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齐齐哈尔,是盲流子盛行的年代,也是他们比较猖獗的时代。
贼的誓言
地球周转今胜昔,
人类世界笑眯眯;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朋友们啊,胆要大,心要细;
一旦掉了脚;
电棍打,飞脚踢;
有什么可悲可惧。
对那些孤儿寡母;
我们不但不偷他的;
还得要周济。
官老爷、阔太太;
挣钱多,不出力;
不偷他们偷谁的?
愁闷时,找个漂亮的小阿姨;
到公园玩玩去……
有人说: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私有制,就有了盗贼。
或许早在儿时的电影里,我们已经知道了东北胡子、绺子的厉害,但是那些都还只是解放前的东北大汉们留给我们的印象。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却是盗贼猖獗的年月,他们从东北出发,流窜到全国各地。在全国各地的铁路干线上疯狂作案。
他们的凶狠、毒辣以及来无影、去无踪的高超本领让多少人闻之丧胆,他们的恶名如同梦魇一样伴随着80后,如今他们早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在东北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他们的故事。
他们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
要说这些东北盗贼的故事,我们还是先来说说盲流子的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齐齐哈尔的火车站,有这样几个小盲流子,他们是长风、鬼手、书生、赤狐及白狼五人,除了长风有13岁以外,其他的都只有10岁。
他们是何出身?家在那里?父母是否健在?
一切都无从考证。
东北的冬日,比想像的更加寒冷。一年之中,有四个月都飘着雪。
春节的脚步渐渐临近,齐齐哈尔的火车站热闹非凡。很多外出人员都相继赶回家过年,街上男男女女们背着行囊,袖着手,缩着脖子,不断地哈着气,从每个人口里吐出的气像一团雾笼罩在每个人面前。
清晨,孩子们却在雪地里追逐着,担心的家长则骂道:“这娃你这是嘎哈啊,破马张飞的,能不能让老子消停点儿。”
此时,一个国营食堂打开了门,端出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是为方便早起的人们或者刚刚下车的乘客们。
“过路的、上访的、回家的、串门的,都来尝尝咱老王的包子,刚出笼的包子,皮薄肉足。”生意还得要吆喝,还别说,就这么简单的一吆喝,还真张罗来了许多生意。
经食堂的老板一吆喝,众人便一窝蜂似的挤了去买。
老板则满脸堆笑,吆喝着、招呼着。
这时,一个衣衫破烂的小乞丐挤进人群,伸出一只脏兮兮的小手,也顾不得烫,抓起一只包子,拼命挤出人群,撒腿就跑。
包子铺的老板骂骂咧咧的追了去:“小兔崽子,又是你,你给我站住。老子扒了你的皮。”
小乞丐一边跑,一边慌忙将包子塞进嘴里,还不停地回头向老板扮鬼脸,老板还没追上几步,包子铺这边的包子又被随即赶上来的其他四个小乞丐哄抢一空,老板只能舍了那边的小乞丐,向这边四个小乞丐追来。
其中一个胖胖的小乞丐没跑几步,便被赶来的老板逮着,揪住了耳朵。小乞丐虽然疼得咧着嘴巴,却也仍不忘地将包子送进了嘴里。老板气得照着他的脸“咣”的一个耳光,将他打翻在地,他努力爬了起来,撒腿跑掉了。老板只能气得跺着脚骂天杀的。这时赶出来的剽悍的老板娘指着老板的鼻子一顿臭骂:
“干啥玩意呢,傻了吧唧(东北方言:笨蛋)的,你说你这人能干成个啥事?”
这一情形早已经让过路的人们笑弯了腰。
却不提那包子铺的老板,咱们再说说这几个小乞丐,他们将包子狼吞虎咽之后,摘下头上的破狗皮帽子高高抛起,仰面躺在雪地里打着口哨,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五个小盲流子。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齐齐哈尔,是盲流子盛行的年代,也是他们比较猖獗的时代。
火车站的候车厅、月台的铁轨旁、国营食堂门口,随处可见这些戴着从路边捡来的狗皮帽子,穿着破烂棉袄,流着鼻涕的盲流子,他们贼溜溜仿佛是饿疯了的出来觅食的野狗,随时都有可能向你伸出那脏兮兮的贼手。
他们让多少在车站等车的乘客谈之色变。
那么,盲流子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常人的眼里,他们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厌倦了农村生活的苦命娃。他们不愿跟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爹娘躬耕在贫瘠的土地上,于是便背着爹娘偷偷地溜了出来。也有的是孤儿,从小就流落在街头。还有的是城市里滥情偷欢的男女留下的私生子,在医院里降生后,被遗弃在医院的长椅边或者街头的一隅,被好心人收养到懂事后就跑出来的。
他们都是偷偷跑出来的,就这样,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流窜在火车站附近。
白天,他们在国营食堂里拣些剩饭剩菜,或者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翻熟睡的乘客的行李,摸些零钱或者食品、水果什么的,填填肚子。
晚上,他们则蜷缩在候车室的座椅上睡觉。
一到冬天,他们便聚集到齐齐哈尔的暖气沟里。
在齐齐哈尔市,一提及暖气沟,几乎那个年代的人都知晓。那是一个逐渐形成的难民营,也是盲流子的集中营。
齐齐哈尔的冬天异常寒冷,所以城市里必须要烧暖气取暖,而暖气沟里盘踞着无数个将暖气供给千家万户的暖气管道,暖气沟里的温度很高,也就成了盲流子的安乐窝。
他们将从卧铺车上、旅店里偷来的铺盖,铺在里面,过着“安逸”的生活。
至今,在暖气沟里仍能见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盲流子住在里面,他们到现在仍然没有摆脱流浪的命运。
其实早在七十年代,我国各地就设了收容遣送站,由民政部门主管。负责将这些流落在外的盲流子遣送回家。
如果是无家可归的,他们会安排站里收养。
然而,被送回去没多久,这些盲流子又回到了车站。
到了八十年代,收容遣送站逐渐被收容审查站所替代,逐渐地,盲流子也就多了起来……