两个人的肚皮,日子一下子从阳光灿烂变成满目疮痍,幼薇没有一点儿心理准备,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此时,幼薇的诗词已经小有名气,传诵于长安文人墨客之间,引起了一个人的关注——如同嗅到了花香的韦陀,这一次是诗香。此人就是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
温庭筠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早就听说了鱼幼薇的传奇——出口成章,三步成诗,也读过她的诗作,他很好奇这个住在长安东南角(当时娼妓云集之地)胡同里的女子,能写出“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这样诗句的女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如此清高,如此无奈,又如此的曲高和寡,真是谜一样的女子,让人浮想联翩。
温庭筠见过太多的女子,有才华的,有美貌的,单单这个鱼幼薇是既有才华又有美貌,而且单纯,纯得让人心颤,不忍直视。温庭筠看到她第一眼就恍惚了——娥眉淡扫肤若脂,朱唇一点惹人痴——她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太美了!
因为太喜欢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为了掩饰内心的波澜,缓解尴尬的气氛,温庭筠慢条斯理委婉地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鱼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副其实。
鱼幼薇大方的点头应允了。温庭筠是细腻之人,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于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
鱼幼薇略作思虑,便在一张粉红色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小诗,然后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只见那诗中写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接过粉红色诗笺,反复吟读着那上面的诗句,越读越觉得文字优美,琅琅上口;越读越觉得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越读越觉得意境深远,浑然天成。不禁在心里面大声叫好!真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个小女子不一般啊!温庭筠心里面的感觉,说不清楚,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是喜欢人还是欣赏才华呢?怪怪的。
因为诗,两个人相识了,从此,温庭筠经常出入鱼幼薇的家;为了名正言顺,他为她指点诗作,成为了她的老师。但是,温庭筠不仅不收她的学费,反而时不时地帮衬着生活窘困的母女俩。温庭筠与年幼的鱼幼薇成了一对忘年的莫逆之交。
不久,鱼幼薇的母亲也离世了,无依无靠的鱼幼薇把温庭筠当成了自己唯一的亲人,他们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温庭筠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鱼幼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